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水足迹理论和方法,计算和分析云南省2000-2008年农业耗水水足迹,并结合相关社会与经济输入、输出指标,建立DEA模型,评价此9年间云南省农业水资源与农业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定量分析云南省农业水资源相对承载力。结果表明:云南省2000-2003年和2006-2008年的7年间皆达到DEA有效,即农业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对发展绩效达到最优,技术和规模效益都有效;云南省2004和2005年水资源相对承载力指数均小于1,DEA无效;云南省2000-2008年间持续发展增长则较为缓慢,呈现弱劣于可持续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2.
为了量化人口、富裕度和技术等因素对膳食水足迹的影响,以全国城乡居民2000—2015年的膳食水足迹为基础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对STIRPAT模型进行修正,分析八大区域膳食水足迹的驱动因素,并引入脱钩理论分析了经济发展与膳食水足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5年期间,全国膳食水足迹呈现平稳增加趋势,华北地区膳食水足迹增加趋势最显著,黄淮海地区膳食水足迹绝对量最大;(2)人口总数对八大区域膳食水足迹有促进作用,城市化率、GDP、膳食水足迹强度、人均粮食产量、耕地灌溉面积对八大区域膳食水足迹影响的促进与抑制作用并存;(3)研究期内,经济增长与膳食水足迹之间的关系大多处于弱脱钩状态,说明膳食水足迹有待降低,尚未达到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3.
4.
虚拟水消费变化对水资源需求有很大影响,分析居民膳食虚拟水消费及其差异性对于构建健康的消费模式有重要意义。核算并分析2000-2015年京津冀居民膳食虚拟水的消费情况,并对造成虚拟水消费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天津、河北年均居民膳食虚拟水消费为98.33亿m3、57.44亿m3和240.02亿m3,虚拟水消费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给区域水资源安全保障带来更大压力;人均居民膳食虚拟水消费区域差异明显,整体表现为城镇高于农村,北京市高于天津市高于河北省。居民膳食虚拟水消费多样性指数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城乡差异显著,城镇居民高于农村居民,但城乡差距逐渐缩小;肉类、食用油等单位质量虚拟水含量高的产品消费量不同是造成人均膳食虚拟水消费差异的重要原因,而且粮食生产力提高对于减少居民人均膳食虚拟水消费也有重要作用。根据研究结果,建议通过提高产品水产用水效率、构建合理的消费结构、引导健康的饮食消费习惯等对膳食虚拟水消费需求进行调控。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城乡居民农产品虚拟水消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2007年浙江省城乡居民食物消费数据,计算了稻米、小麦、蔬菜、植物油、猪肉、牛羊肉、牛奶、禽肉、鸡蛋、水产品和水果11种城乡居民主要消费品虚拟水消费量,并分析了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农村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总量逐年减少,城镇居民人均虚拟水消费总量各年基本保持稳定;城镇居民人均牛羊肉虚拟水消费量增加最多,增幅为17.78 m3,人均稻米虚拟水消费量减少最多,减幅为13.98 m3;农村居民人均水产品虚拟水消费量增加最多,增幅为9.85 m3,人均稻米虚拟水消费量减少最多,减幅为88.36 m3。  相似文献   

6.
基于水足迹分析法的四川省水资源利用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水资源危机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为创新水资源问题的研究思路和完善水资源管理,通过引进国际水资源领域较先进的水足迹分析法,计算分析了四川省2004年的水足迹及其相关评价指标.结果表明:2004年四川省的水足迹达1073.38亿m3,人均水足迹为1249m3/a,水匮乏度为44.10%、水自给率达99.18%,而水依赖度仅为0.82%,过高的自给率和水足迹给该省的水资源带来巨大的压力.最后,对四川省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加强虚拟水贸易和改变消费方式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足迹是反映人类对水资源消费利用情况的一个全新概念。本文从虚拟水的角度计算了山东省2005—2011年的水足迹和人均水足迹,并在此基础上探析其发展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明确山东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的方向及对策。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黄河流域粮食生产用水的可持续性,引入水足迹和虚拟水相关理论方法,对研究区主要粮食生产水足迹及粮食贸易伴生的虚拟水流动格局进行了量化解析,并对未来粮食生产水足迹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2011—2016年,全流域粮食生产总水足迹和单位水足迹分别由460亿m^(3)和1.20 m^(3)/kg降为402 m^(3)和0.93 m^(3)/kg,均呈下降趋势;从粮食贸易伴生的虚拟水流动特点来看,流域全口径粮食虚拟水从2011年的110.7亿m^(3)减小到2016年的50.3亿m^(3),呈输入态势;除稻谷之外的粮食虚拟水由82.6亿m^(3)增加到193.4亿m^(3),呈输出态势;在流域不同气候情景下,2035年粮食生产总水足迹为481.9亿~518.7亿m^(3),其中绿水足迹增幅达20%,而蓝水足迹增长不显著;未来流域内粮食输出量的增加会进一步加剧本地农业生产的用水矛盾,但粮食灌溉总用水量的增速可能放缓。  相似文献   

9.
10.
水足迹是评价一个地区水资源利用模式以及消费模式的新方法。基于水足迹理论,计算了1997-2013年济南市农作物用水量、进出口虚拟水量、水足迹值,分析了济南市农业水资源状况与农业水资源安全状况。结果表明:济南市水足迹组成中绿水、蓝水、灰水足迹均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农产品水足迹中小麦、玉米、蔬菜3类作物对济南市农业具有支撑作用;农业水安全方面,济南市多年平均水资源匮乏度为536%,水资源压力指数高达789%,农业人均水足迹为717.9 m~3。总而言之,济南市农业水资源压力巨大,水资源匮乏严重,需要提高当地水资源的可调蓄性,优化种植结构与虚拟水进口种类,强化节水工作。  相似文献   

11.
通过水足迹理论准确评估固原地区马铃薯生产的水资源利用效率情况,为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基于实际耗水的水足迹计算原理、Mann-Kendall检验、Sen斜率法、LMDI模型,研究了固原地区马铃薯生产水足迹的变化趋势和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7年固原市马铃薯生产水足迹均值为1.48 m3/kg,下辖县(区)均值在1.17~2.04 m3/kg之间,全市和各县(区)马铃薯生产水足迹均呈显著减小趋势,全市年均变幅为-0.04 m3/(kg·a);固原市单位面积绿水消耗量和单产量均值分别为2 778.4 m3/ hm2和2.18 t/hm2,下辖县(区)分别在2 622.2~3 401.3 m3/hm2和1.65~3.19 t/hm2之间,各县(区)单产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从西北到东南单产量和单位面积绿水消耗量增大,水足迹减少;固原市单产量全时段贡献率为80.8%,贡献量在0~-2.30 m3/kg之间,单位面积绿水消耗量贡献率为19.2%,各县(区)单产量贡献率为76.3%~84.0%,单位面积绿水消耗量贡献率为16.0%~23.7%。水足迹计算方法中考虑了实际耗水条件,比充分灌溉条件更能反映实际情况。固原地区马铃薯水足迹显著下降主要是由于单产量增加,单产量作为主要驱动因子仍有提升潜力,今后应该加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云南省滇中地区因缺水,已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河湖的生态环境。为解决该地区缺水问题,采用建立虚拟水帐户的方式,定量评价云南省滇中地区虚拟水贸易流量格局。通过计算农作物、动物产品虚拟水含量和该地区虚拟水贸易量,发现消耗水资源最多的是粮食作物,因此,建议调整该地区种植结构,减少水稻大宗农产品生产规模,从水资源富余地区进口粮食,缓解自身水资源紧缺压力,实现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生态系统和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生产水足迹量化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世坤  王玉宝  刘静  吴普特 《水利学报》2016,47(9):1115-1124
明确作物消耗单位水量所提供的营养物质差异对于引导节水型膳食结构和农业种植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水足迹为进行上述分析提供了有效的指标。本文基于水足迹理论,在量化中国大陆主要粮食作物重量、能量和蛋白质水足迹的基础上,评价了各作物间及区域间三种水足迹的差异性,探讨了粮食作物消费结构调整对生产端水资源消耗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各作物生产水足迹差异显著并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分布特征,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作物重量水足迹均较低,表明上述地区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5种粮食作物中,玉米和小麦具有较低的能量水足迹,而大豆具有较低的蛋白质水足迹,表明在耗水量相同的情况下,玉米和小麦较其他作物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大豆能提供更多的蛋白质;不同粮食作物消费结构下的农业用水差异显著,通过调整作物消费结构,可以达到显著的节水效果。本研究结果可为解决未来粮食生产水危机提供一个潜在途径。  相似文献   

14.
黄佳  徐晨光  满洲 《人民长江》2019,50(2):115-121
为研究山东省水资源生态承载力现状,缓解山东省用水压力,基于生态足迹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水资源二级账户;同时,从城市发展的角度,选取了城市建设和社会经济中的相关指标,利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SPSS)软件,分别对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水资源处于生态赤字状态;山东省水资源生态足迹受农业用水的影响最大,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受降水的影响最大,城市设施水平对提高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具有正面效应。因此,为了提高山东省的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即应要改变农业灌溉方式,调节生产生活方式,并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从而使得雨污资源化。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农村饮水安全保障体系指标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2020年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目标要求,分析影响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诸多因素,建立一套反映农村供水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并用此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评价值——保障程度,对云南省农村供水保障体系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解决农村供水保障程度系统化和定量化的测度问题,为促进农村供水发展,提高供水安全保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运用水足迹的理论和方法对江苏省播种面积最大的6种农作物在2000-2010年间的水足迹进行计算,并分析各农作物生产水足迹的特点以及灰水足迹对水环境的不利影响。结果表明:6种农作物生产消耗的蓝水和绿水量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江苏省农业生产的用水效率在逐年提高。6种农作物的绿水足迹占比为61.88%~88.17%,绿水在当地农作物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江苏省6种主要农作物中,水稻和小麦生产的水足迹之和占比为84.15%;单位质量棉花生产水足迹最大,其产生的灰水足迹也最大;单位质量小麦生产的水足迹是稻谷的近两倍,单位质量小麦生产产生的灰水足迹也明显大于水稻。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定量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时空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2000—2014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进行评价,并在此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水污染的影响,以便准确地呈现广东省实际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广东水资源生态足迹呈上升趋势,城镇生活污水、人均GDP、工业废水是其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出以珠三角为核心的中间高、四周低的半环状分布;全省的水资源为生态盈余,但东莞、佛山、广州、深圳、中山、汕头、珠海7市已多年出现水资源生态赤字;近年来全省对水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其中粤北、粤东北地区最低。要实现广东省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严格控制各城市(尤其是发达城市)的水污染生态足迹,从多个方面防治水污染。  相似文献   

18.
从国家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背景出发,云南省目前正在开展的区域和行业用水效率考核体系构建研究,结合大量的基础资料调查、实地调研、研究论证等工作,严格按照可执行、可操作的原则,遵从定性和定量考核方法,提出了云南省区域、工业、农业、居民生活4个方面的用水效率考核及其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主要农作物水足迹时空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作物水足迹是衡量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以浙江省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利用CROPWAT8.0、CLIMWAT2.0和ArcGIS软件,计算和分析了2002-2018年浙江省的主要农作物水足迹时空特征.结果表明:2002-2018年浙江省农作物总水足迹变动幅度较大,总体呈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