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乡镇规模过小束缚着乡镇备方面的发展,因而要进行撤乡并镇,以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但目前还有很多问题还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就撤乡并镇的原则、应注意的问题以及采取的对策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城镇空间城镇化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判定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西部地区一直在城镇化的探索道路上徘徊,西部小城镇的建设发展存在地区的局限。本文就从自身学习角度出发,思考小城镇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山西省晋中市介休撤乡并镇试点工作自今年3月铺开以来,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工作标准高、推进快、效果好,于7月底基本结束,取得了圆满成功。撤乡并镇后的介休市必须继续努力,科学规划,突出中心,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一、尽快编制小城镇的发展规划。小城镇的规划要脱开传统意义上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按照城市化、市场化的要求,起点要高,要具有现代气息,满足农业产业化的客观要求,使小城镇成为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的载体;要把全国的市场一体化要求和本地的经济特点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在健康推进西部地区城镇化过程中,如何既有效行使政府对城镇化的全面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的职能,又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推进西部城镇化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和控制作用。一方面,建国初期由于受人口政策大环境的影响,西部地区人口持续大幅度增长,农村滞留了大量过剩劳动力,城市存在大量潜在失业人员。另一方面,由于受“三线”建设等政策的影响,西部地区工业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严重失调,城镇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十分有限。进入八十年代后,…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建国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滞后性、政府主导型、两个极端、非均衡及二元化发展五大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英、美、日三个发达国家及巴西、印度两个发展中国家在城镇化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得出对我国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七点启示,以期为西部地区新一轮的城镇化进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我区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措施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了我区城镇化进程,城镇化水平逐年提高,但与兄弟省(区)相比,我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较低,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城镇化人口的比重较大,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也较低。这是我区小城镇发展滞后,集镇功能效力低,提供就业机会少的原因。如何加快我区城镇化进程,于笔者之管见,小城镇建设要努力完善小城镇功能,发展社会服务,为城镇化进程创造条件,这是加快我区城镇化进程的举措。第一,小城镇建设要为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创造条件。一是小城镇要成立农业技术服务站,发挥农…  相似文献   

7.
李刚 《城乡建设》2000,(9):25-26
进入新的千年 ,国家全面推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国家将利用西部的资源优势 ,缩小东西部差距 ,并创造整个国家范围内的经济高速增长。中国 1 2亿多人口 9亿在农村 ,如果农村经济不发展 ,中国经济腾飞始终是纸上谈兵。解决这一问题 ,关系到整个西部大开发战略。西部聚集了大量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源 ,大片的山区、农区和牧区。因此 ,必须发挥本地区优势 ,大力发展小城市建设 ,将西部丰富资源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一、西部农村城镇化建设具有的现实意义(一 )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农村每年富余大量剩余劳动力 ,不加以合理安置将造成巨大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城镇化是"十六大"确定、"十七大"深入贯彻的重大战略方针。剑川县是西部地区欠发达县,面对城镇化提速期的机遇,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剑川特色城镇化,同步实现云南省委提出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目标,本文以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为例,就如何在西部欠发达地区推进特色城镇化方面作一些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推进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已经是社会各界的共识。如何推进西部地区城镇化,如何在不到20年的时间将小康生活惠及到祖国的各个角落.本人结合在西部民族地区工作的经历谈些体会。一、推动西部地区城镇化.必须首先认识西部地区城镇化现状。西部地区地广人稀.集约程度不高,城镇化问题比较突出,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差距在拉大。以1998年城市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城市化水平看,全国平均水平为28.2%.西部地区为20.7%,东部地区为33.8%,西部地区比全国低7.5个百分点。比东部地区低15.…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国际比较和历史的角度试图解释小城镇之所以成为一种"中国特色"的原因,并希望从新中国城市发展政策方针转变的背后,探寻其历史背景和深层次原因。文章提出在我国城镇化道路上的大城市与小城镇发展关系之争,其本质上反映出一个带着庞大的人口基数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迅速转型的现实需求,体现的是国家现代化发展中工业与农业之间艰难的平衡关系。鼓励小城镇发展的政策曾经具有试图化解粮食供应危机、缓解工农紧张关系、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现实理性,并且仍旧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苏作为全国的经济大省,由于历史的原因,乡镇数量多、规模小的格局制约了小城镇建设的质量和效益。2000年乡镇合并前,江苏省乡镇个数为1974个,乡镇平均人口规模3.05万人,用地规模45平方公里,面积小于20平方公里的乡镇占11.1%。 乡镇规模小,给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困难和矛盾,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成本高、经济发展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经济迅速发展。小城镇建设得到了进一步推动,在这个过程中,乡、镇一级的办公条件也有了较大的改善。一批乡镇新建或改建了办公楼,其中大部分平面设计较合理,构思巧妙,建筑造型美观,且具有地方特色。但也有一些建筑存在整体性不强,功能不紧凑,布局不合理,色彩不协调或脱离当地实际,追求新、奇等弊端。  相似文献   

13.
一个小城镇是否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不仅要靠经济实力.还要靠有地方特色的城镇形象。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许多小城镇盲目建设,贪大求全,浪费了资源,破坏了环境,丢失了自身的特色.本文分析了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形象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塑造小城镇形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一、中国山地的重要性 山地其在《地理学词典》中的定义是:“许多山的通称,由山岭和山谷组成。其特点是具有较大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切割深,切割密度大……”,在《中国百科全书》中又称“广义的山地包括山、高原和丘陵三部分”。在本论文中,“山地”是一个有关建设用地的概念。它不仅包括其地理学上的含义,而且也是一个广义的山地概念,即同时代表山地,高原和丘陵地带,不论其是在坡地或局部平地上。  相似文献   

15.
青岛市现辖五市七区,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常驻人口706万。其中,农村有1个城郊区和5个县级市,11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青岛市积极适应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的要求,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以创建文明小城镇为抓手,大力实施以经济园区建设带动小城镇发展战略,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创建出一批示范辐射能力较强的文明小城镇,加快了全市农村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镇(乡)域规划中村庄合并的方法与步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村庄合并规划的意义 村庄合并对城镇发展和乡村发展具有双重的功能和作用: 1、推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小城镇的发展。村庄合并有利于村庄统一规划,有利于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基本的生产和生活等设施。同时也有利于人口向集镇集中,有利于全镇集中力量发展集镇,从而促进小城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困境进行分析,从提升综合承载力、完善管理体系、加大规划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结合目前实际状况,介绍了规划建设管理问题,并根据新型城镇化进程特点,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以促进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8.
以城镇化推进西部大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地区地域广阔,各地差异极大,开发不可能整体平面展开,必须有重点,以点带线带面顺序展开。城镇的聚集效益和规模效益决定了其在区域开发中的战略高地作用。西部地区城镇建成区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万分之七,但聚集了西部25%的人口和55%的社会生产力。城镇是实现西部大开发五大战略任务的空间集合点。实施西部大开发,应以推进城镇化为主线,带动西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一、以城镇为中心带动区域发展,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区域发展理论表明,经济要素由于具有流动性(土地除外)和空间分布的不均衡性,在趋利动机的作用下,会向着能够获得较…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襄樊市和河南省南阳市相邻地区的小城镇建设,1997年被国家建设部定为全国重点小城镇建设示范区,简称为“南襄工程”。笔者近几年对襄樊及南阳部分县市的小城镇建设进行了考察,发现襄樊和南阳两地小城镇建设势头异常迅猛。一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城镇的经济建设和城镇建设更为突出,成为当地县市的经济支撑点和中心城镇,  相似文献   

20.
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城镇化的推进,不仅仅是城镇数量的增加,更是一次重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转型。在这全局性的调整中,城乡规划对城镇建设健康发展和城镇化有序推进具有重要的指导和保障作用。必须树立城乡一体的全局观念,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综合考虑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联系,在更广的地域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和基础设施共享,促进城乡布局与结构的优化调整,保障城镇建设稳妥有序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