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古代建筑根植于文化的土壤,最后又以形态的回归反哺了文化。在中国古代哲学领域里,"中"字代表了"不偏"、"中正"、"好"的意思。它由一个"0(口)"和一个"1"字组成,0是大道之体,1为大道之用,这种人文哲学折射到居住文化中,便是中轴对称。而从建筑的图形形态的角度看,"中"字的体现又可以视作古代建筑对图形中心对称式布局的喜好。这种布局不可否认有一方面原因是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建筑随中国文化绵延了千年,两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其中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性特质之一,以南北向主轴和对称式布局为特点,而故宫又是中轴线运用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故宫为例,将以人为本、中庸和谐以及礼制3个方面作为切入点探究中轴线所反映的思想文化价值及其意义所在,并把故宫与同样是对称式布局的法国宫廷建筑凡尔赛宫进行了异同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中轴线的意义,最后以现代建筑的案例浅析了中轴线在现代的演绎及潜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国家,因其地域特征、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各有不同,因而形成了许多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自先秦至19世纪中叶属于一个封闭的独立体系,在这两千多年间中国古代的建筑风格基本保持稳定的状态,形成很多固定的结构与模式,故通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以木构架为主,具有造型独特的单体建筑,对称严整的群体组合,变化多样的装修装饰,以及富丽堂皇的建筑色彩,使其达到功能、结构、艺术三者统一。本文从布局、材质、色彩、结构、装饰五方面试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精华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社会结构对中国古代城市肌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山西建筑》2006,32(1):62-63,79
提出了中国的社会结构左右中国城市规划思想的看法,介绍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思想,从中心位置选择,对称布局、街道分割、居住模式、市场变迁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实践,以促进我国城市规划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古代文人宅园诗意景观对当今住居审美价值取向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纵  赵军  梁南南 《中国园林》2007,23(2):77-81
从中国古代宅园的称谓、起源、功能等阐释入手,引征了著名南朝文豪沈约、晚明文士陆绍珩以及清代画论家笪重光的文论,通过古代文人对于宅居环境的风致特征、景观意象,特别是有关村野乡居环境形成的独有的景维、景域的状情般表述,析出诗意化自然氛围的情综意绪,以古代典籍中记载的宅园景观物态形式的描述,结合构景形式的实例佐证,试图揭示诗意“山林景观”与其涵括、涉及的中国传统生态的哲理性,具有对当代住居审美价值取向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东方园林是东方文化的一部分,所以除了中国园林外,还有日本、朝鲜、韩国、越南以及东亚其他地方的园林,特别是日本的园林。众所周知,古代的日本文化有好多方面是向古代中国学习的,其中园林也同样如此。可是日本也有自己的园林(文化),不完全是照搬照抄中国的,日本园林自成一格。早在公元6世纪,日本就开始来中国学习园林艺术了,后来到了7世纪初,日本的苏我马子奉帝王之命来中国学造园法,回日本后建  相似文献   

7.
潮汕传统宅园作为岭南园林的重要类型之一,在岭南文化与闽南文化的共同孕育下呈现出较之广府园林明显的地域差异,在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备受重视的今天,其价值也逐步彰显。通过对潮汕地区传统宅园的全面调研,首先分析了潮汕传统文化影响下的传统宅园在其表现形式、造园主体、空间利用、园林建筑等方面的特异性;然后总结潮汕传统宅园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基于私人产权的潮汕传统宅园保护策略,旨在唤起地方政府及社会大众对地域传统园林文化的重视,并为地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要家族聚落是岭南乡村世代相承的基本结构,其中的社会属性和禀赋是宅园单体布局考量的基础,基于家族聚落视角展开对宅园单体的解读,将从静态的物理空间审美向动态的以人为主体的社会空间认知延伸,有助于理解乡村宅园内在生成机制。通过对近代岭南乡村宅园遗存实地考察,结合文献研究、调查访问、航拍图示等方法,总结出由华侨富商、官僚乡绅、军将豪强构成的三大造园主体,并从宅园择址、宅园与祠堂的关系、领地的占领与共享、建筑造型的沿袭及异化,阐述近代岭南乡村宅园在家族聚落秩序下的空间特征及新时期遗产价值,旨在补充与完善近代岭南园林研究体系,为乡村宅园遗产的价值认知及保护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沈福煦 《园林》2005,(6):8-9
我国古代的私家园林,多在宅边,有的是东宅西园,也有的是西宅东园,或者是前宅后园。苏州名园之一的鹤园,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东宅西园的宅园。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时期(公元1870-1930年)的扬州,其宅园建造活动基本由官员、商人和文士这三类阶层群体所涵盖。三类阶层宅园在建造数量、尺度规模与功能衍变方面各有不同,体现出阶层差异,折射出所属阶层的文化内涵,反映了时代特色,呈现出地域文化特色,并揭示出场州文化脉络的传承所在,并使清末民初扬州宅园呈现丰富性与多样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数字文化一直都充满神秘而富有内涵的气息。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原本无意义而抽象的数字,被赋予了观念形态,传递着不同的意义和精神。本文浅谈中国古代的数字文化的内涵,分析其对于封建统治的意义以及其在城市规划布局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2.
宅园是徽州古民居空间体系的重心,较集中地反映了宅居主人的文化品位和园林审美观,折射出古徽州的传统民俗和生活方式,其成熟的空间设计理念奠定了宅园在徽州园林体系中无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以皖南西递、屏山、宏村和南屏等地的居民宅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对徽州古民居宅园空间特征及类型进行分析总结并得出相应结论,为徽州古民居宅园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刘兴  汪霞 《华中建筑》2008,26(3):7-10
该文以周易中的数理为切入点。运用数理的关系原理对中国古代礼制建筑平面布局进行分析,研究礼制建筑中“倚数”布局的模式与技巧,目的是探讨数理原则如何与礼制建筑布局对照呼应、互相含蕴,从而产生空间组合的对称化、规范化和秩序化,而且还达成建筑体系内部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在洛阳履道坊白 居易宅园遗址附近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工作,随后在《考古》期 刊上发表了《履道坊白居易故居发掘简报》,此后有多篇论文 根据此简报对履道坊白居易宅园进行了复原想象研究;2014 年,《隋唐洛阳城1959—2001年考古发掘报告》出版,其 中有关履道坊白居易宅园的考古记录比《简报》更为详细,这 为进一步探究履道坊白居易宅园提供了更为准确的客观数据支 持。以考古数据为基础,将所有考古尺寸数据叠合、分析、类 比并推导出白宅的范围尺寸,最终得到白宅面积接近唐洛阳 “十七亩”的结论并确定了其“宅-庭-池”的基本结构;同 时以前人研究成果为参考,结合白居易诗文与《九老图》等文 献资料,对履道坊宅园的结构布局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推测。  相似文献   

15.
黄云峰 《山西建筑》2008,34(4):55-56
从中国古代都城的选址和规划布局的角度出发,阐述了其中所涉及的传统建筑文化以及传统文化在都城选址与布局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对传统建筑文化的深入了解,以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北京恭王府是现存唯一完整的王府。恭王府宅与园是居住、办公和休闲的共同体集合体。同时宅园又通过不同组成部分按照一定规律有机结合而成。按照中国传统居住生态理论,每个宅园都有一定的形态;主要包括来龙去脉、堆石假山、围合定穴、水系营造、方位朝向这五个部分,也恰好对应中国传统居住理念的龙、砂、穴、水、向。恭王府北面壁山来龙,东南西北四面围砂,座山南面开敞处立穴安善堂,成为中国私家园林宅园的最经典案例。通过宅园艺匠分析,进一步验证古典园林营造理念,发掘古典园林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7.
沈福煦 《园林》2006,(8):8-9
芝园,就是杭州"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宅园,位于杭州市元宝街18号。元宝街是因为元代时在此设宝藏库而得名。胡雪岩,安徽人,胡庆余堂老板。清光绪四年(1878),位于杭州大井巷的胡庆余堂开业。当时胡雪岩邀聘名医,收集古方,选定配制丸散及胶露油酒等验方四百余种,精心研制成药,生意越做越红火,终于成为一家大药业,当时与北京同仁堂南北对峙,成为国内最大的两家药业。胡雪岩宅舍是一个长方形的大院落,包括其园林,占地7000平方米。胡雪岩以10余万两白银,营建起"十三楼"和"芝园",以高高的围墙围起来,里面成一独特的居住环境。他一面经商,一面也附庸风雅,故其建筑以"冷香"、"江芸"、"安吉"、"影怜"等名字命名。其中的宅园芝园,更使他的家  相似文献   

18.
礼制序列的威严——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越南宫殿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海量 《新建筑》2010,(1):132-134
在古代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越南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宗藩关系。中国的文化思想深刻地影响了越南文化及建筑艺术的发展。位于越南中部的顺化皇城就是中越古代建筑文化交流的见证。从选址布局、空间形态及建筑造型等方面对顺化皇城的宫殿建筑进行分析,并探寻其文化根源,展现其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礼制讲求人伦常理,如"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妇及兄弟姊妹关系"等,讲究伦理化、秩序化,因此,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受此礼制影响在总体布局上讲究左右对称、相对平衡的原则,在平面上形成别具一格的"以礼合天"的布局,在建筑装饰上常用宇宙自然中的元素来充当意象,进而进行演变、发展,以体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灿烂的民族建筑特色及其安邦定国理念。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35)
文庙,俗称孔庙,是历代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与教育家,其创立的儒家学说,在中国整个封建时代,顺应统治阶级的需要,一直处于独尊儒家的地位,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正宗。因此中国封建时代,凡县以上行政单位,多有孔庙。南乐文庙作为南乐县古代教育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南乐文庙的研究,不仅可以明确南乐古县城的布局规模,还可以进一步了解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和文庙建筑在城市中的功能与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