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聂幼华 《湖南化工》1995,25(2):29-33
针对浸出桐油易发生β异构的问题,对桐油浸出主要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止浸出桐油β异构应从三个方面着手:①改进压榨工艺减少桐饼中β桐油含量;②降低浸出溶剂中硫含量;③采用简便可行的精炼工艺及时精制浸出桐油。  相似文献   

2.
初步探讨了桐油酸精制的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测定桐油酸含量,对影响桐油酸结晶的几个主要因素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和均匀试验,得出桐油酸精制的最佳条件为以丙酮为溶剂在-12℃下结晶18 h,α-桐油酸含量达到92.55%。  相似文献   

3.
针对浸出桐油易发生β异构的问题。对桐油浸出主要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防止浸出桐油β异构应从三个方面着手:①改进压榨工艺减少桐饼中β桐油含量;②降低浸出溶剂中硫含量;③采用简便可行的精炼工艺及时精制浸出桐油。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一种一次性除去毛油中的水分、游离脂肪酸、悬浮杂质和部分色素的桐油精制新工艺。并对精制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生产出清晰透明、无异味、颜色浅、稳定性好、贮存期长的精制桐油。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桐油酸精制的工艺条件,采用气相色谱测定桐油酸含量,考察了溶剂种类、料液比、结晶温度和时间对精制桐油酸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出精制方案:若要求较高的桐油酸纯度时,可控制料液比1/9,结晶温度0℃,结晶24小时,桐油酸纯度和收率各为92.16%和48.53%。当桐油酸收率要求较高时,可控制料液比1/5,结晶温度-10℃,结晶24小时,桐油酸纯度和收率各为90.23%和58.64%;  相似文献   

6.
桐油的精制     
<正> 桐油是我国的特产,盛产于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是由桐树果实压榨而得的。桐油不能食用。它在油类中干燥性最快,所得皮膜坚硬,抗水,耐碱。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一直将桐油炼制成熟,涂饰木器、农具、车辆、船只、雨伞、雨鞋等,起防潮、防水等保护作用。此外,桐油在生漆加工精制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许多精制漆的品种离不开桐油。目前一些改性生漆也常常用到桐油。因此,掌握桐  相似文献   

7.
研究溶剂萃取法进行脱酸精制桐油的工艺,并分析了精制桐油的理化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生桐油脱酸的萃取介质为无水酒精,萃取温度、料液比和萃取时间分别为15℃、1:3. 5、30 h,在此工艺下生桐油的脱酸率为78. 7%。脱酸后的桐油酸值(KOH)、碘值、皂化值(KOH)和黏度分别为0. 67 mg/g、168. 49g/100g、198. 34 mg/g、309. 4 m Pa·s,均优于行标LY/T 2865-2017。  相似文献   

8.
桐油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桐油改性的应用新进展,介绍了近几年来桐油改性的研究成果,展望了桐油改性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桐油基可挠性环氧树脂的中试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桐油为原料,在小试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了桐油基可挠性环氧树脂的中试研究,探讨了中试工艺条件,通过应用性试验,对桐油基可挠性环氧树脂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我厂生产油漆常用的植物油有亚麻油、豆油、线麻油等,由于油中含有游离脂肪酸等杂质,所以,除桐油外,在制油漆前必须进行精制,以确保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的稳定。精制植物油最常用的方法为碱精制法,即用氢氧化钠中和油中的游离脂肪酸,其反应方程式为: RCOOH十NaOH→RCOONa+H_2O 精制油生成的脂肪酸钠,称为皂脚。我厂  相似文献   

11.
桐油货滞价落近年来货紧价高的桐油,目前已货滞价落,五月份国内市场一级桐油每吨由去年12000多元降至8000多元,降幅约50%,而且严重积压,仅广西供销社系统就积压8500多吨,占压资金9200多万元。造成桐油货滞价落的主要原因是:1、出口减少。我国...  相似文献   

12.
开发桐油产品的一条新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桐油资源、市场概况、脂肪酸的发展近况,对桐油酸甲酯的生产工艺、操作指标及用途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桐油进行二次酯交换获取桐油基醇( TOBA)然后以桐油基醇( TOBA)、苯乙烯 -马来酸酐共聚物( SMA)和甲氧基聚乙二醇( MPEG)为主要原料,,合成了不同桐油含量的梳型聚合物分散剂(TOBA-SMA-MPEG),并将 TOBA-SMA-MPEG作为分散剂制备了水性炭黑色浆。采用 FT-IR和 1H NMR对 TOBA-SMA-MPEG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对水性炭黑色浆的微观形貌、黏度、展色性、粒径、离心稳定性及贮存稳定性进行分析,考察了桐油含量及分散剂用量对炭黑分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 TOBA、SMA和 MPEG物质的量比为 1∶1∶3的 TOBA-SMA-MPEG聚合物分散剂;当其添加量为 6%时,对水性炭黑色浆的分散性最好,色浆平均粒径可降至 181. 8 nm;经桐油改性后的梳型聚合物分散剂可以提高水性炭黑色浆的分散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硫酸和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作催化剂,桐油和过氧乙酸为原料,制备了环氧桐油,并将其与DOP,环氧大豆油作了PVC催化剂进行比较,探讨了制备过程中的影响因素,结果认为,催化剂以阳离子交换树脂为好,环氧桐油的增塑效果优于环氧大豆油,与DOP相近,其稳定性,耐寒性和润滑性优于DOP。  相似文献   

15.
纳米坡缕石/桐油酚醛的原位聚合及其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满力  肖峰  周元康  李超 《塑料工业》2006,34(11):4-6,19
以原位法制备了坡缕石/桐油酚醛树脂。采用热分析系统,对坡缕石/桐油酚醛进行了DSC/TG研究,展示了其热解动态。结果表明:坡缕石/桐油酚醛树脂的耐热性均显著优于普通的酚醛树脂,其初始热分解温度为410℃,当热分解温度≥800℃时,残炭率≥46%。TEM表明:通过超声波分散和硅烷偶联剂处理,纳米坡缕石粉体在复合材料中分散均匀。  相似文献   

16.
桐油环氧酯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生  黄华龙 《涂料技术》1997,(2):24-25,17
本文论述了桐油环氧酯的配方设计、生产工艺和漆料指标,用其制备的各色环氧酯底漆和面漆,腻子等产品性能优良,讨论了桐油用量和酯化温度对漆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恒电位法在瓦特型电镀液中于碳钢表面制备了Ni-Co-SiO2纳米复合涂层,通过浸渍桐油处理制备桐油覆膜Ni-Co-SiO2涂层。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仪、三维视频显微镜等表征涂层的形貌、元素组成、结构和粗糙度。采用Tafel动态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测试比较覆膜涂层和未处理涂层的耐蚀性。通过浸泡试验,对桐油覆膜涂层进行防腐蚀性评价。结果表明:桐油处理后涂层明显被一层薄膜涂覆,其表面粗糙度降低,但涂层前后的微观结构不变。桐油覆膜Ni-Co-SiO2涂层具有较低的腐蚀电流密度,较大的容抗弧和较高的阻抗模量。此外,长期浸泡试验表明,涂层低频阻抗模值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高于106Ω/cm2,表明桐油覆膜Ni-Co-SiO2具有较高的耐腐蚀性。  相似文献   

18.
桐油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桐油改性的应用新进展,介绍了近几年来桐油改性的研究成果,展望了桐油改性的开发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以桐油基酸酐和丁二醇为原料通过酯化及酯交换反应合成了桐油基多元醇,并进一步以制备的桐油基多元醇和/或聚丙二醇为羟基组分,与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反应制备了桐油基聚氨酯.考察了桐油基聚氨酯的耐水性、耐醇性和漆膜硬度,并讨论了桐油基多元醇和聚丙二醇比例对聚氨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桐油基多元醇可提高漆膜硬度、耐水性及耐醇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催化水解加成法合成了桐油改性双环戊二烯不饱和聚酯,通过对桐油滴加前后不饱和聚酯的凝胶色谱及红外表征,证实了桐油与不饱和聚酯分子链中的双键发生了Diels-Alder反应。研究了桐油加入量对树脂涂膜的气干性、附着力、柔韧性、硬度、耐磨性及树脂耐热性能的影响,并确定了桐油的最佳加入量。结果表明:较未改性的双环戊二烯不饱和聚酯(DCPD-UPR),桐油基DCPD-UPR的涂膜具有更好的气干性、柔韧性、粘接性和耐磨性,并且桐油基DCPD-UPR的耐热性也优于未改性的DCPD-UP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