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构造煤厚度自动识别有助于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分布规律或判断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煤层范围,提高采掘生产中防突措施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测井曲线自动识别构造煤厚度的方法,以MATLAB6.5为平台,研制了“构造软煤厚度自动识别软件”,介绍了该软件的结构、功能和使用方法,实际验证结果表明其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基于测井曲线重构的岩性反演方法圈定构造煤发育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煤的赋存和分布是控制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地质因素之一,常规的方法难以圈定构造煤发育带的范围。采用测井曲线重构方法进行岩性反演,包括拟波阻抗反演及孔隙度反演,确定煤层中具有软分层特征的构造煤分布。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鹤壁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介绍了钻孔测井曲线判识构造软煤的基本原理,研究了鹤壁矿区构造软煤的分布规律,找出了控制鹤壁矿区构造软煤发育的主要因素,为鹤壁矿区防治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工作面坑透资料在瓦斯地质预测中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查明构造软煤与硬煤分层视电阻率差异的基础上,阐明了利用工作面坑透资料解释地质构造以及构造软煤,圈划工作面内构造软煤异常区,进而预测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带)的瓦斯地质方法。  相似文献   

5.
构造煤分层的预测是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的重要指标,而地球物理测井的信息又是判识构造煤分层的可靠信息。根据祁东井田地质勘探资料提供的测井曲线,利用视电阻率曲线幅值相对降低和伽玛曲线幅值相对增高并综合煤质、煤层厚度、矿物质及井径的影响来判识构造煤分层,分析了5个层煤井530个钻孔的测井曲线,判识结果:为32和61煤层以正常煤为主,71、82、9煤层都属构造煤。  相似文献   

6.
利用模拟测井曲线判识构造煤分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煤分层的预测是瓦斯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的重要指标,而地球物理测井的信息又是判识构造煤分层的可靠信息。根据祁东井田地质勘探资料提供的测井曲线,利用视电阻率曲线幅值相对降低和伽玛曲线幅值相对增高并综合煤质、煤层厚度、矿物质及井径的影响来判识构造煤分层,分析了5个层煤井530个钻孔的测井曲线,判识结果:为32和6。煤层以正常煤为主,7、82、9煤层都属构造煤。  相似文献   

7.
构造煤瓦斯解吸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建立实验系统,并模拟测试构造煤的瓦斯解吸过程,研究不同破坏程度构造软煤的瓦斯解吸规律,确定构造软煤在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瓦斯解吸特性,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煤层瓦斯压力和含量的预测以及估算采动落煤的瓦斯涌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判识构造软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地球物理测井技术理论,结合有关地质资料,研究分析我国科学工作者时鹤壁矿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前期研究,用电测井和放射性测井技术理论判别并解释鹤壁六矿北四采区构造软煤的煤体结构。  相似文献   

9.
构造煤对突出的控制作用及其临界值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刘明举  龙威成  刘彦伟 《煤矿安全》2006,37(10):45-46,50
统计分析了淮南矿区煤与瓦斯突出情况,提出了地质构造是通过控制构造软煤的分布进而控制突出区带分布的观点,并初步确定煤层突出危险性预测的构造软煤临界值指标。  相似文献   

10.
测井曲线计算机识别构造软煤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对构造软煤分层计算机识别的特殊性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应用斜率方差分层、概率统计计算的方法,实现了煤层段的测井曲线对构造软煤分层的计算机“自动”识别.识别结果能满足初步查明突出矿井(尤其是未采掘区)构造软煤分布规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常村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区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预测常村煤矿煤与瓦斯突出区域,结合3号煤层瓦斯含量和压力、构造煤厚度、底板构造曲率、顶底板相对力学强度等方面特征,构建了3号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威胁区和非突出区的指标体系,结果表明:煤层瓦斯含量大于6.89m3/t、压力大于0.74MPa,单层构造煤累计厚度大于3.0m,煤层底板构造曲率|K|>50×10-6m-1,煤层顶底板相对力学强度大于20的区域是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  相似文献   

12.
煤层瓦斯突出危险区综合预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常规的瓦斯突出预测技术,主要从单一角度出发,无法达到多因素影响下的瓦斯突出危险区域预测精度。以某研究区为例,利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支持向量机(SVM)网络,预测了瓦斯含量;将孔隙度作为构造煤的判别因子,并通过概率神经网络(PNN)反演方法,得到了构造煤分布情况;介绍了基于自然伽马曲线的拟密度反演方法,获得了煤层顶板岩性情况。综合瓦斯含量、构造煤分布及煤层顶板岩性3个方面特征,建立了一套瓦斯突出危险区域综合预测方法,为判断瓦斯突出危险区提供了理论基础。经过与实际突出位置做验证,预测结果吻合,说明了综合预测方法在此研究区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平顶山矿区己组煤的突出特征,掌握了煤层突出危险性与地质构造、构造软煤厚度、瓦斯赋存,特别是与日常生产中容易获取的各预测参数之间的关系,初步分析并确定了非突出煤层升级的预警指标及其临界值:构造软煤厚度为0.5 m,瓦斯含量为8.0 m3/t,瓦斯涌出量为2 m3/min,q值为3.5l/min,对于指导突出预测和防突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准确选取瓦斯突出区域预测指标是保证矿井高精度突出区域预测的关键。文章分析了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各种因素,把指标预测法和瓦斯地质方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以构造软煤和瓦斯含量作为瓦斯突出区域预测的两项指标,为矿井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经济效益提供技术依据。并以张集矿为例,利用选取的预测指标,实现了该矿的瓦斯突出区域预测。  相似文献   

15.
根据构造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平顶山矿区煤与瓦斯突出点的构造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突出分布的区域对应一定的地质构造单元;突出点构造具有方向性;在断层尖灭端和构造煤发育增厚区易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为煤与瓦斯突出的预测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预防煤与瓦斯突出,通过对何庄矿煤层瓦斯压力及瓦斯含量、瓦斯放散初速度、煤的坚固性系数、构造煤发育情况及瓦斯动力现象等参数的分析,提出采用瓦斯参数结合瓦斯地质分析法对矿井二1煤层进行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二1煤层在埋深388 m以深的区域划为突出危险区域,构造煤是控制何庄矿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一定厚度构造煤的存在是发生突出的必要条件,文章研究了构造煤的基本特征,介绍了利用钻孔测井曲线判识构造煤的基本原理,以张集矿为例,对该矿钻孔构造煤进行了判识,研究了该矿的构造煤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为该矿的瓦斯防治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利用钻孔测井曲线,结合井巷工程揭露情况,对潘三矿构造软煤发育和分布进行了综合分析,查明了潘三矿C13-1煤层构造软煤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南北向推覆作用形成的褶皱顺层滑动对该煤层构造软煤的发育和分布起着主要控制作用,断层及其与和褶皱的叠加是煤层局部构造软煤加厚的主要原因,这些认识为潘三矿突出危险性区域划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焦殿志 《煤矿安全》2011,42(5):126-128
以瓦斯地质理论为基础,研究了皖北矿区五沟矿瓦斯风氧化带的界限、构造煤发育规律,进行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划分。以煤层瓦斯成分和瓦斯含量为指标确定煤层瓦斯风氧化带界限,煤层底板标高-200~-330 m以浅为煤层瓦斯风氧化带;构造煤分布,区域上分区分带,层域上具有分层特征。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的瓦斯含量临界值定为7 m3/t,低于《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8 m3/t;煤层底板等高线-450 m以浅,为低瓦斯区,矿井深部,向斜轴部,构造煤发育,瓦斯含量>7 m3/t,具有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论文以瓦斯地质理论为基础,结合云盖山煤矿二矿瓦斯地质特征,运用区域构造演化理论和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分析了区域构造特征及对矿区、矿井地质构造的控制,指出了煤层瓦斯和构造煤的分布规律,并进行了瓦斯涌出量预测,同时指出该矿深部含高能瓦斯的构造煤发育区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发生的危险,目前的低瓦斯矿井极可能升级为高瓦斯矿井或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对矿井瓦斯灾害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