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某高校教学楼人员疏散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高校教学楼为例,分析该教学楼疏散通道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设定实际使用、各楼梯平均使用、增加出口宽度等几种火灾工况,利用BuildingEXDO US模拟.结果表明,各楼梯及出口的使用情况不平衡,可能延长疏散时间.提出合理安排使用教学楼、设王疏散分区、拓宽出口度加强疏散演练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满足天然采光的基本要求 使用空间主要从窗口获得天然光.窗的大小、位置、形式直接决定了使用空间内的采光效果.一般性的使用空间均为侧面采光.实践表明,竖向长方形窗口容易使使用空间深度方向照度均匀,横向长方形窗口则在宽度方向照度较均匀.为了保证使用空间最深处有足够的照度,必须使使用空间的进深小于或等于采光口上缘高度的两倍.  相似文献   

3.
本文笔者通过亲身实践,结合国家标准对高品质再生水在工业蒸汽锅炉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针对再生水使用的意义、指标控制,提出了安全使用的条件.结合使用实践,对工业蒸汽锅炉安全使用再生水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在工业消防领域使用中的有机防火堵料为研究对象,对其理化性能和耐火性能进行分析测试,研究有机防火堵料的性能与环境、使用年限的关系.得到良好使用环境、一般使用环境、恶劣使用环境下防火堵料使用后的耐火性能变化情况,探索有机防火堵料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冬季来临,气温急剧下降.为确保用户在冬季能够正常、安全的使用热水器.万家乐积极响应中消协号召,再次提醒消费者:一定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正确使用热水器,并特别注意安全.  相似文献   

6.
刘正刚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4):131-132
水利、水工设施在施工、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因施工材料、设备机械振动、地质变化等导致的渗漏情况,使得封堵水技术在水工、水利设施的施工、使用中较为常用.通过分析水工、水利设施在施工、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渗漏水的主要原因,以及研究水利、水工设施中使用的封堵水技术,提升水利、水工设施在施工、使用中的安全性和使用质量.  相似文献   

7.
张运吉  朴永吉 《中国园林》2012,28(5):104-108
绿地吸引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解析对提高绿地的使用效率和有效管理绿地均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基于中国济南市和泰安市8块绿地的3 633个调查数据,从绿地规模、离绿地距离、绿地满意度、访问绿地的理由角度探讨了绿地吸引力的代表性内容即绿地使用频率.绿地使用频率与绿地规模、绿地满意度无关,与离绿地距离、访问绿地理由有关,上述4个角度进一步分析得出绿地使用频率与绿地的质量有关.离绿地距离和绿地的质量是影响绿地使用频率的因素.这些结论适用于同类型公园比较,比如城市综合公园.应引起城市规划者和建设者注意并在旧城改造中考虑适宜的绿地密度,同时考虑现有绿地质量的改善,以便提高使用绿地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建筑材料在园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园林材料在使用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材料寿命短、不易养护、不能回收、不够生态环保等.使用新材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很多建筑材料在园林中能作为新材料被利用,包括乡土材料、新型高科技材料、建筑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等.分析当前的园林材料使用情况,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讨论并学习如何在园林中使用各种建筑材料.  相似文献   

9.
刘正刚 《建筑技术开发》2021,48(14):131-132
水利、水工设施在施工、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因施工材料、设备机械振动、地质变化等导致的渗漏情况,使得封堵水技术在水工、水利设施的施工、使用中较为常用.通过分析水工、水利设施在施工、使用的过程中产生渗漏水的主要原因,以及研究水利、水工设施中使用的封堵水技术,提升水利、水工设施在施工、使用中的安全性和使用质量.  相似文献   

10.
养老机构户外环境是老年居住者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但使用率低是普遍面临的问题.通过采取行为观察法和图片比选法对一所养老机构的部分用户(n=99)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户外环境使用现状特征以及不同类型使用人群对理想空间的使用偏好特征.使用现状表现出活动成组团、行为类型偏消极、轨迹单一且整体空间利用不足等特点,使用偏好则整体符合舒适性、绿化量、可达性、视野通畅和过渡空间五种特性诉求.通过对两方面使用特征的总结与分析,提出促进户外环境使用的养老机构规划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1.
绿色建筑—从规划到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阐述了生态建筑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重要性和生态建筑从规划到实施的整个过程,以及各个过程中所需注意的方面,以提高建筑设计中的生态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2.
张琦 《江苏建筑》2008,(3):13-15
现代建筑体的特征是高度综合性、技术性、艺术性和很强的经济性,智能和生态是今日社会对建筑材料的两大需求,在实际中必须配合互补,不能顾此失彼,智能建筑设计与同时具有智能、生态功能的建材的使用,会出现一种全新的生态智能建筑。文章对如何进行生态智能建筑设计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探讨生态社区的内涵及规划设计理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婷 《山西建筑》2010,36(2):70-71
针对社区建设的重要性,阐述了生态社区的内涵和特征,分析了建设生态社区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对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社区提出了建议,以促进生态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张东辉 《山西建筑》2005,31(14):23-24
对生态建筑与可持续发展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并对其内容作了分析,经生态建筑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论证了建筑设计所应遵循的新的纬度,以利创造一个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设呼吸型城市绿地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续光会 《山西建筑》2009,35(14):349-350
阐述了城市绿地的内涵,分析了城市绿地率的计算,探讨了“呼吸型”城市绿地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建设自然生态城市的有效措施,指出建设生态城市要先从建设生态环境开始,从而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建筑及其建成环境是生态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作者通过合理利用空间、降低建筑耗能、材料的循环利用和再生三个层面,分析了传统建筑的生态设计方法和实践。文章认为应从传统建筑中感知建筑内在的生态"原型",从更深层次上认识到建筑存在的生态意义,这是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也是生态建筑的设计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陶丽  刘军  王博 《混凝土》2004,(8):66-68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绿色、生态建材,能大量利用工业废渣,减少污染,对小城镇的生态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存在的问题着手,针对小城镇建材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建筑材料技术与政策的研究,对于小城镇的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所具有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关注生态建筑的声环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邰惠鑫 《工业建筑》2002,32(7):20-22
建筑的声环境作为生态建筑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对此 ,从整体生态环境建设的角度 ,提出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设备设计等各个环节保障声环境质量的技术措施 ,以确保生态建筑环境的完整  相似文献   

19.
周仿颐 《山西建筑》2009,35(33):10-11
阐述了生态设计的概念,并从可再生资源、建筑中生物学的应用、科技的生态化及有记忆的建筑这四个方面说明了对建筑中的生态设计这一问题的理解,并提出了生态设计不是一种奢侈,而是必须,建筑师应该着眼于全局,把建筑真正融入到自然之中,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相似文献   

20.
建筑环境微生物的危害及其生态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ARS过后,微生物气溶胶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通过文献研究,论述了常见的微生物种类、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和引起的疾病,以及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病态建筑综合症;介绍了主要的空气微生物污染物的生态特性;在建筑室内环境中,常见的微生物有尘螨、真菌、细菌和病毒,能够引起传染性疾病、非传染性疾病、非过敏性免疫反应及各种不适症状;指出在实际建筑背景下,对舒适性空调系统中微生物的生态特性、气溶胶化、扩散传播规律及控制方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