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传统液压驱动机械手液压缸伺服控制系统的不稳定性,提出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可以很好地解决电液缸运动不平稳性问题。通过多自由度液压驱动机械手运动过程来设计电液缸伺服控制系统,介绍了机械手整体结构、常规PID原理、及模糊控制原理;最后,建立模糊PID控制电液缸模型,利用MATLAB仿真软件来对比两种控制方式下的控制效果。实验表明模糊PID具有很好的自适应性、抗干扰、稳定性;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合理性,并能够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步进式加热炉电液比例泵缸系统仿真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非对称泵缸系统多用于变速场合,这种泵缸系统多为本质非线性、时变、强干扰系统。本文用PID控制实现电液斜盘位置和流量的控制,使系统的不确定性和非线性等得到补偿。仿真和实验表明,所开发的PID控制器能够较好地实现模型跟踪控制,跟踪性能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根据轨道路基测试装置工作原理,建立了动压缸电液伺服压力系统AMESim模型,理论推导出该系统传递函数。针对标准差分进化算法早熟问题,构造了一种可以自动调节变异因子、变异算子和交叉因子的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设计了基于该系统AMESim模型的参数辨识方案,进行了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与其他算法的对比仿真,验证了该算法具有良好的辨识精度和收敛性,给出了动压缸负载开环传递函数辨识参数,并通过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获得了伺服阀系统开环传递函数辨识参数。最后给出了动压缸电液伺服压力系统传函参数,通过与该系统AMESim模型对比仿真,验证了该辨识参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重新定义了非对称阀控制非对称缸系统的负载压力和负载流量,推导出液压缸正、反向运动时的数学模型和传递函数,同时运用MATLAB/Simulink对工程案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位移响应曲线和负载大小对液压缸位移的影响关系。  相似文献   

5.
徐灵 《机械工程师》2004,(10):81-82
介绍了步进炉水平缸运动速度的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原理,分析其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调宽用电液步进缸的工作原理与设计特点。针对在高炉和连铸机等重工业恶劣工况下,采用高精度电液步进缸所需要解决的测试项目及检验方法等问题,依据新产品生产及检修经验,在试验台上对电液步进缸进行了耐压特性、驱动扭矩大小、单步精度、十步精度、重复位置精度及内泄漏流量等稳态性能测试,得到结合实际使用情况的步进油缸测试项目及方法。通过在线连铸机的使用,验证了该测试方法可以满足调宽用步进油缸的出厂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7.
徐灵 《机械工程师》2004,4(10):81-82
介绍了步进炉水平缸运动速度的电液比例控制系统的原理,分析其故障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8.
电液步进缸的电液作动器能够有效减少液压系统的重量,降低管路噪声,优化流量脉动,控制溢流噪声,使得电液步进缸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但是电液步进缸的跟随特性不能满足某些工程场合的需求。为了提高电液步进缸的跟随特性,根据评价跟随特性的稳态误差指标及稳态误差产生原因,推导出了基于电液步进缸稳态误差的时域模型,并提出参数调整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电液步进缸的可变参数Kf进行调整,利用AMESim软件仿真分析电液步进缸典型运动状态下合适的Kf数值,最后通过对电液步进缸进行空载和加载试验获得稳态误差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电液步进缸的稳态误差在要求的范围内,证明了电液步进缸稳态误差时域模型的正确性以及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电液泵控差动缸的动态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电液泵控差动缸系统常出现的超压、气蚀问题,提出了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的动态补偿控制,以平衡差动缸动态过程中流量的不对称,设计了控制系统,通过MATLAB7.6/Simulink—Simscape对系统进行了建模仿真,得出了系统在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和阶跃信号下的位移跟踪特性曲线以及差动缸两腔压力响应曲线,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一些机床进给机构中,往往使用回转型伺服马达,并通过齿轮机构驱动进给丝杆,把圆周运动转变成直线往复运动。 此种机构进给丝杆直接承受负荷,为了保持其精度,随着负荷的增加,要相应加大丝杆直径,并且必须加强诸如齿轮机构、轴承支承等部分。据报道,即使在进给丝杆中使用了双螺母予负荷的滚珠丝杆,当使用2~3年以后,在轴向上仍然会产生间隙。另外,在滚珠丝杆回转过程中,由于予负荷而引起的摩擦会使温度上升,从而产生轴向伸长。 日本东京计器研制了一种电液脉冲油缸。其规格如下;缸径为一 50毫米0据塞杆为~ 35.5’基米,行程为300毫米。并进…  相似文献   

11.
苏联乌拉尔共和国科学院电液设计局研制了几种工业试验型电液脉冲胀管装置,并在一些企业中得到采用。这种装置的主要技术性能列于表1。图1所示为用这种装置可以完成的连接类型。图2所示为“闪电-6y”型电液脉冲装置,它可以按手动操作规范和自动操作规范进行工作。它可以胀接低碳钢管、合金钢管、有色金属管、合金管。它由脉冲电流发生器、操作系统、操作台和监视系统等主要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一种采用伺服阀控制的直线运动液压缸实现有限回转角转动的电液伺服系统。它能对回转角小于90°的转动轴进行角度自动控制,具有结构紧凑、整体密封性能好、输出功率大、响应快、节能、工作可靠和通用性好等特点,可用于大型阀门的开度自动调节系统,特别适用于工作环境恶劣、需要远距离控制及长期连续工作的场合  相似文献   

13.
电液脉冲马达是一种伺服机构,它的作用 就是在数字控制机床中接收数字控制装置发出 的脉冲信号,把它转换成模拟量,经功率放大 后驱动机床工作台或刀架,使之进行精确定位 或作相对运动,把零件加工出来。 电液脉冲马达具有反应快、速度高、输出 扭矩大、性能可靠等特点,使开环数控驱动系 统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广的调速范围,而与闭环 驱动系统相比较,它的造价低、使用维护方 便,因此电液脉冲马达驱动系统已在开环数控 机床中得到广泛应用。如日本的数控机床到目 前已有90%采用这种系统的开环方式和半闭环 方式。欧美各国近几年来也正在研制电波脉…  相似文献   

14.
非对称缸电液伺服系统的静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通过对对称阀控非对称缸和非对称阀控非对称缸电液伺服系统的压力特性、输出特性的对比分析,揭示了阀控非对称缸系统静态特性的基本特征,指出为研制高性能的非对称缸电液伺服系统采用非对称阀控非对称缸是最佳液压控制方案。进而探讨了系统的最佳负载匹配关系,给出系统设计准则,为正确设计阀控非对称缸伺服系统并进一步研究该类系统的控制方法,改善系统性能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阀控非对称缸电液伺服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张业建  李洪人 《中国机械工程》1999,10(10):1172-1175
为克服阀控非对称液压缸电液伺服系统的本质非线性,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根据液压缸活塞杆的不同运动方向分别给出相应的三维模糊控制器来控制该系统,在实验中使用压力反馈的方法来提高系统的阻尼比,实验表明这种方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系统的不对称性,而且顾系统的动态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一、概述 性能良好的伺服机构应该具有高速、高分辨度(高精度)的性能。特别是数控机床的发展,对快速性的要求提高了,如加工轻金属飞机零件的大型数控机床和点位系统的数控机床,为减少空行程时间,对快速性要求更高。目前国外数控机床空行程移动速度已达10米/分。DYM1系列电波脉冲马达是为了满足数控机床对快速性的要求而进行研制的。它共有四个规格,最高转速可达 3000转/分,一般已能满足目前数控机床对快速性的要求。其输出功率为1.3~9马力,也能满足一般大、中、小型数控机床驱动的需要。 用电液脉冲马达作为数控机床驱动元件的开环系统,…  相似文献   

17.
该文根据伺服缸的测试要求和HNC的控制功能设计了伺服缸的测试硬件系统和基于HNC的NC语言控制程序,实际应用表明,HNC用于伺服缸测试系统无论硬件和软件均能按模块化方式快速搭建测试系统,适用于不同要求的伺服缸测试,其曲线跟踪显示和打印功能可快速判断伺服缸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年九月在伦敦举办的流体动力国际展览会以及同时在奥林匹亚会堂举行的报告会上,有篇论文提到用步进电机的信号控制液压缸行程位置的液压脉冲缸,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其后,该公司(西德Rexroth公司)出版的样本说明了这种液压脉冲缸的细节,此处介绍这种液压脉冲缸并考察一下作为液压伺服方式的位置控制。  相似文献   

19.
针对影响供热抽汽机组的工作安全性及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从提高控制效率等方面出发,进行了600 MW机组切除低压缸供热改造,介绍了抽汽系统的组成及各液动阀门的工作过程,分析了电液伺服阀及液控快关阀的控制策略,为该技术在类似工程中的设计使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电液伺服比例阀控缸位置控制系统仿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液压元件本身所包含的非线性,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使得Simulink仿真效率往往不高。本文利用AMESim和Matlab/Simulink的各自优势建立了联合仿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AMEsim/Simulink联合仿真更加准确的模拟了实际系统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