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表面防水处理通过改变混凝土的表面性质来阻止或延缓水和氯离子等有害物质侵入,从而延迟混凝土劣化,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为了揭示对既有混凝土结构进行耐久性修复时,有机硅防水处理技术的可行性,对2种不同湿度条件下的混凝土进行了防水处理,通过比较毛细吸水系数的变化,发现有机硅表面防水处理的防水效果随湿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裂缝为侵蚀性离子如氯离子进入混凝土的便捷通道,对混凝土进行表面防水处理,则可有效提高结构的耐久性。实验研究了在不同的裂缝宽度、不同的防水处理时机下,用有机硅凝胶防水剂进行防水处理的效果。结果表明,在0.1~0.4mm的裂缝宽度范围内,不管防水处理是在裂缝出现之前还是之后进行,与不进行防水处理相比,沿裂缝的氯离子含量都有大幅度的下降。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结构普遍存在着大量的裂缝,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一些裂缝成为侵蚀性离子进入混凝土的便捷通道,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侵蚀性离子如氯离子的传输离不开水的作用,如果混凝土表面和裂缝面的部分或者全部是斥水的,则可有效阻止氯离子的侵入.有机硅防水剂作为一种新型的防水剂,能够在混凝土的表层形成一个隔离层,实现减少氯离子侵入的目的.试验中所用的防水剂为有机硅液态防水剂.结果表明,从0.1mm到0.4mm的裂缝宽度范围内,不管防水处理是在裂缝出现之前还是之后进行,沿裂缝的氯离子含量都有大幅度的下降;同样宽度裂缝条件下,在裂缝出现之后进行防水处理,沿裂缝氯离子含量比先进行防水处理小一些.  相似文献   

4.
掺有机硅防水剂混凝土抗Cl-侵蚀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混凝土结构由于氯离子的侵蚀而破坏,增强混凝土抵抗氯离子侵蚀的能力有助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在结构建造时把内掺型防水剂作为混凝土的一种组分加入,使混凝土整体是斥水的,即使出现裂缝,裂缝表面也是防水的,可有效抵抗氯离子侵蚀.本文试验中所用的防水剂为内掺型有机硅防水剂.结果表明,在裂缝宽度不大于0.4mm时,内掺法防水处理...  相似文献   

5.
对不同冻融损伤下的混凝土试件采用有机硅防水剂进行表面防水处理,通过对比不同有机硅防水剂用量下混凝土试件的毛细吸水试验、氯离子自由扩散试验,研究冻融损伤修复后混凝土的耐久性。结果表明,对比空白混凝土试件,采用有机硅防水剂修复的冻融损伤混凝土试件,其毛细吸水系数和氯离子侵入含量大大降低,具有良好的抗渗透性和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6.
《混凝土》2016,(7)
氯离子侵蚀是造成混凝土内部钢筋锈蚀,混凝土结构发生耐久性破坏的主要原因。研究冻融损伤对表面防水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分别对不同水灰比的普通混凝土和表明防水混凝土开展加速冻融循环试验和氯离子侵蚀试验。试验结果表面,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表面防水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降低,氯离子侵入量和氯离子扩散系数急剧增加;但是在相同冻融循环次数下,表面防水混凝土仍较普通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对于严寒环境下,对混凝土结构进行表面防水处理是提其抗氯离子侵蚀能力并延长其耐久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混凝土结构常常因耐久性不足而达不到设计使用寿命,对混凝土进行防水处理能够提高其耐久性。介绍了有机硅防水剂的防水机理和防水处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8.
对硅烷表面防水混凝土试件进行了弯曲试验,测定在不同应力作用下试件的抗水渗透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结果表明,试件的抗水渗透性、抗氯离子渗透性均随着作用应力的提高而降低,但是在不同应力作用下,硅烷表面防水试件较空白试件具有更好的抗渗透性。文章指出,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硅烷表面防水处理可以提高其耐久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有机硅防水剂对氯盐侵蚀混凝土的防护效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有机硅防水剂对混凝土进行表面处理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结构的防水性和防腐性,阻止或延缓混凝土劣化,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不同防水剂具有不同的防水效果.采用硅烷溶液毛细吸收1 h、硅烷凝胶400 g/m2、硅烷乳液400 g/m2对氯盐侵蚀的混凝土进行防水处理,通过毛细吸水试验比较其防水效果.结果表明:在硅烷溶液毛细吸收1 h、硅烷凝胶400 g/m2、硅烷乳液400 g/m2这一给定用量的条件下,硅烷凝胶获得的防水效果优于其它两种.  相似文献   

10.
钢筋混凝土的防水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混凝土防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状况。论述了防水处理对侵蚀环境中的钢筋、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作用。以及防水处理在混凝土表面形成氯离子隔离层的情况。防水剂的渗透深度和硅烷含量是防水处理的两个重要参数,渗透深度与接触时间有关,延长混凝土与防水剂的接触时间或采用新型的乳液、凝胶等防水剂,都能使渗透深度达到10mm以上。防水处理后的混凝土吸水系数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为了检测混凝土防水处理效果,将处理与未处理的混凝土浸入海水之中28天,之后测量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分布,防水处理建立的氯离子隔离层具有优越的抵抗氯离子渗透性。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表面防水处理与氯离子隔离层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介绍了3种有机硅防水剂在混凝土表面上的防水处理试验;对防水剂渗透深度进行了多方面比较研究,由此制定出防水剂渗透深度的应用标准,或对具体的防水处理要求给出了相应的防水剂用量;对经不同防水处理及未经防水处理的混凝土进行吸水对比试验,比较不同防水处理方法的效果;将混凝土与海水持续接触28d,检测渗透到混凝土中的氯离子分布.  相似文献   

12.
电场下的氯离子迁移试验常被用来评价混凝土中的氯离子扩散系数及抵抗氯离子侵蚀的能力。研究了硅烷憎水处理混凝土的氯离子电场迁移模型。以往的试验发现忽略普通混凝土中孔隙结构分布对离子迁移过程的影响将导致预测值和试验值不吻合。Stanish等人因此提出了考虑氯离子扩散迁移速度离散性的氯离子电场迁移模型,并较好地预测了试验结果。在Stanish模型的基础上,假设氯离子扩散系数而不是氯离子迁移速度符合对数正态分布,从而简化了氯离子电场迁移模型的理论表达式,并更清晰地反映了混凝土微观结构的随机性,计算结果表明两种假设等价。基于上述理论模型,对于饱水的硅烷憎水处理混凝土试件的电通量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证明上述理论模型适用于硅烷憎水处理混凝土试件。分析结果亦表明:硅烷憎水处理过的混凝土的电通量试验结果,只反映硅烷憎水性涂层对混凝土表面氯离子浓度的影响,并不反映憎水处理对内部混凝土的扩散系数的影响,硝酸银显色法并不适用于硅烷憎水处理混凝土的电通量试验。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泡沫混凝土的吸水性能,对内掺憎水剂F、内掺有机硅和表面刷涂有机硅等3种降低吸水率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憎水剂F可显著降低泡沫混凝土的吸水率,内掺有机硅改善吸水性能的效果次之,刷涂有机硅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泡沫混凝土的吸水性能,对内掺憎水剂F、内掺有机硅和表面刷涂有机硅等3种降低吸水率的方法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掺憎水剂F可显著降低泡沫混凝土的吸水率,内掺有机硅改善吸水性能的效果次之,刷涂有机硅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5.
对带裂缝混凝土表面进行了4种不同硅烷防水处理,通过770次海水干湿循环暴露试验,研究了表面防水处理对带裂缝混凝土水分和Cl-渗透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无裂缝混凝土而言,硅烷防水处理有效抑制了水分和Cl-的渗透;混凝土开裂后及时进行特定的硅烷防水处理,那么即使裂缝宽度达0.2 mm,仍可建立有效的Cl-隔离层;防水处理后混凝土再开裂时,则防水效果对裂缝宽度的敏感性较大.因此,对带裂缝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硅烷防水处理前,必须对其裂缝状态进行正确评估,以保证硅烷防水处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