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波  刁建新 《建筑与环境》2009,3(5):156-157
针对高层居住建筑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引入“交往空间”以找回高层居住建筑中日渐失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重塑家园感与和谐融洽的邻里关系。  相似文献   

2.
建筑中交往空间是指在建筑中给人们用来交往信息或者休闲、娱乐的大空间,能够使得建筑空间灵活生动。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们的生活品质也在逐步的改善,建筑设计发展也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它所要求的构成是多层次的。现代空间设计是要创造一种使长期在其中工作生活的人能够随时调整自己的身心平衡,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在工作中体会生活的乐趣的空间形态。本文主要对建筑交往空间及其设计理念进行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鉴于对交往活动认识不够或对交往空间的本质缺乏必要的了解,教育建筑交往空间的设计常常不尽如人意。主要论述了教学建筑中交通空间的交往性设计,并试图探索、总结教学建筑中交通空间的交往性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我国传统的居住空间院落,并且分析了院落的空间特征,阐述了现代住宅的发展趋势,探讨了现代居住空间从内向性、院落模式演变、重唤邻里关系三方面继承传统建筑的精髓,总结了传统居住空间设计理念合理的运用到现代居住空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辨析居住区与居住社区在概念内涵上的差异,指出了我国在居住区规划中的问题——居住区社会空间内涵的缺失。提出了居住社区公共交往空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立足于居住社区建设的公共交往空间构建的五个方面,而且在设计相关的组织构建方面提出见解。最后基于居住社区建设对建筑师与规划师的能力培养给予意见。园林设计是住区公共交往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居住社区化的发展趋势,对于把握园林设计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主要阐述如何将传统建筑院落的空间布局、围合要素、构成形式使用现代居住空间代技术方式运用到现中。院落是传统的中国古代建筑空间布局形式,代表着中国的传统居住文化内涵,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一明 《工程质量》2007,(10):55-57
本文从中国传统建筑分析公共空间的作用,结合目前我国居住建筑的现状,以及现代社会对公共空间的要求,来分析住宅建筑内部公共空间利用的思路,并对室内公共空间的利用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国传统建筑分析公共空间的作用,结合目前我国居住建筑的现状,以及现代社会对公共空间的要求,来分析住宅建筑内部公共空间利用的思路,并对室内公共空间的利用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文阔 《山西建筑》2008,34(3):88-89
在通过对中国古代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斗拱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以现代建筑理论、建筑技术来探讨一种新的节地型民用建筑形式,指出居住模式高密度的新型居住模式铺作空间实现了在多层住宅中家庭庭院空间的确立。  相似文献   

10.
林卫宁 《福建建筑》2014,(1):60-61,71
本文以融侨旗山别墅一期工程为例,着重从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两个方面,探讨现代中式建筑如何将传统城市和居住建筑的空间形态融入现代居住空间中,并对其中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手法加以总结。  相似文献   

11.
邹颖  郑欣 《华中建筑》2007,25(7):103-104
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营造是解决我国当代居住社区邻里交往缺失的途径之一.该文探讨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应始于何处,建筑师应如何通过设计手段引导和启发居民进行参与活动,在参与的同时促使居住区社会网络的形成与成熟,达到改善居住区人际关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武汉里分住宅的系列研究之一,主要居民于里分社区巷道空间的活动,了解巷道空间平日与假日活动差异与活动的特征,并进一步归纳里分社区巷道作为邻里交往空间的特徵及原因,作为里分住宅未来保存与再利用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傅韵  游永椿 《山西建筑》2006,32(17):11-12
通过对邻里关系现状的调查,分析了邻里关系疏远的主要原因,进而从建筑设计的角度介绍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最终回归“邻里情”。  相似文献   

14.
"Information flows in models of migration are emphasized. In particular, migrants are assumed to react to two types of information about job vacancies. 'Interaction information' may be defined as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recent migrants and their former neighbors or friends, and 'source information' represents a direct flow of information from employers or agencies to individuals. Models are developed that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communication rates and information retention levels on vacancy rates and labor-force population trajectories. It is found that attempts by planners to reduce regional inequities in vacancy rates through controlled advertising may be successful, but at the possible cost of increasing temporal fluctuations of regional vacancy rates."  相似文献   

15.
在中外旅人络绎不绝地欣赏和赞叹古城苏州的背后,老街巷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与过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着眼于苏州老街巷居民对传统室外空间的使用类型、使用习惯,以及由这些类型和习惯引发的住户之间交流的模式,发现“小桥流水人家”正趋于环境恶化,室外生活方式和交流习惯临近灭亡;出于传统文化保护等原因,现代化发达的生活方式没有及时引进,生活于当地的人们已不满足于居住此地.节选水乡街巷典型片段,以其间民房废弃地实验性境域设计为题,进行传统与现代交融生长的思考性探索.  相似文献   

16.
为刻画黔东南苗族聚落在城镇化、旅游化作用下公共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分别以乌冬苗寨、郎德上寨为例,以村民日常活动行为为基础,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以“空间”为“节点”,以“村民日常活动行为轨迹”为“联结”构建公共空间复杂网络模型,分析对比其节点聚集度、模块化分析、联系强度等指标所反映的功能、层级、关联、布局结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在城镇化、旅游化主导作用下,乌冬苗寨、郎德上寨节点功能呈现不同的演化途径;(2)苗族聚落公共空间网络节点具有鲜明层级特征,分别对应着小范围近邻共享空间、中等级偶然交往空间、大范围交往活动空间;(3)公共空间网络节点活力与聚落标志空间呈现显著关联;(4)乌冬苗寨网络节点布局呈现“单核内聚向心”结构特征,郎德上寨网络节点布局呈现“双核外扩协同”结构特征。在此认知基础上提出“传统保护型”“旅游开发型”两类聚落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7.
分析联合办公楼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办公模式、空间特征和声音干扰问题,为建设良好声环境提供借鉴。通过案例调研与文献综述,归纳分析联合办公使用者对声环境的需求以及声音干扰的影响,探索声音干扰问题产生的源头与使用者交流需求之间的密切相关性。基于此,提出在联合办公楼中设置通话空间,通过这种私密交流空间来缓解使用者被动接受声音干扰的问题;进而,研究基于联合办公楼的健康声环境分析通话空间的营造策略,具体从设计思路、空间布局、建造方式、外部尺寸与隔音设置这5个方面展开设计策略内容。  相似文献   

18.
李媛 《山西建筑》2004,30(7):13-14
通过对几个优秀作品的学习和探讨,研究其设计方法,并试图在扬州博物馆的设计中加以运用,以体现建筑空间与自然的和谐对话。  相似文献   

19.
谈建筑空间与装饰空间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装饰空间概念的提出为出发点,分析探讨了建筑空间与装饰空间之间的一致性关系.通过论述强调应加强建筑空间与装饰空间在创作活动过程中的沟通和联系,以使建筑的空间创作意图得到有效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随着交通工具、通讯设施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圈子已经远远突破了地域的限制,越来越多的交往发生在远离社区的外部环境中,以往繁荣的邻里交往已经愈发难以见到:在此种奈件下,重塑社区以往的繁荣,增加邻里间的交往,就变成了一个棘手的课题。在此种前提下,在社区中设计出合理、好用的交流活动空间就成为了创造邻里交往的先决条件。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北京住区中的交流空间却普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为题。本文将结合作者在调研中所的返现,分析北京居住区交流活动空间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