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俊杰  魏丽颖  汪澜 《硅酸盐通报》2014,33(5):1268-1274
本文确立了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对生命周期评价、成本效益分析和综合评估法等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了专家辅助综合评估法更适用于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评估;基于专家辅助综合评估法,提出了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8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通过指标权重的确定和技术指标的合成,创建了一套可应用于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技术评估的评价体系,为企业或政府对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的综合评估和筛选提供了一套科学、严谨、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水泥行业是河南省传统支柱产业,同时也是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大户.该研究采用节能供给曲线方法对31项节能技术进行筛选,并分情景对河南省水泥行业2030年节能减排潜力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节能情景下2030年河南省水泥行业能源消费量将达到613万t标准煤,较基准情景节约能源306万t标准煤,节电技术和其他节能技术的节能潜力分别占93.22%和6.78%.其中节能潜力最大的技术为熟料替代技术和燃料替代技术,节电潜力最大的技术为低温余热回收发电技术与辊压机球磨机联合粉磨技术.(2)节能情景下2030年河南省水泥行业CO2、SO2、NOx、PM10排放量分别为6702万t、0.90万t、8.27万t和6.52万t,减排潜力为1174万t、0.40万t、1.24万t、1.02万t.减排潜力主要是由其他节能技术的推广应用来实现的,其中熟料替代与燃料替代所带来的减排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正水泥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产业,也是主要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行业之一。水泥行业按照国家节能减排总体要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大力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余热发电技术等一批技术和装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吨水泥综合能耗明显降低,颗粒物排放总量不断减少,年消纳、利用各类工业废弃物超过4亿t,但水泥行业能源资源消耗高、环境负荷重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变,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生命周期节能减排评价方法,通过生命周期建模,对水泥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计算,此方法基于生命周期评(LCA)疗法和节能减排约束性政策目标,整个过程无需专家的主观意见.并且与现行水泥制造业清沽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相对比,结果显示原煤、电力、水、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由于水泥企业运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对电力和煤炭依赖性较高,导致水泥企业成本较高,为此,提出水泥企业成本控制与节能减排措施研究。分析当前水泥企业发展现状,总结了水泥企业成本控制和节能减排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确定了水泥企业成本控制目标以及流程;结合水泥企业节能减排需求,提出应用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和使用替代燃料两项措施,以此完成水泥企业成本控制与节能减排措施研究。  相似文献   

6.
辽宁工源水泥集团原有三台余热发电生产线,热耗高、产量低,为了进一步增强企业竞争力,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拓宽工业固体废弃物在水泥行业的应用范围,在大量调研基础上,2004年决定新建2500t/d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采用多项节能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7.
节能减排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大措施,水泥行业由于生产过程能耗高、废气和粉尘排放量大,成为"十一五"乃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之一.与此同时,在水泥行业生产成本中,煤电耗约占60%~70%.生产过程中的粉尘本身就是半成品或成品,积极开展节能减排不仅是宏观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也是水泥生产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之一.因此,在现场审核过程中,积极关注水泥企业节能减排管理机制和应用技术并进行必要的宣传和推动,不仅是国家产业政策结合的需要,也是审核过程中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型干法水泥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与研发的必要性,提出了具体开发技术目标,然后对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系统热耗、降低系统电耗以及废气减排等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和归纳,提出了新型干法水泥的技术创新方案及具体研发内容,结合新型干法水泥的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成果在孟电减量置换5 500 t/d生产线的成功应用,详细分析了烧成系统技术运行情况和指标的先进性,真正实现了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的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含义、目标及其支撑技术的内容,支撑技术分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和水泥绿色生产技术。本文还提出了可参考的循环经济型水泥工业的评价指标,认为应对循环经济型水泥工业的评价体系进行专门研究,以推动我国水泥工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以石化行业一副产有机酸盐为主成分开发的CD型水泥生料助磨剂,在水泥生产应用中兼备节煤、节电、降硫等多种功效,逐渐被市场广泛接受。该产品不仅为上游石化行业提供节能减排的新方法,还为下游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提供了全新技术。本文主要报告该新产品在水泥工业应用的普适性成果。  相似文献   

11.
齐跃 《水泥》2012,(9):45-49
以石化行业一副产有机酸盐为主成分开发的CD型水泥生料助磨剂,在水泥生产应用中兼备节煤、节电、降硫等多种功效,逐渐被市场广泛接受。该产品不仅为上游石化行业提供节能减排的新方法,还为下游水泥行业节能减排提供了全新技术。本文主要报告该新产品在水泥工业应用的普适性成果。  相似文献   

12.
石油和化工产业振兴首先要解决生产工艺落后、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没有先进适用的技术,就不可能在节能减排和行业发展上有大的突破。因此,开发共性技术和关键设备,大力推广一批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新技术和装备,如合成氨节能改造综合技术、氮肥行业污水“零排放”技术、干法乙炔技术、工业废酸渗析阴膜回收技术、高浓度与难生化废水湿式催化氧化处理技术、电石渣制水泥技术等,成为石化产业振兴的重点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13.
1水泥标准化工作的目标和任务1.1指导思想 以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替代原燃料、协同处置工业和城市废弃物以及提高水泥产品综合性能和使用寿命等相关技术成果为依托.建立健全标准评价体系.为建材行业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书讯     
《水泥》2018,(6)
正《"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优化明显加快,能源消费增速放缓,资源性、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发展逐渐衰减,节能减排依然形势严峻、任务艰巨。水泥行业"十三五"期间,力争全部在产生产线的能耗达到《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要求,排放达到《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4915-2013)标准要求;"十三五"末期,力争60%以上水泥生产线的节能减排指标达到届时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为加快水泥行业转型升级,推进水泥制造业节能减排,促进行业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水泥行业低碳绿色发展,中国水泥协会练手中国水泥企业,秉承"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理念,共同发出以下倡议:一、严守法规红线,积极响应贯彻国家及行业关于"节能减排"方针政策,认真学习落实"节能减排"的相关文件、规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水泥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行  相似文献   

16.
李彤 《中国水泥》2007,(4):28-28
水泥行业是耗能大户,另一方面也是最具有节能潜力的行业。利用水泥窑余热发电项目,越来越受到水泥企业的青睐。余热利用技术是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多年来,我国科研、设计装备制造以及水泥生产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尤其是90年代以后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生产实践,使该项技术成绩斐然。我国现在已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余热发电技术,逐步实现了装备国产化。  相似文献   

17.
选用先进技术装备 提升水泥生产节能减排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院)承担了河北省鹿泉市燕赵水泥有限公司的工程设计。在施工图设计与项目建设中,厂院通力合作,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采用了多项先进的新技术与新装备,以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将该生产线建成国内水泥行业节能减排示范线。  相似文献   

18.
《水泥》2009,(8)
降低能耗是水泥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主要手段,更是节能减排的根本。提高粉磨效率降低粉磨电耗是降低水泥生产综合电耗的关键,采取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也是当前水泥行业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9.
以《水泥工业清洁生产技术规范》为基础,将水泥工业生产中各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确定各评价指标在水泥工业清洁生产中所占的地位。将水泥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划分为五大类四十项。权重分析法分析结果得出,水泥熟料热耗、水泥综合电耗两项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值远高于其他指标权重值,水泥和熟料质量、水泥窑等颗粒物排放限值及水泥窑等SO2排放限值各项评价指标的最终权重也均高于同类其他指标。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确定水泥回转窑用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指标划分方案,建立基于灰色关联分析和层次分析法(AHP)的水泥回转窑用煤质量等级评价模型,以集团内6家公司进厂煤炭进行综合评价研究。该方法不仅能够反映不同级别样本之间的差别,而且还能反映同一级别的样本质量优劣,可用于不同公司或不同供应商之间的煤炭质量综合评价对比,为回转窑用煤使用价值最大化,合理确定进厂验收指标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