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濮城油田沙三上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 ,通过对沉积构造、储层粒度特征岩性等分析 ,进一步将前缘亚相细分为 6个微相 ,即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等。动态监测资料分析认为 ,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水下决口扇微相为目前主力产层 ,剩余油主要集中在席状砂、水下决口扇微相砂体中 ,故为今后挖潜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2.
文98断块区是典型复杂断块,针对该块滚动开发中存在的难点,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发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的优势,制定合理的滚动开发方案。方案实施后,新井一次钻井成功率100%,平均单井初期产能18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下油藏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的断块型油藏。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含水高、递减大,措施有效率低是其重要特点。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对南区沙二下沉积微相、微构造及砂体空间展布几何形态进行了精细研究,绘制各类地质图件91幅。在该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布置了一批效果较好的调整井,年累产油达20607吨,投入产出比为1:6.59。  相似文献   

4.
依据地层沉积原理,把濮城油田的储层细分为七个层。其中沙二下亚段,主要由水下河道砂体、前缘席状和远砂坝砂体三种成因砂体组成,水下河道砂体是主要的储层砂体,但其层内非均质性变化较大。成因砂体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控制了储层在面上的平面非均质性,耐剩余油的分布取决于储层的层间和平面非均质状况。  相似文献   

5.
1 地质特征濮城油田位于河南省范县境内,区域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东侧,北接陈营构造,南连文5 1构造,西与古云集向斜毗邻,向南东倾于濮城—前梨园生油洼陷中,构造为一受断层影响的长轴背斜构造,具多套含油层系。沙三段油藏含油面积1 4.5km2 ,地质储量2 2 97×1 0 4 t,可采储量71 7.2×1 0 4 t,标定采收率31 .2 2 % ,为一高产整装大油气田。沙三段油藏至上而下分为沙三上1 - 4、沙三上5 - 1 0、沙三中1 - 5、沙三中6-1 0四套开发层系。2 开发简历及现状2 .1 开发简历濮城油田沙三段油藏于1 980年在濮2 5井发现以来历经十八年的…  相似文献   

6.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重要课题。本文应用开发地质学对濮城油田沙二下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 ,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 ,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因素 ,归纳剩余油分布类型 ,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方向  相似文献   

7.
濮92块区域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文、濮构造结合部,因构造复杂、储层分布认识不清,多年来一直作为难动用储量未能动用。2001年引进先进软件,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发挥多项技术综合应用的优势对濮92块实施滚动开发,取得了较大突破。  相似文献   

8.
孙静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7):154-155
胡状集油田胡二块沙三下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通过对沉积构造、储层粒度特征岩性等分析,进一步将前缘亚相细分为5个微相,即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远砂等。分析了研究区内各小层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及含油性与沉积微相的关系,对剩余油分布和挖潜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9.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砂层组属低渗透储层。根据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图像分析和扫描电镜资料,储层成岩作用较强,见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该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残余粒间孔,次生粒间孔隙、裂隙和混合孔隙为特征。以压汞实验参数与渗透率的相关关系为基础,将实验参数,渗透率和孔隙度进行Q型聚类分析,结合实验曲线和镜下储层孔隙特征,该储层可分为次生孔隙-中低渗-大孔细喉型储层;混合孔隙-低渗-中孔细喉型储层;混合孔隙-特低渗-小孔细喉型储层;原生孔隙-特低渗-极低孔微细喉型储层。其中以第二和第三两种储层类型为主。  相似文献   

10.
大王庄油田D8块构造上处于大王北洼陷和义和庄凸起之间斜坡带,为近东西向断层切割所形成的断鼻、断块构造。D8块储层具有埋藏深,压实作用强烈,单层厚度小的特点,储层平均孔隙度9.1%,渗透率7.32md,为低孔低渗油藏。该油田储层特征复杂,储层物性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储层物性印象因素分析,可更好的表征储层特征,为落实油田各区块勘探潜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孙静 《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36(16):141-142
本文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4-7储层的非均质性作了系统研究,本区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层间渗透非均质性较弱,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内容蚀孔为主。孔吼组合以中孔隙,中细吼道为主。在开发生产中反映以层内矛盾为主,因此研究层内非均质及剩余油挖潜是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2.
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2+3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濮城油田南区沙二上 2 +3储层的非均质性从四个方面作了系统研究 ,本区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 ,粒内容蚀孔为主。孔吼组合以中孔隙 ,中细吼道为主。层内非均质性较强。层内夹层多 ,层间渗透非均质性较弱 ,层间隔层分布较为稳定 ,在油田开发生产中反映以层内矛盾为主 ,所以研究层内非均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曲堤油田Q104块沙四段属于河流相沉积体系,通过对研究区岩芯观察、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图像、粒度、岩芯常规测试以及测井二次解释成果等资料的分析,对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灰、灰褐色粉、细长石岩屑或岩屑长石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都较低,以泥质胶结为主,粘土矿物主要为伊/蒙间层、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是本区最主要的潜在敏感性.储层物性多属中孔低渗、高孔中渗,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具有很好的正相关性.储层面孔率在8-13%左右,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孔隙结构较好,属中小孔、中细喉型孔隙结构,储层的最大连通孔喉半径、孔喉半径均值以及中值丰径与渗透率都有着较好的正相关性,渗透率与退汞效率具有很好的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文南油田沙一段仍处于非主力含油层系,通过对其地层特征、构造特征、沉积相划分、油藏分布及原油性质进行研究,找出油气富集规律。本次研究将对整个文南油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 油藏概况1.1 基本情况 文南油田文33块沙三上油藏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文留构造的西南部,由文东断层与西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濮城油田西区沙二上2 3储层的非均质性从四个方面作了系统研究,本区储层储集空间以粒间孔,粒间溶蚀孔为主。孔吼组合以中孔隙,缩颈状、点状喉道为主。层内非均质性强。层内夹层多,层间渗透非均质性较弱,层间隔层分布较为稳定,油田开发中以层内矛盾为主,所以研究层内非均质特征及剩余油分布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濮城油田文51断块区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濮城、文留构造的结合部,目前井况损坏严重、综合含水高、储层非均质性强、层间矛盾大等问题。通过对该油藏剩余油的精细描述以及数值模拟研究,定量描述了剩余油的分布类型,制定节水增油方案,对提高该类油藏的开发效果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剩余油分布的描述和预测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本文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濮城油田文 5 1断块区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即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 ,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 ,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因素 ,归纳剩余油分布类型 ,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9.
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本文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濮城沙三上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即在油藏精细描述的基础上 ,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 ,结合密网格大规模精细数值模拟研究 ,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 ,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东濮凹陷濮城油田沙一段构造比较简单、岩盐比较发育,通过对区内两条连井剖面的地震相分析认为,沙一上地层以中-弱反射振幅,中等-差连续性,低频,波状波形特征,平行-亚平行反射结构。沙一下地层震反射呈强振幅、连续性好、低频、平行-亚平行反射结构,席状反射特征。沙一段盐岩地震反射特征变化较大,并不一定都表现为强反射振幅,强连续性;在盐岩-砂泥岩相变处形成杂乱地震反射波形、相位变化明显。本文从大量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可以看到,地震相能在一定条件下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沉积相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