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病毒”一词对每一个人来说都已经不再陌生了,现如今计算机病毒可谓层出不穷,甚至让广大计算机用户几乎到了“谈毒色变”的程度。有许多用户对操作系统下的文件不是很了解,以至于产生种种的怀疑。以下是用户经常怀疑是病毒的文件。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病毒的不断出现和广泛蔓延,严重地威胁着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给广大用户造成了说不尽的困扰和烦恼。随着“病毒与反病毒”的不断斗争,人们普遍对计算机病毒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然而,时至今日,仍然有一些计算机用户对病毒的认识和一  相似文献   

3.
张鑫 《数码世界》2008,7(7):24-24
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通过对互联网的监测发现,6月份全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网络拥塞和计算机病毒疫情。近期恰逢第一个端午节假期,黑客们也及时送出了端午节的礼物,带有病毒的“电子粽子”在网上流传广泛。很多用户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很容易感染病毒。预计7月份“机器狗”、“AV终结者”这类混合型病毒及各种木马程序仍是计算机用户面临的主要威胁。  相似文献   

4.
数字     
800个 从8月13日开始,“魔波”导致申城宽带用户断网故障集中出现,在三天里上海市计算机病毒防范中心接到有关求助电话已超过800个。上海电信故障报修台方面称:“发生断网的原因是由于微软Windows XP存在的某个安全漏洞被病毒利用攻击。”当用户的计算机遭到该病毒攻击时,会出现系统服务崩溃,无法上网等症状。值得警惕的是,感染“魔波”病毒的计算机可接受黑客远程控制命令。除了造成断网故障外,黑客还有可能盗取用户的银行卡账号、密码及其他隐私信息。为此,上海市计算机病毒防范中心发布了重大病毒预报。  相似文献   

5.
安全速递     
最新邮件病毒“MyParty”现身亚洲近期,计算机专家又发现一种新的计算机病毒,该病毒可以诱导用户打开一个有病毒的网络链接。据悉,该计算机病毒于1月28日首先在亚洲地区发现,目前正向欧洲地区蔓延。据悉,该病毒被称为“MyParty”,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软件“MicrosoftWindowsAddressBook”和“OutlookExpressDatabase”传播。计算机专家表示,该病毒可以伪装成来自亲朋好友的电子邮件而进行自我传播。日前,防病毒公司TrendMicro将该蠕虫的级别定为“中度危险”。该公司表示,与此前发现的电子邮件病毒“Nimda”和“Sircam”相比…  相似文献   

6.
《信息网络安全》2002,(10):20-20
“中国计算机病毒防治可以说是一个工程,不是一个管理机构,一个防病毒厂商所能够承担的,它应该是一个社会的工程,主管部门、计算机用户、防病毒厂商、网络安全厂商和其他一些研究机构都需要积极参与进来,健全和完善服务于全国范围内的计算机病毒响应处理组织。同时要加强计算机病毒的知识普及工作和加强对计算机防病毒厂商的监督管理,使用户得到真正的能够解决问题的防病毒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 ——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副总裁 潘重予  相似文献   

7.
四月底,“爱虫”狂咬全球的计算机,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造成了近67亿美元的损失。保护当今各种网络免受愈演愈烈的计算机病毒威胁已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汹涌的计算机病毒黑潮向全世界计算机用户发出了相同的挑战:如何使计算机系统免遭病毒的破坏?  相似文献   

8.
杨云 《计算机时代》2001,(10):19-20
1 简介 蠕虫计算机病毒如同人体的寄生虫,它们在进入计算机后,可以自行“繁殖”:即蔓延,并不靠外界帮助地激活,因而在计算机用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发作,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被称作为“蠕虫病毒”。它分为两类:一类是电子邮件病毒,这类病毒伪装成邮件的附件,只要计算机用户打开该附件,病毒就被激活,然后又自行发送到用户邮件地址簿中的地址,使更多的计算机染上病毒。另一类是互联网病毒,这类病毒更为危险,因为只要它感染的计算机的用户上网,病毒就会自动地传送到与用户联网的其他计算机上。2 主要危害 蠕虫病毒特点在于善变、…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中的信息也显得越来越重要。但与此同时,计算机病毒的种类也迅速增加,并很快蔓延至全世界,对计算机的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计算机病毒是一种附着在其他程序上的可以实现自我“繁殖”的程序代码。计算机“病毒”一词最早是由美国计算机病毒研究专家Fcohen博士提出的。“病毒”一词是借用生物学中病毒的概念。我们可以发现它在很多方面都与生物病毒有相似之处。计算机病毒的破坏行为体现在病毒的杀伤力。病毒破坏的激烈程度取决于病毒作者的主观愿望和他所具有的技术力量。数以万计不断发展扩张…  相似文献   

10.
《信息网络安全》2004,(10):45-46
9月14日公安部公布了首届全国信息网络安全状况暨计算机病毒疫情调查结果。此次调查由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和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共对7072家政府、金融证券、教育科研、电信、商贸企业等部门和8400余家计算机用户计算机病毒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中国计算机用户计算机病毒的感染率为87.9%,被调查单位发生网络安全事件比例为58%。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病毒会严重干扰计算机的正常工作,破坏用户的数据和程序,甚至造成严重的损失,令大多数计算机用户“谈素色变”。这对计算机的推广和应用带来了一定影响。其实,计算机病毒并不十分可怕,只要我们了解它的原理,掌握它的防治方法,就一定能预防它的传染,即使传染也一定能把它清除,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下面本文将介绍DABI(1465)病毒的原理及诊治。一、DABI(1465)病毒的原理DABI(1465)病毒是文件型病毒。病毒传染计算机时,首先在内存高瑞申请一块长为6COH字节的内存块(段地址为9F94H),并将病毒程序移到该内存块继…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是一个程序,一段可执行码。就像生物病毒一样,计算机病毒有独特的复制能力。计算机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难以根除。它们能把自身附着在各种类型的文件上。当文件被复制或从一个用户传送到另一个用户时,它们就随同文件一起蔓延开来。除复制能力外,某些计算机病毒还有其它一些共同特性:一个被污染的程序能够传送病毒载体。  计算机病毒就是这样能够通过某种途径潜伏在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程序)里 ,当达到某种条件时即被激活的具有对计算机资源进行破坏作用的一组程序或指令集合。 计算机病毒  相似文献   

13.
宋运康  宋运国 《电脑》1996,(6):36-37
计算机病毒的流行和猖撅,使所有的计算机用户都已加强了对计算机病毒的警惕,对病毒的监视、检测和清除工作已成为广大计算机用户的日常事务.但对计算机病毒制作者的狡黠,似乎无论怎么估计都是不过分的,已有不只一种病毒,不但成功地在用户检测、清除过程中隐蔽自己,甚至主动利用用户的检测和清除操作,实现病毒的激活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正确区分计算机病毒与软硬件故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反病毒技术的发展,广大用户对病毒的态度从“谈毒色变”慢慢变成了“见怪不怪”,不过在经历了CIH病毒的大规模爆发之后,许多用户又开始有些“神经过敏”了,动不动就怀疑自己“中毒”,有的甚至经常格式化硬盘,这样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影响硬盘的寿命。其实在各种计算机故障中,病毒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很多类似病毒的现象都是由计算机硬件或软件故障引起的;另一方面,确实有些病毒在发作时的表现又与硬件或软件的故障现象类似(如引导型病毒等),这给用户的正确判断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正确区分计算机病毒与系统软硬件故障呢?本人特意对计算机病毒及相关软硬件故障进行了一番对比,找到一些区分病毒与系统软故障的方法,现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5.
《软件》1999,(4)
随着电脑的普及,几乎所有的电脑用户都已知道“计算机病毒”这一名词。对于大多数计算机用户来说,谈到“计算机病毒”似乎觉得它深不可测,无法琢磨,而且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普及,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及传播速度更是让人难以想象。有病人自然就有医院,计算机杀毒软件就此诞生,在短短的两三年里,国内已先后有近十个品牌的杀毒防毒产品诞生。我们开办本栏目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地让大家对当月的病毒发展及杀毒厂商的最新动态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有的放矢地对付各种潜在的病毒危机。如果大家对本栏目有何建议,可以来函来电与本人沟通,也希望国内外相关厂商提供最新的资料。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的参与就是办好栏目的源动力,小熊在此恭候大家了。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达,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计算机病毒提供生存环境,对计算机用户以及网络环境安全带来巨大的挑战.文章通过对计算机病毒特征的简要分析,对计算机病毒防范以及安全意识提升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周刊》2003,(31):68-68
针对当前计算机病毒的发展态势,结合银行业用户在实际业务应用中遇到的切实问题,日前,趋势科技在北京隆重开幕的“2003中国国际金融技术及设备展览会”上展示了最新的金融行业解决方案,并在技术交流会上做了题为“建立计算机病毒事故应急救援中心”的主题演讲。  相似文献   

18.
自从1983年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病毒出现以来,随着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病毒已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全球的各大防病毒厂商针对企业用户的特殊情况,纷纷推出了各自的企业版杀毒产品。市面上如此多的企业版杀毒产品,应该如何去选择呢?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对市面上使用较多的六款企业版杀毒软件的客户端:“诺顿”、“McAfee”、“趋势”,“卡巴斯基”、“瑞星”、“金山”进行评测。  相似文献   

19.
朱猛 《电脑》1996,(1):25-26
计算机病毒的不断出现和广泛蔓延,严重地威胁着计管机系统的安全,给广大用户造成了说不尽的困扰和烦恼.随着“病毒与反病毒”的不断斗争,人们普遍对计算机病毒有了较为深刻的了解.然而,时至今日,有一些计算机用户对病毒的认识和一些问题的理解上仍然存在着差异,尤其初学者对病毒的了解还存在着不少误区.本文试图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一些笔者关于病毒的看法,旨在抛砖引玉,希望一些用户能走出认识病毒的误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计算机作为一门重要的生活和工作的工具广泛的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中。计算机在为人们带了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容易受到许多病毒的侵害,从而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将对计算机病毒的危害、计算机病毒的传播模型进行分析,然后探究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措施,从而为计算机用户安全的使用计算机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