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门窗》2016,(2)
我公司专一从事市政道路及其附属设施的日常养护和各类市政工程的建设工作。作为市政配套设施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全国很多城市陆续新建地下综合管廊,无锡市自2008年开始新建地下综合管廊,目前已建设完成了27.8公里。本文着重介绍无锡市太湖新城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规划以及后期的运行与管理。  相似文献   

2.
综合管廊技术的引入为城市构建了全新的市政供给系统,可高效统筹市政管线。发展地下管廊是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举措,如何编制科学合理的综合管廊规划成为当务之急。结合通辽市综合管廊专项规划编制实践,构建"一体化"市政管线规划编制模式。研究以地下空间的有效利用为核心,有机融合重点项目建设、城市质量提升、人居环境优化与综合管廊建设,构建覆盖通辽市的骨架化、网络化和层次化综合管廊系统。  相似文献   

3.
王志锋 《砖瓦》2022,(2):136-138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工程建设面积日渐扩大,对从根本上提升地上空间利用率,缓解城市发展用地紧张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以城市地下市政综合管廊建设内容、建设原则为切入点,分析现有市政综合管廊施工方法,结合具体施工案例,提出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施工流程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陆晶 《市政技术》2011,29(3):4-5
作为21世纪新型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市政综合管廊的规划、建设的使用,不仅有利于城市地下公共管线空间的集约化利用,更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很好地解决市政管线的规划预留问题,也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  相似文献   

5.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是城市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为缓解政府在建设地下综合管廊中的财政压力,有必要引入PPP项目运营模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本文对地下综合管廊PPP项目的实施关键点与运营管理建议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目前工程建设中普遍存在的管线切改问题,分析了当前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城市道路地下管网分散经营、各自为战等给市政建设造成的一方面是“拉链式”的重复开挖,带来的日益明显的危害;一方面对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给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造成重重困难。探讨了在市政公用事业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如何摆脱传统陈旧的建设模式,利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实现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地下空间综合利用已成为目前城市发展的大趋势。市政类如地下车行道路、综合管廊,公共建筑类如地下商业体、停车库等,在各自独立开发建设的情况下浪费地下空间资源。结合现有工程设计、公共商业停车、城市车行下穿道路以及综合管廊4种不同属性的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建设利用,减少工程投资,并研究其推广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提高市政管网管理与服务水平、集约利用地下空间等具有重要作用,代表城市集约立体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但是综合管廊建设成本高[1]、工程难度大,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综合管廊,以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确定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的影响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管廊建设需求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确定管廊选线,结合城市功能结构、管线功能优化管廊系统布局,并将此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青白江区主城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中。  相似文献   

9.
在城市高度集约化发展的背景下,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快速发展,但综合管廊与其他类型地下空间的分离导致城市发展遭遇诸多问题。为了实现城市地下空间的集约高效发展,必须将综合管廊纳入城市地下空间实现一体化设计和建设。通过案例研究和资料总结,以建筑设计的视角,研究综合管廊与不同功能地下空间的一体化设计模式,包括综合管廊+地下车道、综合管廊+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综合管廊+地铁+地下商业+地下停车+地下车道4种,探讨其适用情况及优缺点,以及与点状、线状、围合式、商业街式4种类型建筑综合体地下空间的3D接口模型。该论文的研究在原有“建筑-城市一体化、建筑-交通一体化”基础上提出了建筑-城市市政一体化理论,在建筑设计方法上提出了管廊与城市地下空间接口的多种模式,对城市空间立体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引领市政基础设施发展,统筹安排综合管廊设施建设与管理,避免综合管廊的盲目、无序建设,南京市突破现有管廊规划建设仅局限于片区局部的现状,开创性地编制了全市域范围的综合管廊规划。通过总结国内外综合管廊规划及建设经验,基于组团式发展特点,以保护城市"生命线"与节省城市地下空间为目的,科学构建"干线管廊为骨架、片区管廊为主体、重要节点管廊为补充"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管廊体系。分析了综合管廊与市政管线规划之间的关联,综合管廊布局依托市政管线,反过来,管廊布局明确后需对市政管线规划进行反馈,使得原本不在管廊路由下的周边主要管线调整至管廊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