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的WiMAX建设美国Sprint:将移动WiMAX(802.16e)作为向4G演进的过渡技术Sprint在2008年将率先在芝加哥和华盛顿开通移动WiMAX服务。2007年初,Sprint宣布斥资8亿美元,分别与Nokia、三星电子在德州与华盛顿特区布建移动WiMAX网络,2008年则将投入15~20亿美元来进行大规模的WiMAX无线宽带网络基础建设工作,预计到2008年底,网络会覆盖到100个美国重要城市85%的区域,覆盖将近1亿户的用户群体。此外,该服务的下行速率将会达到2~4Mbit/s,收费价格估计会低于20美元/月(1GB以内)。SprintNextel预期在2008年上半年为一般消费者、企业与政府用户提供无线宽带服务。  相似文献   

2.
潘力 《通讯世界》2007,(1):27-28
日前,美国《计算机世界》推出了2007年全球无线市场7大预测。本刊撷取精华以飨读者。众所周知,2006年无线技术领域出现了一个新趋势和一个标志性事件——智能手机进入“寻常百姓家”和SprintNextel雄心勃勃的宣布构建全国移动WiMAX网,深刻地改变了无线通信市场的现状,也奠定了2  相似文献   

3.
WiMAX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极大的关注和推崇,韩国运营商KT已经正式商用移动WiMAX,美国运营商SprintNextel也正式宣布投资30亿美元在全国范围内部署移动WiMAX网络。这两个事件可以说是WiMAX发展史上里程碑,它向业界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声音——WiMAX时代即将来临,同时也给该技术的拥趸们以更多的信心和期待  相似文献   

4.
辛探 《世界宽带网络》2006,13(10):106-106
窄带之后,IP、宽带、移动成为电信业的三大发展方向.WiMAX技术的出现第一次实现了这三大发展方向的统一.但其发展定位却一直备受争议。就在不久前.美国运营商SprintNextel正式宣布.两年中将投资30亿美元在全国范围内部署移动WiMAX网络.这对WiMAX阵营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而WiMAX也由此迎来了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美国第三大移动运营商SprintNextel、WiMAX运营商Clearwire、有线电视运营商Comcast、时代华纳有线、Bright House Network(人美第六大有线公司)、英特尔和谷歌等公司达成协议,结盟组建新的Clearwire公司,以WiMAX技术进军3G与4G.该同盟宣布:要以此夺回美国在世界移动通信与互联网产业中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移动WiMAX作为移动和固定宽带网络融合的宽带无线解决方案,具有宽频无线接入技术和灵活的网络结构,在宽带移动网络的演进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研究了移动WiMAX采用的无线技术,介绍了波束形成、空时编码和空间复用技术,分析了具有自适应MIMO转换技术的自适应智能天线系统,为了保证边缘用户的连接质量,引入了有别于传统频率复用技术的部分频率复用技术,最后简单介绍了移动WiMAX支持的多播和广播业务。  相似文献   

7.
王立军  姚琨  石元兵  曹宝 《通信技术》2010,43(6):132-134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宽带化和宽带移动化是通信网发展的必然趋势。WiMAX城域网无线宽带接入技术,可提供大范围及高速率无线接入,同时支持视距传输和非视距传输,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无线连接。WiMAX可作为线缆和用户数字线的无线扩展技术,实现无线宽带接入。首先简要介绍WiMAX的应用模式,然后重点分析其点对点应用中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通信容量,提供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方案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硝烟弥漫的宽带战场,强大的网络接入能力、低成本、高收益等优点无疑是竞争力所在.WiMAX可作为无线DSL或无线Cable技术来弥补有线技术的不足,同时也被部分业界人士视作新一移动基础设施或第四代无线移动应用的互补技术.目前OEM、ODM相关发展厂商正通过采用具弹性系统架构的ASIC以降低成本,加速WiMAX技术推向市场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WiMAX——超级连接世界的真正无线宽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WiMAX技术一直得到国内外通信界的关注。WiMAX技术定位于城域级无线宽带接入,以其覆盖范围广、传输距离远、传输速率快等特点得到国内外众多厂商和专家学者的青睐。起初,WiMAX仅定位于固定的宽带无线接入,作为xDSL、Cable等有线接入的补充,提供对互联网的高速连接。而后,WiMAX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移动业务市场。2005年12月,WiMAX移动版本的标准IEEE802.16e得到批准,2006年2月正式发布,这无疑又推动了WiMAX商用化的进程。可以预见,WiMAX在未来的无线宽带移动通信领域将占据相当重要的主导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WiMAX是一项新兴的远距离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基于IEEE802.16标准,是为无线城域网WiMAN量身打造,解决用户"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WiMAX提供固定、便携、移动形式的无线宽带连接,并最终能够在不需要直接视距基站的情况下提供移动无线宽带连接.  相似文献   

11.
在2004年WiMAX提出具有移动特性的系统框架结构后,移动WiMAX被视为3G的强力竞争对手,许多人认为二者将在无线领域上演生死之战。而日前召开的2005全球WiMAX高峰会议给我们带来这样的信息:如果将WiMAX放到整个无线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中来把握其发展趋势,对于两种技术来说,并不存在绝对的非此即彼的关系,移动WiMAX和3G是可以互补共存并最终相互融合的。  相似文献   

12.
移动WiMAX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阐述移动WiMAX与其他宽带无线技术之间的关系,接着从标准进展、产业发展和运营状况等方面对移动WiMAX技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然后针对WiMAX的应用方案给出了相关建议,最后对移动WiMAX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WiMAX技术得到了国内外通信界的瞩目。WiMAX技术定位于城域级宽带无线接入的手段,以其覆盖范围广、传输距离远、传输速率快等等优势特征得到国内外众多厂商和专家学者的青睐。起先WiMAX仅定位于固定的宽带无线接入.作为xDSL、Cable等有线接入的替代,提供对互联网的高速连接。而后.WiMAX把目光投向了更大的移动业务市场。2005年12月,WiMAX移动版本的标准IEEE802.16e通过批准,2006年2月正式发布。这无疑又推动了WiMAX商用化的进程。2006年也成了WiMAX从测试阶段走向实际部署的过渡年。  相似文献   

14.
宽带无线接人技术作为下一代通信网中最具发展潜力的接人技术之一,正受到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WiMAX作为新兴的宽带无线接人技术,具有覆盖范围广、传输带宽大的特点,已经成为电信业普遍关注的热点。尤其是WiMAX标准的下一版本802.16e可以同时支持固定和移动宽带无线接人,可支持车载高速移动终端。  相似文献   

15.
WiMAX简介 WiMAX是由IEEE 802.16-2004(固定WiMAX)和IEEE 802.16e-2005(移动WiMAX)标准定义的一种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由于该技术可实现多种应用,包括宽带互联网接入、  相似文献   

16.
马鑫 《电信快报》2008,(4):40-42
WiMAX是以IEEE802.16系列协议为基础的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可替代现有的xDSL和有线连接方式,提供面向互连网的固定和移动形式的高速连接,符合未来通信发展趋势。文章从技术角度分析WiMAX技术,介绍WiMAX标准的进展,将其与其他主流无线接入技术进行比较,探讨WiMAX在中国的发展及部署状况,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7.
移动WiMAX网络规划中的若干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新一代移动宽带无线接入技术WiMAX,详细分析了该技术特点,针对WiMAX网络规划的基本要求,讨论了该技术在网络规划方面所面临的一些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8.
无线接入互联网和无线多媒体数据业务的市场需求推动了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技术宽带化、IP化、移动化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就是:Wi-Fi和移动WiMAX技术.本文从市场、技术、运营的角度来分析移动WiMAX和Wi-Fi的定位,探讨二者融合的可行性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移动通讯服务日益发达,宽带无线存取技术的发展也是百花齐放,再加上Intel大力推动WiMAX,更让整个宽带无线存取技术领域进入百家争鸣时代.WiMAX、Mobile-Fi与移动电话中EDGE、UMTS、1xEV-DO等几项技术大家已较为熟悉,本文将聚焦其他几项重要的移动宽带无线存取技术,介绍其技术定义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WiMAX简介WiMAX是由IEEE 802.16-2004(固定WiMAX)和IEEE 802.16e-2005(移动WiMAX)标准定义的一种无线宽带接入技术。由于该技术可实现多种应用,包括宽带互联网接入、VoIP、IPTV、Wi-Fi与蜂窝电话网络回程,以及移动紧急响应服务等等,WiMAX正迅速得到普及。IEEE标准规定了从基站到用户站CPE设备的固定或移动服务,传输距离可达10kra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