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横贯西域戈壁大漠,将中国与中亚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20世纪末,在"走出去"的历史号角中,中国石油人来到中亚大地,携手资源国共建"能源丝路"。期间,承建中亚管道C线压气站的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乌兹别克斯坦子公司,组织项目队伍用智慧与汗水奉献出——"完成硬任务、提升软实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和谐发展",是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乌兹别克斯坦子公司的工作目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内抓管理、外拓市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完成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创造历史最佳——子公司以响当当的业绩做出了响当当的回答,在能源丝路上镶嵌上了一颗颗闪亮明珠。  相似文献   

2.
<正>中亚土库曼斯坦,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广袤的卡拉库姆沙漠之下蕴藏着惊人的天然气储量。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内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中土两国能源合作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芒。在光芒的背后,一群群石油建设者远离亲人和故土,在默默地奋斗与付出。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荒漠中搭建起由集装箱拼接而成的房子,吃干粮睡铺盖,在广袤的原野中矗立中国石油的品牌,让地底喷发出来的天然气从这里输运回祖国,送到千家万户和四面八方。  相似文献   

3.
<正>大庆炼化以大庆精神为灵魂,不断丰富具有时代特征、石油特色的企业文化。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不仅是一个企业的精神,而且是时代精神的展现,是民族精神的浓缩,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大庆精神已经融解在每一个大庆人、大庆油田人、中国石油人的血脉之中。在大庆炼化公司,它同样闪耀着光芒。追求企业文化之"道""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是中国石油企业精神,是鼓舞百万石油人为油奉献的强大精神动力。大庆炼化公司以"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核心  相似文献   

4.
李超 《焊管》2014,(6):52-52
正北京时间5月31日11时,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首站,随着中乌双方工作人员打开进气阀门,来自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进入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宣告这条中国石油和中亚伙伴联手建设的跨国新管道顺利投产。中亚—中国能源动脉再次扩能,也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工程是中国石油在已建成投运的A\B线基础上,规划建设的又一条  相似文献   

5.
<正>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中国—中亚油气合作将迎来历史性新机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2015年3月,我国政府制定并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将"一带一路"上升为国家战略。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下,中国—中亚油气合作将迎来历史性新机遇,特别有利于我国石油企业  相似文献   

6.
<正>1994年,CPECC首批调研工作组进驻哈萨克斯坦。20年过去,50多个项目成功运作,完成营业额21亿美元,推进了"一带一路"中国石油与中哈油气合作的里程碑式跨越。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横贯西域戈壁大漠,将中国与中亚各国紧密联系起来。时光荏苒,沧海桑田。20世纪末,在中国石油"走出去"的历史号角中,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CPECC)员工来到中亚大地,携手资源国构建能源新丝路,率先进驻哈萨克斯坦。  相似文献   

7.
《石油教育》2011,(4):112-112
<正>当地时间7月26日正午,伊拉克巴士拉气温已超过50摄氏度。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海外宣讲调研团一行8人与鲁迈拉项目的中伊员工聚集在大庆营地内,再学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唱响"我为祖国献石油",郑重而满怀深情地把"铁人"迎进中国石油海外铁军营地。  相似文献   

8.
<正>在距离北京3000多公里的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中国石油人用5年时间,完成了一座30多年老炼油厂的现代化改造,一曲石油精神的赞歌,一曲中哈油气合作的凯歌,在曾经的古丝绸之路重镇唱响。"PK"质疑,赢得信赖  相似文献   

9.
<正>《经济参考报》日前刊文,介绍中国石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消除雾霾到底靠什么?"大力发展以天然气为代表的清洁能源是国家能源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广大民众的热切期盼。中国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就是这样一条无比珍贵的能源动脉。它从中亚腹地蜿蜒而出,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东行,将"蓝金"源源不断输向中华大地。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的数据,2014年冬季,我国天然  相似文献   

10.
<正>范子菲为支撑中国石油海外油气业务高质量发展、构筑当代能源丝绸之路做出了突出贡献。三十载光阴似箭。30年前,中国石油经过科学论证,决定走出国门,进军海外。1997年,中国石油正式挺进中亚地区。从此,范子菲与海外油气田开发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直承担着中国石油在中亚俄罗斯地区油气田开发技术支持和科研攻关工作。二十五载铭刻下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11.
正"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精神,可以从我用石油工业的奠基人孙建初的足迹中找到来源。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会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工人阶级的责任。这种责任,就是"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我们可以在中国石油工业的奠基人孙建初的足迹中找到来源。常言道:吃水不忘挖井人。第一口油井的勘定开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正>"一带一路"战略所覆盖区域主要包括中亚、俄罗斯、中东、非洲和东南亚,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多为油气富集国家和地区,中亚石油储量占全球13%以上,中东石油储量占全球40%以上,俄罗斯石油储量占全球的8%,非洲石油和天然气分别占全球储量的7%,石油石化服务市场容量巨大。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政治经济原因,"一带一路"国家在能源开发和利用水平不高,能源基础设施薄弱,因此多数国家将投资重点放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成立于1970年,主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储运和销售业务,勘探面积37万平方公里,油气田分布在陕、甘、宁、内蒙古、晋5省(区),现有员工7万余人。40多年来,几代长庆人牢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使命,传承解放军精神、大庆精神和延安精神,始终坚持中国石油"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在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成立于1970年,主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储运和销售业务,勘探面积37万平方公里,油气田分布在陕、甘、宁、内蒙古、晋5省(区),现有员工7万余人。40多年来,几代长庆人牢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使命,传承解放军精神、大庆精神和延安精神,始终坚持中国石油"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在磨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成立于1970年,主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储运和销售业务,勘探面积37万平方公里,油气田分布在陕、甘、宁、内蒙古、晋5省(区),现有员工7万余人。40多年来,几代长庆人牢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使命,传承解放军精神、大庆精神和延安精神,始终坚持中国石油"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在磨刀石上闹革命、低渗透中铸丰碑,为国家奉献了大量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石油重点建设的培训基地——中国石油华北技师学院,始终把培养石油人才、培训石油员工视为己任,一贯坚持"大庆精神办学,铁人精神育人"的方针,不断打造高效执行力,创新发展,突出特色,努力建设石油行业一流培训基地。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事业催生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2020年6月24日,在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大力弘扬石油精神"重要批示4周年之际,中国石油企业协会牵头,联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思想政治工作部、石油工业出版社、中国石油档案馆、中国石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编纂的《石油精神—文献石油70年》一书线上发行仪式在北京举行。新书出版发行,为全国石油石化企业和广大干部员工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凝聚新时期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动力提供了优秀的精神读物。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石油长庆油田成立于1970年,主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生产、储运和销售业务,勘探面积37万平方公里,油气田分布在陕、甘、宁、内蒙古、晋5省(区),现有员工7万余人。40多年来,几代长庆人牢记"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崇高使命,传承解放军精神、大庆精神和延安精神,始终坚持中国石油"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在磨刀石上闹革命、低渗透中铸丰碑,为国家奉献了大量油气资源,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了低渗、低压、低丰度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条承载梦想与责任的管道。对于国家,它承载着转变能源结构,发展清洁能源的重托。对于中国石油,它承载着保障国家能源供应的历史使命。对于管道建设者,它承载着人生的价值与事业的追求。这就是中亚天然气管道。从欧亚大陆的心脏中亚直至中国东南,千里横亘,传承责任,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奔涌向东,惠及包括中国在内的近5亿各国民众。  相似文献   

20.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做出的大力弘扬"石油精神"的重要批示,溯源百年石油,从延长到玉门、克拉玛依,再到青海、大庆、渤海湾、长庆……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既是中国石油人攻坚克难、赤诚奉献的动力源泉,也是中国石油人渡过难关、深化改革的精神基石,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引领中国石油不断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朝着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发展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