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纺织教育》2005,(3):61-61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是近年来国际上新出现的一类新型功能材料,它不仅已在高科技领域得到应用,而且在民用行业也崭露头角。国外已有少量用于服装、塑料等民用产品,引起各国企业家的关注和重视。我国在有机光致变色材料方面的研究,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南开大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已能小批量生产有机光致变色涂料和染料。  相似文献   

2.
探讨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中的应用现状。介绍了接枝法、染色法、印花法、纺丝法、后整理法、化学交联法在纺织中的应用情况;阐述了有机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光致变色性能优缺点及适用性。指出:用涂层法通过化学交联反应将壁壳中含有功能基团的微胶囊共价交联到棉织物上,得到的光致变色织物具有优良的结合牢度、水洗牢度、热稳定性、耐酸碱性和较鲜艳的颜色。认为:微胶囊化光致变色化合物能够显著拓宽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光敏变色材料及其在纺织品上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万震  王炜  谢均 《针织工业》2003,(6):87-89
1前言光敏变色材料是指具有光致变色性能的材料。光致变色性,即某些物质在紫外光或可见光的照射下会产生变色,而当光线消失之后又会可逆地变到原来颜色的现象,也称“光变色性”或“光敏变色性”。光变色性质可分为可逆性和不可逆性两类[1-2]。自从1900年Marckwald报道有机化合物苯并叉(Benzo-1 -Naphthrlidine)和四氯代-2 萘酮的光致变色性以来,光致变色材料逐渐受到重视[3-4]。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有机、无机光致变色化合物被相继合成。它们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中,如纺织品、日用品、特种感光材料及信息存贮材料等,并发挥了重要…  相似文献   

4.
为了扩展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实现可逆型光致变色纺织品,针对光致变色材料容易受到光照、温度、氧气及pH值等因素影响而导致耐光照色牢度性能劣变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双层光致变色微胶囊的包覆方法,成功将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包覆到微胶囊中,并在微胶囊表面形成外层由二氧化硅形成的无机囊壁,然后将制备的光致变色微胶囊掺入透明印花浆料,采用平网印刷工艺得到光致变色印花织物。结果表明:乳化剂添加量为40 g/L,硅酸钠质量浓度为14 g/L时,光致变色微胶囊粒径分布均匀,成型状况很好、包覆完整;光变微胶囊具有良好的光致变色性能,即便是最低光辐照度2,光照8 s,光变印花织物变色前后色差可达11.39,且变色寿命高于40 h。  相似文献   

5.
光致变色织物就是具有光致变色功能的织物,它的出现最初是为了满足军事作战的需要,目的是实现军事伪装. 1 光致变色织物的变色机理 目前光致变色织物都是通过某种处理手段使有机光致变色化合物附着在织物表面或者纤维里面,使其具有光致变色功能.虽然机理复杂,但是光敛变色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子结构的改变而发生变色.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光致变色材料变色机理的阐述,介绍了几类常见的光致变色材料。  相似文献   

7.
黄伟 《印染助剂》2021,(6):14-17
以光致变色潮牌服装为研究对象,从材料和潮牌的概念及特点出发,阐述光致变色材料与织物的结合方法.通过分析光致变色材料在潮牌服装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其对提升潮牌服装审美性、趣味性及附加值的促进作用.通过款式设计、色彩设计、图案设计与变色的关系,着重研究光致变色材料在潮牌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拓展创新设计思路,对设计师具有一定的参...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光致变色材料的种类及其变色原理,详细介绍了目前光致变色纺织品的加工方法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对光致变色技术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结合光致变色材料的分类和变色机理,阐述光致变色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研制工艺,包括工艺流程、工艺条件、黏胶长丝的制备等。重点讨论光致变色微胶囊加入量(对甲纤)对黏胶熟成度、黏度和纤维物理性能的影响。对光致变色再生纤维素纤维织物进行检测,检测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提出光致变色再生纤维素纤维可应用于商标防伪、变色服品牌、部队作战防护装、高档绣花线、窗帘等方面,为光致变色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毛纺科技》2021,49(8)
针对目前光致变色材料在纺织服装应用中性能检测数据不足的问题,文章选取3种固有色光致变色材料,通过涂料印花的方式印染到棉织物上,采用观测法和仪器分析法,分别在紫外分析仪和紫外可见光光度计上对其光致变色性能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光致变色面料在365 nm紫外光线照射下变色明捷,照射3~5 s就可变色,离开紫外线后也能迅速恢复到原来的颜色,且可逆性良好。每种光致变色面料的变色消色时速有所差别,相应的紫外吸光饱和度也有所不同,最快50 s即可达到饱和状态,慢则100 s达到饱和状态。紫外吸光度最高达1.090,最低则为0.433。实验数据可为光致变色材料的性能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