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溴化聚苯乙烯中溴含量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测定溴化聚苯乙烯中溴含量的方法。以氧瓶法燃烧样品,以H2O2-NaOH溶液为吸收液,将Br全部转化为Br^-。以稀酸调节待测溶液的pH值,以二氯荧光黄为指示剂,以精糊作为沉淀的胶体保护剂,用标准溶液为滴定剂,准确滴定溴的含量。检测范围溴含量在20%-60%,相对误差小于0.5%。本方法已在树脂催化剂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2.
五溴甲苯的制备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以二氯乙烷或液溴为溶剂制取五溴甲苯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对副产溴化氢的回收和应用也作了论述。文中列举了该阻燃剂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3.
采用溶液法制备溴化丁基橡胶,探讨了溴化反应时间、中和条件等对溴化丁基橡胶产品微观结构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反应时间和降低中和后的pH值可以提高溴化丁基橡胶中伯位烯丙基溴结构的含量,同时也会降低橡胶的分子量和门尼黏度。试验验证了作者提出的在酸性条件下,仲位烯丙基溴结构向伯位烯丙基溴结构转化的假设,也得出了在常温下通过有效延长反应时间和控制中和反应后为酸性可制得伯位烯丙基溴含量高的溴化丁基橡胶产品。  相似文献   

4.
溴化石油树脂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氯化铝为催化剂 ,使碳九石油树脂与溴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合成溴化石油树脂阻燃剂 ,测试了其对PE、PVC、ABS的阻燃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微通道反应器中叔丁醇的溴化反应制备溴代叔丁烷的工艺过程,考察了原料摩尔配比、反应温度、催化剂浓硫酸的用量、停留时间等单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实验结果得到了较佳的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50℃,叔丁醇、氢溴酸和浓硫酸的摩尔比为1∶1.5∶1,停留时间60s,叔丁醇的转化率为92.3%,溴代叔丁烷的选择性为99.1%,传统间歇搅拌反应器中叔丁醇转化率为88.3%,溴代叔丁烷选择性为86.5%。相较于传统工艺方法,利用微通道技术提高了反应效果,降低了反应条件的要求,减少了废酸的产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6.
溴化丁基橡胶是丁基橡胶与溴素(Br2)发生取代反应的生成物,是丁基橡胶的重要改进品种。生产溴化丁基橡胶需要使用溴素,而溴的腐蚀与防护问题一直是工程设计中的一个难点。文章在简要介绍了溴化丁基橡胶性能、应用和生产流程的基础上,从工程设计角度着重探讨溴素来源、运输到整个工业生产工艺及设备的腐蚀与防护特性以及工程设计防护要点,并提出了溴化丁基装置防腐蚀工作的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8.
溴化丁基橡胶装置的腐蚀及防腐蚀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公司30kt/a溴化丁基橡胶装置2010年10月投产,装置开工后溴液PVDF管线、溴胶混合器多次出现泄泄情况。重点介绍了溴化丁基橡胶的腐蚀情况,列举了腐蚀案例以及腐蚀形貌,并对腐蚀情况进行了分析,指出溴化丁基橡胶主要腐蚀是金属设备、管线的腐蚀减薄以及非金属材料的泄漏,最后提出了除日常加强重点监测管理以及采用新的焊接工艺等方法外,还要加强各原料中水含量的检测,采用无机或有机复合材料以及对物料的pH值和溴化物含量进行严格控制及分析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蒋翀  郭晓  陈龙  俞成丙  张瑜  陈彦模 《石油化工》2007,36(6):623-627
用原位悬浮聚合法制备了含Y2O3纳米粒子的聚苯乙烯(PS)(Y2O3-PS)杂化材料,考察了引发剂过氧化二苯甲酰(BPO)用量、Y2O3用量及表面修饰剂钛酸酯偶联剂含量等对Y2O3-PS杂化材料结构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Y2O3纳米粒子均匀地分散在PS基体中,在固定Y2O3和苯乙烯用量的情况下,Y2O3-PS杂化材料中Y2O3的实际含量随BPO用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在苯乙烯用量不变的情况下,Y2O3-PS杂化材料中Y2O3纳米粒子的包覆率随聚合初期Y2O3纳米粒子用量的增加而降低;在固定苯乙烯用量、改变BPO用量的情况下,钛酸酯偶联剂的含量对Y2O3-PS杂化材料中Y2O3纳米粒子的实际含量的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0.
胡畔 《石油化工》2014,43(11):1343-1347
溴化丁基橡胶是丁基橡胶的重要改进品种。在简要介绍溴化丁基橡胶的性能、应用、溴化反应原理、生产流程及其关键工序的基础上,从工程设计的角度探讨溴素来源、安全防护、设备与装置防腐、工艺优化、含溴废水处理等若干工程设计中的关键问题,并根据目前我国溴化丁基橡胶生产技术现状,提出了提高我国溴化丁基橡胶工程设计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紫外光刻技术对阳极氧化铝(AAO)模板进行图案化,再采用 AAO 模板物理浸润技术,以聚苯乙烯(PS)溶液浸润图案化的 AAO 模板,制得图案化的 PS 一维纳米结构阵列;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图案化的 AAO 模板和 PS 一维纳米结构阵列进行表征。表征结果显示,通过紫外光刻技术,可以制得有清晰图案的 AAO 模板,模板上有直径为5μm的圆形图案,圆形图案间的距离也为5μm;以质量分数10.0%的 PS 溶液浸润图案化的 AAO 模板,当光刻胶用量为0.2 mL 时能得到图案化的 PS 一维纳米结构阵列;当光刻胶用量为0.3 mL 时,只能制得光刻胶的纳米结构阵列,不能制得图案化的 PS 一维纳米结构阵列。  相似文献   

12.
单分散阳离子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散聚合制备了单分散性好的阳离子聚苯乙烯(PS)微球,考察了聚合过程中苯乙烯(St)、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分散剂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共聚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的含量及反应介质的组成等因素对微球的粒径及其分散系数的影响;采用FTIR、NMR、FESEM、Zeta电位及激光粒度分布仪等分析手段对微球的结构、粒径分布及表位电位等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当反应体系中St质量分数为10%、AIBN质量分数为0.2%、PVP质量分数为1.5%、DMC质量分数为0.3%时,在聚合温度为70℃、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9∶1条件下,制备出了平均粒径为1.38μm、分散系数为0.005、Zeta电位约为+40 mV的阳离子PS微球。  相似文献   

13.
在简要分析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EO)热力学和1,2 二氯乙烷热裂解机理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1,2-二氯乙烷在EO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并根据Ag与1,2-二氯乙烷反应生成AgCl的事实,分析了Ag与1,2-二氯乙烷反应生成AgCl的热力学。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298~600 K条件下,Ag与1,2-二氯乙烷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当反应温度达到381.94 K时,该反应的ΔG=0;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的ΔG<0,1,2-二氯乙烷与Ag的反应具有了自发进行的趋势,并生成少量AgCl。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回收聚苯乙烯裂解制苯乙烯单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治猛  蒋欣  刘煜平 《石油化工》2003,32(10):885-891
研究了废聚苯乙烯在硫酸铈、氯化稀土和复合催化剂等10种不同催化剂催化下的裂解情况。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可知,裂解产物为苯、甲苯、苯乙烯和α-甲基苯乙烯。结果表明,各种催化剂的活性顺序为:复合催化剂Ⅰ>复合催化剂Ⅱ>Ba(NO3)2>Fe2O3>CeSO4>CuO>氯化稀土>ZnO>CaO>Al2O3。通过正交实验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当复合催化剂Ⅰ用量为0.80%、390℃、常压条件下裂解28~53 min时,平均裂解产率为95.O%,裂解产物中苯乙烯质量分数为96.8%,苯乙烯的产率为91.9%。粗产物经简单蒸馏,苯乙烯的总回收率为82.3%,苯乙烯纯度可达99.9%。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废聚苯乙烯塑料 (PS)催化裂解回收方式进行了研究 ,同时对裂解产物进行了成分分析 ,对其综合利用进行了研究和讨论。该化学回收方式简便易行 ,对实际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国内外聚苯乙烯的生产及市场供需情况,并对我国聚苯乙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聚苯乙烯功能微球的制备及其对牛血清蛋白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贺锐  王阳  曹光群  陈明清  杨成  杨吉 《石油化工》2007,36(7):731-734
在乙醇-水混合介质中,以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制备了表面具有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链的聚苯乙烯(PSt)功能微球。用核磁共振、激光光散射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PSt功能微球进行了表征。研究了PSt功能微球对牛血清蛋白(BSA)的吸附量与吸附时间和缓冲溶液pH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PSt功能微球对BSA的吸附量先随吸附时间的延长而增大,120min后达到吸附平衡;当缓冲溶液pH接近BSA等电点(PI=4.7)时,BSA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
《石油化工》2015,44(6):735
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微球为母体,分别与三乙烯四胺和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反应制备了胺化聚苯乙烯树脂(PS-TETA)和新型Cyclen型聚苯乙烯树脂(PS-Cy)。采用FTIR和BET方法表征了树脂的结构;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究了树脂对对硝基苯酚(PNP)的吸附性能。表征结果显示,PS-TETA和PS-Cy可吸附PNP。实验结果表明,随PNP溶液p H的增大,PS-TETA和PS-Cy对PNP的吸附呈先增大后趋于平缓再不断下降的趋势,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且主要控制步骤为Boyd液膜扩散形式。25℃下,PS-TETA和PS-Cy对PNP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126.34 mg/m L和118.93 mg/m L。PSTETA吸附PNP为多分子层吸附;PS-Cy对PNP的吸附为单分子层吸附。两者对PNP的吸附过程均为放热过程,且以物理吸附的形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