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Fe-P非晶态合金局域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Fe-P非晶态合金结构的短程有序、Fe和P之间具较强化学作用和结构中可能存在P-P相互作用的实验事实,选择了单磷原子簇模型FenP(n=1~6,8)和双磷原子簇模型FenP2(n=1~4),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其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单磷模型体系中,Fe原子供给P原子电子;而在双磷模型体系中,电子转移方向发生变化,P原子供给Fe原子电子,这与Fe-P非晶态合金的实验结果一致,说明单磷和双磷原子簇模型能较全面反映Fe-P非晶态合金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掺铬的GGG(Ca,Mg,Zr),GGG,YGG和YAG四种晶体进行了自旋极化的SCC-DV-X_α计算。首次报道了它们的10Dq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得很好,并讨论了中心离子和配位体之间的距离与该计算值的关系。还计算得到了二重态~2E_3的能量值,从而阐明了YAG_2cr~(3+)只能发射窄带荧光,而GGG(Ca,Mg,Zr):Cr~(3+)能发射强的宽带荧光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蒙古石油化工》2007,(11)
本文总结了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中应用的一些实例,通过这些实例可以使学生理解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中应用的重要性,同时使学生初步了解紫外吸收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中应用的一般方法,通过教学实践表明:利用应用实例进行紫外吸收光谱的教学,其效果是非常好的。 相似文献
5.
6.
7.
8.
明胶生物大分子中铜离子配位状态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明胶生物大分子中铜离子的配位状况进行了初步研究。首先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五种国产明胶中铜含量,然后用电子顺磁共振波谱法(EPR)研究明胶中铜的配位状况。结果表明,A、B、E三种胶中含铜量少于5ppm,在EPR谱上反映不出Cu(Ⅱ)的存在;C、D两种胶中含铜大于20ppm,在EPR谱上表现出Cu(Ⅱ)的信号,且信号位置相似,说明二者Cu(Ⅱ)的配位环境存在某些类似;以C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发现C胶中同时存在顺磁性的Cu(Ⅱ)离于和抗磁性的Cu(Ⅱ)离子的配位结构可能偏离平面四方构型,即不存在D_(4h)对称轴;Cu(Ⅱ)离子属于典型的二型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组氨酸咪唑基以N原子与Cu(Ⅱ)配位。 相似文献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