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稀土元素Ce对2Cr13不锈钢中夹杂物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吉春  刘晓  高学中  曹雄 《特殊钢》2007,28(3):30-31
2Cr13(0.19%C、12.88%Cr)马氏体不锈钢由非自耗真空电弧炉冶炼,在铸模加入0~0.18%的Ce。用光学和扫描电镜(SEM)、X-射线能谱仪观察和分析钢中夹杂物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未加稀土元素Ce时,钢中夹杂物尺寸为19.33μm的不规则MnS、Cr2S3和FeS复合夹杂物;加入0.14%Ce,钢中夹杂物为近似椭球状稀土夹杂物,尺寸18.64μm;复合夹杂物内部为稀土硫化物,外部为稀土硅酸盐;加入0.16%~0.18%Ce时,钢中夹杂物为椭球或球形稀土硅酸盐,尺寸为7.69~8.15μm。  相似文献   

2.
针对邢钢在铁水预处理+AOD炉+LF炉+连铸机生产0Cr13C不锈钢过程中AOD炉的冶炼周期远大于连铸机浇钢和脱磷站的处理时间,导致整个不锈钢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受到限制这个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入炉冷钢比例、高碳铬铁硅质量分数对AOD炉提枪碳质量分数、提枪温度以及冶炼周期的影响。研究得出,降低AOD炉0Cr13C冶炼周期的思路主要是控制提枪碳质量分数;包含成本在内,当入炉高碳铬铁硅质量分数不小于3.0%、废钢加入量为3.0~3.5t时,可以缩短AOD炉0Cr13C的冶炼周期到77min附近,提枪温度和提枪碳质量分数分别为1682℃和0.49%,并且炉龄和物料消耗等综合指标较好。  相似文献   

3.
针对2Cr13A马氏体不锈钢属于包晶钢以及马氏体不锈钢的物理特性,结合邢钢炼钢厂6#连铸机生产实际情况,分析了2Cr13A马氏体不锈钢纵裂纹和纵裂漏钢形成的机理,提出了优化工艺措施,使纵裂漏钢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鞍钢联众(广州)不锈钢有限公司30Cr13马氏体不锈钢在热轧生产过程中存在分层的质量问题,采用DSC热分析试验方法结合钢坯不同位置能谱分析,确定了芯部严重偏析和出钢温度高是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强化连铸一冷冷却强度、降低热轧出钢温度等措施,中间坯分层程度明显减轻,分层比例下降明显,黑皮成材率提高约2%.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CDC处理对Cr12MoV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12MoV钢在950℃及碳的质量分数为1.0%碳势条件下做CDC处理,材料表层细小碳化物的数量明显增加,细小碳化物颗粒的平均尺寸为400nm;材料显微硬度提高了Hm400左右,硬化层厚度为100μm。与常规处理的Cr12MoV钢相比,洛氏硬度提高HRC3,材料的耐磨性是常规处理的两倍以上。经实际生产考核,使用寿命是常规处理的两倍以上。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成分(%)为:0.39C,0.70Ni,16.73Cr,1.07Mo和0.53C,1.05Ni,16.87Cr,0.96Mo两种Cr17Mo型耐蚀塑料模具钢的淬回火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当Cr17Mo型钢中碳含量由0.39%提高至0.53%时,经1 060℃淬火,475℃回火后该钢的峰值硬度HRC值由46.5提高到53.4;两种试验钢在弱酸、氧化性酸和1%盐酸中均有较高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7.
合金元素对2Cr13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i,Mo,V均是影响13Cr型马氏体不锈钢性能的主要元素.研究了在普通2Cr13基础上添加不同含量的Ni,Mo以及微量V对其力学性能、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单独添加Ni或Mo元素均未能明显改善2Cr13型马氏体不锈钢的综合力学性能,但同时添加适量的Ni,Mo等合金元素能明显提高材料的力学及耐CO2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8.
新型不锈轴承钢6Cr14Mo冲击韧性与显微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等硬度下,新型不锈轴承钢6Cr14Mo(%:0.64C,13.6Cr,0.62Mo)的冲击韧性ak比9Cr18不锈轴承钢(%:0.94C,18.6Cr)高14—30J/cm^2。从碳化物电镜复型分析可见,6Cr14Mo钢淬、回火组织中主要为细小、弥散分布的二次碳化物,一次碳化物较少,而9Cr18钢组织中一次碳化物较多。新型不锈轴承钢6Cr14Mo的基体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并有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中的碳化物主要为M23C6以及弥散析出的Mo2C和ε-Fe2C。  相似文献   

9.
Cr13系铸造马氏体不锈钢铌和碳的合理配比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洋帆  臧其玉  张拓  杨弋涛 《钢铁》2019,54(3):87-95
 铌作为常用的微合金元素,常被用于细化晶粒、改善钢的强度与韧性,而在不锈钢中关于铌与碳化物质量分数的定量关系以及铌和碳的合理配比的研究工作尚不够深入。通过对不同铌质量分数的1Cr13与3Cr13马氏体不锈钢的组织、碳化物质量分数等进行观察和测量,总结出了比较合理的C-Nb关系式以及这两种元素对碳化物质量分数的影响的定量关系,并结合文献提出了铌元素对Cr13系列马氏体碳化物沉淀的影响原理。结果表明,铌会促进碳化物的沉淀并改变碳化物的成分(碳化物中出现铌元素),并且随着铌质量分数的增加,Cr13系列马氏体不锈钢中的碳化物都出现了指数型增长。得出Cr13系列马氏体不锈钢中碳化物的质量分数与碳和铌的质量分数存在指数型关系,同时合理的C-Nb关系配比呈线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特钢厂4机4流连铸机生产的2Cr13、3Cr13、4Cr13铸坯表面凹陷、纵裂缺陷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工艺措施解决了Cr13型马氏体不锈钢铸坯的表面凹陷和纵裂问题。采用预熔型保护渣,其中SiO2和CaO均为28%~31%、Al2O3为6%~9%、Na2O为7%~10%、F-为3%~6%,以及综合配碳,尤其是增加炭黑的加入量,总C含量为15%~18%。保护渣碱度控制在1.0左右,熔化温度为1130~1150℃,1300℃时黏度为0.40~0.55 Pa·s;保护渣转折温度为1140~1180℃,结晶率约为48.8%。控制中间包内2Cr13钢液过热度≤30℃,3Cr13和4Cr13钢液过热度≤35℃;连铸过程中采用自动加渣方式,控制适宜的渣层厚度并保持液面稳定。  相似文献   

11.
热处理对工模具钢5Cr8MoVSi组织及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模具钢5Cr8MoVSi(0.55C,8.13Cr,1.38Mo,0.45V,0.72Si)经840℃退火硬度为HB218,钢中碳化物以M23C6为主,并有少量的MC和M7C3。该钢合适的淬火温度为980—1050℃,最高硬度为HRC60—61。随淬火温度升高,淬火马氏体由板条状和针状马氏体组织过渡到板条状马氏体组织,剩余碳化物主要为MC和M7C3,为减少残余奥氏体量,该钢应进行二次或三次回火。  相似文献   

12.
复合添加Zr、Cr和La对铝再结晶温度的提高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99.99%高纯铝为原料,以中间合金形式复合添加zr、cr和La,采用铸锭冶金法制备铝合金。通过对合金的组织结构观察和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复合添加zr、Cr和La对铝再结晶温度的提高作用。结果表明:在铝中同时添加0.1%Cr和0.28%La(质量分数,%,下同),可使铝的再结晶起始温度提高约30℃,铝的再结晶得到抑制;复合添加0.09%Zr、0.1%Cr和0.14%La,铝的再结晶起始温度提高了约30℃,终了温度提高约60℃,铝的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现象得到显著的抑制。与同时添加Cr和La相比,复合添加Zr、Cr和La对铝的强化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炼钢工艺的改进,结合攀枝花钢钒有限公司炼钢厂现有条件,实践确定将转炉冶炼重轨钢终点碳含量提高到0.1%~0.2%的范围可行,结果表明钢水终点磷、氧含量大幅降低,终点碳质量分数提高到0.145%,终点磷质量分数降低到0.006%,可以满足钢厂生产高品质重轨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3Cr13Cu3马氏体不锈钢抗菌性能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张伟  李宁  胥永刚  曾蔚  贾文祥 《特殊钢》2004,25(2):27-28
研究了ZG-25真空感应炉熔炼的3Cr13Cu3(%:0.35C-13.11Cr-2.68Cu)马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组织、机械性能和抗菌性。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3Cr13Cu3马氏体不锈钢经1050℃固溶处理600℃4h时效后钢的基体中弥散分布具有抗菌作用的直径小于0.3μm的ε-富铜相,该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均大于99%。3Cr13Cu3马氏体不锈钢经1050℃固溶600℃4h时效后的抗拉强度σb达1050NPa,延伸率δ5为11%。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镁对Y1Cr13易切削不锈钢中硫化物的改质作用,采用金相显微镜、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软件、扫描电子显微镜、FactSage热力学软件分析了添加镁前后钢中硫化物的分布规律、整体形貌以及析出条件。结果表明,向Y1Cr13易切削不锈钢中加入一定量的镁可将Al2O3改质成细小弥散的Al2O3·MgO,钢中典型硫化物MnS在钢液凝固末期会以其为形核质点析出,析出温度为1 448 ℃,形成的MnS-Al2O3·MgO复合夹杂物具有外软内硬的结构,这种结构使得MnS在轧制过程中不易变形,在轧材中仍然保持球状或椭球状,并且随着镁质量分数的提高,Al2O3·MgO的析出温度区间越大,其析出量越多,对MnS形态的改善也越明显;硫化物评级由未改质前的细系5.5、粗系4.5下降到改质后的细系3.5、粗系1.0,并且随着其质量分数的提高,评级进一步下降至细系2.5、粗系0.5,轧材成材率由原来的70%提升至90%。因此,适当提高镁的添加量有利于提高其改质效果。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0—1.5%Nb对25kg真空感应炉冶炼的W3M02Cr4V钢(%:0.8~1.1C、3.8~4.1Cr、2.9-3.2W、1.8-2.1Mo、1.0-1.3V)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Nb含量提高,铸态组织中铌碳化物增多;淬火奥氏体晶粒变细;1180℃淬火时,1.2%-1.5%Nb钢比≤0.1%Nb钢HRC值提高了6.0;二次硬化能力和红硬性也得到了提高;使钢在较高淬火温度下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黄华 《特钢技术》2004,9(1):14-15
运用拉伸试验,金相组织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合金元素钛含量对00Cr13Ni8Mo2TiNbAl马氏体时效不锈钢机械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钛含量增加,使钢中获得细小沉淀物的弥散分布,细化晶粒,增强时效硬化,从而提高该钢的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18.
ZG25Cr13NiMo不锈耐热钢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及扫描电子显微分析等手段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制度对ZG25Cr13NiMo马氏体耐热不锈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试样经900℃退火处理后,性能得不到改善,其塑性指标δ仅为3.2%,ψ近似为零,该钢正火后可以获得马氏体,因此可采用正火和高温回火的方式取代传统的调质处理,本实验推荐的最佳热处理工艺为1050℃正火,然后780℃回火。  相似文献   

19.
钼对0Cr15Ni5Cu2Ti钢固溶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冰 《特钢技术》2006,11(2):29-31
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钼对0Cr15Ni5Cu2W钢固溶强度的影响,总结出提高钼含量是解决0Cr15Ni5Cu2Ti钢固溶强度偏低的有效方法。试验结果表明,残钼在0.20%-0.25%之间提高该钢固溶强度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寻求高效、经济的高氮钢生产工艺,用等离子旋转电极工艺(PREP)生产高氮钢并测试了所生产的几种典型高氮钢的性能。结果表明,氮可显著地提高奥氏体不锈钢1.4301的室温及高温强度;氮可以提高马氏体不锈钢的强度。为保证高氮马氏体不锈钢的淬透性,应根据氮含量适当降低其碳含量或提高铬含量。对于铬含量为17%的马氏体不锈钢1.4122,其碳和氮的总含量不应超过0.65%;当氮含量达到0.24%时,铁素体不锈钢1.4016转变成为马氏体钢,其强度高于碳和氮的总含量与其相当的普通马氏体不锈钢1.41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