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下二门油田聚合物驱开发实践及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合物驱作为一种三次采油方法已进入矿场工业化应用阶段。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是河南油田第一个工业化推广应用区块,该区块经过3年多的注聚开发,已结束注聚转入后续水驱,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总结了该区块注聚合物过程中为提高聚驱效果采取的主要作法,分析了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对其它同类油田开展聚合物驱应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深部调驱是通过挤入地层深部的调驱体系对高渗透层产生物理封堵作用,从而导致后注流体改变方向,对中低渗透层产生驱替作用。针对下二门油田B238块油藏地质情况筛选了调驱剂配方,设计的深部调驱方案,施工后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得到明显改善,启动压力上升,吸水指数下降,产油量上升,含水率下降12个百分点,降水增油明显。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驱油是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关键技术.影响下二门油田注聚单元增油效果的因素,归结为油藏条件、地下动态调整和地面日常管理,其中油藏条件是根本因素。确保聚合物驱效果要做到:首先优选注聚单元,其次做好地面工程管理,精心组织地下调整,保质保量注入。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含水接近90%、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80%的情况下.下二门油田连续6年在1.1%以上的采油速度下产量稳升。指出地质精细描述、三次采油规模化应用和三采单元的梯次接替、适度措施补产、滚动增储和老井复查寻找新储量增储建产是下二门油田高效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下二门油田聚合物驱效果差异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二门油田H_2Ⅱ、Ⅲ、Ⅳ油组聚合物驱单元,原为一套开发层系,具有相似的油藏特征和开发历程。但其聚合物驱生产,在见效时间、含水率、产量变化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从地质特征、采出程度、注来关系、注聚质量、现场管理等方面对影响聚驱效果因素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善聚合物驱效果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孤岛油田西区注聚区1997年3月投入注聚后,高渗层得到有效封堵,吸水剖面得到明显改善。注聚期间,通过实施注聚区外围水井降水或停注、油井放大生产压差和调整注聚井注入速度等开发措施,扩大了聚合物波及体积,聚合物驱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聚合物驱油是提高老油田采收率的关键技术,影响下二门油田注聚单元增油效果的因素,归结为油藏条件、地下动态调整和地面日常管理,其中油藏条件是根本因素.确保聚合物驱效果要做到首先优选注聚单元,其次做好地面工程管理,精心组织地下调整,保质保量注入.  相似文献   

8.
下二门油田普通稠油聚合物驱后水驱技术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下二门油田核二段Ⅱ油组注聚合物驱油转水驱后原油产量递减快的情况,开展了以注水井及时分注、调配为中心,结合水井调剖、油井堵水及解堵,提高低渗透层储量动用程度,控制综合含水上升速度,减缓产量递减,扩大聚合物驱效果的后续水驱开发技术研究和应用,使单元在转水驱后产量的递减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增油效果远好于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
下二门油田H2Ⅱ油组是河南油田第一个工业化推广应用区块,该区块注聚开发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日产油由注聚前的105t增至187t,含水降低了16.1个百分点,目前已累积增油14.1×104t,提高采收率9.14个百分点。本文总结了该区块为提高聚合物驱效果采取的主要作法,分析了聚合物驱开发效果,对其它同类油田开展聚合物驱应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深部调驱是通过挤入地层深部的调驱体系对高渗透层产生物理封堵作用 ,从而导致后注流体改变方向 ,对中低渗透层产生驱替作用。针对下二门油田B2 38块油藏地质情况筛选了调驱剂配方 ,设计的深部调驱方案 ,施工后注水井的吸水剖面得到明显改善 ,启动压力上升 ,吸水指数下降 ,产油量上升 ,含水率下降 12个百分点 ,降水增油明显。  相似文献   

11.
河南油田聚合物驱技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河南油田针对油藏规模小、井网不规划、储层非均质严重、油藏温度高、水驱采出程度高等特点。通过对合理流度比控制技术、产品评价优选与粘度稳定技术、井网调整技术和全过程调剖技术等关键技术的攻关,形成了适合河南油田油藏特点的高温厚油层聚合物驱油技术。从"九五"开始到2007年底,先后在15个区块实施聚合物驱,已累注聚合物干粉30 256 t,累积增油108×10~4 t,根据已转后续水驱6个区块计算,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6.05个百分点,吨聚合物增油71.0 t。聚合物驱产油量占河南东部稀油产量的31%,有效地抑制了特高含水期老油田的产量递减,为河南油田的产量稳定作出了显著贡献。  相似文献   

12.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配注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大庆油田采用聚合物驱油弥补水驱后期产量下降和提高采收率,并同步开展了聚合物配注工艺的研究与聚合物驱油试验。应用聚合物分散装置、熟化搅拌器和聚合物熟化储存合一配制工艺,实现聚合物干粉的大容量分散和快速搅拌溶解;通过大排量输送泵、母液过滤器、低黏度损失流量调节器、母液静态混合器等核心工艺设备,研发一管多站母液外输工艺、一泵多井注入等简化配注工艺,实现了聚合物母液低黏度损失与长距离多环节输送、注入,优化形成"集中配制、分散注入"的总体工艺流程。简化的聚合物驱地面工艺技术既保证了聚合物溶液低黏度损失高精度配注,又降低了地面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技术上支撑了聚合物驱油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应用,并根据聚合物配注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海上油田稀井网大井距聚合物驱应用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歆  周凤军  张迎春  王惠芝  郑浩 《特种油气藏》2012,19(3):104-107,156
为改善海上X油田产量递减现状,在室内评价及小井组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中高含水期的早期聚合物驱矿场试验,提出了海上油田注入井分层分质注入、分层调剖,油井提液引效的措施。研究表明,稀井网大井距聚合物驱主要以扩大平面波及体积为主;从边部油井的见效特征分析可知,聚合物注入可有效压制边水入侵,但对改善纵向层间矛盾效果有限。X油田早期聚合物驱试验为海上同类油田的开发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下二门油田北块浅层系H2I3小层为带气顶、油环及边水的特稠油油藏,先后采用边外注水开采、出砂冷采(用螺杆泵)以及蒸汽吞吐开发,取得了一定的开发效果。为进一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开发方式及效果进行了预测,认为直接蒸汽驱效果优于继续蒸汽吞吐和间歇蒸汽驱,并对该层转蒸汽驱开发的技术可行性及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双河油田核二段油层层数多、单层含油面积小、非均质性严重、边水活跃,属于典型的强边水小断块油藏,综合含水高,开发效果逐年变差,为此,开展小断块油藏聚合物驱边水控制技术、井网调整技术、注采参数优化技术、前缘段塞优化技术以及合理配产配注技术等研究和初步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可有效提高强边水小断块油藏最终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海上油田多采用强注强采开采方式,储层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导致大孔道的形成,水驱效果明显变差,因此开展大孔道识别及相应调剖调驱技术研究是海上油田稳产的关键。大孔道的识别主要有生产动态监测法、试井资料法、示踪剂监测法、测井资料法、综合评价法等,应综合应用各种技术实现大孔道半定量-定量识别。目前海上油田针对大孔道主要有冻、凝胶、聚合物微球、深部液流转向、分级组合等调剖调驱技术,具有各自特点和适用条件,应根据不同的油藏特点及经济效果预测,选择有针对性的体系,实现堵、调、洗、驱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蒙古林砂岩油藏地层温度45℃,地下原油粘度124~233mPa·s,层间变异系数0.79~0.99,为低温普通稠油油藏。该油藏采用反七点法注采井网,井距为300m。1989年10月全面投入注水开发,1991年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开采。为改善油藏整体开发效果,确定在蒙西块开展聚合物驱油先导试验。经过两年来的矿场试验,试验区已有8口油井见效,有效率达80%,累计增油1.6×104t,注完第一个段塞后每吨聚合物增油108.9t。该项技术在低温普通稠油油藏应用获得成功,效果显著,在国内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8.
微凝胶驱技术在下二门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微凝胶驱可以解决聚合物用量高、耐温抗盐性能差的问题。用下二门油田污水配制的Cr3+/HPAM微凝胶体系(0.4g/LHPAM、0.06g/LCr3+)50℃老化180d,黏度保持在130mPa·s左右,可作为驱剂使用。单井注入试验和多井组矿场先导试验表明,该体系可注性良好,在地层中具有良好的成胶性能。微凝胶驱注入压力上升幅度、视吸水指数下降幅度以及改善吸水剖面的能力都比聚合物驱大,使后续流体转向聚合物驱波及不到的中低渗透率层,进一步扩大波及体积;在与聚合物驱(1g/LHPAM)同等驱油效果的情况下,微凝胶驱的化学剂(聚合物、交联剂)费用成本下降了21%,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图4表3参6  相似文献   

19.
欢喜岭油田齐40块蒸汽驱开发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从蒸汽驱机理研究入手,针对辽河欢喜岭油田齐40块蒸汽驱先导试验和扩大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及下步调整措施。并根据两个试验区的效果差异分析,对先导区和扩大区提出了几点认识,这对该块的规模转驱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同时这也为蒸汽驱开采稠油技术积累了一定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