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镁钙耐火材料对钢水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CaO含量的镁钙耐火材料与AR0 16钢水之间的作用。利用岩相、真空直读光谱分析仪、扫描电镜能谱等手段对镁钙耐火材料与钢水作用前后钢水和耐火材料的成分变化以及耐火材料的显微结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镁钙耐火材料在 16 0 0℃下与AR0 16钢发生作用后生成了新相 ;CaO含量大于 30 %的镁钙耐火材料与钢水作用 6 0min时脱S效果最佳 ;在本实验条件下 ,作用 30min可使钢中Al降到较低 ;增加镁钙耐火材料中的CaO含量可进一步降低钢中S和Al。  相似文献   

2.
光学显微镜包括偏光显微镜,反光显微镜和高温显微镜,偏光显微镜是利用直线偏光来研究透明矿物,天然岩石和硅酸盐工艺制品(如陶瓷,水泥,玻璃,耐火材料,釉料等)的光学特性,显微结构等的重要光学仪器,反光显微镜是利用试样的光洁表面对光线的反射来研究材料显微特征的一种装置,高温显微镜用于观察样品在加热过程中的高温形貌特征及变化规律,利用光学显微镜可以研究陶瓷原料中的矿物种类,结晶习性与形态,矿物晶粒大小以及粉磨后原料颗粒的大小,形态及均匀程度,可以观察釉料的颗粒大小,形状及确定晶体或矿物的种类,陶瓷是由不同的晶相,玻璃相,气相等组成的复合体,它的显微结构特征受到陶瓷的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及工艺过程等因素的影响,显微结构中包括了主晶相的含量,形态,大小,主晶相间的排列关系,主晶相与非主晶相的相互关系,晶相与其它矿物间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3.
刘新红  朱晓燕  马腾  周宁生 《硅酸盐通报》2014,33(10):2514-2519
综述了纳米技术在耐火材料中应用的新进展.在耐火浇注料中引入纳米相,可减少水泥和水加入量,降低有害组分,提高性能;添加纳米粉可降低氧化物制品的烧结温度、改善显微结构和性能;在含碳耐火材料中引入纳米碳,在大幅降低碳含量的条件下,材料可保持优良的抗热震性和抗侵蚀性.此外,探讨了纳米技术在耐火材料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炉热风炉用低蠕变耐火材料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矾土类型、刚玉种类、莫来石类型以及烧成气氛对Al2O3-SiO2材料蠕变性能的影响,并借助SEM分析了烧后试样的显微结构.结果发现采用杂质含量高的矾土做原料,试样中产生的玻璃相多,且随杂质含量的增多,玻璃相粘度下降,导致试样的抗蠕变性变差;材料的蠕变性能受显微结构影响,牢固的莫来石网络骨架是制备低蠕变耐火材料的关键;氧化气氛适于Al2O3-SiO2制品的烧结.  相似文献   

5.
针对还原气氛条件下红柱石基材料的使用情况,实验研究了高纯度红柱石基材料试样在1300℃下经受强还原气氛热处理前后的气孔率、体积密度、耐压强度等物理性质变化,采用EDAX、XRD、SEM等手段分析了试样热处理前后的化学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从而探讨了强还原气氛下受热时红柱石基材料的损毁机理,并从热力学方面论证了其可能性。研究结果表明,在1300℃下的强还原气氛中保温处理时,CO对红柱石基材料发生的侵蚀反应主要是使其中的莫来石相和玻璃相中的SiO_2被还原成SiO气相,从而造成红柱石基材料在化学矿物组成和显微结构方面逐渐产生变化,具体表现为化学组成上SiO_2含量减少、Al_2O_3含量增多;矿物组成上莫来石和玻璃相含量减少、刚玉相含量增多;显微结构方面则由于SiO的挥发逸失,造成了结构空洞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耐火材料显微结构对性能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并研讨了耐火材料中主晶相的种类、含量、粒度、形貌和分布、低熔点相、气孔对材料性能和蚀损行为的一般规律,以镁砂、堇青石-莫来石、重结晶碳化硅和氮化物结合碳化硅材料等为例,探讨了优化显微结构对改进耐火材料的品质和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作用,对耐火材料的某些课题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电熔ZAS耐火材料显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光学显微技术、X 射线衍射分析和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电熔 ZAS耐火材料的显微结构。实验组成位于 ZrO_2-Al_2O_3-SiO_2 系统中,并均含有约1%碱金属氧化物。实验结果根据G.Cevales的ZrO_2-Al_2O_3-SiO_2 修正相图进行了阐述。发现电熔 ZAS耐火材料的显微结构中,组成的初晶相区的作用是重要的。组成在ZrO_2 相区内的耐火材料中,其结晶途径沿C-Z 共熔线进行的,可以形成大量晶体交错均一的(C Z)共析体,微量的莫来石与一定量的玻璃相的显微结构;而在刚玉相处的组成,形成相应的大晶体与不均一的显微结构。如果组成落在ZrO_2相区内,并沿M-Z 共熔线析晶的,则可以出现(C Z)、M、G或(M Z)、C、G或(C Z)、(M Z)、G 共析类型,其中莫来石的含量决定于Al_2O_3/SiO_2 之比值,并且莫来石的数量随比值的缩减而增加。因此,为了保证获得基本无开裂与含有可观数量的(C Z)、G 共析体的电熔制品,建议电熔 ZAS组成应选择在 ZrO_2 相区,Al_2O_3/SiO_2比值宜保持在1.84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叙述了少量抗氧化添加剂-B4C、CaB6和Al对MgO-C砖抗侵蚀性的影响。探讨了耐火试样在空气和氩气中分别加热到1550℃和1650℃后显微结构与相组成的变化情况。进行了1700℃的高温压力试验。还测量了耐火材料在高纯铁水中的熔蚀情况,确定了铁水中B、C和Al的含量,分析了铁水处理后耐火材料的显微结构。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钢渣胶凝活性和检测钢渣活化加工工艺技术指标,探索了钢渣中金属Fe、Fe_3O_4和RO相3种惰性矿物含量的化学物相分析方法。钢渣中Fe含量测定采用碘乙醇溶液选择性溶解法,在该法中Fe是唯一可溶性矿物成分,由溶解量测定出Fe含量。Fe_3O_4含量测定采用10%HNO3溶液选择性溶解法,不溶性矿物包括Fe_3O_4和耐火材料杂质,磁性不溶物即为Fe_3O_4。钢渣中RO相含量测定采用EDTA-DEA-TE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二乙胺-三乙醇胺)选择性溶解法,不溶性成分包括Fe、Fe_3O_4、RO相和耐火材料杂质,由磁性不溶物量减去Fe、Fe_3O_4含量即为RO相含量。钢渣矿物相粒度小且相互包裹,为确保溶解精度需采用溶解(1.5 h)–湿磨–再溶解(1.5 h)3步工序,中间湿磨后试样为6或8μm以下,溶液温度保持30℃。  相似文献   

10.
以熔铸AZS33#、AZS36#及AZS41#为研究对象,对其化学组成、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气泡析出率、静态下抗玻璃液侵蚀性能和显微结构分别进行了测试.并分析了这些化学组成、物理性能和显微结构三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利用化学组成与显微结构讨论了影响熔铸AZS耐火材料的气泡析出率和静态下抗玻璃液侵蚀性能结果的原因.为熔铸AZS耐火材料在玻璃熔窑的使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氧化铝陶瓷增韧技术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路学成  阎殿然 《陶瓷》2006,(12):11-15
介绍了氧化铝陶瓷增韧技术及其机理(包括相变增韧、晶须和纤维增韧、颗粒弥散增韧、微结构设计增韧、纳米技术增韧、耦合协同增韧),探讨了氧化铝陶瓷材料增韧技术的研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氧化铝陶瓷增韧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勇  路学成  余军 《江苏陶瓷》2007,40(2):11-15
介绍了氧化铝陶瓷增韧技术及其机理,包括相变增韧、晶须和纤维增韧、颗粒弥散增韧、微结构设计增韧、纳米技术增韧、耦合协同增韧;探讨了氧化铝陶瓷材料增韧技术的研究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多年来对微弧氧化工艺技术的研究与生产实践,总结出了铝、镁等阀金属及其合金表面不同功能膜层的制作方法。分析、讨论了不同电解液、电参数、时间及添加剂对微弧氧化过程、陶瓷膜层表面形貌、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对我国微弧氧化技术的现状和国外的差别进行了说明,指出了我们的不足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4.
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在可持续新能源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与应用前景,多孔电极结构的本质特征是介尺度,这种特性对电极内物质传输和电池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综述了应用于多孔电极结构的微尺度和介尺度的数值、物理研究方法以及介尺度耦合其他尺度的多尺度方法,分别讨论了各方法适用的研究内容、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通过分析得出,微尺度方法可精确模拟SOFC电极材料的微观特性,介尺度方法可重构复杂的电极微观结构、模拟三相反应,同时是研究电极微观结构和宏观模拟之间的重要桥梁,因此,介尺度与其他尺度方法的耦合可以较好地解决微观结构和多物理场耦合下的相互作用。在未来的研究中,降低介尺度及其耦合的多尺度方法的计算成本、发展先进的实验设备和可视化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潜力与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在药物递送系统的研发和应用过程中,制备结构可控的微粒药物制剂是重要且有效的方式。本论文阐述了超临界流体构筑微粒技术在药物递送系统创新的应用,包括纳微米级药物微粒、药物多晶型控制和复合粒子制剂。总结了不同类型的超临界流体工艺特点及其粒子微观结构调控的机理。基于热力学和流体动力学两因素,利用超临界流体构筑微粒技术调控构筑药物活性成分的微观结构,包括粒度、晶型、晶习和粒度分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TiB2陶瓷为研究对象,从原料的结构特点、性能、烧结工艺、显微结构及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评述了近十几年来TiB2陶瓷及其复相陶瓷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限制TiB2陶瓷及其复合材料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原料价格昂贵,难以烧结致密,材料的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提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可行办法。  相似文献   

17.
自密实混凝土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评述了自密实混凝土在其设计方法与制备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深入调查了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工作性的测试与评价方法及其应用技术等方面的最新动态.综合分析了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变特性、硬化后的性能及其微观结构特征.对自密实混凝土的设计原理、工作性测试评价方法及其工程应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了加强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及其质量保证体系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ZST微波介质陶瓷的性能、微观结构,总结了近年来有关ZST微波介质陶瓷制备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粉末制备、烧结、后处理以及性能预测等方面,指出了ZST介质陶瓷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着自修复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胶囊在防护涂层等领域日益表现出突出的应用优势。文中综述了单壁、双壁自修复微胶囊的配方设计与结构性能以及微胶囊的模拟仿真研究现状,综述了以异氰酸酯、环氧树脂、缓蚀-腐蚀抑制剂、植物油为修复剂的自修复微胶囊在防护涂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总结了现有微胶囊自修复材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将自修复微胶囊与分子动力学模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希望通过该方法建立微胶囊宏微观结构与性能的关联性规律,实现对微胶囊自修复机理的深入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20.
郭鹏  韦万峰  杨帆  杨晓宇 《硅酸盐通报》2017,36(7):2280-2286
再生集料及界面过渡区的性质对再生混凝土性能有重要影响.基于国内外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再生集料性质与界面过渡区的微观结构对再生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总结了再生混凝土性能的改善措施.根据再生混凝土现阶段存在问题,提出今后应注重再生集料加工工艺优化、再生集料分级评估、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及再生混凝土耐久性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