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杰  李立年  程鹏  杨虹 《水力发电》2012,38(11):48-50
阿海水电站挡水建筑物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基渗流对工程安全的影响至关重要。结合坝基渗控分析,开展了坝体材料分区、筑坝材料性能、新材料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对大坝防渗系统进行了设计,采用了坝体二级配碾压混凝土、坝基防渗帷幕、坝锺设置黏土铺盖、上游坝面设防渗涂层等综合措施。防渗系统完成后,可有效地减少坝体~坝基系统的渗漏,降低坝基及坝内的扬压力,保证大坝的长期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2.
王秉钧 《四川水力发电》1999,18(1):19-22,43
石板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坝技施设计中,通过增设中孔、缩短溢流的缘、加宽横缝间距、采用距坝近的砂岩作碾压混凝土的粗骨料、采用二级配富胶凝材料碾压混凝土作防渗等,简化了坝体结构并改善了坝体稳定及应力状况,并通过温度控制和大坝安全监测、为碾压混凝土坝全断面快速上升命运行使安全运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介绍龙桥水电站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的体型设计,坝体应力及坝肩稳定分析,坝体构造及坝体、坝基防渗、排水设施.  相似文献   

4.
温祖国 《四川水力发电》2004,23(3):54-55,60
山口水电站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采用中热水泥及高掺粉煤灰技术.夏季经优化配合比.降低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满足了高温季节不间断施工浇筑的要求。另外.坝体从高程154.0m以上全断面采用三级配碾压混凝土.用三级配变态混凝土在上游形成防渗体.达到了坝体防渗目的。  相似文献   

5.
天生桥二级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对河床溢流坝和左岸非溢流坝,采用不同的结构形式。坝体结构简单,坝面“金包银”防渗层和坝体碾压混凝土采取各自相应的分缝分块形式。在防渗层缝端设置应力释放孔。对碾压混凝土坝体用钻孔法设置诱导缝。对碾压混凝土层间结合,除减少骨料分离和控制层面处理等措施外,在上游侧一定范围内铺水泥沙浆或细骨料混凝土以加强层面胶结性能。采用碾压混凝土筑坝比原设计的混凝土节约“三材”用量和工程投资,缩短了建设工期。  相似文献   

6.
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光照水电站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体及坝基的渗流特性,研究了影响渗流的主要因素,分析了防渗帷幕的渗透稳定,评价了防渗排水系统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光照水电站大坝最大坝高200.5 m,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的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坝体上游面采用二级配碾压混凝土作为主防渗结构,坝顶以下40m采用三级配碾压混凝土直接防渗.为确保大坝安全,对大坝的防渗体系进行了专题研究,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于目前国内采用较为普遍的防渗体系能否适应光照200m级高碾压混凝土坝的防渗要求,同时结合工程实际进行分析,探求一套既安全可靠又适合工程特点的防渗体系.  相似文献   

8.
沙沱水电站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101m,坝顶全长631m,共分为16个坝段。在左岸1~4号挡水坝段及右岸13~16号通航及挡水坝段坝体330m高程以上坝体内部采用C9015四级配碾压混凝土,上游面采用C9020三级配碾压混凝土及C9020三级配变态混凝土防渗。通过对四级配碾压混凝土材料性能研究及现场生产性试验,经过科学分析论证,四级配碾压混凝土在沙沱水电站重力坝得到成功应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四级配碾压混凝土设计技术和施工工艺,成功地解决了碾压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四级配碾压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上是一项突破,在国内尚属首次应用。  相似文献   

9.
普定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拱坝性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定水电站大坝是我国第1座全断面碾压、采用碾压混凝土自身参的碾压混凝拱坝。在防渗结构上成功地采用了富胶凝材料、小VC值、充分缓凝的二级配混凝土自身防渗。通过对坝体的试验、超声波检查、芯样检测等综合手段检查证明,普定大坝碾夺混凝土本身的物理力学优良。碾压层间结合、施工缝结合优良,安全做到了也与常态混凝土坝一亲的整体性及优良的抗渗性。  相似文献   

10.
碾压混凝土层间碾压结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碾压浇筑的坝体是否成为一个整体以及层面是否会形成渗漏通道的重要因素,是碾压混凝土施工质量最基本的体现形式和成果标准。本文通过对圆满贯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拱坝施工中的层间结合控制情况及坝体取芯的成果分析对大坝防渗及整体稳定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龙滩水电站大坝为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碾压混凝土大坝,坝高216.5 m,按常规重力坝进行坝基和坝体结构设计.通过现场试验,确定了设计采用的碾压混凝土层面抗剪断强度参数值;大坝底部采用以变态钢筋混凝土与二级配碾压混凝土组合为主,以水泥基渗透结晶材料涂层及黏土铺盖为辅的防渗设计,大坝上部采用变态混凝土与二级配碾压混凝土组合防渗设计.通过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精心的仓面组织设计以及温控措施的落实等,龙滩大坝实现了高气温条件下全年连续、快速、优质施工,现在大坝基本完成,达到了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施工工艺的发展,中低碾压混凝土坝防渗体系逐渐由传统二级配混凝土防渗过渡到三级配混凝土防渗,或者直接不设防渗层,但相应防渗层厚度尚未明确。在探讨碾压混凝土渗透系数取值问题的基础上,对百米级全断面三级配碾压混凝土坝开展了渗流计算及渗透稳定分析。结果表明,百米级高重力坝上游防渗区采用C20三级配碾压混凝土,能满足结构渗透稳定要求。在此基础上给出了防渗厚度建议值供工程设计人次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变态混凝土在龙滩大坝防渗结构中的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变态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提出了用变态混凝土代替钢筋混凝土面板,与二级配碾压混凝土共同构成碾压混凝土重力坝防渗结构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地处北疆严寒地区的某水利枢纽主坝为全断面碾压混凝土重力坝,为保证坝体上下游面防渗结构的安全可靠,进行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和现场的工艺试验。试验证明二级配碾压混凝土与变态混凝土相结合的防渗结构型式具有施工方便、不干扰碾压混土坝的施工和造价低廉等优势,经综合考虑选定二级配碾压混凝土与变态混凝土相结合的防渗结构型式作为坝体上下游面防渗体。蓄水实践证明:坝体上下游面采用这种防渗体型式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5.
构皮滩水电站下游碾压混凝土围堰爆破拆除是大体积碾压混凝土可利用性爆破拆除,其下部结构作为永久建筑物,需要拆除上部的碾压混凝土。2006年12月10日爆破成功,从安全监测资料与爆破前后的声波检测显示,本次爆破满足设计要求,是一次成功的可利用性爆破拆除。  相似文献   

16.
公伯峡水电站土石围堰防渗布置与施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伯峡水电站土石围堰布置5种防渗型式,分别是沥青防渗墙,现浇混凝土防渗,粘土心墙,土工膜防渗和高压旋(摆)喷混凝土防渗墙。通过对不同类型防渗墙的施工方法,施工程序和防渗效果的比较,可为其他类拟工程的防渗设计及其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那比水电站大坝为碾压}昆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68.5m,大坝混凝土总量为28.9万m^3,其中碾压砼22.7万m^3。大坝从2010年4月底开始第一仓碾压砼施工,高温季节碾压砼施工采用自然温度入仓,温控主要采用预埋水管通河水冷却措施,2011年3月大坝碾压混凝土已经浇筑到设计高程,目前大坝已经过两个冬季的温度变化考验,碾压砼大坝未发现温度裂缝,满足设计温控要求。介绍了那比水电站碾压砼重力坝高温季节施工温控技术。  相似文献   

18.
蔺河口水电站拱坝碾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陕西蔺河口水电站工程监理部对蔺河口碾压混凝土双曲拱坝施工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从碾压混凝土施工方法、配合比和仓号施工设计审查等技术准备工作人手,到原材料、混凝土拌和物的检验及现场碾压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制定和执行了完整的质量控制程序与技术方法。经坝体钻孔取心和压水检查,碾压混凝土各项质量指标均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取出了长度10.57m,居国内前茅的长心样,质量控制成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黄张豪  熊雄 《红水河》2006,25(4):30-39
龙滩水电站大坝为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大坝混凝土总量约736万m^3,其中碾压混凝土约480万m^3。龙滩大坝混凝土运输供料线系统由拌和楼出料皮带机和系统连接皮带机、3条高速皮带机供料线、3条负压溜槽和2台塔式布料机组成。混凝土运输供料线是大坝混凝土浇筑的关键设备,每条供料线的平均输送能力为330m^3/h,输送能力为水电工程之最。如何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防止骨料分离、漏浆,降低坍落度损失,减少温度回升,保证入仓强度是混凝土供料线系统布置设计的重点。文章主要介绍了混凝土运输供料线系统结合龙滩工程现场条件进行布置,优化设计方案、关键技术以及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措施等。经优化设计的供料线系统投入使用后,运行情况良好,总体来说是成功的,为龙滩大坝高强度的混凝土浇筑作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陈炎平 《水力发电》2006,32(2):30-32,66
碾压混凝土高坝防渗和层间结合是大坝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也是限制碾压混凝土薄拱高坝发展的瓶颈。经过对大量的碾压混凝土室内和工程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掺矿物纤维变态混凝土、防渗区层面喷洒层间结合剂和表面涂抹渗透结晶型防渗涂料的联合防渗工艺思路,可增强碾压混凝土抗拉强度、层间抗剪强度和抗渗性能,形成性能高、工艺简化的碾压混凝土高坝防渗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