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经过30多年、几代科技人员的潜心开发和攻关,国产新型丙烯醛、丙烯酸催化剂终于在兰州石化研究院研发成功。日前,这种新型两段催化剂在6000L/a工业装置上连续运行7000h,表现出了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即使在高负荷情况下,丙烯转化率、丙烯酸收率仍能维持较高的水平。这种新型催化剂的研发成功,其性能不仅达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丙烯酸合成工艺和催化剂的工业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综述了丙烯两步氧化法制丙烯酸的工艺及反应器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所用催化剂的工业生产和实验研究现状。丙烯选择氧化制丙烯醛催化剂主要是Mo-Bi系催化剂,丙烯醛氧化制丙烯酸催化剂主要是Mo-V系催化剂。今后丙烯氧化制丙烯酸催化剂的研究重点在于添加各种助剂、降低反应温度、改变载体材质和形状、提高目的产物的收率和选择性以及提高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及寿命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以钼酸铵、硝酸铈为原料,硅胶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MoCexOy催化剂。在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固定床反应器中,评价了催化剂的性能。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Ce离子/Mo离子(摩尔比)0.15,负载量(质量分数)10%,反应温度420℃,空速120h^-1。在此条件下,丙烷转化率为11.2%,丙烯选择性为94.5%。  相似文献   

4.
5.
丙烷氧化脱氢制丙烯催化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综述了丙烷氧化脱氢(ODH)制丙烯催化剂研制表征方面的最新成果,论述了催化剂各组分的作用、催化剂表面的活性氧物种性质和催化反应机理,评价了各种催化体系的丙烷ODH反应性能,提出了该研究领域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LY-A-9601、LY-A-9602丙烯醛、丙烯酸催化剂工业应用的基础上,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开发了PRI0901、PRI0902高空速、高选择性丙烯醛、丙烯酸催化剂.考察了氧烯比、水烯比、反应负荷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VPO催化剂用于丙烷氧化制丙烯酸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用焦磷酸钒(VPO)催化剂进行丙烷氧化制丙烯酸。对丙烯酸的选择性随p/v原子比增大而提高,并在P/V=1时有一个突然增大。但是,比活性相应呈下降趋势。同时考察了反应条件的影响,在适宜条件下,丙烷转化率为37%时,丙烯酸的选择性为39%,单程产率为14.4%。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丙烷氧化制丙烯酸的3种催化剂体系:杂多酸及其盐催化剂,钒磷氧化物催化剂,多组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叙述了这几类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及应用情况,认为最具工业化前景的催化剂体系是后者。  相似文献   

9.
以B掺杂Mo-V-Te-Nb-O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催化剂,研究了丙烯一步氧化制备丙烯酸的反应过程。考察了反应温度、丙烯空速、氧烯比以及水蒸气含量等因素对丙烯转化率和丙烯酸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B能显著提高丙烯转化率;升高温度可以显著提高丙烯转化率,但对丙烯酸的选择性不利;高空速时丙烯转化率较低,但液相产物的选择性较高;而氧烯比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反应的进行;水含量增加可持续降低丙烯转化率、提高丙烯酸选择性,但对丙烯酸收率影响不大。在反应温度400℃,丙烯空速2.5 mL/(g·min),氧烯比1.5,水/丙烯(摩尔比)为1的条件下,反应具有较高的转化率(83.6%)和选择性(73.1%),丙烯酸收率为61.1%。  相似文献   

10.
V—P—O催化剂上丙烷氧化制丙烯酸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用V-P-O催化剂,以O2为氧化剂,进行丙烷部分氧化,主要产物为丙烯酸及乙酸。研究结果表明,钒源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很大。在不加助剂时,催化剂的适宜P/V原子比为1.10。在C3^0/O2/H2O=0.72 ̄1.08/35.37/63.73,反应热点温度 为693 ̄713K,停留时间为19.1 ̄25.4s时,丙烯酸的最佳单程收率为15%,选择性为32%,相应的丙烷转化率为46%,还对催化剂中添加  相似文献   

11.
丙烯酸废水湿式氧化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袁霞光  冷冰  余启炎 《石油化工》2005,34(7):684-687
通过对载体制备条件的研究,研制出具有良好稳定性的T iO2-ZrO2复合载体;采用该载体制备催化剂,考察该催化剂对丙烯酸废水湿式氧化反应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T iO2-ZrO2复合载体负载Pt的质量分数为0.5%的催化剂,在反应温度270℃、反应压力7.0M Pa、液态空速1.0h-1、气液体积比150的条件下,对化学需氧量(COD)(重铬酸钾法)高达32g/L的强酸性丙烯酸废水进行处理,处理后废水的COD接近100m g/L左右,废水可直接排放。  相似文献   

12.
合成丙烯酸用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近期丙烯选择氧化和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的催化剂研究进行了综述,前者主要是钼-铋系列催化剂和钼-钒系列催化剂,后者涉及到钒-磷-氧(VPO)催化剂、杂多酸(HPA)及其盐催化剂以及以钼为主要成分的复合金属氧化物(CMO)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在Ce/VPO催化剂上丙烷一步氧化制丙烯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不同方法制备了丙烷一步氧化制丙烯酸的Ce/VPO 催化剂,重点考察了在制备过程中还原剂、活化过程、引入铈元素的方式、铈含量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以Ce/VPO(Ce 的质量分数为0-01 % ) 为催化剂考察了各种反应条件对丙烯酸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GHSV 为1000 h - 1 ,温度380 ~400 ℃,v( 空气)/ v( 丙烷)/ v( 水蒸汽) =73-6/3-2/23-2 的条件下,丙烯酸产率达到18-8 % ,选择性为68-3 % 。  相似文献   

14.
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近年来由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的研究进展、本领域面临的挑战和研究前景。重点介绍了3种催化剂体系:钒磷氧催化剂(VPOs)、杂多酸及其盐(HPCs)和复合金属氧化物(MMOs)。对各种催化剂体系的结构性能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5.
丙烷晶格氧选择氧化制丙烯酸和乙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脉冲反应器研究了VPO催化剂用于丙烷晶格氧选择性氧化制丙烯酸 (AA)和乙酸 (HAc)的可行性。通过对催化剂的吹扫试验验证了晶格氧的氧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 ,升高温度及减少进样量 ,都使转化率增加、选择性降低。丙烷转化率在 30 %左右时 ,AA和HAc的收率最高 ,分别为 7 6 6 %和 2 93%。在不进行再生的条件下 ,随着脉冲丙烷次数的增加 ,转化率下降 ,选择性上升 ,产物中AA与HAc的比例降低  相似文献   

16.
用共沉淀法合成了NiMgAl类水滑石,并利用水滑石的"记忆效应"成功地将F-添加到该类水滑石中,经1073K焙烧后得到NiMgAIO-F催化剂,采用XRD、EXAFS、TG、ICP、H_2-TPR和N_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其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表征结果显示,添加F-前后的类水滑石前体经过焙烧后所得的催化剂均为方镁石结构,但NiMgAlO-F比不含F-的复合氧化物NiMgAlO具有更小的比表面积、晶粒度和结晶度。NiMgAlO-F催化剂在甲烷部分氧化反应中表现出更高的活性和稳定性,甲烷转化率达到95%,CO和H_2的选择性分别达到95%和99%,且反应120h后催化剂活性没有下降,这是因为F-的引入提高了催化剂的可还原性、碱性和活性组分Ni的分散性,进而改善了催化剂的活性和抗积碳能力。  相似文献   

17.
Cs~+取代的Keggin型杂多酸上丙烷选择氧化制丙烯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沉淀法制备了不同数目Cs+取代的杂多酸HxCs3-xPMo12O40(x=0-3),以及部分Cs+取代的十二磷钨酸Cs2 5H0 5PW12O40,考察了铯离子取代数以及杂多酸不同结构原子对丙烷选择催化性能的影响。对磷钼系列杂多酸,当Cs+取代数为2 5时,样品具有最高的催化活性,而对磷钨杂多酸,Cs+取代对目标反应产物不显活性。最佳平衡离子取代还可显著改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与结构稳定性,也改变了性能 反应温度的相互关系,从而对催化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如何抑制丙烯、丙烯酸(包括丙烯醛)的深度氧化是提高丙烯酸选择性及收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In order to study the flammability and explosion property of gases during the propane oxidation to acrylic acid process, the explosion limits and the safety oxygen content of gases at the recycle gas compressor outlet, the reactor inlet, and the reactor outlet were theoretically calculated and experimentally tested. Finally, the inert limit was also determined. It showed that gases at the recycle gas compressor outlet and the reactor outlet were nonflammable based on three indicators: the explosion limits, the safety oxygen content and the inert limit. The C3H6 and O2 contents were higher at the reactor inlet, which made the mixed gases easily ignitable. However, the large amount of inert gases suppressed the possibility of explosion effectively. As a consequence, no explosion phenomenon would happen in all three locations. But gases at the reactor inlet are most dangerous, where more supervision on the concentration of gases and more strict control on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should be implemented. Besides this, open flame, hot surfaces and other sources of ignition are prohibited in working spac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can be applied to similar process for oxidation of propan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