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南方某河流连续多年枯水期的水质监测资料,通过建立模糊矩阵,得到该河流的水质级别隶属度,应用模糊综合评价反映出该河流连续多年水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模糊综合评判法水质评价标准区间相对静态化和隶属函数简单化存在的问题,采用动态可变模糊综合评判方法,首先建立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层次分析法确定主观权重,结合主客观权重确定评价指标的动态综合权重。然后构造适应于地下水水质评价的变动区间,充分考虑该地区地下水的水文地质、空间分布特性以及含水层情况,将以往模糊综合评判法水质评价隶属函数由线性函数拓展为更适合地下水水质评价的非线性函数。将此模型应用于固原市地下水水质评价。结果表明:监测井1、2水质级别为Ⅳ级,监测井3、4、5、6、7水质级别为Ⅲ级,通过分析,符合该地区地下水的实际情况。利用动态可变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客观合理,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水质评价中评价指标众多,存在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采用基于指标变换值的模糊物元模型对克孜河河流2012年的水质进行评价,并与传统的单因子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评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糊物元评价得出不同时期河流水质级别均为Ⅰ级;基于指标变换值的模糊物元得出的评价结果与灰色关联分析法是一致的,与单因子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在5月8日的取样值略有不同;基于指标变换值的模糊物元模型应用在该河流水质评价中是合理可行的,且计算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4.
研究运用物元可拓法对郑州市6条河流进行水质评价,以事物、特征及其数值为物元,建立水质评价物元模型,对评价标准和实测数据进行归一化,运用归一化数据,建立所评水质矩阵,计算出各评价因子与各水质级别的关联度。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权重,最后,计算出综合关联度确定水质等级。评价结果显示:如意湖水质等级Ⅲ;熊耳河水质等级Ⅳ;东风渠和十八里河水质等级均为Ⅴ,但十八里河水质要优于东风渠;金水河和贾鲁河都为超过Ⅴ类水,但金水河优于贾鲁河。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张志悦 《中国水利》2013,(Z2):69-71
采用模糊可变模型对白洋淀水体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科学确定与地表水水质相关的各参评因子处于标准区间值的相对隶属度,根据二元比较模糊决策分析法计算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得出白洋淀水体的环境质量级别,并与单因子评价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糊可变模型评价的水质结果更加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6.
采用加权欧式距离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泰莱盆地地表水体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全区地表水以Ⅱ和Ⅲ类为主;东部河流水质稍差,牟汶河和柴汶河的上游水质超过Ⅳ类;西部的大汶河和汇河水质要好于东部地区河流,水质以Ⅱ类和Ⅲ类为主。加权欧式距离法在给出评价断面水质级别的同时给出评价断面对于某一水质标准的贴近度以及水质的变化趋势,评价结果显示的信息相对真实多元,在水质评价中的表现要优于模糊综合评价法。  相似文献   

7.
针对水质表现出的模糊性,采用模糊可变集合理论的模糊可变模型,对白洋淀水体的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通过科学确定与地表水水质相关的各参评因子处于标准区间值的相对隶属度,根据二元比较模糊决策分析法,计算各参评因子的权重,得出白洋淀水体的环境质量级别。并与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模糊可变模型评价的水质结果更加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8.
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在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模糊综合评价法能反映水质评价中的模糊概念,是客观评价目标水质的一种常用水质评价方法。但在传统的模糊综合评价法中,多采用"超标法"计算权重,为了避免超标法计算权重的不合理之处,笔者分别用"改进超标法"和"层次分析法"计算评价因子的权重,以中卫美利纸业工业园区四个监测井的水质监测资料为例,采用改进模糊综合评价法做出了生活饮用水质量评价,并对比分析评价结果,提出了新的权重计算方法来实现对传统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基于2019、2020年在辽河、大辽河入海河段及辽河口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河流、河口水质指标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可变模糊评价法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整体而言,基于可变模糊评价法的水质评价等级优于单因子评价法;河流的主要污染指标为DO、高锰酸盐指数和总磷,基于单因子法的评价结果为Ⅳ类、劣Ⅴ类,可变模糊法评定等级为Ⅰ~Ⅲ类;河口监测点的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单因子评价结果为Ⅳ、劣Ⅳ类,可变模糊评价法为Ⅱ、Ⅲ类;单因子法基于最差指标的区间评定,可变模糊法综合权衡各指标的影响,在水环境管理中可根据目的不同考虑采用不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模糊模式识别理论在水质评价中应用时,均为对水质进行5级评价,而当水质指标监测值超出Ⅴ类水质标准时,5级水质评价结果较实际情况偏好,这样使得评价结果与真实情况有较大偏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的6级水质评价模型,并以小清河为例,采用该改进的水质评价方法进行水质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单因子评价法和传统的5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的水质评价方法既考虑了所有参评指标对水质的综合影响,又考虑了水质指标超出Ⅴ类水质标准的情况,评价结果较接近水质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三峡库区河段水质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灰关联评价法和多目标决策评价法属于多因子评价方法,利用水质综合评价数学模型进行水质评价,评价结果能准确地反映水体的污染状况,该评价方法原理简单,能同时对多个环境质量因子、多个对象进行评价;同时能确定环境质量评价对象所属的级别和不同评价对象间质量的优劣;它与单因子评价方法相比,评价结果理加全面、直观,采用上评价方法对河流水质评价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用模糊矩阵法来评价水质级别,有其特有的优点。比现今应用广泛的单因子评价法能更加细致、真实地反映水体水质的级别,同时可避免单因子评价法可能产生的以偏概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河流水质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采用改进的模糊数学评价法,对南京市外秦淮河进行综合水质评价。结果表明,除七桥瓮断面外,外秦淮河大部分河段水质处于劣Ⅴ类标准水平,其中NH3-N和TP是外秦淮河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别采用了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法、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基于超标倍数法和改进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分别对东辽河7个重点断面开展水质评价.通过遴选,确定总氮(TN)、总磷(TP)、氨氮(NH3-N)是东辽河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处于Ⅳ类、Ⅴ类及劣Ⅴ类较多;综合这3种方法比较,单因子评价法表现为过保护,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更适用于低污染河道的水质评价,而水质标识指数法更适用劣Ⅴ类和黑臭水体的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15.
针对水质评价指标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水质评价标准存在的模糊性,基于集对分析理论与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模糊联系度水质评价模型。首先计算各评价指标值的分级联系度,对样本指标值做初步分类;再计算各评价样本与水质标准之间的综合联系度;最后通过置信度准则评判评价样本的水质级别。为突出不同评价指标的贡献率,将熵值赋权法和超标加权法引入该模型,并通过理想点法进行权重的合成,实现了多种赋权方法优势的融合。将模型应用于闽江渔业水域的水质评价,结果表明基于组合权重的模糊联系度水质评价结果更贴近实际情况,评价结果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6.
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水质系统所表现出的复杂性和模糊性,采用基于模糊可变集合理论的模糊可变评价模型对地下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通过科学地确定与地下水水质评价相关的各项指标处于区间值的相对隶属度和相对隶属函数,并根据二元比较模糊决策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出地下水质量的级别特征值。同时,采用单项参数评价法和灰关联分析法对同一地下水水样进行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符合客观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自然辩证法原理,而且能够使评价结果更加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7.
汾河是山西最大的河流,其水环境的优劣,不仅影响农业灌溉、工业生产,更影响着生活用水安全。为了判定汾河水质类别,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汾河水质进行评价,通过MATLAB软件,基于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赋权法对指标权重进行组合赋权,进而对汾河5个监测断面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断面3的水质为Ⅴ类,断面1、断面2、断面4、断面5的水质均为Ⅰ类,该评价结果与实际水质状况相符,说明该评价科学、合理、全面,可以在水质评价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水环境质量评价作为了解和分析水环境现状及问题的基本内容,是河流规划、治理和管理的重要依据。针对水环境质量评价存在的模糊性、随机性和最大隶属度不严谨等问题,提出正态云-模糊可变评价耦合模型。模型对模糊边界问题进行定量化处理,确定隶属函数和识别水质级别,并采用最小相对熵原理计算组合权重。运用该模型评价秦淮河流域2016年的水环境,评价结果同单因子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云模型评价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正态云-模糊可变耦合模型更加合理、有效可靠;模型级别特征值H分析表明秦淮河上游和秦淮新河段汛期水环境大部分优于非汛期,但同时也表现出城镇工业、生活等污染特征;内、外秦淮河段,汛期河岸的污染物排入河流中,故汛期水环境劣于非汛期,表现出典型的城市生活及餐饮等"三产"污水污染特征。研究方法和结果对地区和流域的水环境质量评价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污染事故对水质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污染事故水质评价可以准确判定事故对水质的影响。针对传统水质评价模型存在不能反映水质监测值动态变化特征、水质优劣指标间相互过度补偿,以及无法区分同一类型水质优劣的问题,构建模糊区间型多属性综合评价模型,改进现有水质评价方法。该模型将水质监测信息集按一定规则聚合转换成区间数,开展水质监测测度区间与各类水质标准区间的相似度判定,基于优化主客观综合赋权法开展水质指标赋权,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待测水体模糊综合评价指数,确定水质类别。将模糊区间型多属性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大伙房水库暴雨后水质变化分析的实例表明:评价模型生成的模糊综合评价指数可以区分出同类水质的优劣,改进模型适用于特大暴雨等突发污染事故的水质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20.
全国城镇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根据"全国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成果,对全国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进行分析评价。评价采用最差因子评价法,即以多个水质评价因子中最差因子的水质类别作为水源地综合评价的水质类别。评价结果显示,全国约有55%的地表水水源地水质不合格。超标项目以有机污染为主。河流型的水源地水质状况比水库型的差。超标严重的河流型水源地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超标严重的水库型水源地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