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动态流变手段研究了HDPE/EVA和LDPE/EVA两种共混体系的相分离行为,比较了聚乙烯分子结构对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HDPE/EVA体系,当HDPE质量含量为25%时产生相分离;而LDPE/EVA体系所有组成均未呈现明显相分离。  相似文献   

2.
高密度聚乙烯共混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两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高密度聚乙烯的共混体系动态流变行为研究,探寻了共混物的动态流变行为随组分含量、温度、频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共混物流变行为讨论了相形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HDPE的多分散性,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偏离经典的线性粘弹性理论模型,而且由于相对分子质量的不同,HDPE6098的动态模量和复数黏度均远大于HDPE2911,共混体系则处于两纯样之间,呈现递变趋势。随着频率ω的增加,纯HDPE及其共混物熔体的复数黏度η*均呈下降趋势,表现出典型的假塑性流体的流动特征。两种HDPE的共混体系在不同温度的熔体均为均相结构。  相似文献   

3.
聚丙撑碳酸酯/三元乙丙橡胶共混改性弹性体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聚丙撑碳酸酯(PPC)与三元乙丙橡胶(EPT)共混制成弹性体,研究了PPC的添加量,硫化时间,硫化温度和添加炭黑对共混弹性体的物理力学性能,交联度的影响,研究发现,PPC能与EPT形成化学交联,加入一定量的PPC能使EPT弹性体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提高。  相似文献   

4.
HDPE/UHMWPE共混物的动态流变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少量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引入高密度聚乙烯(HDPE)构成共混体系,考察了共混物的动态流变行为随组成、温度、频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体系储能模量、损耗模量、复数黏度随UHMPWE含量增加而增大;Han曲线斜率均小于2且不存在温度依赖性;Cole-Cole曲线均呈半弧形未表现出相分离特征,说明共混体系在熔体状态下并未发生分相过程;所有试样的时温叠加(TTS)主曲线在低频区并未出现特殊的粘弹松弛行为,而在高频区随着UHMWPE含量增加,时温叠加原理失效现象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
6.
带过氧侧基的聚苯乙烯对PS/EPDM共混物的反应增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质量比为95/5的苯乙烯和1-(2-叔丁基过氧异丙基)-3-异丙烯苯在过氧化苯甲酰的引发下进行了本体共聚,红外光谱和DSC分析表明,共聚物中保留了D120的过氧键。在PS和EPDM的共混过程中加入了这种带过氧基团的聚苯乙烯,激光光散射,红外分析及溶解分离试验表明共混过程中同时发生了接枝反应和交联反应,分散相粒子的尺寸明显减小,接枝物起了增容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硅橡胶(MVQ)和三元乙丙橡胶(EPDM)及其共混物中加入交联剂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研究了BMI对MVQ、EPDM及其共混物的硫化特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EPDM的硫化活性低,正硫化时间是MVQ的3倍,共混物的共硫化性和相容性不佳。BMI能降低EPDM的活化温度,提高EPDM的硫化速度,同时减慢MVQ的硫化速度,从而使二者的硫化速度趋于接近。在MVQ/EPDM共混物中,BMI能使MVQ和EPDM在较低温度下同步反应,实现两组分的共硫化,改善MVQ与EPDM的相容性,提高了MVQ/EPDM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从医用角度出发,研究了EVA/LLDPE/PP三元共混体系的热行为,探讨了成型条件、后处理方式以及γ-辐照对共混物薄膜热性能、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γ-辐照和低温后处理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材料的透明性和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9.
用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双峰中密度聚乙烯(BMDPE)及其与高压聚乙烯(LDPE)共混物熔体的流变行为。讨论了共混物的组成、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及温度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和挤出膨胀比,测定了不同配比熔体的非牛顿指数(n),熔融指数(MI)。测定了共混物的屈服应力、断裂应力和断裂伸长率。证明共混物的强度随双峰中密度聚乙烯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为BMDPE的加工和使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工作采用双辊开炼机(R)和捏合锅(M)两种不同共混方法对聚丙烯(PP)分别与三元乙丙橡胶(EPT)和1,2-聚丁二烯(1,2-PB)进行共混,对所得两种共混物模压成型的试样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以及抗冲击强度和抗张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和温度下,无论用哪种方法共混,EPT的1,2-PB对PP都有很好的增韧效果,但后者更优。从抗冲击强度和脆断面形态看不同共混方法对PP/EPT和PP/1,2-PB二种共混体系的效果是不同的,即对PP/EPT体系,以R共混优于M共混,而对PP/1,2-PB体系,则几乎没有差别。从而可以认为,共混方法对不同共混体系的效应是不同的;同方法时时间和温度等条件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运用小角激光光散射(SALS)和透射电镜(TEM)等测试方法,考察了空心玻璃微珠(HGB)的含量及粒子尺寸对PMMA/SAN共混体系相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微米级粒子HGB粒子的填充不影响聚合物基体的相分离机理,填充和未填充体系的相行为均遵循spinodal(SD)相分离机理,但HGB粒子对组成不同的PMMA/SAN共混物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诱导作用。HGB粒子的加入会使60/40PMMA/SAN基体相分离初期的扩散系数降低,减缓了相分离进程。微米级HGB粒子的加入对共混物基体的相形态与结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橡胶和树脂共混物的形态、相分离和动态力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无规羧基丁腈橡胶(CBN)和酚醛环氧树脂(F-51)在酸肝固化体系中具有较好的相容性,CBN橡胶从F-51树脂中的相分离析出较为困难;随着CBN含量的增大,橡胶和树脂以双相连续结构存在,这种半相容特征使CBN/F—51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峰被大大拓宽。实验发现:少量不含羧基官能团的丁腈橡胶(BN-26)添加到CBN/F-51共混体系后,能显著促进CBN橡胶从树脂中的相分离析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用Instron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HDPE/NBR共混体系的流动曲线、表观粘度、以及HDPE/NBR共混体系的流变特性的本质。NBR的不完全交联被认为是产生HDPE/NBR共混体系流变特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PP/EPDM/CaCO2三元共混体系的脆韧转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扫描电镜和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研究了PP/EPDM/CaCO3三元体系中CaCO3的表面处理与其材料的缺口冲击韧性及产生脆韧转变现象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体系中分散相颗粒周围向PP基体扩散,渗透或与之共结晶的EPDM部分是增韧PP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5.
16.
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了影响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性能,形态结构的各种主要因素,介绍了EPDM/PP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制备,应用及研究动向。  相似文献   

17.
以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不同组成的PHGS/PP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变行为,分别讨论了熔体粘度与温度、共混体系组成之间的关系,并在电镜下观察下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分析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际条件下,PHGS/PP共混体系为切力变稀型流体;PHGS以细小均匀的颗粒分散在PP中,PHGS/PP共混体系,在高剪切速率区,随着PHGS含量的增加,熔体粘度减小,在低剪切速率区,PHGS含量为2.5%时,熔体粘度有极大值,非牛顿指数在PHGS含量为2.5%时有极小值,而在含量为5.0%时有极大值,粘流活化能在PHGS含量为2.5%时最大。  相似文献   

18.
多相/多相分聚合物动态流变行为与相分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线性粘弹性理论模型,介绍了多相/多组分聚合物在长时区域的动态流变行为,讨论了与之相关的多组分聚合物时-温叠加可适性,着重评述长时区域的动态流变行为在多组分聚合物体系相容性,相分离研究的最新结果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水镁石粉体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镁,作为阻燃荆使用具有不含卤素、加工温度高、低成本等一系列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以聚丙烯(PP)/三元乙丙橡胶(EPDM)为基体树脂,加入不同表面改性水镁石制备无卤阻燃PP/EPDM复合材料,探讨了不同表面改性水镁石对PP/EPDM/MH无卤阻燃复合材料阻燃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后的MH-B提高了水镁石粉体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性,以及与聚合物基体之间的相容性,增强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和阻燃性能,在添加量达到175phr时,氧指数可达到29.5%,同时拉伸强度达到12.5MPa,断裂伸长率保持在425%.  相似文献   

20.
胍基聚电解质与聚丙烯共混体系的流变性能研究(I)PHGC/PP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不同组成的PHGC/PC共混体系的熔体流变行为,分别讨论了熔体粘度与温度、共聚体系组成之间的关系,并在电镜下观察了共混体系的相态结构,分析了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对熔体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PHGC/PP共混体系为切力变稀型流体;PHGC与PP相容性较差,在PP中分散颗粒较大;PHGC含量较低时,熔体粘度有极小值,随着温度和剪切速率的变化,熔体粘度随HGC含量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在PHGC含量为2.5%时,非牛顿指数最大,粘流活化能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