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木质素为原料合成木质素基染料分散剂,其制备工艺为:木质素经羧甲基化后,再以甲醛和亚硫酸氢钠进行羟甲基化和磺化反应,制备木质素基染料分散剂,并将其应用于分散红FB染料,进行分散性能及耐热稳定的研究。结果表明,当一氯乙酸用量为2.5%、羧甲基化时间为60 min、甲醛用量3%、羟甲基化温度100℃、磺化剂10%、羟甲基化时间50 min、磺化时间150 min时,所制备的分散剂的分散等级可达到5.0级,在150℃分散等级仍可达3.2级。  相似文献   

2.
以马尾松硫酸盐法制浆黑液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技术进行羟甲基化、磺化反应,制备改性木质素基陶瓷添加剂(LST)。通过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反应条件:HCHO用量为3%(占黑液质量分数),NaHS03用量为6%(占黑液质量分数),磺化温度为110°C,磺化反应的微波功率为450W,磺化时间为25min;用红外光谱法测定了LST结构特征参数并进行了产品的应用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LST的添加量为0.6%(占陶瓷粉料质量分数)时,陶瓷浆料流出时间为20S,比重为1.705g/mL,生坯强度为2.618MPa,皆优于对比样。  相似文献   

3.
以造纸黑液为原料,H2O2为氧化剂,Na2SO3为磺化剂,HCHO为羟甲基化试剂,经氧化、甲基化、磺化,合成了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及药剂加入量对水泥净浆流动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其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为:氧化剂用量15%,反应温度80~90℃,时间1 h;甲醛用量30%,磺化反应温度95℃左右,时间3.5 h;pH值控制在9.5左右。在此条件下,改性木质素磺酸盐具有较好的减水性能,在掺量0.25%,水灰比0.4%的条件下,水泥净浆流动度可达到178 mm,已接近高效减水剂的减水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木质素、过氧化氢和甲醛为原料,亚硫酸氢钠为磺化剂,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得了磺甲基化木质素(SML),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用量和甲醛用量对产物磺化度的影响。通过电导滴定和元素分析法测定了产物的磺化度,并测定了产物的接触角和表面张力,采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磺化前后的形貌。结果表明,制备SML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磺化时间7 h,甲醛和过氧化氢用量各为木质素质量的36%,在此条件下,产物的S含量由原来的3.02%增加到7.01%,得到了水溶性良好的SML,并且能够明显的降低煤水界面的接触角。  相似文献   

5.
以木质素、过氧化氢和甲醛为原料,亚硫酸氢钠为磺化剂,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得了磺甲基化木质素(SML),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过氧化氢用量和甲醛用量对产物磺化度的影响。通过电导滴定和元素分析法测定了产物的磺化度,并测定了产物的接触角和表面张力,采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磺化前后的形貌。结果表明,制备SML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80℃,磺化时间7 h,甲醛和过氧化氢用量各为木质素质量的36%,在此条件下,产物的S含量由原来的3.02%增加到7.01%,得到了水溶性良好的SML,并且能够明显的降低煤水界面的接触角。  相似文献   

6.
以马尾松硫酸盐制浆黑液为原料,经化学改性制备木质素磺酸钠,并对其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同时利用红外光谱对目标产物进行表征。考察了体系pH值、双氧水用量、甲醛用量、亚硫酸氢钠用量、磺化温度对磺化度的影响,在正交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单因素实验优化得到的工艺条件为体系pH值10.5,双氧水用量3%,甲醛用量4%,亚硫酸氢钠用量8%,氧化温度105℃。产品的磺化度为1.724mmol/g。  相似文献   

7.
HDPE/木质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甲酸法制备了木质素,将木质素和羟甲基化木质素分别与高密度聚乙烯(HDPE)熔融共混制备了 HDPE/木质素复合材料,研究了其力学性能和相态结构。结果表明:随术质素或羟甲基化木质素加入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逐渐提高;弯曲模量和弯曲强度随羟甲基化木质素含量的增加分别提高了17.3%和12.2%;与木质素共混时,弯曲强度在木质素质量分数为2.5%处达到最高值(16.1 MPa),随后叉呈下降趋势;HDPE/木质素和 HDPE/羟甲基化木质素的断裂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8.0%和16.2%;但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有所降低;总体上,木质素的羟甲基化使复合材料的性能优于木质素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羟甲基化木质素对钢丝编织胶管胶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羟甲基化木质素用量的增大,橡胶与镀铜钢丝间的H抽出力逐渐增大;当羟甲基化木质素用量为30~40份时,其增进粘合效果与间-甲-白粘合体系相当。SEM分析表明,羟甲基化木质素在橡胶基体中分散良好;RPA和DMA分析表明,羟甲基化木质素能够在橡胶基体中形成较强填料网络,具有良好补强效果。  相似文献   

9.
以碱木质素和马来酸酐为原料,在乙二醇二甲醚介质中通过体系回流反应制备马来酸酐改性木质素。利用FTIR确认了产物结构,建立了木质素马来酸酯产物中马来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探索了反应时间、马来酸酐的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优化实验条件为: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6 h;马来酸酐的用量为木质素的40%。在优化条件下,产物收率为94.9%,木质素马来酸酯产物中马来酸官能团质量为木质素的1.25%。  相似文献   

10.
羟甲基化木质素对BIIR胶料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探讨羟甲基化木质素对溴化丁基橡胶(BIIR)硫化特性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羟甲基化木质素在愈创木基酚羟基的邻空位上含有羟甲基,可同时作BIIR的硫化剂和补强剂;随着羟甲基化木质素用量增大,胶料的ML和MH增大,t10和硫化速率常数变化不大,t90略有缩短,硫化胶的表观交联密度增大,表观活化能变化不大;羟甲基化木质素用量为50份时,BIIR硫化胶的综合物理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孙强强  韩选利  项中毅 《应用化工》2011,(12):2172-2175
以醋酸锌和浓氨水为原料,采用均匀沉淀结合微波制备纳米氧化锌。通过XRD,SEM对样品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分散剂及其用量、超声条件及微波热解时间对降解实验的影响。研究表明,以0.5%聚乙二醇20000为分散剂,超声处理10 min,微波热解15 min得到六方纤锌矿结构,直径20~50 nm、长度约为1μm的纳米棒状氧化锌粉体,该纳米材料在紫外光下具有高催化活性,照射2.5 h,可以使MB溶液的脱色率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2.
Glycerides obtained from the glycerolysis of soybean oil with crude glycerol were acylated with maleic anhydride at 80–100 °C. Both uncatalyzed and catalyzed reactions with 2-methylimidazole (2-MI) were evaluated. Formation of maleated glycerides was confirmed by 1H-NMR and FTIR analyses. Consumption of maleic anhydride as a function of time was followed by acid value titration. High conversion (ca. 95 %) of hydroxyl groups was obtained at 90 °C in 60 min without catalyst. Under these conditions, a product with 1.9 maleate moieties per glyceride molecule was obtained. Catalyzed reactions afforded lower conversions of hydroxyl groups and lower maleate yields compared to uncatalyzed reactions.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目前染料用分散剂的概况,对木质素系染料分散剂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其在印染行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目前的研究成果。最后对我国木质素系染料分散剂的研究开发和工业应用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乙酸乙酯为溶剂,马来酸酐、乙醇胺、苯乙烯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聚羧酸型马来酸酐–乙醇胺–苯乙烯(MA–EA–St)高分子分散剂,研究了聚合反应温度和时间、引发剂用量及酰化马来酸酐与苯乙烯的摩尔比对TiO2颗粒悬浮率的影响,获得了较佳的聚合反应条件为:n(酰化马来酸酐)∶n(苯乙烯)=1.25,聚合反应温度75°C、时间5 h,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的2%。当此条件下合成的MA–EA–St分散剂用量为2.5 g/L时,TiO2颗粒的悬浮率为97.42%,达到较佳的分散效果。  相似文献   

15.
木质素作为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其来源丰富,可以用来代替石油资源制备表面活性剂,缓解当前石油资源枯竭的问题。常见的木质素基表面活性剂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木质素基表面活性剂在工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作为染料分散剂、混凝土减水剂、沥青乳化剂以及原油采集过程中的驱油剂等。木质素基表面活性剂的开发利用为生物质产品的高值化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6.
聚天冬氨酸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舜  周志明  于超俊 《应用化工》2011,40(1):118-120,149
以马来酸为原料,通过三步反应合成了聚天冬氨酸。聚天冬氨酸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马来酸与尿素的摩尔比为1/0.95,反应温度为95.0℃,反应时间为3.75 h,马来酸铵盐与磷酸的质量比为1/0.55,氢氧化钠的用量为7.5 mL,水解温度为45℃,水解时间为55 min。此时,聚天冬氨酸的产率为83.0%。  相似文献   

17.
C.I. disperse dye blue 60 was encapsulated by poly(styrene‐maleic acid) using phase separation technique, followed by the preparation of the encapsulated disperse dye dispersion. The effects of process conditions on particle size of the dispersion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article size of the encapsulated disperse dye dispersion was small, and the stability was excellent when mass ratio of poly(styrene‐maleic acid) to disperse dye (Rp/d), dropping speed of phase separation agent (Ds), disperse dye content in dispersion (Cd), and dispersing time (Dt) were about 20%, 7 mL/min, 5–7.5%, and 1.5 h, respectivel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zeta potentials, and contact angle indicated that C.I. disperse dye blue 60 was successfully encapsulated by poly(styrene‐maleic acid). © 2011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2011  相似文献   

18.
以丙烯酸甲酯、二乙醇胺、三羟甲基丙烷、马来酸酐等为原料,通过3步合成反应合成了一种可聚合端羧基超支化聚胺酯。通过羟值和酸值监测反应进行的程度,确定其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为70℃,催化剂用量为1%,反应时间为3.5 h,并用红外光谱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9.
以异辛醇、马来酸酐、正丁醇和亚硫酸氢钠为原料,通过单酯化、双酯化和磺化反应合成了标题化合物,通过FT-IR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对各步反应的条件进行了考察。异辛醇与马来酸酐单酯化反应的适宜条件为:n(马来酸酐)∶n(异辛醇)=1.05,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90 min;异辛醇马来酸单酯与正丁醇双酯化反应的适宜条件为:n(正丁醇)∶n(异辛醇马来酸单酯)=1.5,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的用量(基于总反应物的质量)为0.20%,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150 min;异辛基正丁基马来酸双酯与亚硫酸氢钠磺化反应的适宜条件为:n(亚硫酸氢钠)∶n(异辛基正丁基马来酸双酯)=1.1,反应时间150 min,反应温度95℃。在此优化反应条件下,异辛基正丁基琥珀酸双酯磺酸钠盐的总收率为91.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