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热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醇/硬脂酸甲酯(油相)/蔗糖水溶液所组成的微乳液体系的相图出发,研究它们所形成的微乳液的标准力学函数,并得到标准自由能变化与醇物碳原子数和温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通过测定 AEO9/己醇 /庚烷 /水 (或盐水 )微乳液体系的相区和电导率 ,研究了盐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中的作用。结果表明 :盐能一定程度地促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的形成 ,盐离子借助于 AEO9亲水基周围的水分子的作用而渗入界面膜内部 ,促使 W/O型微乳液导电能力增大。微乳液的水相体积分数越大 ,界面膜越疏松 ,盐离子越易渗入界面膜内部 ,导电的活化能越低。  相似文献   

3.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甲苯、水和醇类组成微乳液。研究了醇分子从油相转移到界面相时体系的吉布斯函数变化,以及温度对吉布斯函数的影响,并由此计算出体系熵和焓的变化。可以发现,上述热力学函数的变化,与醇的碳原子数n呈线性关系:这些关系式对讨论微乳液的构成和稳定性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用合成的五种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以及不同链长的醇类(助剂),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各种油的增溶作用.从各种条件得到对水最大增溶作用,验证了从微观结构出发所得理论结果.同时,对水最大增溶的各种条件是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在实际应用中,十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十六烷/正己醇/AEO9与水混和形成微乳液过程的热效应进行研究,发现本体系中水可有三种状态:结合水、自由水和束缚水。热焓值远低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微乳液,且束缚水范围较宽。在异常流变性区域内,体系相变热焓与负触变性成正比。  相似文献   

6.
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硅油乳液制备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采用均匀设计与调优软件进行乳化剂配方的设计和实验结果的优化,考察了表面活性剂间的相互作用,得到了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配方中的表面活性剂间均有强烈的协同作用,最佳配方:ω(X1)=30.14%,ω(X2)=23.69%,ω(X3)=22.45%,ω(X4)=13.05%,ω(X5)=10.67%。制备的硅油乳液稳定性好,在3000r/min的转速下离心30min不分层、不漂油。  相似文献   

7.
8.
非离子活性剂乳液稳定性HLB规则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TX系列乳化剂白油乳液体系稳定特性随HLB值变化规律,测定了活性剂界面吸附层数,通过建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界面吸附拔河模型,分析了界面活性剂吸附层的结构和组成(HLB值)与乳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了HLB规则的内在作用机制.实验还发现随着活性剂用量的增加,乳液粒径变小,体系的最佳HLB值升高,并根据界面吸附拔河模型对此现象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醇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形成微乳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醇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及庚烷体系中对其形成的微乳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新型刨花板用石蜡乳液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石蜡、C5石油树脂等为原料,制备刨花板蜡乳液,并对其性能进行了研究。实验确定了刨花板用乳化蜡微乳液的配方,考察了乳化条件对制备微乳液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石蜡、C5石油树脂的质量比为2∶1,乳化时间为40min,乳化温度为90℃左右,搅拌速率为1000r/min时可制得性能稳定的刨花板专用防护蜡乳液。  相似文献   

11.
石蜡催化氧化反应热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石蜡与微晶蜡按质量比为4∶1进行混合共100 g,添加催化剂、助剂,在反应温度、空气流量、反应时间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氧化反应。反应热效应的分析表明,空气流量和反应温度对反应过程中生成自由基所需的最高能量以及活化能的影响较大。空气流量在4 L/min,温度在170℃时,反应过程中生成自由基所需的最高能量较小,活化能较小,反应容易进行。添加的催化剂和助剂质量对自由基生成的难易程度影响较大,催化剂质量为0.016g,助剂质量为1.6 g时,较易生成自由基。反应时间为6 h较好。  相似文献   

12.
以氧化蜡和石蜡为原料,采用复配的乳化剂,在其质量分数为3.0%,增稠剂质量分数为3.0%,在乳化温度为85 ℃、乳化时间为30 min、搅拌速率1 000 r/min的工艺条件下,制备的O/W型石蜡乳液的粒径在1 μm左右。该石蜡乳液具有生产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使用方便、对环境无污染、泡沫低、稳定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氧化蜡制备皮革用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石蜡和微晶蜡为原料,经催化氧化反应研制出氧化蜡,其质量和性能与天然巴西棕榈蜡相似。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以氧化蜡为原料,水作为溶剂,经乳化反应制备出皮革用上光、去污乳化蜡。同时考察了乳化剂的种类、用量,制备乳化蜡的搅拌速度,乳化时间、温度等因素对乳化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氧化蜡、乳化剂、助乳化剂的质量比为1∶0.3∶0.000 2,乳化时间为20 min,搅拌速度为500~1 000 r/min,乳化温度为85~90 ℃时,得到的皮革用乳化蜡产品涂层均匀、性能优异,与使用天然巴西棕榈蜡相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4.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所组成的微乳液是由水,甲苯,正已醇和聚氧乙烯苯醚所构成,用加溶作用法求醇从油相转移到界面相时的吉布斯函数的变化,以及温度对它的影响.从而可得出该过程的熵和焓的变化.这些热力学性质与表面活性剂的氧乙烯基团数n呈以下关系:△G_(s-i)~0=31300+396n-T·exp(4.85+0.0076n)(J·mol~(-1))△H_(s-i)~0=31300+396n(J·mol~(-1))ln(△S_(s-)~0=4.85+0.0076n  相似文献   

15.
在石蜡催化氧化反应制备氧化蜡的研究中,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反应催化剂用量、助剂用量、空气流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酸值和皂化值影响的数学模型,并利用该神经网络模型对石蜡催化氧化制备氧化蜡的工艺条件进行预测,从而获得最优工艺条件,达到缩短实验次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GBP神经网络在改性石蜡性质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误差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中引入动量因子和非线性敏感度因子 ,并实现其在学习过程中根据整体误差的变化对非线性敏感度因子进行动态调整。首次采用GBP模型对改性石蜡的 2 5℃针入度和 1 0 0℃运动粘度进行了预测 ,2 5℃针入度预测的绝对误差 (A .D .)不超过± 0 .6 ( 1 0 -1 mm) ,标准偏差为 0 .5 4 ;1 0 0℃运动粘度预测的绝对误差 (A .D .)不超过± 1 .0 76mm2 /s ,标准偏差为 0 .5 8。结果表明 ,GBP神经网络算法适用于改性石蜡 2 5℃针入度和 1 0 0℃运动粘度的预测 ,可用于指导特种蜡产品的研制和生产 ,从而减少石蜡调合试验及相应的改性石蜡性质测试的次数 ,节省人力物力 ,缩短特种蜡的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7.
气相色谱法测定石蜡正异构及碳数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15m×0.2mm石英毛细管柱和FID检测器,用高温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石蜡中异构及相应的碳数分布,并与分子筛吸附法测定石蜡正异构烃结果进行了对比,两者一致性很好.本方法快速、准确、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8.
对正十六烷、油酸钾、正己醇和水所形成的微乳液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流变性和机理作了探讨。结果表明:微乳液的粘度与水油比变化的机理可以用相转化来说明,即:以水为内相的球形→水的柱形→层状→油的柱形→水为外相的球形。层状结构区显示出有高粘度和异常流变性的特征,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石蜡催化氧化反应的实现及催化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以石蜡、微晶蜡为基础原料的改性技术与调和技术是石蜡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的一个主要方向。依据烃类氧化反应机理,采用一种有机金属锰化合物作为催化剂,以一定质量比的石蜡和微晶蜡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催化氧化反应,得到了可以代替天然蜂蜡的氧化蜡样品,然后再通过物理调和的方法提高氧化蜡样品的熔点,使其达到产品标准要求。实验结果表明,较好的反应条件为: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024%,助剂的质量分数为 1.60%,空气流量为3L/min,反应温度为165 ℃,反应时间为8 h;或催化剂的质量分数为0.008 %,助剂的质量分数为1.60%,空气流量为2L/min,反应温度为170 ℃,反应时间为10h。同时结合氧化反应机理对催化剂作用原理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肯定了催化剂在促使反应发生,加快反应速度,提高反应产物选择性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石蜡无催化剂氧化改性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对石蜡无催化剂氧化改性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空气流量、氧化引发剂的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石蜡氧化过程的影响及反应条件对氧化石蜡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添加任何催化剂的前提下,选取适当的反应条件,可以得到色泽好、味道轻、酸值高的氧化石蜡产品;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是影响石蜡氧化反应和氧化石蜡性质的重要因素。若要获得理想的氧化反应速率,反应温度通常在150~155℃之间,反应时间一般在6~8h之间。由于采用无催化剂氧化改性,产物无须分离提纯,质量稳定;生产出的氧化石蜡能满足多种特种蜡的配方要求,尤其是在配制乳化蜡时,在外观、粘度、稳定性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