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混酸处理法对碳纳米管进行了羧化改性,然后进一步运用十八胺双性分子对羧化改性后的碳纳米管进行了表面修饰,深入探讨了基于双性分子表面改性后碳纳米管的LB膜制备过程,并分析了其制备工艺中超声时间、酸量和氧化处理等实验参数对羧化改性的影响,制备出了基于碳纳米管的单层及多层LB膜。初步研究了硅基底表面碳纳米管LB膜的减摩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带有双性分子的十八胺可通过一定的实验条件连接到碳纳米管表面,通过双性分子的亲油性而有效改善碳纳米管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为碳纳米管LB膜的制备提供了必要条件;此种碳纳米管LB膜可在低载荷下,将硅基底的耐磨性能提高50%以上.  相似文献   

2.
采用表面压-分子面积(π一A)等温曲线和紫外-可见吸收谱的方法研究了一种新型喹吖啶酮衍生物材料LB膜的制备及其光谱特性.实验表明,这种新型喹吖啶酮衍生物能够在水面上形成稳定的单分子膜,它与花生酸(AA)混合后不仅可以形成很好的单分子膜,而且可以较好地转移到固体基片上制备成LB膜多层膜.这种新型喹吖啶酮衍生物LB膜的紫外-可见吸收谱的吸收峰位较稀溶液发生了红移,这是由极性溶剂分子与其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在溶液和LB膜中都是以单体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3.
近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白雪冬和王恩哥与美国斯坦福大学戴宏杰小组合作,对石墨采用剥离-再嵌入-扩涨的方法,成功制备了高质量石墨烯。  相似文献   

4.
一种新型的非线性光学材料—紫膜LB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光敏生物大分子掺杂的LB膜──紫膜LB膜的制备及其3次和高次光学非线性特性,研究紫膜LB膜中以光学非线性效应为基础的双光束耦合、多波混频和相位共轭等物理现象。研究结果表明,紫膜LB膜有可能在光学信息处理和光计算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5.
合成并表征了N-十六烷基丙烯酰胺(HDA)和对叔丁基苯酚甲基丙烯酸酯(BPhMA)的共聚物p(HDA-BPhMA)s。当HDA含量较高时,共聚物可在气,液界面上形成稳定,排列紧密的单分子薄膜,并可以Y型膜的方式沉积在各种固体基片上,形成多层均匀的Langrnuir-Blodgett(LB)膜。这种LB膜被成功地应用于光刻,获得了分辨率为0.5μm的LB膜图形。以该图形为抗蚀层,可将图形进一步转移至金属薄膜上,得到分辨率较高的金属图形,在图形转移的过程中,这种LB膜显示出较高的抗蚀性,有望作为纳米抗蚀薄膜材料在亚微米刻蚀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LB膜技术是基于分子水平制备精确有序、厚度可控的超薄膜的先进技术,广泛应用于组装纳米功能材料和分子器件。介绍了LB膜技术的研究发展历程,综述了LB膜的制备方法、制备过程和表征手段,对LB膜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LB膜技术在近十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LB膜作为传感器的敏感材料,由于其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工作温度低(室温)等优点而受到广泛重视。简要讨论了LB膜技术的工作原理、LB膜技术研究的一些进展、LB膜的表征及其在气体传感器制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聚合多分子层LB膜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Langmiur-Blodgett技术(LB技术)可以把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的单分子层沉积在一定的基片上,得到多分子层膜,即Langmiur-Blodgett膜(LB膜)。这一技术已引起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科学界的广泛注意。特别是将那些能发生聚合作用的分子(单体)形成的膜再聚合。即可得到聚合LB膜,其熔点和强度大为提高,在微电子学,光刻胶,生物膜模拟,光化学的太阳能转换,超分子设计等方面都有潜在的用途。  相似文献   

9.
合成了光致产酸剂N-对甲苯磺酸酯马来酰亚胺(TsOMI),及其与十二烷基甲基丙烯酰胺(DDMA)、对叔丁氧基苯乙烯碳酸酯(t-BOCSt)聚合得到三元共聚物。研究了该聚合物分子在气/液界面的成膜性,LB膜的光敏性和光刻性能。结果表明:该聚合物分子可在不同材质的基板上制备规整均匀的LB膜,在250nm紫外光照下,LB膜表现出化学增幅作用。以40层该聚合物LB膜为抗蚀层,经紫外曝光20min、显影10s后可得到分辨率为0.75μm(该掩膜所能达到的最大分辨率)的正型LB膜图形,进一步刻蚀得到分辨率为0.75μm的金膜图形。  相似文献   

10.
11.
LB薄膜技术在尖端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B(Langmuir-Blodgett)薄膜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材料设计,是实现分子工程的重要手段.LB膜可以方便地沉积纳米级的功能微粒和薄膜,也是制备梯度功能材料的方法之一.简要综述了LB薄膜技术在功能晶体、纳米半导体及铁电体等尖端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相关应用研究的重要前景.  相似文献   

12.
13.
采用表面压-面积(π-A)等温曲线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三明治型酞菁铽(TbPcPc*)分子在langmuir膜及其langmuir-blodgett(LB)膜中分子的存在状态和光谱特性.实验结果发现TbPcPc*分子在亚相表面可以形成稳定的langmuir膜,在langmuir中以edge-on方式面对面的排列,且具有较好的成膜性能,可以制成多层X型LB膜。TbPcPc*分子在氯仿溶液和LB膜中形成了H-聚集体,形成LB膜后,由于双酞菁分子之间排列紧密,相互作用加强,使得薄膜中分子聚集体的吸收峰相对于溶液中聚集体的吸收峰发生了一定的红移。  相似文献   

14.
15.
LB膜及其在气体传感器中的应用(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B膜技术在近十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LB膜作为传感器的敏感材料,由于其灵敏度高、响应时间快、工作温度低(室温)等优点而受到广泛重视。简要讨论了LB膜技术的工作原理、LB膜技术研究的一些进展、LB膜的表征及其在气体传感器制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聚酰亚胺及其LB膜光电导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芳香性聚酰亚胺及其Langmuir-Blodgett膜的光电导性研究作了总结,讨论了分子链结构、取向、掺杂等因素对其光电导性的笔电荷转移络合物的光电导机理。结果表明,给电子基团的引入有利于分子链间电荷转移络合物的形成,从而提高其光敏性;大分子链的堆积和高度有序的排列、取向,有利于光生载流子的定向全和光电导性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一、概述氟化石墨是一种层状化合物,在300~600℃下用氟气直接氟化碳材料合成制得。通常,所用的碳材料是多晶体,包括天然石墨,石油焦,石墨化石油焦,碳纤维或其它形式的碳。氟化石墨的质量首先取决于原料碳的结晶度,其次取决于氟化条件,主要为温度。当碳材料在高温下氟化时生成强C-F共价键,使芳香度降低,生成白色产品。随着氟化温度的降低,颜色从灰色变到几乎是黑色。黑色氟化石墨含有微量吸附氟的碳,这用X一射线衍射仪检测不出来,但用电子自旋共振(ESR)可以测出来。因为氟气是一种  相似文献   

18.
六氟化硫是Moissan和Lebeau于1900年首先分离和鉴定出来的。它是由硫于氟气中燃烧,然后用碱溶液洗涤反应生成物,去除低氟化合物而制得的。至今还认为这是一种最简便的合成方法。六氟化硫逐步为人们所注意是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当时测得了六氟化硫的介电强度比空气高得多,可将它用于电器设备中,当作缘绝材料。现在,美、英、法、意、西德、苏、日等国均有此产品的生产。  相似文献   

19.
一种奇妙的新型材料——形状记忆合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状记忆合金是一种六十年代新兴起来的工程材料。从“形状记忆”这个名词就能反映出这种材料的特殊功能。所谓记忆效应,是指将在某种条件下塑变了的材料加热至该种材料固有的某一临界点以上时,材料又完全恢复到原来形状这一现象。从外观上看,恰似这种材料记忆着过去的形状。记忆效应与马氏体相变密切相关。图1示意说明这一过程:将母相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