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松软及复合顶板管理初探吴甲春(新疆艾维尔沟煤矿)1顶扳特性所谓松软顶扳,是指由软弱岩层形成的煤层顶板。这种软弱岩层一般是由泥岩、砂质泥岩、泥页岩以及煤岩互层组成,这种软弱岩层具有下列特性:松─—结构疏松,容重小.孔隙度大。软─—内应力超过自身的抗压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王坪矿4^#层西I1809面矿压观测数据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及针对性的顶板控制措施和支护质量标准,经过顶板管理实践的验证,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李才 《中国煤炭》1997,23(12):31-32
大同矿务局云岗矿在下层煤开采时遇到顶板破碎,矿压增大的困难,通过加强地质勘探,优化巷道支护方案、搞好矿压观测和强化现场管理,杜绝了顶板人身伤亡事故,本文介绍了他们的几点作法。  相似文献   

4.
尉栓长 《蒲白科技》2003,(C00):34-35
结合推垮型冒顶事故案例,对推垮型冒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破碎顶板工作面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采空区顶板冒落瓦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怀宇 《煤》1994,(4):41-41
采空区顶板冒落瓦斯分析华北煤炭高等专科学校康怀宇美国矿业局的研究成果指出:当砂岩同砂岩,页岩同砂岩的相互撞击与摩擦时,能够引起瓦斯的燃烧或爆炸;特别是在矿井瓦斯中含有乙烷、丙烷和西烷等气体时,引燃的温度有所降低,因此在井下条件下发生瓦斯爆炸比实险室条...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协庄煤矿顶板控制设计专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情况的介绍,说明现场采用科学化。微机化管理顶板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介绍了成果应用后所产生的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以模糊聚类分析为基础,根据确定的分类指标以及现场测试数据对采场顶板进行了分类,并且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顶板类别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8.
从顶梁与顶板的作用过程为出发点,分析了顶板的运动方式,顶梁的运动方式以及两者间水平相对运动方式。分析了保持顶板完整对支架水平承载特性的要求,只要合理选择参数,结构,可以限制支架对顶板水平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可改善对顶板的支护性能,有利于保持顶板完整。  相似文献   

9.
介绍准刚性短顶梁的基本结构,技术性能及使用效果,试验表明,使用短顶梁不仅可实现端面顶板的及时支护,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面的支护质量,改善工作面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老顶结构变形失稳的突变模式与顶板分类指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借助突变理论这一现代数学工具分析了工作面顶板周期性断裂后形成结构的变形失稳影响因素,据此对顶板分类作了一定分析和讨论,对防止工作面顶板事故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煤层顶板稳定性做出合理性评价,解决因参数选取不统一而导致评价结果失真的问题。首先从各类煤层顶板的定义入手,提出新的顶板类型划分方法,并以麟北煤田为研究对象对各类顶板进行了重新划分和评价,其次对比传统、新型顶板划分方法的评价结果,最后通过地质条件与之相同的邻近生产矿井调查,检验评价结果所反应未来矿井潜在的工程、水文地质问题。结果表明,新的划分标准可以客观的反映研究区及其周边矿井顶板特征,评价结果不仅能够反映顶板稳定性而且能够揭露潜在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问题等安全隐患,进而为煤层顶板类型划分及稳定性评价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2.
于乐泉 《中州煤炭》2016,(6):101-104
我国多半矿井均存在顶板安全隐患,为了切实有效地防范现场冒顶事故,通过大量已有事故分析、现场情况调研,设计了一种通过采集井下煤体(岩体)内部应力、支架工作阻力、支架倾角等参数对矿井支护实现动态监测的顶板监测系统。应用表明:该系统反应迅速、准确、误报率低,能实时有效地预测顶板危害,有效降低了矿井冒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从分析层状顶板离层特征和顶板离层观测的原理入手,结合现场观测结果,认为两基点离层指示仪的深浅基点应分别设置在与巷道顶板锚索锚杆上端头同一水平位置;各类回采巷道在经受工作面采动影响时,安设深基点的顶板岩层都将产生位移,因此,对锚杆锚索支护巷道进行顶板离层观测的同时,还必须开展巷道顶板下沉量观测,只有把这2种观测结果结合起来,才能准确和客观地评价巷道锚杆锚索支护效果以及巷道的稳定性。在全面分析研究不同顶板岩层赋存条件下锚杆锚索支护巷道的变形与离层的基础上,得到了各类巷道顶板离层的临界值。  相似文献   

14.
根据顶板"三带"观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结合五轮山煤矿1805工作面实际情况,提出了"点线-区域"结合观测顶板"三带"技术。采用经验计算法、钻孔摄像法、网络并行电法及关键层综合分析法对1805工作面顶板"三带"发育规律进行观测与分析,利用YTJ-20型岩层探测记录仪进行静态点线观测,及WBD-I型网络并行电法仪进行动态区域观测,并相互验证观测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805工作面8煤顶板冒落带发育高度为7~9m,裂隙带发育高度为30~37m,弯曲下沉带发育高度为37m以上。现场观测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点线观测与区域观测相结合,提高了观测结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复合顶板的岩性特征、变形破坏机理及冒顶事故特点的分析,系统地提出了后所煤矿C4煤层的开采方法及复合顶板控制措施。实践应用表明,C4煤层复合顶板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解决了复合顶板条件下回采工作面的顶板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老顶分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峰  程伟  马旋  陈树森 《煤炭技术》2006,25(9):38-40
在单体工作面控顶设计中,当顶板厚度较大、分层情况不清楚时,如何估算划分各分层,为科学的顶板控制设计提供合理参数,实现科学管理采场顶板,对矿井生产安全及高产高效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文中采用的估算方法可以在类似地质条件下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复合型顶板冒顶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中 ,复合顶板的管理难度较大 ,尤其是在初放期间 ,易发生大面积的冒顶事故。文中分析了朱庄煤矿 36 16工作面冒顶事故的发生机理 ,总结概括出复合型顶板工作面回采必须采取的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今后顶板控制技术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顶板控制的理论和实践,上世纪40年代以来,受到世界主要产煤国的广泛重视,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顶板事故和伤亡的人数大幅度下降。针对煤矿开采技术发展的新特点,对垮落、充填、煤柱3种控顶技术的应用条件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冒顶事故的发生原因和预兆 ,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保坚硬顶板综采面的安全生产,基于黑龙江某矿煤层的地质与开采条件,对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随工作面推进的变化进行观测,得到综采工作面顶板矿压活动规律。数据分析显示:坚硬顶板来压强烈;工作面下部基本顶来压步距大于工作面中、上部的来压步距,工作面上、中部来压步距相差不大,工作面中部周期来压较工作面上、下部频繁,但整个顶板来压强度比较均匀;工作面液压支架支护强度一般可以达到控制顶板的要求,但初撑力往往偏低。最后针对顶板矿压活动规律和支架运行特性,提出矿压显现时工作面顶板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