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蔡东容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14,(13):3139-3141,3155
证据理论是一种经典的处理不确定性信息和解决信息不完整的方法,软件属性和质量因子大都具有模糊性,很多因子不能用确定的数值表示。基于ISO/IEC9126质量模型中给出的27个软件子特性,利用证据理论及其合成规则计算了软件功能可信度,并给出了实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最后,总结了该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在武器装备论证中,常常需要对武器装备进行作战效能评估,而评估结果的可信度也是决策者较为关心的问题.该问题具有一定难度,主要难点在于如何从整个评估过程中寻找和聚集评估的可信度.针对作战效能评估的可信度问题,再现评估过程予以校验分析.从评估底层指标开始,采用多专家进行评定.构建基于证据理论的融合模型来汇集下层指标的可信度,并层层推理聚合,最后获取评价方案的最终信度分布.以某地地导弹主战系统作战效能评估的可信度分析为例,识别结果和原来的仿真评估结果内容大致符合,印证了原评估的结论.这表明该方法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证据可信度的D-S证据理论合成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empster合成规则是一种经典D-S理论的合成规则,但在参与合成的证据间具有较大的不一致性或冲突时,则不能使用或得出明显不合理的结果,引起错误决策。为了解决冲突证据的合成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可信度的合成规则。通过算例仿真,该规则可以有效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证据冲突问题,而且计算简单,计算量小。 相似文献
4.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6,(6)
针对当前D-S理论改进方法中可信度计算不够准确的问题,通过引入证据源可靠度,提出一种新的证据可信度计算方法。给出基于新可信度计算方法的三个改进合成公式,能够处理高度冲突的证据,并快速收敛到合理结果。通过算例对可信度计算方法的准确性和改进合成公式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效用和证据理论的可信软件评估方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由于可信软件评估需求的动态多变以及专家主观决策的有限理性,多维多尺度可信软件评估问题是一个重要而困难的研究课题.在分析现有可信软件评估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效用和证据理论的可信软件评估方法.首先设计了一个需求驱动的可信指标树动态构造模型:开放式可信指标数据库和指标树生成算法;接着讨论分析了基于效用的可信软件定性和定量指标的信息预处理技术,并重点介绍基于分布式评估框架和Dempster合成规则的可信软件评估证据推理算法;最后通过案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相信该模型的提出能对复杂环境下软件可信性评估理论的进一步研究起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建模仿真已经发展为重要的产品开发和系统测试手段. 仿真可信度对于仿真结果非常重要,但评估仿真可信度的过程常常较为繁琐. 因此,需要一个能够便捷正确地评价仿真可信度的评估方法,来完成体系建立、定性定量评估、专家意见汇总等工作. 本文介绍了DS证据理论的原理及其应用,并对传统DS证据理论在评价系统中应用的局限性进行了改进,同时引入了凸证据作为辅助,建立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复杂产品仿真可信度评估方法. 文章最后结合一个算例具体说明了该理论在仿真可信度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证据可信度的证据合成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Dempster-Shafer理论合成高冲突证据时结果不合常理, 许多改进方法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但证据比较一致时, 这些方法性能相对于Dempster-Shafer合成规则较差. 鉴于此, 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可信度的证据合成方法.首先建立一个证据距离矩阵, 之后求出系统中各证据到证据集的均方欧式距离, 通过引入可信度函数来获得证据源的可信度因子"并对证据源进行修正, 最后使用Dempster-Shafer合成公式对修正后的证据加以合成. 数值实验结果
表明, 改进后的方法不仅适用于证据高冲突情况, 而且也适用于证据比较一致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9.
论文通过对目前国内电力变压器状态检修现状的分析以及综合各种文献资料,利用模糊理论的思想,提出一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结合证据理论来评估电力变压器工作状态的方法,验证了融合证据理论的模糊方法的评估结果比单一的采用模糊理论评估的结果更准确。此方法根据影响变压器健康状态的因素与其内部器件的对应关系,通过模糊理论建立隶属度函数,得出相应内部器件的健康状态,然后,用证据理论把每个内部器件的健康状态当做一组证据,通过证据合并,最终得出变压器当前健康状态的评估。 相似文献
10.
11.
随着软件可信性问题的凸显,近年来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出发点研究与软件可信有关的问题。从认识和理解软件的角度,基于对软件的思考以及认识越深入软件越可信这样一个观点,在对传统的软件可信证据收集与分类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验证的可信证据模型。该证据模型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的可信证据收集与分类方法的不足,便于多维性评估,有利于可信演化,符合人的认识习惯。最后,基于该可信证据模型,为探索解决可信评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软件可信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一种比较共识的观点认为,软件可信是软件行为符合预期的程度.质量形成于过程,显然,建立质量信心的证据也散布于过程.软件开发过程中,主体、行为和各种保障手段则是建立软件可信的基本依据.基于证据的决策和管理是现代质量理论的核心,基于证据、数据驱动的软件工程都是试图从客观数据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计划的支持下,从过程保障的角度提出了软件过程可信度模型,其中,证据作为建立软件可信、支持可信评估的基础要素,是模型非常重要且基础的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该模型中的证据体系,遵循完整性、必要性、兼容性和可持续性这4项原则,基于过程管理的基本要素,通过调研以及与CMMI等软件过程参考模型的对接来提炼、定义和质证模型中的可信证据,使证据具备良好的公信力和可比性;同时,增加了部分目前其他模型都没有涉及的证据来刻画对软件过程的可信增强,从而建立了一个从可信实体、可信行为、可信制品这3个目标进行可信保障、并覆盖软件过程全生命周期的证据体系.该证据体系科学、客观并具有良好的公信力,结合可信度模型的其他部分,可以实现基于证据的、自底向上的软件过程可信评估,可供软件组织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TPM的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展了已有的软件可信性证据模型,引入了运行时软件可信证据,从而提供了更为全面的软件可信证据模型.为了提供客观、真实、全面的可信证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的软件运行时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利用可信平台模块(trusted platform module,简称TPM)提供的安全功能,结合“最新加载技术(late launch)”,在操作系统层引入了一个可信证据收集代理.此代理利用TPM,可以客观地收集目标应用程序的运行时可作为软件可信证据的信息,并保障可信证据本身的可信性.该可信证据收集机制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支持面向不同应用的信任评估模型.基于Linux Security Module,在Linux中实现了一个可信证据收集代理的原型.基于该原型,分析了一个分布式计算客户端实例的相关可信属性,并且分析了可信证据收集代理在该应用实例中的性能开销.该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D-S证据理论,采用手工方式融合多源信息,具有劳动强度大、计算结果出错概率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设计、开发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信息融合计算分析软件(DSIF)。DSIF软件以Delphi7和SQLServer2000等为开发工具,采用模块法设计思路,具有使用方便、维护简单、稳定性好、通用性强、扩展性好等特点。同时,该文依据D-S证据理论信息融合的特点,给出信息融合计算分析流程图及DSIF的体系结构。以水质监测数据为对象,DSIF软件为工具,进行信息融合,来说明DSIF软件的特点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15.
软件可信评估是软件质量保障的一项重要内容。现有软件可信评估研究存在适用的软件形态单一、评估的可信属性固定、缺乏具体的评估工具等不足。因此,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软件可信评估模型,系统地讨论了模型的实现过程,开发了一个可信评估管理系统,通过对一个税务领域案例的详细分析,验证了模型实施的可行性。该研究及评估工具能有效辅助软件可信评估活动的实施,指导软件质量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软件可信评估研究综述:标准、模型与工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全攸关软件的可信性关乎生命安全和财产保全,因此,分析评价软件可信性是否符合用户的预期(即软件可信评估)至关重要.软件可信评估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度量软件的质量,对软件生产和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综述了可信评估管理中涉及到的标准、模型和工具,而非关注软件度量本身.首先分析对比了软件可信性、可信评估的定义,并在研究了与可信性密切相关的软件质量的联系与区别之后,从相关国际标准、评估涉及的模型(包括质量属性模型、证据模型、分级规范等)以及软件工具支持等方面综述了软件可信评估研究工作.并且区分了这些方面中领域相关、领域无关的不同之处.目前软件可信评估已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并开发了若干工具辅助进行可信评估,但仍需在通用性、可伸缩性等方面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17.
18.
软件可信评估是软件可信研究中的一个新方向,相关的理论和方法还处在研究阶段。在分析软件可信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层的软件可信分级模型。该模型定义了软件可信属性模型与软件可信等级,建立了软件可信证据参考模型,并描述了可信属性、可信等级、可信证据以及可信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软件可信分级模型为建立软件可信评估机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软件可信评估是软件可信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目前已有的研究存在适用的软件形态受限、评估的可信属性不全面、未提供具体的应用实现等不足。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已有相关工作进行改进和扩展,提出了一种通用的软件可信评估框架,阐述了应用该框架实现可信评估的具体过程,给出了详尽的案例分析,并基于该框架开发了可信评估管理系统,验证了框架实施的可行性。实验表明此项研究适用于不同形态的软件,支持可信属性、可信证据、评估指标的定制,对于软件可信评估活动的成功实施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