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3 毫秒
1.
低渗透油藏井网优化调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选取长庆油田特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该区块菱形反九点注采井网的调整,进行了井网转换和井网加密可行性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最优转换时机.研究结果表明:菱形反九点注采井网转为交错排状后,增大了波及系数,提高了水驱动用程度,改善了地层压力场,提高了同期采出程度,其最优转换时机为含水率75%;对菱形反九点注采井网有针对性地采取中心加密,加密井采取先采后注的策略,可提高区块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且生产2年为加密井最优转注时机;所研究油藏最优的调整方案为2007年进行加密,并于2009年对加密井进行转注.对同类油气藏中后期调整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基于低渗油藏渗流特点,利用极限渗透率方法确定合理井距评价指标Csp,并确定反九点井网合理井距评价方法,分析在一定的注采条件下合理井距对有效注采系统的影响,为低渗油藏开发技术对策研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低渗透压裂井网两相渗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依据低渗透油田压裂开发过程中流体在不同流动区域内的不同流动特征建立了基质渗流区、裂缝控制区及裂缝的三区物理模型.建立了三区耦合理论模型:基质渗流区内依据平面径向非定常渗流规律建立了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非达西渗流模型;裂缝控制区内依据扰动椭圆建立了基质-裂缝耦合的椭圆渗流模型;裂缝内依据二项式渗流模型建立了高速非线性流动模型,推导出了低渗透油藏不同压裂井网两相渗流数学模型.试验区不同压裂井网开发效果分析表明:菱形反九点井网的开发效果最佳,其次是矩形井网、正反九点井网,正五点井网开发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4.
为提升油田开发效果,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油田井网优化问题.以等腰直角三角形油藏为例,对断块稠油油藏直井、直井与水平井组合的10种井网形式进行注采井网部署,比较分析累计产油量、净产油量、油汽比、采出程度等钻采指标,筛选出最佳井网形式.研究表明,直井与水平井组合井网的开发效果优于直井井网,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的井网形式更适用于稠油油藏.  相似文献   

5.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是特低渗透、微裂缝发育的巨厚层块状砾岩油藏。1979年采用反九点法面积井网试验开发,,井距从550m加密到275m,实现了全面注水开发。“九五”后仍存在采油速度低、见效程度低、压力保持程度低等问题,于2004年在油藏中部4+5两套加密井网的叠加区开展了小井距试验,由275m×388m反九点加密为138m×195m反九点,后期转为五点井网平行裂缝方向注水。同时,控制单井注水量,采用点弱面强的注采政策,试验五年以来通过井网加密调整改善水驱控制程度,缩小井距、提高压力梯度使低渗透率油层充分动用起来,小井距开发在油田生产中后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石南4井区头屯河组油藏反九点注水井网开发后期的井网调整和合理注采系统,选取生产状况较为复杂的基007为示范区块进行研究.在该区转五点开发试验见效的基础上,利用数值模拟方法论证基007区块整体转五点可行性,并进行注采调整参数优化.设计试验区综合调整方案,通过调整注采能量的均匀性,改变水流方向,提高潜力区的动用程度.在确定试验区综合调整方案的基础上,设计基007区块综合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7.
为提升油田开发效果,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油田井网优化问题。以等腰直角三角形油藏为例,对断块稠油油藏直井、直井与水平井组合的10种井网形式进行注采井网部署,比较分析累计产油量、净产油量、油汽比、采出程度等钻采指标,筛选出最佳井网形式。研究表明,直井与水平井组合井网的开发效果优于直井井网,直井注汽、水平井采油的井网形式更适用于稠油油藏。  相似文献   

8.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是特低渗透、微裂缝发育的巨厚层块状砾岩油藏。1979年采用反九点法面积井网试验开发,经历了三次加密,实现了全面注水开发,由于八区下乌尔禾组加密后,地层压力下降快、见水未见效井较多,稳产基础差。为寻求合理注采井网,为提高注水开发效果提供依据,论证现有注采井网方式调整的可行性,建立水压驱动,2006年10月在256井断裂上盘中部采矛盾突出的八个井组开展行列注水试验。试验开展3年来结合油井配套措施,有效地扩大了注水波及体积、减缓压力下降及递减,行列开采形势有所改观。对比八区下乌尔禾组油藏上盘4+5井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针对特低渗透油藏特点,以某实际油藏为基础,进行了合理压裂水平井直井联合井网形式研究;运用典型地质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采用局部网格非均匀加密和等连通系数法对裂缝网格进行了处理;综合对比分析了压裂直井注水-压裂水平井采油、压裂水平井注水-压裂直井采油、水平井注水-压裂水平井采油、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直井注水-直井采油、压裂直井注水-压裂直井采油等6种井网在不同井距排距的开发效果,优选合理井网形式.研究结果表明,该特低渗透油藏开发合理井距排距为200m×160m,应用压裂直井注水-压裂水平井采油井网可以取得较好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评估多注多采条件下注水井对水驱油藏区域产量的影响,提出区域影响定义并建立多注多采情况下的井网模型,为避免滤波过程中出现被估参数为负值的情况,采用改进的扩展Kalman滤波方法,应用注水量和采液量的实时数据给出区域影响的最优估值;通过河道沉积非均质油藏反九点法开发井网的ECLIPSE模拟仿真,验证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可为注采井网调整及注水井调剖、采油井堵水及酸化压裂等油层改造提供指导,与传统的地质研究与开采动态分析相结合的估计方法相比,具有简单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低渗透油藏渗流为非达西流体且存在启动压力的特点,利用水电相似原理和等值渗流阻力法,建立了低渗透油藏分支井井网产能预测通式,并分别建立了四点法、五点法、七点法及九点法分支井井网产能预测的解析解数学模型.现场验证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利用该模型对分支井网的井网点数、有效厚度和启动压力梯度影响产能的分析结果表明,启动压力梯度增加,分支井不同井网产能比减小;随着穿透比的增大,分支水平井不同井网产能比均增大;在相同穿透比时,井网点数增大,分支水平井产能比增大;随着有效厚度的增大,不同井网产能比均减小.  相似文献   

12.
M5区块为典型的低孔、低渗致密碳酸盐岩储层.这类储层的生产井天然产能低,很难达到经济开采极限.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增产改造效果,现场多用酸压技术作为此类油气藏实施增产的措施.酸压改造后的裂缝导流能力是评价储层压裂改造效果的重要依据,而裂缝导流能力受裂缝表面形态、有效应力等因素影响,因此预测裂缝导流能力和表征在有效应力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大庆油田高含水X区块同开发层系不同区域水、聚、三元同驱造成区块压力不平衡导致部分油井产油量较低的问题,应用统计计算、理论分析并结合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研究。得出区块储层平面高低压力区域压力相互干扰主要是由于不同驱油剂储层增压效果差异引起的,并确定了需要调整的高低压区的井号。通过在储层低压区的水井增注,高压低渗水井压裂,高压中高渗水井对应连通性好的油井提液降压调整油藏平面压力不均衡,缓解高低压井区间相互干扰。在对区块压力调整后,同驱层油井日增油量在2.5 t以上,得到了较好的开发调整效果。  相似文献   

14.
新疆油田玛18井区属于低孔特低渗油藏,压力敏感中等偏强,需采取压裂方式进行开采。在充分考虑研究区块启动压力梯度及压敏效应的基础上,应用Eclipse软件建立菱形反九点井网模型模拟压裂效果。考虑到边井、角井、中心井在渗流场中的位置差异,进行不等缝长压裂效果模拟,得到最佳的裂缝参数组合形式;利用FracproPT模拟区块的压裂效果,得到裂缝参数与压裂参数的回归关系,从而得出最佳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5.
压裂井裂缝长度是决定压裂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以新疆油田艾湖1区块菱形反九点井网为例,考虑边井、角井、中心井在渗流场中的不同位置,应用油藏数值模拟软件,在对油田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处理基础上,模拟计算不等缝长度组合下压裂井的累积采出程度,详细分析了水力压裂采出程度与角井、边井、中心井的关系。结果表明,边井裂缝会导致边井优先见水,进而导致角井驱替效果变差,产量大幅下降;对于中心注水井,既要降低裂缝长度,提高水驱波及系数,又要有一定的压裂缝长以确保注入水能补充地层能量。模拟得出最佳的裂缝导流能力为20μm2·cm,最佳的角井裂缝半长为100~120m,边井裂缝半长为50m,中心井裂缝半长为50m。  相似文献   

16.
彩南油田九井区人工裂缝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南油田九井区储层属于中孔特低渗储层,为了形成产能进行了整体压裂。整体压裂造成地下人工裂缝发育,储层含水急剧上升,油水关系复杂,产量递减快等现象。为了弄清人工裂缝系统的分布状况及发育程度,在对全区人工裂缝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压裂资料进行了人工裂缝系统评价,提高了人工压裂裂缝系统的认识,对油田注采调整措施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华庆X油藏为典型的超低渗油藏,为了提高单井产量,采用以水平井为主的开发方式。但随着开发时间的延长和生产过程中压力、温度等环境条件的改变,部分水平井单井产量递减快,开发效益逐渐变差,急需要通过二次压裂恢复或提高单井产量。目前,国内水平井二次压裂尚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在通过对国外水平井二次压裂技术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华庆X超低渗油藏储层特征和水平井低产原因,开展了二次压裂增产潜力分析、工艺优化及配套管柱研发,形成了以“体积复压为主、加密布缝为辅”的老井二次压裂工艺技术。现场试验表明,6口井的增产效果明显,为超低渗改造水平井提高单井产量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18.
压裂是低孔、低渗油田改造的主要增产措施。镇泾油田是典型的"三低"储层,产油井都需要压裂求产。通过对镇泾油田常规测井资料、岩石物理分析及试油数据的研究分析,确定了区块的储层评价标准,按油藏驱动类型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为压裂层位的优选提供参数依据。根据压裂规模与储层厚度、储层类型、油藏类型、油气级别等的关系,对镇泾油田压裂规模进行预测评价,为压裂措施提供准确有效的层位及压裂规模建议,尽快获得工业油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