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研究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已开发的老油田,主要以构造为其主控因素,尤其复杂断裂油田,它们是目前产量构成及挖潜的主体;由此围绕控制剩余油分布的重要因素—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的系统研究及模式的总结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以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中复杂断裂油田—纯化油田为例证,在三维地震理论与实际分辨率的分析研究基础上,研究总结出了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研究的基本模式。该成果已在老油田开发中取得了显著的增储上产效果;显然,复杂断裂油田小构造研究模式,在东部老油田的挖潜中具有参考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3.
针对百色盆地那坤油田复杂地表条件,地震反射资料信噪比较低和地质构造复杂的特点,开展了三维地震资料目标处理来提高地震资料的品质,在此基础上采用多种地震技术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和储层预测等方面的工作。研究成果表明:该区地震资料品质有明显改善,构造格局得到进一步落实,并在储层预测方面也取得了新的认识。运用该成果在坤12块东部布署探井获得工业油流,为那坤油田的滚动勘探开发提供较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ZW油田主力油层微构造研究,总结油层微构造特征及其主要类型,在总的油田构造背景上,油层本身的微细起伏变化所显示的构造特征,在区域构造控制下,受沉积环境、差异压实作用、古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形成正向(小高点、小鼻状等)、负向(低点、凹槽等)、斜面微构造特征。利用地震精细解释微构造及低序级小断层的识别技术,研究高含水油田后期剩余油挖潜的有利措施。 相似文献
5.
6.
7.
8.
9.
孤东油田周边微构造圈闭油藏勘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各油区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隐蔽性油藏已成为勘探的热点和重点,而微构造圈闭油藏是介于一般构造油藏和隐蔽性油藏之间的一种油藏模式。以孤东油田周边勘探为例,总结出微构造圈闭成藏模式主要有三种,即背斜微构造、断鼻微构造、断块微构造,此外,还有复合型的微构造圈闭油藏,如岩性 微背斜构造圈闭油藏等;并对其勘探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由于微构造圈闭油藏所处的特有构造位置及其“微型”特点,其勘探方法将有别于一般构造圈闭的勘探方法,从资料要求、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含油性分析及圈闭评价四方面介绍了勘探经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各油区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隐蔽性油藏已成为勘探的热点和重点,而微构造圈闭油藏是介于一般构造油藏和隐蔽性油藏之间的一种油藏模式。以孤东油田周边勘探为例,总结出微构造圈闭成藏模式主要有三种,即背斜微构造、断鼻微构造、断块微构造,此外,还有复合型的微构造圈闭油藏,如岩性+微背斜构造圈闭油藏等;并对其勘探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由于微构造圈闭油藏所处的特有构造位置及其“微型”特点,其勘探方法将有别于一般构造圈闭的勘探方法,从资料要求、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含油性分析及圈闭评价四方面介绍了勘探经验。 相似文献
11.
石国平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2,(4):335-342
早白垩世青山口期末,松辽盆地经历了一次构造抬升运动.本文通过扶余等地区地层和侵蚀风化面分析,揭示了青山口组与姚家组之间为整合—假整合—不整合接触关系。葡萄花油层在构造抬升和剥蚀区扩大背景下生成,洪积扇、扇三角洲是其重要沉积类型。它们的大量出现,使岩性圈闭因素增多,有着较大的含油远景。 相似文献
12.
郑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7,36(5)
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属于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岩性细、泥质含量高、孔喉结构复杂,导致储层物性差、孔隙和喉道小、分布不均匀,为低阻油层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详细分析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低阻形成的微观原因,得出高束缚水饱和度、黏土矿物含量及分布形式是造成该区油层低阻的微观主控因素。同时通过低阻成因分析,提取了该区低阻油层的特征参数,建立了低阻油层特征参数识别图版,为葡南地区及敖包塔油田边部葡萄花油层低阻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葡萄花油田北部聚合物驱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葡萄花油田北产中油层发育特点及油气水性质,从理论分析入手,通过室内实验和现场试注试验,研究了葡萄花油田北部聚合物驱可行性,并确定了聚合物驱的注入参数。 相似文献
14.
龙虎泡油田葡萄花油层广泛存在低阻油层和高阻水层,复杂油水层识别是其一大难题。从泥质、钙质、物性、地层水矿化度、钻井液电阻率、导电矿物等方面分析了油水层识别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储层物性、泥质和钙质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针对储层物性的影响,采用聚类分析和岩心刻度测井技术建立储层物性分类方法;针对泥质、钙质含量的影响,基于并联导电理论建立了电阻率校正模型。研制油水层识别方法的过程中,首先基于储层分类建立油水层识别图版,图版精度由77.5%提高到84.6%以上;然后对图版中的电阻率进行校正,图版精度进一步提高到88.5%以上。因此储层物性分类和基于并联导电理论的电阻率校正模型是提高复杂油水层识别精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杏北油田断层十分发育,同生断层对砂体控制作用明显,认清断层与砂体分布的关系十分重要.以大庆杏北油田葡萄花油层为例,分析同生断层的生长特点,找出同生断层对砂体的控制作用,为最大限度地挖潜老油田剩余油提供有利证据.研究发现葡萄花油层部分断层为同生断层,同生断层活动时期主要为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姚家组一嫩一二段沉积时期及嫩三四段沉积以后,断层强活动时期位于葡Ⅰ3单元沉积时期.同生断层在纵向上表现为断裂活动多期,横向上表现为断裂活动多段(分段生长)的特点.最终将断层特征与砂体分布相结合,阐明了同生断层对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总结出同生断层下降盘控砂和分段生长点控砂2种控砂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庆长垣葡萄花油层地层单元数目及厚度从北向南逐渐增大,层序地层划分对比难度大.为搞清大庆长垣葡萄花油层地层发育模式,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录井及区域地质等资料,对葡一组层序地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喇萨杏地区葡萄花油层的层序地层发育模式非常复杂,往往是以下4种模式综合作用形成:前积模式,削蚀减薄地层发育模式,低可容空间下的薄层叠覆模式,河道分叉或摆道模式.喇萨杏油田目的层的层序地层发育模式对于地层等时划分对比和沉积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LIU Gang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2,31(4)
古龙油田是松辽盆地最典型的向斜油藏,利用岩心、录井和测井等基础资料,从宏观和微观2方面研究了古龙北向斜葡萄花油层的油气富集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断裂、沉积微相和地层压力因素为其宏观控制因素,而沉积韵律、砂体连通性和储层物性等微观因素对油水层的分布也起到一定的控制作用.结合储层厚度、物性、试油产量等资料,将全区分为3类有利区块并优选,合理安排动用次序,为古龙北油田向斜区葡萄花油层下一步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志武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9,8(3):1-12
本文回顾了大庆田油开发30年的实践,总结了早期内部注水,分层保持油层压力;不断认识储层属性,用接替稳产方式进行开发调整;分阶段搞好开发试验,注重实践经验,指导开发部署的基本做法,成功地开发了大庆油田。文章还指出了大庆油田在高含水后期进一步挖掘潜力,改善开发效果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9.
陈国刚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18,(4):91-94
在葡萄花油田南部区块现场应用2口水平井,结合生产资料分析认为其采用的普通射孔工艺未达到理想效果。为提高水平井开发效果,提出在水平井射孔中应用新方法,即应用深穿透、合理孔密、合理相位角、分层、分段射孔工艺技术,并根据储层的孔渗特征与油气流体运移特点进行射孔调剖的技术思路。在葡萄花油田南部区块后续应用水平井中,采用深穿透、合理孔密、合理相位角、分层、分段射孔及射孔调剖工艺技术,可以改善油层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20.
邱永松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90,9(2):39-42
通过对葡萄花油田北部地区合理注水压力,合理流动压力和合理地层压力界限的讨论,初步确定了该地区合理的压力系统。经过一年多时间对压力系统的调整工作,取得了增加产量,稳定含水,改善油层动用状况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