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政工工作的开展在我国企业中的重要意义,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企业政工工作所面临的困难进行分析,来探讨提高我国企业政工工作水平的有效措施,以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据此,加强企业内部凝聚力,团结所有的企业员工,以发挥集体力量,提高企业员工职业道德素质,从而促进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电力的支持,每个行业在生产运行的过程中都需要电力的供应,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加快,人们对电力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而且电力行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增长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政工工作是电力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其可以更好的凝聚人心,使电力企业的员工之间更加团结,还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加快电力生产的效率。政工工作的质量与政工人员的素质有很大关系,在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电力企业需要提高政工人员的能力与综合素质,还要不断的创新政工工作,以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优秀的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但很多企业的企业理念只是摆设,如何才能让本企业的员工了解、接受企业理念并贯彻到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4.
在新时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要想实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始终坚持以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指导,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长久以来的一个优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始终围绕在企业的发展周围,为企业提供更加和谐的服务,这样企业才能够得到长足稳步的发展。在新形势以及新观念的发展趋势下,发电厂的政工工作应该加以不断的创新,尤其是在技术方面的创新,这是一个企业得以发展的灵魂,也是企业前进的源源不断的推动力,对于凝聚企业员工的思想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重点对发电厂企业中政工工作的技术创新进行了探索,希望能够为今后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变革,我国国有企业已逐步建立了现代化经营管理体制,政工工作作为国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适应于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本文在分析国企政工工作现状及新时期下对国企政工工作内在要求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工工作的职能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对政工工作的工作模式进行了创新改革,使企业所构建的工作模式可以适合于企业现代化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2006年微软开始倡导“全员就绪”的理念,顾名思义,“全员就绪”就是让每个员工都达到最好的工作状态,从而使企业流程最优化。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微软几乎所有不同系列的产品发布会都提到了一个理念——“全员就绪(People Ready)”,据悉,微软还打算花费5亿美元来宣传“全员就绪”理念。它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微软企业及合作伙伴事业部全球副总裁Simon Witts在北京对此作了进一步阐释。Simon Witts表示,“全员就绪”不是微软一种新的产品,也不是新的技术,而是微软所倡导的利用软件来提升员工生产力、优化企业流程的理念。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李宁  楼莹 《网友世界》2012,(22):21-23
班组文化影响员工对各自岗位工作性质、职业发展、班组管理、人际关系、文化理念及自我实现等方面的认知情况和满意度评价,最终影响他们的工作幸福感。构建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的班组文化要以企业文化为基础,通过人本化管理、规范化管理、特色文化、品牌化和可持续发展,来营造班组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员工以积极的心态享受工作,获得工作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并且更加注重企业内部政工工作的发展。本文主要以哈尔滨电业局为例,综合分析了当前哈尔滨电业局政工工作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企业管理中的深入,企业内部也在进行着变革。企业在不断进行变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在电力企业方面,企业不仅要改革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模式,同时也要做好政工专业的创新工作,这和企业的文化和形象息息相关。电力企业应该正式这些挑战,改进政工专业的管理方法,不断创新。本文主要阐述了在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管理政工专业的重要性和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工作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各个部门在事业单位经营运转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促使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对政工工作相对忽视,导致政工工作开展效果受到限制,也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保证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行.所以十分有必要对新时期事业单位政工工作效果和改善路径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切实提高政工工作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1.
企业管理中的人性化问题对西方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已经是一个老问题,但是对中国企业的管理者来说是一个新话题、新挑战。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必将由传统的目标管理走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IT业作为高知人群聚集的企业,更为迫切地需要举起“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大旗,实现IT员工与企业的双赢与共同发展。人性化管理应该成为IT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与主导模式。  相似文献   

12.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以人为本的世界里,知识性工作及员工管理占整体工资成本的百分比也日益提高,全球的企业都了解到“人”对于企业营运的重要性,企业的成功越来越直接受到员工管理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普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也应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在小学生学习成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该注重管理理念与管理方式,让学生健康学习成长。本文从当前实际工作出发简要探讨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如何将“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到小学班级管理中。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它是一门集社会学、教育学及哲学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综合工作。提高政工人员素质是企业应在放在首位的基本工作,只有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提升政工干部素质,才能使企业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如何吸引并管理好员工,如何让员工有一个足够大的舞台并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对于每一家企业来说,这些都是被紧密关注的问题。有人说,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将是问题的答案。但实际上,管理制度只能解决部分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共同的理念和文化,在让所有员工满意的同时,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从一家不起眼的硅谷创业公司起步,并经历过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重新崛起”,思科所沉淀的企业文化和员工管理经验无疑值得其他企业借鉴。就此,记者采访了思科公司中国区副总裁、人力资源总监李建波。人才战略支撑业务发展对于思科来说,今天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阶段的计算机科学技术虽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部分核心技术没有自己真正的知识产权,本文首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描述,其次从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优化了企业的人才配置,加强企业人员之间的交流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然后从员工摒弃旧的工作思想和工作理念、提升企业的管理调查水平、促进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客户之间的交流等三个方面阐述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跨越式发展的实现措施,最后阐述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语录     
《多媒体世界》2011,(16):8-9
偶尔的锦上添花确实为工作增色不少,但当这种手段逐渐成为负累时,企业就不应该去鼓励员工在涉及内部工作时采取这种方式,毕竟效率才是企业更应该关注的。 @雷万云:在每家企业的日常工作中,做PPT已经成为员工的“家常便饭”。无论在企业的内部还是对外的交流中,司空见惯的以PPT形式进行的演说和汇报.也让它早已成为一个办公应用程序。然而过度依赖PPT这种表现手法,不但增加了员工的负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经济正在不断的发展,经济体制得到不断地完善,因此对于我国企业的改革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我国企业的改革主要在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模式的科学化水平,而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加强企业的党建工作,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推动企业的更快发展,让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顺利前行。本文主要介绍了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我国企业党建工作的现状以及加强党建工作促进我国企业科学发展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刘晶 《网友世界》2013,(13):68-69
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担负着推动和保障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等方面的协调沟通,是整个企业的中枢神经系统,但是,构成行政管理活动的主体是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这就决定了企业在行政管理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群工作管理做好纪检廉政、党务管理、基层党建和职工稳定工作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意识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鲁丽 《网友世界》2013,(13):103-103
煤矿企业的工作环境环境恶劣,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工人要同矿井的五大灾害作斗争,在煤矿职工的构成中,农协工占有很大的比例,尤其在从事井下一线生产的职工中,90%的是农协工。因此,充分调动农协工爱岗敬业的工作积极性,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和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通过长期的探索和积累,总结完善了一套农协工管理方面的办法。一、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作为社会群体的每个人,在人格上希望受到它人尊重,工作上受到同事认可的思想意识。对于生产一线的职工,更有着较之常人更为敏感的心理。我们在井下一线职工的管理方面,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