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碱液套管加热器在“双流法”溶出生产线应用中存在的严重泄漏问题进行分析,就材质和局部设计进行改进,对焊接工艺和参数进行优化,经过生产实践,摸索出适合高温高碱工况下使用的套管预热器代用母材和制作工艺,大大提高了“双流法”溶出工艺技术在生产中的运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氧化铝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主要差距是生产能耗高、装备和自动控制水平较落后,未来我国氧化铝工来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混联法尽快过渡到并联法,尽可能降低烧结法比例,逐步过渡到串联法,双流法溶出工艺可以运用于生产中溶出一水硬铝石;管道化溶出工艺溶出一水硬铝石技术应尽快推广,大力研究开发生产氧化铝的新型装备及自动控制方法,尽快开发多品种氧化铝的生产。  相似文献   

3.
对贵州矿的溶出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种溶出工艺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适合贵铝高压溶出改造的新流程──新双流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导了国家关项目--双流法溶出新工艺及设备研究专题中高温碱液预热器工业模拟腐蚀试验和工业腐蚀试验结果。通过分析工业腐蚀试验中高温碱液预热器的温度径向分布,得出在预热器内套管内壁处碱液因饱和蒸气压大于其静压力产生气泡,气泡因压力梯度和温度梯度的存在,在向径向移动的过程中冷却破裂,对其内壁产生巨大冲击力而发生腐蚀,即空泡腐蚀;提出了应用双流法改进流程、降低熔盐温度、提高碱液与矿浆流的比例和采用全逆流预热流程等防止腐蚀方法。通过调速工艺条件和设备参数,应用双流法溶出新工艺稳定运动800多小时,无腐蚀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国家攻关项目———双流法溶出新工艺及设备研究专题中高温碱液预热器工业模拟腐蚀试验和工业腐蚀试验结果。通过分析工业腐蚀试验中高温碱液预热器的温度径向分布,得出在预热器内套管内壁处碱液因饱和蒸气压大于其静压力产生气泡,气泡因压力梯度和温度梯度的存在,在向径向移动的过程中冷却破裂,对其内壁产生巨大冲击力而发生腐蚀,即空泡腐蚀;提出了应用双流法改进流程、降低熔盐温度、提高碱液与矿浆流的比例和采用全逆流预热流程等防止腐蚀方法。通过调整工艺条件和设备参数,应用双流法溶出新工艺稳定运行800多小时,无腐蚀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氧化铝生产工艺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综合分析。占我国主导地位的混联法 氧化铝生产工艺的发展方向是有别于传统联合法的并行法氧化铝生产新工艺。其中拜耳法生 产工艺的发展趋势是双流石灰拜耳法溶出新工艺,烧结法生产工艺的发展趋势是富矿强化烧 结法新工艺。  相似文献   

7.
用管道溶出技术处理我国矿土矿是当今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工艺上,减缓溶出管道结疤和延长结疤清理周期上和防止设备磨损等方面,论述了用管道溶出技术处理我国铝土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正> (二)管道化及双流法(一)生产氧化铝用拜耳法的规模日渐扩大(如年产 Al_2O_350万吨),所用溶出器的容积也愈来愈大。为了降低溶出器的投资,人们在追求提高溶出速度和溶出温度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认为,要做到既能提高溶出温度以缩短溶出时间,又不使溶出设备的投资过大,其出路就在于实现溶出过程的  相似文献   

9.
对铝土矿溶出机理和反应过程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矿石磨细程度、石灰添加量、循环母液碱浓度及苛性比值、溶出温度和时间、搅拌强度、母液液相成分等因素对溶出过程及反应产物的影响;简单介绍国内外铝土矿溶出工艺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铝土矿高硅高铝,溶出困难的特点,着重研究碱法即拜耳法高温溶出铝土矿制备铝酸钠溶液的工艺过程。分别选用某铝厂母液和碱溶液浸出铝土矿,改变苛性碱浓度、温度、时间、液固比和矿石粒度,分析各因素对铝土矿中Al2O3的溶出率的影响,从而得到最佳的溶出条件。  相似文献   

11.
拜耳法生产氧化铝在我国经过多年的生产应用,特别是管道化溶出技术的逐渐成熟及应用,较大的的提高了新蒸汽热能的利用率,降低了溶出工序的建设成本,提高了溶出工序操作的自动化程度。正是因为管道化溶出在热能利用上的极大优势,所以管道化溶出和利用高温矿浆中闪蒸出的二次蒸汽预热工艺成为目前氧化铝生产最主要的工艺,本文结合氧化铝生产的实践对溶出过程中进行循环应用的二次蒸汽及其乏汽的再利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2.
由一水硬铝石的拜耳法氧化铝生产溶出控制条件入手,结合某企业的特点,介绍"双流法直接加热溶出工艺"的形成及运行情况,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生产消耗带来不利影响。并以提高溶出预热温度为主线,提高溶出效果、节能降耗,最终完成由直接加热到完全间接加热的优化改造。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铝土矿资源及氧化铝工业的现状进行了综合评述。我国氧化铝工业在生产工艺上以混联法或烧结法为主,生产成本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能力,在产品质量上以中间状产品为主,不能满足现代铝电解工业对氧化铝质量的要求;在产品产量上每年缺口达100万吨以上,无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加大对我国铝土矿资源勘察力度的同时,应适当考虑利用外矿,以补我国铝土矿资源对氧化铝工业的保证程度相对不足的现状,氧化铝生产工艺的选择原则是在不明显的增加投资的前提下,增加氧化铝产量;在不降低产量的前提下,生产符合现代铝电解工业要求的砂状氧化铝产品。因此,混联法厂的技术改造应以新型并联法为方向;拜尔法过程的强化应以双流石灰拜尔法溶出新工艺为方向;烧结法过程的强化应以富矿强化烧结法为方向。烧结法粗液和拜尔法溶出料浆合流工艺、烧结法精液全部碳桦分解及碳分母液的苛化工艺、烧结法精液深度碳酸化解化粗氢氧化铝作为后加矿进行增溶出等工艺可为生产砂状氧化铝及提高产量创造有利条件。多品种氧化铝及氢氧化铝的生产、氧化铝生产过程中吸价值元素的回收如自母液中回收镓等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整个氧化铝工业的面貌,但对氧化铝工业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国家有关部门应统一协调,避免相互压价,一致地外,我国氧化铝工业在积极研究开发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时,应加强有关的软科学研究,以促进我国氧化铝工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目前世界上拜尔法强化溶出工艺的技术分析和对河南封登铝土矿的半工业试验研究,提出了适宜于河南登封铝土矿特点的改良管道预热—停留罐溶出新工艺,它既具有管道预热—停留罐溶出工艺的优点,即保证有良好的溶出效果和较低的能耗,又可避免在管道预热面产生结疤、使强化溶出工艺能长周期运转。  相似文献   

15.
富云母高岭石铝土矿具有铝高、硅高和铝硅比低的特点,为有效开发利用该类型铝土矿,了解拜耳法溶出氧化铝工艺的适应性,获得适宜的溶出条件并提高溶出率,采用高压盐浴溶出试验研究溶出温度、溶出时间、循环母液苛性碱浓度、石灰添加量、矿石粒度和配料分子比对氧化铝溶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铝土矿适合采用拜耳法溶出,适宜溶出条件为:溶出温度260~280℃、溶出时间60min以上、循环母液苛性碱浓度220~240g/L、石灰添加量9%、矿石粒度0.28mm、配料分子比1.35~1.45。在此条件下,氧化铝实际溶出率达72%以上,相对溶出率达96%~98%。  相似文献   

16.
我国优质铝土矿资源匮乏,每年需要向国外大量进口铝土矿资源。随着国内氧化铝厂技改的进程逐渐推进,更多企业参与到了进口铝土矿市场中。针对几内亚某地三水铝石型铝土矿的矿物特性,采用拜耳法溶出工艺对其进行了溶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铝土矿在溶出温度为145℃、溶出时间60 min、石灰加入量1%、循环母液苛性碱浓度200 g/L的溶出条件下获得最佳溶出效果,氧化铝的相对溶出率达到87.61%。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国内现有溶出技术的节能工艺,对高压溶出、彼施涅技术溶出器、管道化一停留罐溶出技术各自的节能方式进行对比,并对存在的潜在的节能途径作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NaOH溶液溶出铝土矿是碱溶—碳分法生产氧化铝新工艺的核心技术之一。采用现有拜耳法生产设备进行预脱硅和高压溶出试验,研究用NaOH溶液溶出不同铝硅比(A/S)一水硬铝石型铝土矿的溶出效果,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并与生产现场拜耳法蒸发母液溶出的效果和生产效率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矿石的实际溶出率(η_实)随矿石A/S、苛性碱质量浓度(N_K)、配料分子比(α_(k配))和配料溶出率(η_配)的升高而升高,随石灰添加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现场母液与NaOH溶液溶出的效果基本保持在相同水平,但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溶出矿石量是现场蒸发母液的1.71倍,循环效率则是现场蒸发母液的2.16倍;碱溶—碳分工艺预脱硅溶出的适宜条件为:矿石A/S4.0、预脱硅温度98℃、预脱硅时间6h、N_K=200g/L、石灰添加量11%、α_(k配)=1.3~1.5、η_配=90%、溶出温度273℃、溶出时间40min,此条件下A/S=8.65矿石的η_实可达87.75%。  相似文献   

19.
矿浆和熔盐的比热、粘度是管道化溶出工艺过程中的主要热特性参数,它们对流动和传热的影响直接关系到溶出效率。目前针对管道化溶出工艺中的矿浆和熔盐这些特殊物质的比热、粘度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本文参照相关资料设计了矿浆和熔盐的比热、粘度测量装置,并模拟工业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氧化铝溶出工序工艺流程优化为例,简单介绍氧化铝制备的流程,从预脱硅循环母液流程优化、高压溶出机组压煮器填充方式改变为例,选取两个方面介绍流程优化后对溶出工艺、降本增效及产量的影响。为后续氧化铝溶出流程工艺的优化、节能降耗、产量提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