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为疏水单体,丙烯酰胺(AM)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阳离子单体,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复合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合成了共聚物P(AM-DMC-TFEM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环境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上清液透过率以及Zeta电位的测试考察了该共聚物P(AM-DMC-TFEMA)对硅藻土悬浮液的絮凝效果并结合絮凝剂的分子结构以及絮凝剂的作用理论,对共聚物P(AM-DMC-TFEMA)的絮凝机理做出了解释。结果表明,在阳离子单体含量为30%,疏水单体含量为15%,特性黏数为627.05mL/g,投加量为16mg/L时,该聚合物对硅藻土的絮凝效果最优,上清液透过率可达到97.31%。并且与实验室合成的PAM与P(AM-DMC)相比,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为疏水单体,丙烯酰胺(AM)为主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阳离子单体,以过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钠为复合引发剂,采用自由基胶束聚合法合成了共聚物P(AM-DMC-TFEM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环境扫描电镜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上清液透过率以及Zeta电位的测试考察了该共聚物P(AM-DMC-TFEMA)对硅藻土悬浮液的絮凝效果并结合絮凝剂的分子结构以及絮凝剂的作用理论,对共聚物P(AM-DMC-TFEMA)的絮凝机理做出了解释。结果表明,在阳离子单体含量为30%,疏水单体含量为15%,特性黏数为627.05mL/g,投加量为16mg/L时,该聚合物对硅藻土的絮凝效果最优,上清液透过率可达到97.31%。并且与实验室合成的PAM与P(AM-DMC)相比,该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3.
以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N-乙烯基吡咯烷酮、富马酸为原料,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在水中合成两性共聚物P(DMC-NVP-FA)。考察了单体配比、单体质量分数、引发剂用量和pH等因素对特性粘数的影响,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红外表征。结果表明,两性高分子絮凝剂P(DMC-NVP-FA)合成的适宜条件为单体配比nDMC:nNVP=4:1,单体质量分数为12.7%,引发剂质量分数为0.98%,pH=3,特性粘数达到258.58dL/g。絮凝剂对钻井废水的絮凝性能试验表明,絮凝剂投加量在186.94mg/L时,CODCr去除率90.16%,浊度去除率98.93%。  相似文献   

4.
首先用微波加热法(400W,90℃)将微晶纤维素(MCC)溶解于离子液体氯代1-烯丙基-3-乙基咪唑([AEIM]Cl)中,再将溶解体系和丙烯酰胺(AM)原位共混,在过硫酸钾热引发条件下使溶解后的纤维素和丙烯酰胺在离子液体均相介质中接枝共聚,制备了改性絮凝剂AM-g-MCC,比较、研究了离子液体和水分别作为反应介质以及反应液比对接枝共聚的影响,考察了絮凝剂AM-g-MCC对煤泥水的絮凝效果。结果表明,纤维素与丙烯酰胺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且以离子液体为介质制备的共聚物的单体转化率、接枝效率、特性黏数等性能远远优于水介质,该絮凝剂对煤泥污水处理效果良好,特别是在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的协同作用下,絮凝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原油炼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采出水污染严重,亟待处理。为此,利用多巴胺对自制的纳米Fe3O4进行改性,然后再与丙烯酰胺单体混合,通过添加适量的过硫酸铵(NH4)S2O8作为引发剂,在适宜的条件下引发聚合反应,制备出聚丙烯酰胺包裹的四氧化三铁复合絮凝剂[PAM@(PDA-Fe3O4)];核壳絮凝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Fe3O4改性温度60℃,m(DA): m(Fe3O4)= 1:5,聚合过程中,m(Fe3O4): m(AM)为1:5,引发剂过硫酸鮫用量为AM质量的0.5%,反应时间4h。利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核壳絮凝剂对采出水进行絮凝处理,结果显示:在pH值为9,投加量为0.2g/L时,对采出水的浊度去除率达到79.6%;在外加磁场的辅助下,絮体在43s时基本完全沉降,取得了比常规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和聚合氯化铝单独使用时更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以丙烯酰胺(AM),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丙烯酸丁酯(BA)为原料,通过自由基胶束共聚法合成了阳离子型疏水缔合共聚物P(AM-DMDAAC-BA)。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合成工艺条件下得到的聚合产物的絮凝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阳离子单体含量和疏水单体含量均对絮凝效果有较大的影响。在阳离子单体含量10mol%,疏水单体含量3mol%,絮凝剂加量25mg/L时,综合絮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淀粉接枝丙烯酰胺共聚物与聚氯化铝复合絮凝剂的合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聚合氯化铝(PAC)与淀粉-丙烯酰胺共聚物(S-g-PAM)为原料,制备新型无机-天然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PACSAM,通过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性能的测定,优化了合成工艺。采用红外谱图(IR)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并通过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对PACSAM的生态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ACSAM的最佳合成条件为:A/S为3∶1~5∶1;碱化度B为1.5;反应温度50℃;合成时间40 min,经PACSAM处理的出水具有比PAC更低的残留铝量。  相似文献   

8.
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水解缩聚所得的反应型低聚硅氧烷(OSS)为交联剂,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为共聚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本体聚合合成了高吸油凝胶。考察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对其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单体质量比(m(ST)/m(BA))、交联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的增加,凝胶的吸油率先增大后减小;当单体质量比(m(ST)/m(BA))为1∶2,m(交联剂)/m(BA+ST)=0.208/100、m(引发剂)/m(BA+ST)=1.5/100时,在55℃反应12 h所合成的吸油凝胶吸油性能最好,对氯仿的吸油率达到66.2g/g,保油率达到90%以上,可以重复使用10次以上。  相似文献   

9.
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条件及焦化废水净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出一株能产高效絮凝剂的芽孢杆菌,对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进行了絮凝条件及废水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最佳絮凝条件为:原水pH值7.0以上;助凝剂CaCl2(1%浓度)适宜投加量为5.0%;发酵液的适宜投加量为0.2%;发酵液较好的离心条件为n=4 000转/min,t=30min.在最佳絮凝条件下,该菌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多种废水净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氢氧化铝-聚丙烯酰胺杂化复合絮凝剂的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氧化一还原引发体系((NH42S2O8-NaHSO3)合成了氢氧化铝-聚丙烯酰胺杂化复合絮凝剂。电导和热失重研究的结果表明,杂化物聚丙烯酰胺链的端基(-SO4^2-)与带正电荷的氢氧化铝胶体粒子以离子键性质键合。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引发剂用量,氢氧化铝粒径和用量等因素对杂化聚丙烯酰胺合成的影响,发现氢氧化铝的存在可使杂化聚合物分子量显著提高。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原位聚合过程能使团聚的氢氧化铝胶体微粒纳米化。  相似文献   

11.
以木薯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为原材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制备淀粉接枝丙烯酰胺絮凝剂(St-PAM),以单体转化率与接枝率为指标,探究制备工艺条件对淀粉絮凝剂的影响,确定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55℃,淀粉与丙烯酰胺单体比1∶3,KPS浓度为6 mmol/L,反应时间为5 h。采用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热重分析进行结构表征与分析,并进行高岭土悬浮液絮凝测试,考察不同因素对St-PAM絮凝率的影响。在絮凝剂投加量为250 mg/L、温度为30℃、pH为7、该条件下St-PAM絮凝率可达86.6%。  相似文献   

12.
首先用氨基硫脲对海藻酸钠进行功能化改性,然后与磁性纳米Fe3O4发生缩合反应,得到同时具有吸附性和磁性能的杂化海藻酸钠絮凝剂(ST-Fe),IR、XRD及TG的研究结果表明得到了目标产物。用该絮凝剂对重金属离子的絮凝研究结果表明,杂化海藻酸钠絮凝剂对于一些重金属离子吸附容量高,絮凝沉降速度快,分离效果好。其原因归于絮凝剂的纳米结构以及功能化基团。本研究的产物在快速去除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以机械活化淀粉为基材,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单体,采用反相乳液法合成了接枝共聚物;考察了各因素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考察范围内的适宜反应条件为引发剂浓度7.30 mmo/L、丙烯酸中和度80%、m(AM):m(从)=0.67、V(油):V(水)=1.2:1、反应温度50℃、m(单体):m...  相似文献   

14.
以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A171)为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合成了甲基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共聚物溶剂型分散剂。探讨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有机硅单体用量对共聚物分散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体配比m(LMA)∶m(MMA)∶m(A171)=2∶1∶0.4,引发剂(AIBN)用量为单体总量的1%,反应时间为6h时,所制得LMA-MMA-A171三元共聚物单体转化率最高,对颗粒的分散效果最佳。制备镨黄溶剂型分散体系的最佳分散条件:分散剂用量为20%,溶剂为200#溶剂油。该体系中,颜料颗粒的平均粒径为387.9nm。  相似文献   

15.
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在水溶液中进行了玉米淀粉(St)接枝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AC)的合成.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St-g-DAC的合成条件,得到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引发剂的质量为0.15g,St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3,反应温度为55℃.以此制备出St-g-DAC,测得其平均阳离子度为48.34%,接枝率为82.18%.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NFIR)对淀粉接枝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St-g-DAC)的表征表明,DAC已经成功地接枝到淀粉上.比较了St-g-DAC、淀粉接枝丙烯酰胺(St-g-AM)、商品聚丙烯酰胺(PAM)对粘土配水和生活污水的絮凝效果,研究表明,St-g-DAC对粘土配水和生活污水的絮凝性能较其余两种絮凝剂更强.  相似文献   

16.
以胰蛋白酶为水解剂对明胶进行水解后,利用鞣制化学中的铁鞣机理使Fe(Ⅲ)络合在水解后所得胶原蛋白分子上,从而制备出了胶原蛋白改性阳离子絮凝剂,并将其用于废弃钻井液的絮凝处理,以CODCr去除率、悬浮物含量为指标,考察了不同络合反应条件对废弃钻井液絮凝效果的影响。利用IR、XRD、荧光光谱等对产物进行检测与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此种絮凝剂制备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4h,体系pH值为2.6,m(胶原)∶m(Fe2(SO4)3)=1∶1.4,温度35℃。所制备的絮凝剂用于废弃钻井液的絮凝时,其CODCr去除率为73.1%,悬浮物含量从2115mg/L降至330mg/L。  相似文献   

17.
"杂化共聚"是将结构和活性差异很大的乙烯基单体与环状单体共聚合成新型聚合物的方法,是共聚物合成的一条新途径。文中介绍了"杂化共聚"的创新性成果,重点阐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乙烯基单体与环状单体的共聚反应及其机理,综述了"杂化共聚"2种催化剂膦腈碱(t-BuP_4)和B(C_6F_5)_3的应用及CF_3SO_3H/nBu4NI引发剂体系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杂化共聚物的应用领域,最后展望了"杂化共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8.
"杂化共聚"是将结构和活性差异很大的乙烯基单体与环状单体共聚合成新型聚合物的方法,是共聚物合成的一条新途径。文中介绍了"杂化共聚"的创新性成果,重点阐述了近5年来国内外乙烯基单体与环状单体的共聚反应及其机理,综述了"杂化共聚"2种催化剂膦腈碱(t-BuP_4)和B(C_6F_5)_3的应用及CF_3SO_3H/nBu4NI引发剂体系的应用,同时介绍了杂化共聚物的应用领域,最后展望了"杂化共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王学川  张莎  周亮  强涛涛 《功能材料》2012,43(11):1399-1402
利用鞣制化学中铝鞣机理,将Al(Ⅲ)络合在明胶水解得到的胶原蛋白分子上,制备Al(Ⅲ)改性胶原蛋白絮凝材料,利用XRD、荧光光谱和XPS对产物结构及作用机理进行表征与分析。将所制备的絮凝剂用于油田废弃钻井液的絮凝,以其CODCr去除率和悬浮物含量为指标,考察了絮凝条件对废弃钻井液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蛋白分子与Al(Ⅲ)间发生了配位反应,制备出了Al(Ⅲ)改性胶原蛋白絮凝剂。其用于废弃钻井液絮凝时,用量为20.7g/L,pH值为6~9,温度为20~40℃。絮凝后,废弃钻井液CODCr去除率达80.1%,悬浮物含量从初始的2115mg/L降至190mg/L,絮凝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复合絮凝剂PAC-CTS的制备及其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制备了复合絮凝剂聚合氯化铝-壳聚糖(PAC-CTS),并用其对模拟染料和合成废水进行了絮凝研究.絮凝剂在曙红染料和湖蓝染料的最佳投放量分别为40.0mg/L和30.0mg/L,经过对比确定了絮凝剂的碱化度为2.0,C值为1/10时,其絮凝效果是最好的,脱色率和COD均高达99%以上.在对金属废水的絮凝中,固定的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