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张建立  于阳 《河南化工》2012,(11):35-37
对紫甘薯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光照会加快色素分解;温度升高破坏色素的稳定性,氧化剂H2O2和的存在对色素稳定性产生影响,H2O2浓度越大色素越不稳定;色素在还原剂Na2SO3的存在下稳定,在食品添加剂蔗糖和葡萄糖存在下稳定。在酸度呈中性的环境下稳定。  相似文献   

2.
胡燕辉  纪漫  汪丽亚  黄卫东 《广州化工》2022,50(4):86-88+114
紫甘薯色素是一种水溶性天然色素,属于类黄酮化合物。本文主要研究pH、温度、H2O2、抗坏血酸和普通金属离子对紫甘薯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小于3时,溶液呈现红色;随pH值增加,颜色逐渐变成蓝紫色且降解指数增大;温度低于60℃时,紫甘薯色素比较稳定;紫甘薯色素对H2O2和抗坏血酸耐受力较差;A13+和Zn2+对紫甘薯色素的颜色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而Fe3+对其有一定的破坏作用,Cu2+、Na+对紫甘薯色素既没有保护作用也没有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车前草色素的提取条件和稳定性。以水为提取剂提取车前草色素,比较了pH值、温度、食品添加剂、氧化剂和还原剂、金属离子以及光照对车前草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以水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80,在室温下浸提24h;食品添加剂(淀粉)、还原剂(抗坏血酸)、金属离子(Co^2+、Fe^3+)、光照对长春花红色素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江西化工》2021,37(2)
探讨了食品中常见氧化剂、还原剂及金属离子对栀子黄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以栀子黄色素为材料,栀子黄色素色素损失率为表征指标,改变不同食品中常见氧化剂、还原剂及其浓度,改变金属离子种类,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处理后的栀子黄色素溶液进行全波长扫描,计算栀子黄色素色素损失率。试验所得数据通过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使用LSD和SPPSS19. 0对时间结果进行多重比较、显著性分析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氯化钠、氯化钙、硫酸铜和硫酸锌对栀子黄色素稳定性影响不大,0. 2%金属溶液处理12h后色素损失率值介于6. 0-7. 0%之间;浓度为0. 2%Fe2+、Fe3+溶液处理12 h后栀子黄色素色素损失率分别为69. 3%、78. 3%;栀子黄色素在浓度为0. 1%、0. 2%、0. 3%的亚硫酸钠和亚硝酸钠还原剂处理12 h条件下,色素损失率约为15%,亚硫酸钠和亚硝酸钠两种还原剂浓度和处理时间对栀子黄色素色素损失率的影响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 05)。因此Fe3+和Fe2+对栀子黄色素稳定性有较大影响,栀子黄色素在食品中常见氧化还原剂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在栀子黄色素提取生产、运输和使用等过程中要避免使用铁制设备或溶液,避免与高浓度氧化剂接触,以保证栀子黄色素稳定性和颜色保真。  相似文献   

5.
田志美  朱昌浩 《山东化工》2023,(13):59-61+67
以吸光度值为指标,探究在不同光照条件、温度、pH值、蔗糖含量、氧化剂、还原剂以及不同金属离子对胡萝卜汁中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胡萝卜色素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和耐糖性,对日光的照射和高温比较敏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胡萝卜色素;在偏碱性条件下较稳定,强酸性条件下会破坏胡萝卜色素,胡萝卜色素在pH值为2.1~13时颜色会由鲜亮的橙红色变为暗红色,pH值在小于4的时候稳定性会降低,胡萝卜素会被破坏,出现沉淀。在pH值为8时色素最稳定;Fe3+、Fe2+、Cu2+会使胡萝卜汁变色,Al3+、Zn2+对胡萝卜色素具有保护的作用,在生产的过程中应该避免与这几种金属离子接触。  相似文献   

6.
王力  高翔 《应用化工》2000,29(4):28-29,37
研究了红甘蓝色素的稳定性。实验证明 :在酸性条件下该色素对阳光、热和部分金属离子有很好的稳定性 ;对食品加工中常用氧化剂和还原剂也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胡全鹰  杨莉  刘毅 《江西化工》2014,(4):127-131
以60%乙醇水溶液提取果皮中的色素,并且测定了不同条件下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果皮提取的色素脂溶性一般,在可见光区均没有吸收峰。p H在5-6左右时色素受到的不利影响较大,加入食品添加剂、升高温度、存在氧化剂情况下均对色素有利,而存在还原剂时橙子皮提取的色素会褪色。  相似文献   

8.
天然苋菜红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天然苋菜红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如pH值、光照、温度、金属离子(Na 、Ca2 、Cu2 、Al3 、Fe3 、Zn2 )、氧化剂与还原剂、以及碳水化合物等.结果表明,天然苋菜红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对光照、温度的变化较敏感,而不同浓度的氧化剂及金属离子中的Cu2 、Fe3 、Zn2 对色素的影响较明显,还原剂、碳水化合物和其他三种金属离子Na 、Ca2 、Al3 对色素几乎没有影响或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9.
以色素吸光度的变化定量方法对以甘蔗汁酒精废液为原料提取得到的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蔗汁酒精废液色素对Ca2+、Al3+、Mg2+、热、蔗糖、山梨酸钾以及柠檬酸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而Fe3+、Fe2+、Cu2+、Zn2+、高pH值以及还原剂亚硝酸钠对色素具有不同程度的增色效果,其吸光度分别增加了72.72%、99.00%、21.73%、19.11%、13.31%、19.49%;氧化剂双氧水、还原剂维生素C、紫外光均可使色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褪色,其吸光度较原来分别下降了87.56%、90.06%、30.54%。  相似文献   

10.
桔皮黄色素的提取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对浙江衢州产黄色桔皮进行了色素提取和理化性能研究。研究表明 :黄色桔皮色素水溶性好 ,对光、热的耐受性强。当 p H为 2~ 1 0时 ,色素稳定性好。对于多种金属离子的作用不显著 ,色素对氧化剂 H2 O2 的耐受能力较差 ,对还原剂 Na2 SO3的耐受能力强。  相似文献   

11.
以紫红色四季报春花为原料提取色素,并对该色素的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提取溶剂为pH=1的95%乙醇溶液,该色素在382 nm处有最大吸收峰;该色素热稳定性差,有较强的耐光性,耐氧化性,还原性差,在酸性条件下不稳定;金属离子Na+、K+、Mg2+、Zn2+对色素的影响较小,而Fe3+对该色素稳定性的影响较大;常用食品添加剂(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淀粉和柠檬酸)对该色素色泽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番薯紫色素稳定性及其变色反应机理,选择了辅色剂和护色剂来增加其显色效果和稳定性。结果表明,pH值和Fe3+是引起番薯紫色素变色和褪色的主要原因;EDTA-2Na有护色作用,Fe3+有辅色作用,两者协同作用能够增加其显色和稳定性,当两者浓度比为0.5∶1时,协同效果最好,增色率达到37%,转化率降低了32.2%。  相似文献   

13.
以乙醇为溶剂从茶叶中提取脂溶性茶色素,研究了温度、pH值、金属离子、氧化剂、还原剂、暗处存放和自然光下存放对脂溶性茶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脂溶性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弱酸性条件(pH=4.8~6.6)下,脂溶性茶色素的稳定性较好;K+、Cu2+、Zn2+、Mg2+、Al3+对脂溶性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Fe3+、sn2+对脂溶性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明显;氧化剂对脂溶性茶色素的稳定性有影响;还原剂对脂溶性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暗处存放对脂溶性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不大;自然光下存放对脂溶性茶色素的稳定性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4.
王春利  东玉武  段春利  孙国伟 《辽宁化工》2012,41(9):885-886,968
介绍了利用紫薯提取红色素的工艺条件和方法.以30% CH3CH2COOH为萃取剂,物料比(质量与体积比)为1∶6.6,在温度为75℃,萃取时间1.5~2.0h,对紫薯红色素进行提取,提取液用减压蒸馏使红色素与乙酸分离,回收萃取剂,并简要分析了紫薯红色素的结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微波提取法从牛蒡中提取绿色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无水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为20:1,微波功率为500W,微波作用时间为90s,提取温度75℃,在此条件下绿色素提取效果最佳。各因素对牛蒡中绿色素提取率的影响为: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温度〉微波功率〉微波作用时间。对牛蒡中绿色素的稳定性进行考察,结果表明,温度对牛蒡中的绿色素影响不大;不同pH对牛蒡中绿色素稳定性几乎无影响;A1^3+、Cu^2+、Mg^2+、Zn^2+对牛蒡中绿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而Fe^3+对牛蒡中绿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小;氧化剂对牛蒡绿色素的稳定性基本无影响,还原剂对牛蒡绿色素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苜蓿花色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然  庄华梅  付惠 《云南化工》2007,34(3):35-37,43
采用溶剂浸提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苜蓿花色素的提取方法和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苜蓿花色素的最适提取剂为盐酸[V(盐酸)∶(V(水)=1∶1]-80%乙醇,该色素对热、日光、酸、大部分金属离子较稳定,但是对少数金属离子(如Fe3+,Cu2+)、氧化剂及还原剂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云南化工》2017,(4):41-43
探讨了紫甘薯红色素及紫甘薯淀粉的一体化提取工艺,并由正交实验最终确定最优提取条件是:料液比1:3、提取时间90分钟、粉碎粒度60目、磷酸添加量2%。按照以上各因素最佳条件,得到色素提取率96.65%,淀粉提取率95.80%。  相似文献   

18.
微波辅助提取紫薯花青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道武  文茜  张龙 《广东化工》2010,37(12):24-26
文章以紫薯为原料,在微波条件下萃取其花青素,探讨了微波的辐射时间,温度,液固比,提取剂浓度对紫薯花青素萃取的影响,并采用大孔树脂AB-8纯化提取液,将纯化后的提取液进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其成分。实验结果表明,紫薯花青素微波最佳提取条件为:辐射时间60 s,温度50℃,液固比40∶1,提取剂为1%HCl-95%乙醇溶液,最佳酸醇比为50∶50。  相似文献   

19.
高紫色素品种的紫薯加工出的天然食用色素可以代替人工合成色素,在食品工业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从紫薯中提取色素所产生的废水具有化学需氧量(COD)质量浓度高、色度大等特点,必须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通过对特定微生物的驯化,使其降解该类废水,探讨其生化降解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好氧反应器内p H值约为5、COD的初始质量浓度约为1 600 mg/L条件下,利用好氧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6 h后,废水的COD质量浓度可降至200 mg/L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