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Q113.2200612305富岛二期合成氨工艺节能措施〔刊〕/苗新方(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大氮肥.-2006,29(2).-79~81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年产450kt合成氨装置采用KBR公司的深冷净化技术(简称KBR工艺),为低热值天然气工艺流程,具有节能、运行稳定、操作简单及开车时间短特点。对比Kellogg工艺、Braun工艺及KBR工艺的主要特点,对KBR工艺采取的节能措施进行了总结。图1表1参4(陆为民摘)TQ113.24200612306工业粒度ZA-5催化剂的还原性能〔刊〕/刘化章,胡樟能…(绿色化学合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氮肥.-2006,29(2).-140~144采用热分析方…  相似文献   

2.
TQ113.220060631750kt/a合成氨转化装置优化运行总结〔刊〕/蒋太郁,蒋迎春…(四川美丰化公司绵阳分公司)∥天然气化工.-2005,30(5).-47~51在合成氨生产过程中,转化工序参数的优选和调控是合成氨装置节能的关键。对影响转化出口甲烷含量的各种影响因素(甲烷的平衡值、炉管内温度的影响、入口温度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1)尽可能提高进口温度和配氢量;(2)加强炉管壁温度调控、严格监控操作制度;(3)改进上部催化剂供热;(4)一、二段统筹兼顾;(5)驰放气回收利用。图1表7参2(刘家琏摘)TQ113.2200606318合成氨碳水平衡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TQ113.2200508317浅谈合成氨联醇生产中醇氨比的选择〔刊〕/陈其超(永春化肥厂)∥福建化工.-2004,(4).-20~22合成氨厂联产甲醇是企业调整产品结构、适应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技术措施。分析了合成氨联产甲醇生产中醇氮比对合成氨生产的影响,包括醇氨比对造气工段、对变换工段及碳化工段的影响。并认为联醇生产的最佳醇氨比应是1:3.5~1:4.0,既可保证有一定规模的甲醇产量,又能保证整个生产系统不致因联产甲醇而造成太大的波动。表3参3(周小蕾摘)TQ113.24200508318实施“油改气”开辟渣油型大化肥新的原料路线〔刊〕/吴炎增(中国石油宁夏石…  相似文献   

4.
TQ113.24200509318氨合成催化剂更换总结〔刊〕/陶运良(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安庆分公司)∥化肥工业.-2004,31(6).-35~38TQ113.264200509319合成氨净化系统改造总结〔刊〕/孙斌,谢伦宏…(湖南金信化工有限公司)∥中氮肥.-2004,(6).-10~14针对金信化工公司合成氨装置净化系统存在的问题,采用新技术对脱碳液过滤器、净化气水冷器、变换气脱硫塔及熔硫釜等设备或工艺进行了改造,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图4表1(许德联摘)TQ113.264200509320Texaco煤气化净化系统技改总结〔刊〕/宋先林(安徽淮化集团公司)∥中氮肥.-2004,(6).-31~32德士古合成气的…  相似文献   

5.
8.化学肥料工业TQ113.2200503324吉林石化合成氨装置工艺特点及试车总结〔刊〕/马继生,姜成旭…(吉林石化公司化肥厂)∥大氮肥.-2004,27(3).-161~166TQ113.24200503325蒸汽烧碳法在一段炉催化剂上的应用〔刊〕/吕印达,常哲伏…(中石油大庆石化分公司化肥厂)∥大氮肥.-2004,27(3).-158~160一段转化炉炉管的1/3部位出现热带和热斑,热带处温度达990℃以上,严重威胁一段转化炉正常运行,被迫用蒸汽烧碳方法解决催化剂结碳问题,收到明显效果。图2表5(刘增胜摘)TQ113.24200503326QCS04小颗粒耐硫变换催化剂的工业侧线试验〔刊〕/樊宏原,刘斌…  相似文献   

6.
TQ113.2200605330450kt/a合成氨装置原始试车及性能考核〔刊〕/姚烨(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大氮肥.-2005,28(4).-228~234全面总结中海石油化学有限公司二期合成氨装置预试车、化工投料试车、性能考核及其存在主要问题。指出装置各项工艺指标、设备运行状况、产量、能耗达到合同中所规定的性能保证值和技术要求,操作弹性大、稳定性强、对原料适应范围宽、冷态开车时间缩短,装置自动化程度及联锁明显提高。表5参2(路春荣摘)TQ113.24200605331一段转化催化剂装填方法综述〔刊〕/元玉新(北京荷兰荷丰技术公司)∥大氮肥.-2005,28(4).-223~227…  相似文献   

7.
TQ113.1200512313栲胶法脱除尾气中硫化氢的试验研究〔刊〕/陈春明,杨代宏…(武汉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氮肥.-2005,(2).-54~57合成氨原料气采用低温甲醇净化工艺后,尾气中硫化氢含量在1.5%左右。介绍了采用栲胶脱硫工艺脱除尾气中的硫化氢的试验研究,通过模拟中试装置进行试验,探索栲胶法脱除尾气中硫化氢的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浓度CO2气体状况下,采用栲胶脱硫工艺,可以将尾气中CO2含量降至10×10-6以下,达到排放标准。图1表2(许德联摘)TQ113.2200512314合成氨装置快速开车方法的探讨〔刊〕/郭德铭,孙振海(河南省中…  相似文献   

8.
TQ113.2200502328”双一段”甲烷转化技术在褐煤制氨装置应用可行性探讨分析〔刊〕/周云(云南解化集团有限公司)∥云南化工.-2004,31(3).-46~48“双一段”甲烷转化技术在利用天然气制成合成氨原料气装置上已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在国外已广泛使用。结合“双一段”甲烷转化技术在褐煤制氮装置上的实际应用效果,分析探讨了将在天然气装置上成功使用的“双一段”甲烷转化技术应用到气体成分中甲烷含量与天然气有较大差异的褐煤制氨装置上,证明甲烷转化制合成氨原料气的可行性。图1(郭强摘)TQ113.24200502329浅谈我公司氨合成催化剂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TQ113.24200511329钌基氨合成催化剂载体研究进展〔刊〕/荣成,郑超…(福州大学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广东化工.-2005,32(1).-56~59钌基氨合成催化剂作为一种负载型催化剂,载体对催化剂活性有直接影响。文章对国内外广泛研究的活性炭载体、氧化物载体以及一些新型载体作了评述,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图3表1参21(许德联摘)TQ113.264200511330合成氨.甲醇变脱系统综合改造小结〔刊〕/刘怀军,李玉路…(安阳化学工业集团公司)∥中氮肥.-2005,(1).-41~43TQ113.264200511331恩德粉煤气化技改攻关总结〔刊〕/许清波,王吕利…(…  相似文献   

10.
TQ342.11200506319PA6纤维生产现状及展望〔刊〕/周全,段正康∥合成纤维工业.-2004,27(5).-40~42综述聚己内酰胺(PA6)纤维及其单体己内酰胺(CPL)的国内外生产、消费现状。分析了国内PA6切片和纤维的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并指出今后应大力开发CPL新技术和高附加值PA6纤维,提高PA6纤维在服用领域的比例。表6参3(周卫东摘)TQ342.12200506320粗旦低弹PA66的加弹工艺探讨〔刊〕/陈欣,张文才(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化纤与纺织技术.-2004,(3).-13~14以247dtex/24PA66纤维为原料进行合股,对粗旦PA66的拉伸变形工艺进行调整,生产…  相似文献   

11.
TQ113.2200609302BASF活化MDEA脱碳工艺的应用〔刊〕/张宏伟(乌鲁木齐石化公司化肥厂)∥化工设计.-2005,15(6).-3~4,13介绍了MDEA(N-甲基二乙醇胺)溶液在合成氨装置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CO2脱除剂用BASF专利的活性MDEA,加约4%的活化剂哌嗪,工艺用二段再生,主要由CO2吸收塔、CO2再生塔、输送溶液的泵及换热器所组成。其存在问题为:贫液/半贫液换热器为板式型,易结垢堵塞;高压闪蒸气无法全部回收。图1表1(陈平摘)TQ113.2200609303合成氨生产过程天然气消耗状况的诊断和调优〔刊〕/张开仕,曾凤春(宜宾学院化学化工系)∥天然气化工…  相似文献   

12.
TQ204200503100合成气制备工艺研究进展及其利用技术〔刊〕/欧阳朝斌,赵月红…(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现代化工.-2004,24(6).-10~13讨论了以天然气为原料制备合成气的甲烷蒸汽转化、非催化部分氧化、催化部分氧化和甲烷自热转化工艺的特点。分析了流化床、气流床和移动床煤气化工艺优缺点和煤气工艺的发展趋势。在该基础上介绍了天然气煤共气化原理及其新工艺,该工艺可直接生产H2/CO体积比在1~2之间可调的合成气。讨论了应用合成气生产甲醇、二甲醚、液体燃料工艺和联合发电技术。图1参16(郭强摘)TQ221.211200503101乙烯装置裂解气在…  相似文献   

13.
TQ113.24200504329南化公司大化肥装置原料改造方案〔刊〕/周刘松,朱宁(南京化学工业(集团)公司氮肥厂)∥大氮肥.-2004,27(4).-258~263以沥青和渣油为原料的南化公司大化肥装置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探讨油改煤(焦)方案,分析原料结构改变对后续工序的影响,提出相应改造措施。同时指出,随着原料路线的改变,公用工程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如循环冷却水系统、与低温甲醇水混合物的含硫化氢酸性气体处理装置等需进行相应改造。图3表9(路春荣摘)TQ113.24TQ113.266200504330氯碱化工电解氢气用于氨合成〔刊〕/周建军,朱文鸿(山东郯城恒通化工公司)∥化…  相似文献   

14.
TQ113.24200501314A110型氨合成催化剂的还原与探讨〔刊〕/雷亮(盘锦中润化工有限公司)∥中氮肥.-2004,(2).-19~22催化剂的还原是合成氨厂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盘锦中润化工公司氨合成塔采用南化生产A110型催化剂。文章介绍了其塔内件结构和气体流程及催化剂装填,探讨了催化剂的还原过程,包括还原工艺条件的选择(温度、压力、空速、气体成分、水汽浓度、氨冷温度、电炉功率)、还原过程的控制(第一床催化剂的还原、第二床催化剂的还原)及还原过程的改进。表2(许德联摘)TQ113.24200501315浅谈化肥催化剂销售用计量单位〔刊〕/李一丁,肖勇…  相似文献   

15.
TQ113.2 4 2 0 0 4 0 4 32 5利用羰基合成气增产合成氨技术〔刊〕 王永祥 (齐鲁石化公司第二化肥厂 )∥大氮肥 .- 2 0 0 3,2 6 (4 ) .- 2 32~ 2 34  利用甲醇装置生产的羰基合成气增产合成氨 ,虽对合成氨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但采取相应措施后 ,合成氨系统运行情况良好 ,完全可以满足合成氨生产需要 ,创造良好经济效益。图 1表 5参 2 (路春荣摘 )TQ113.2 4 2 0 0 4 0 4 32 6一段炉掺烧重油探讨〔刊〕 冯正坤 (中国石化股份公司巴陵分公司质检中心 )∥大氮肥 .- 2 0 0 3,2 6 (4 ) .- 2 4 5~ 2 4 7  介绍改善重油燃烧状况的乳化技术、水…  相似文献   

16.
TQ113.2200507330NDC脱硫技术的应用〔刊〕/李国方(辉县市化肥厂)∥河南化工.-2004,(10).-23~24介绍了含铁纳米脱硫催化剂(NDC)脱硫技术在合成氨变换气二次脱硫系统的应用,讨论了NDC脱硫原理、脱硫特点以及其运行情况。结果表明,与原拷胶法相比,用NDC脱硫技术,脱硫效果明显,且减少了副反应的发生;原料气中H2S含量小于15mg/m3,延长了运行周期,节约了操作费用。(李菁摘)TQ113.26420050733121世纪洁净煤气化技术发展综述〔刊〕/汪寿建(中国五环化学工程公司)∥化肥设计.-2004,42(5).-3~5,41论述了美国洁净煤技术框架和中国洁净煤技术…  相似文献   

17.
TQ113.2 2 0 0 4 0 8319大化合成氨装置油改煤技术改造方案〔刊〕/吴文德 ,李超群… (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大氮肥 .- 2 0 0 3,2 6 (6 ) .- 36 6~ 36 8  介绍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成氨装置油改煤项目所采用工艺技术、改造方案及项目进展。经分析论证采用壳牌干粉炼制煤气化工艺 ,谢尔煤气化专利技术及部分关键设备 ,采用辽宁煤 ;改造新增加煤储运系统、煤气化装置、汽轮机压缩机、预变换装置及硫回收系统等。表 3(刘增胜摘 )TQ113.2 2 0 0 4 0 832 0合成装置氢氮比异常原因分析〔刊〕/李枫 ,卓正军 (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 )∥大氮…  相似文献   

18.
TQ113.2200610317尿素醇解法合成氨基甲酸酯类化合物〔刊〕/李伍林,王卫(咸宁学院药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23(1).-58~59尿素与醇混合,以发烟H2SO4作催化剂,回流得到白色的硫酸氢铵固体,过滤后滤液常压蒸馏,除去多余的醇,得到氨基甲酸酯晶体。该合成路线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原料价格低廉,产率高,副产化肥NH4HSO4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该法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参5(刘平摘)TQ113.24200610318ISS脱硫催化剂φ-pH曲线的测定〔刊〕/华南平(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肥设计.-2006,44(1).-18~20ISS脱硫催化剂属于湿式氧化型脱硫…  相似文献   

19.
TQ204200501107碳一化学的开发与应用〔刊〕/孙启坡,苗园(黑龙江黑化集团公司)∥化工时刊.-2004,18(4).-11~13综述了碳一化学开发与应用的广阔前景,重点论述了碳一化学的重要分支———甲醇的开发与应用情况。参2(许德联摘)TQ221.211200501108发挥炼化一体化优势提高乙烯综合竞争力〔刊〕/刁明生(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乙烯工业.-2004,16(2).-4~6论述了上海石化提高乙烯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措施,涉及优化乙烯原料,降低原料成本;强化管理,确保乙烯装置长周期运行;通过下一轮扩能改造,推动装置技术进步与创新。(许德联摘)TQ221.2112…  相似文献   

20.
化学工程     
TQ013.1200510429合成甲苯2,4二氨基甲酸甲酯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分析〔刊〕/王桂荣,赵新强…(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业与工程.-2005,22(1).-8~13由2,4二氨基甲苯与碳酸二甲酯制备甲苯2,4二氨基甲酸甲酯为一复合反应体系。用基团贡献法计算了该反应体系的反应热、吉布斯自由能变化、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对反应原料中甲醇的含量对甲苯2,4二氨基甲酸甲酯收率的影响进行了计算。计算数据与文献值及试验结果比较,表明计算结果可靠。图2表5参5(张贤摘)TQ013.1200510430对烷/饱和蒸汽压的测定与关联〔刊〕/王琳琳,陈小鹏…(广西大学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