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女性意识视角看艾略特小说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治.艾略特以反叛传统的生活方式挑战和质疑男权社会,发表小说也用男性化的笔名,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与男性作家作品相似标准的评判。她避免一味强调女性优势,认为与其为了求得与男性的平等而让女性修炼男性气质、从事男性职业,还不如让她们保持女性的自然特征。她努力在作品中探寻区别于男性的"女性特质",虽然未给女主人公们指明摆脱困境的出路,但她以自身的实践证实了女性能摆脱诸多限制。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小说《织工马南》主人公的遭遇以及小说对人物结局的安排,认为塞拉斯.马南在宗教信仰上的变化,反映了小说作者乔治.艾略特的宗教观的发展历程。受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的影响,艾略特开始对传统的"神性"宗教产生了质疑,逐步形成了人本主义的以爱为核心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3.
《战争哀歌》是越南作家保宁所创作的小说.该作品主要通过意识流的叙述方式和反战的视角向读者呈现了越战给民众带来的伤痛,同时也描绘了战争背景下主人公阿坚与众多女性错乱交织的情感关系.值得一提的是保宁在对女性形象的塑造过程中,不仅展示了传统男权视角下的女性,而且也塑造了诸多具有女性意识的女性人物,其中有反对传统的阿芳、女英雄...  相似文献   

4.
通过借鉴"女性批评"(gynocriticism)理论,它强调对女性作家女性经验的研究。追寻凯瑟琳·安·波特独特的人生经历及其创作思想的发展,从而挖掘波特从一个平凡南方女孩而成长为一名成功艺术家的艰难一生中所表现出的独特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5.
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程度都影响着女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婚恋观的变化。女性的家庭地位、婚恋选择也因女性意识的改变和个人素养的提高而逐步改变。从婚姻中的女性权利、女性对财富的争取和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体现四个方面探究了女性意识、女性家庭以及社会角色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从婚恋主题看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程度都影响着女性的人生观、价值观及婚恋观的变化。女性的家庭地位、婚恋选择也因女性意识的改变和个人素养的提高而逐步改变。从婚姻中的女性权利、女性对财富的争取和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价值的体现四个方面探究了女性意识、女性家庭以及社会角色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逃离”是当代女性小说的主题之一。它不仅被写成觉悟了的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里的宿命,更是当代女性作家们对现实世界所采取的一种写作姿态,在“解构——建构”的过程中,她们寻觅和重建起自己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恶母书写成为女性文学中一道引人注目的写作景观。铁凝、徐小斌等女作家一改人们的传统审美习惯与心理定势,纷纷反思与拆解传统母性的崇高社会人格,对母亲和母爱情感进行多元化、多角度展示,塑造了一大批恶母形象,彰显了在传统话语中被遮蔽的母亲的生存境况,解构了男权文化建立的母亲神话。这些对母亲的多元化言说给人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考空间,具有重要的女性文学意义、文学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张爱玲小说中女性形象的分析,探讨张爱玲笔下,不同年龄女性的命运悲剧,并揭示其悲剧的根源。首先:通过分析葛(?)龙,白流苏,等女性形象。揭示出人性的贪婪、贪图享乐和对黑暗现实社会的无知是导致其悲剧性的根源。同时通过对曹七巧等形象的分析,揭示出中年女性的悲剧源自其矛盾的处境。最后,通过对郑夫人、许太太等老年女性形象的分析,凸现出张爱玲小说中老年女性的寂寞人生。  相似文献   

10.
王小波笔下的女性群体是个独特的存在,她们以一种非常态的方式来张扬自己的个性,她们追求恋爱自,由、婚姻自主、人格独立、精神畅达,她们厌恶枯燥、乏味的生活,追求人生的趣味性,在性爱方面大胆、直率、真诚、热烈.她们的存在为我国当代小说人物画廊增添了活力和亮色,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不经意间,王小波道出中国女性真实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11.
现当代女性作家作为创作主体在探寻自己的主体位置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女性面临的困境上。文章围绕女性的困境和她们的抉择分析了茹志鹃、张洁、陈染三位女性作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她们关注女性的视角由外到内,最终进入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2.
现当代女性作家作为创作主体在探寻自己的主体位置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女性面临的困境上.文章围绕女性的困境和她们的抉择分析了茹志鹃、张洁、陈染三位女性作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她们关注女性的视角由外到内,最终进入女性隐秘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13.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些形象的描述,蒲松龄颠覆了前人的创作思想,大胆地向传统提出了一些新的质疑。不仅在异类的描写上一反传统的否定和贬低,就是对现实中的女子也赋予了优秀的性格和品质,在能力上远远胜过男子,这是对男权社会的一个彻底否定。她们个性鲜明,独立自主,自由支配自己的人身自由,在经济上也打破了依靠男子生活的传统。女商人的系列形象,又无疑是对传统重农轻商观点的颠覆。  相似文献   

14.
对女性悲剧性的命运,苏童注重从女性自身的问题中探寻根源。人身依附意识是女性悲剧命运根源的交出表现。自轻自贱是女性依附男人的主观潜意识表征;女性间的自相残害是依附意识的曲折和激烈的反映。依附男人的实质是对金钱的依附,女性经济自立才能人格独立;文化视野的局限也是女性走不出依附男人怪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了华裔作家叶祥添的小说《山光》《龙门》《龙翼》中的几个女性形象。将她们分为固守传统的和超越传统的两类,认为超越传统的凯西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抗争精神的女性的代表。叶祥添塑造凯西娅形象,为女性的解放指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6.
以英国社会文化发展和妇女解放为切入点,论述了英国文学女性形象的嬗变,得出这些女性形象是沿着女奴—女权—女性—女人的路线发展的,揭示了女性自我意识逐步觉醒以及女性精神文化追求的演化意义。考察这种嬗变可以换一个角色重新审视英国传统妇女文化,对女性自身的完善与发展,对人类的文明进程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女性意识”为照基点,将新时期女性文学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追求理想爱情;追寻女性自我价值;探求女性世界深层意识。并结合对各阶段各具代表性的女性文学作品的分析,展示女性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及女性内部的心灵世界,籍此阐明新时期女性文学女性意识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亦舒通过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形象,其中以女性形象最为深入人心。这些女性形象承载了她的理想,同时通过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描绘出了现代社会中香港女性的生存图景,让读者看到了一个个生动鲜明、独立坚强的女性,以及这些女性在社会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和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19.
多丽斯·莱辛是活跃在当代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深度剖析了女性的生活状态、命运以及女性意识的觉醒等。尽管莱辛不喜欢被评论者贴上"女性主义"的标签,但是这些女性主题的作品的确反映了她的女性意识。本文通过研究其短篇小说的精品《到十九号房间》(To Room Nineteen),对多丽丝.莱辛的女性意识经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以来重登文坛的张贤亮以其小说创作引起文坛广泛关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得纯洁素朴、令人读罢油然心生敬意。但是,在这些"鲜活"的女性形象身上却深深地烙有男权主义的印迹,这种印迹使得作家在女性形象的塑造上陷入了格调不高的误区。分析了误区的表现及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