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水务局建立一年来,治水思路不断创新,加快实现由"农村水利向统筹城乡水务转变,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务转变",各项工作取得了快速进展.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北京市治水新思路的要求,潮白河管理处以强化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创新管理思路和管理机制,提高了管理水平.以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的战略构想为契机,潮白河管理必将实现跨跃式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北京水务》2012,(2):4-5
正平谷水务工作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向观念要水、向科技要水、向机制要水原则,努力实现了"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务"和"农村水利向统筹城乡水务"的转变,着力从"供水、节水、治水、保水、管水、兴水"六方面入手,为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水资源保  相似文献   

3.
我市自2001年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以来,从提高认识、转变治水观念入手,调整新时期治水思路,坚持实施大水务发展、大项目牵动和大平台服务的三大战略,带动水务事业全面发展,加快了行业职能向社会职能、 "小水利"向"大水务"的转变。 一、释放新体制能量,全面展示水务功能和对社会承担的责任 实施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后,我们开始从传统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水利单位,要紧密结合水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着眼于解决水利职工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为水利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1.当前水利职工队伍思想政治工作存在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水利天地》2005,(3):10-12
我市自2001年实现水务一体化管理以来,从提高认识、转变治水观念入手,调整新时期治水思路,坚持实施大水务发展、大项目牵动和大平台服务的三大战略,带动水务事业全面发展,加快了行业职能向社会职能、“小水利”向“大水务”的转变。  相似文献   

6.
付巧力 《河北水利》2004,(11):42-42
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水利思想政治工作也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为此,水利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服务和服从经济建设这一中心,紧密结合水利改革和发展的实际,以实现新时期治水思路为目标,站在新的高度、新的角度,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水利各项  相似文献   

7.
’98大水以后,党中央、国务院把水利放在基础建设的首位。水利部1999年提出了“资源水利”的观点;2000年又提出“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思想;江总书记“七·一”讲话后,水利部党组又丰富了新时期治水思路的内涵。新的治水思路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之我国入世等等,水务工作者就要尽快认真研究和适应,做好新时期水务工作。 一、认清形势,迎接挑战,进一步理清新时期的治水思路 在新世纪的起始年,水利部党组在认真学习“七·一”重要讲话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治…  相似文献   

8.
2008年,商洛市水务局坚持以服务经济社会突破发展为主题,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历史机遇,切实加快农村水务基础建设和民生水利工程建设,不断强化依法治水,深入推进水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超额完成各项年度目标任务,全市水务事业科学发展成效显著,各项工作再创佳绩.连续三年累计十一年荣获省政府颁发的"水利振兴杯",市水务局机关又被商洛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文明机关称号.  相似文献   

9.
贺凤彩 《山西水利》2008,24(3):67-68
针对吕梁市山区水利现状,提出了吕梁水利要实现新发展,就必须着力实现以下“五个转变”,一是确立资源水利的思想;二是确立“水务一体化”的现代水利观;三是积极推进水利由“政府行为”向“市场运作”转变;四是实现水利由“行政管理”向“依法治水”转变;五是推进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相似文献   

10.
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展望新世纪,水利事业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肩负重大的历史责任。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污染三大水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解决好新世纪水的问题,就必须调整治水思路,转变治水方针,从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在这个历史转变过程中,要把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放在优先的位置。 本文从全局的角度分析了水利信息化所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机遇,提出了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主要任务以及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所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