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高性能PC机群的出现,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作为常规偏移成像处理手段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改善构造复杂、速度横向变化不大地区地震资料成像效果的一种有效处理手段。目前普遍应用的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主要包括基于波动方程积分解的Kirchhoff积分法和基于波动方程差分解的有限差分法。Kirchhoff积分法虽然计算精度较低,但速度分析快捷,运算效率高,适应能力强,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可明显提高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并可充分利用CRP道集进行AVO反演、叠前波阻抗反演及地震属性的提取。  相似文献   

2.
范毅华 《海洋石油》2003,23(2):88-91
随着PC集群技术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石油勘探公司引用PC cluster系统作为地震资料处理系统。文章就PC cluster处理系统与前端机的关系、作业运行方式和运行效率等几方面谈一些初步的认识 ,以及优缺点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石油勘探地震资料处理、地质综合解释技术的发展,高精度地震勘探和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所需的大数据量的复杂数学运算,有赖于更高性能的计算机系统资源。分析PC集群技术,根据江苏油田物探技术研究院的实际情况,构建高性能计算平台,以满足地震资料常规处理和特殊处理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4.
近十年来,随着石油勘探开发要求的不断提高,对地震资料的处理也提出了许多新的技术需求。叠前时间偏移常规处理,以往只在理论试算中出现的处理方法,正逐步在实际处理流程中实现,并见到良好效果。通过分析Pc Cluster集成系统对资料处理的应用特点,展示了谊系统在吐哈资料处理中的应用效果,说明了Pc机群对资料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5.
《海洋石油》2015,(2):17
<正>4月13~17日,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iCluster-RTM地震叠前偏移软件在中石化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IBM PC机群128节点上成功安装。iCluster-RTM软件集成了目前最新的地震偏移技术——逆时偏移。逆时偏移同时采用全声波方程延拓震源和检波点波场,汇集了克希霍夫方法和单程波波动方程方法的优点,克服了偏移倾角和偏移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叠前偏移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大规模PC集群已取代传统并行机成为地震资料处理的高性能计算机系统。针对PC集群存储的I/O瓶颈问题,对近年来在PC集群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中常用的存储技术进行了研究,在辽河新扩充的PC集群地震资料处理系统中采用具有全局共享文件系统SAN、高速磁盘阵列及条带化文件系统等技术,较好地解决了PC集群中容易产生的I/O瓶颈,为叠前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计算环境。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首台PC机群并行油藏数值模拟系统,在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安装成功,并投入试运行。这套并行油藏数值模拟系统包括一个PC机群和一套并行油藏数值模拟软件。该PC机群由国际上著名的SUN计算机公司制造,由32个计算节点组成,每个节点两个CPU,主频2GHz,内存4GB,硬盘140GB,共计64个CPU,128GB内存,4.5TB大容量数据硬盘,另配4TB的NAS外挂数据盘。  相似文献   

8.
基于Windows系统的PC机群并行计算环境,介绍了在解决油藏数值模拟问题过程中应用的并行计算技术。对一个隐压显饱、三维三相的黑油数值模拟软件的核心计算求解部分进行了并行化处理,利用消息传递界面(MPI)库实现了并行过程中的所有消息的传递功能。对枣园油田模型进行了测试,2个PC的加速比达到1.86,4个PC的加速比达到2.76。  相似文献   

9.
针对南阳凹陷复杂断块群的构造特点,探索了一套以确保同相叠加、高精度噪声衰减和高精度成像为主的复杂断块群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为该区储层和油藏研究提供了精度更高的基础地震数据。  相似文献   

10.
PC Cluster集群计算机在大数据量的地震资料解释处理中应用比较广泛,其硬件结构和系统管理比较复杂。本文通过对PC Cluster集群计算机一例故障的分析,具体介绍了PC Cluster集群计算机节点更换及相关系统配置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地震资料处理中,观测系统几何库(GE库)的定义往往较为繁琐。依据野外原始磁带介质单炮记录的头块信息,并通过程序的设计技巧,自动转换成地震数据处理系统所需要的几何库,是一种快捷、方便、准确的定义处理地震资料的方法。它既适用于二维,也适用于三维勘探。  相似文献   

12.
多参数约束高分辨率处理方法在东濮凹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参数约束高分辨率处理的基本思想是充分利用已知的测井,地质,地震资料的信息,在它们共同约束下,去求取一个具有较高分辨率和较宽频带的近似反射系数序列剖面,利用该方法对东濮凹陷部分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处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地震记录的主频提高,频带带宽约3倍左右,并且处理后剖面的交点基本闭合,从而说明该处理方法是目前在室内提高常规地震记录分辨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测井资料解释处理过程中,磁带读写以及进行磁带格式转换是一个解释系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也是应用非常频繁的功能之一。在PC平台上由于高级语言及操作系统均未提供对磁带机的调用,所以PC平台上欲在应用程序中驱动磁带机非常困难。本文详细的介绍了TAR格式文件的结构以及如何在PC平台上完成对TAR格式磁带的读取与解编,通过对将TAR格式XTF磁带转换成3317野外带的过程的叙述,阐明了TAR格式文件结构、3317格式磁带结构及其数据结构,举例说明了两个不同格式磁带之间互相转换所需考虑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当FORWARD系统输出格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时如何生成一个满足用户要求的格式的磁带。此方法生成的磁带经其他解释系统解编格式完全正确。  相似文献   

14.
地震波低频成分有助于提高地震反演与成像的分辨率及保真度。因地震震源与检波器响应的频宽限制及噪声影响,常规检波器记录中的低频成分难以被充分利用。通过地震数据低频评价、厘定有效频段,进而补偿并充分利用低频成分,可实现频带拓宽。基于地震记录的信噪比和检波器自然频率,本文将常规地震记录频谱划分为常规段、低频可恢复段和低频不可恢复段三个频率区间,并将低频可恢复频段的下限定义为最低有效频率;根据不同地震仪记录有效低频成分能力的差异,提出了常规检波器低频有效性的功率谱密度比方法;利用有效低频初步评价成果,设计了野外联合采集试验和地震数据低频恢复流程。实际资料试验结果表明:对超低频的远震面波信号,4.5Hz检波器数据拓展至0.04Hz仍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对地震勘探中的井炮地震波信号,常规10Hz检波器数据的有效频带可拓展至2Hz。针对恢复低频后的地震记录进行地震成像和速度建模,得到的叠加剖面与波形反演速度剖面的精度和分辨率都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5.
VISTA地震数据处理系统已成功地应用于工程物理。文章对VISTA处理软件作了简要介绍,例举了在探测地裂缝、桥梁基础、输气管道选线、住宅地基、高层建筑基础、地热水等方面所处理的资料的应用情况,得到了用户和工程物探界的高度评价。实践证明,VISTA地震数据处理系统是适合我国工程地震勘探基于PC微机的优秀处理软件。  相似文献   

16.
地震资料的分辨率是制约勘探精度的重要因素,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的目的是合理恢复地震记录的高频和低频信息,有效拓宽频宽,常用的技术有3类:反褶积技术以褶积模型为基础,对地震子波、反射系数、地层介质产状和激发接收方式等进行各种假设;吸收补偿技术以吸收衰减模型为基础,对大地滤波引起的振幅衰减和相位畸变进行补偿和校正,补偿效果较依赖于Q值精度和资料与模型的匹配度;基于时频谱的频率恢复技术,关键在于对非稳态地震子波的振幅和相位进行合理的估计。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本质是拓宽频宽,对地震剖面有2方面影响:多数同相轴变细、增多,子波长度压缩;部分同相轴能量变弱甚至消失,子波旁瓣压缩。相对于高频信息,低频信息对增强剖面层次感、提高反演精度的作用更重要,恢复难度也更大,在今后的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中,应更注重低频信息的保护和恢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在珠江口盆地惠州、白云等富生烃凹陷采用的斜缆宽频地震勘探采集处理技术。此项技术与以往海上地震勘探各项常规技术的最大不同在于去除鬼波的方法,即通过处理随检波器深度变化而变化的地震子波,使鬼波得到彻底的消除,从而增大了地震资料的高低频能量、拓宽了地震资料频带,使得中、深层地震资料品质及成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颜永宁  晋为真  凡友先 《物探装备》2003,13(2):84-85,89
数据备份和原始磁带拷贝是地震资料处理中很重要的两项工作,但在GRISYS微机版本的现场处理系统中没有提供较好的用于数据备份和磁带拷贝的工具软件。文中阐述了用C 语言自己开发磁带机应用程序的背景及技术要点,并对所开发的程序做了简介。  相似文献   

19.
在波动方程偏移方法中,采用保种计算方法是提高地震资料处理效果的关键,而在计算方法中使用何种差分方程取代偏微分方程则是问题的核心。笔者在分析现有波动方程偏移方法“WEMIG”程序过程中发现,用差分方程近似取代偏微分方程时,不考虑地质构造的特点,一律采用固定不变的权重比例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