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前言研究、开发新农药时,最重要而且最困难的是如何探寻新母体化合物。以往寻找农药活性物质,主要是采用合成大量化合物进行筛选的方法,但是成功率逐年下降。而在(植物)天然产物中寻求母体化合物,并作种种结构改变,直到现在已开发许多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它们在农药中已占独特位置。作者在(植物)天然产物中广泛寻找农药活性物  相似文献   

2.
《山东农药信息》2005,(9):34-35
生物农药又称生物源农药,现在炒得很热,它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包括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农药三大类。人类使用农药是从生物农药向化学农药发展的。在农药的发展历史中,生物源农药是最古老的一类,人们对天然产物的直接利用可追溯到公元前7—5世纪。三大植物杀虫剂(除虫菊、鱼藤、烟草)已被应用数百年。  相似文献   

3.
试论生物技术在植物源农药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建新  曹阳  张兴 《世界农药》2002,24(3):6-9,39
植物源农药主要在于对植物的次生代谢物质的利用。植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超过400,000种(Swain,1997),其中大多数化学物质如萜烯类、生物碱、类黄酮、甾体、酸类、特异性的氨基酸和多糖等均具有杀虫或抗菌活性。近20年来,国内外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致力于植物源农药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4.
烟草次生代谢产物丰富,是传统的植物源农药资源。综述了烟草生物碱类、酚类、糖酯类、萜类、糖苷类化合物抗虫、抑菌、抗病毒等农用生物活性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烟碱、绿原酸、东莨菪内酯以及西柏三烯二醇等主要化合物的农业应用研究情况。提出了烟草作为植物源农药资源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其开发利用前景,以期为开发烟草在植物源农药方向的利用价值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植物源农药,就是直接利用或提取植物的根、茎、叶、花、果、种子等或利用其次生代谢物质制成具有杀虫或杀菌作用的活性物质。我国植物资源非常丰富,约有高等植物3万多种,其中有毒植物1万多种,这些有毒植物大多具有杀虫、杀菌效果,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超过4万种,其中大多数化学物质具有杀虫活性,如萜烯类、黄酮类、生物碱、甾体、独特的氨基酸和多糖等。目前,植物源农药在我国林业生产实践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植物  相似文献   

6.
全世界植物保护使用大量农药,发展中国家农药的使用也逐年增加,必然会存在农药的滥用和过量使用现象,导致对人类健康、有益生物和野生动物相当大的危害。这些危害以及病虫害的抗性和猖獗等问题,使得人们对利用植物源产物防治病虫害的兴趣提高。植物源生物活性产物在环境中能生物降解且持久性差,因此是潜在的化学合成农药的替代物。它们对人类安全、对非靶标生物毒性低、病虫害抗性发展不易或缓慢,而且植物性产物常常比现有的常规农药便宜,容易获得、粗制方便。事实上,在一些地区农民能自己生产这些植物  相似文献   

7.
高等植物源农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来,人们为保护农作物免遭害虫,微生物病原和其他危害而努力奋斗。最早的农药有不少是从植物中提取,并常常用来保护田间和收获后的农作物。随着发展,有些植物已广泛开拓成了商业杀虫剂的资源,但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化学合成农药纷纷替代植物源农药而雄据市场,这使植物衍生的农用天然产物的研究一度陷入低谷,但现今这种趋向有所改观,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植物天然产物对现代农药的研究有着巨大的激励和推进作  相似文献   

8.
杨丽娟  林军 《云南化工》2003,30(Z1):67-69
植物源农药是天然农药中最重要、来源最广的一大类,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源农药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及对未来发展建议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介绍了我国微生物源农药 (细菌、病毒、真菌、农用抗生素类 )、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及转基因植物农药近几年的研究进展 ,分析了我国生物农药规模化生产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 ,提出了对未来我国生物农药研究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全球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对生物农药的管理规定和登记要求差别很大。美国是全球生物农药登记要求最为灵活的,因此获得登记上市的品种和数量都居前列。欧盟要求相对苛刻,因此登记进程缓慢。有些产品比如植物农药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由于对其"有效成分"的认定存在一定的困难,常常延缓登记进程,甚至导致登记失败。研究发现,植物农药和微生物代谢产物农药  相似文献   

11.
吡啶类农药研究趋势及新发现的含吡啶环的天然活性物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依据吡啶类农药的结构分类介绍了各类含吡啶环类农药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近两年来在天然产物中新发现的生物活性物质,并提出了创制含吡啶类农药的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他感物质——开发新除草剂的理想先导物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类对环境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更加注重于生物源农药的开发.农药科学家们不仅将具有农药活性的生物源物质或其代谢物直接作为农药使用,例如B.t等各种活体微生物、阿维菌素等各种微生物代谢物(即农用抗生素)、烟草和印楝等各种植物、斑蝥等动物,而且更致力于以天然物质为先导物,经结构改造或化学修饰后开发新的农药.由微生物源物质Strobilurin为先导物开发的甲氧基丙烯酸类农药,迄今已有10个商品;由植物源物质烟碱为先导物开发的烟酰亚胺类杀虫剂,已有8个产品问世;由虾、蟹等动物废壳开发的壳聚糖类农药等.目前,人们又兴起了以植物中的他感物质(allelochemical)作为开发新农药的先导物.  相似文献   

13.
《腐植酸》2011,(4):59-60
腐植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农药的一类毋庸置疑。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陆续有介绍腐植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相关文献。为让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腐植酸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研究咔唑类农药特性的主要目的是发掘具有低的生产成本的潜在的咔唑类农药,它可以消灭病原微生物、家蝇和幼蚊以防止环境污染。咔唑类物质是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据此具有农药特性的或许可大致分成:(1)咔唑类生物碱及其相关产物;(2)部分还原的咔唑类物质;(3)N-取代的咔唑类物质和(4)其他咔唑类衍生物,如硝基咔唑类物质等。  相似文献   

15.
三唑类农药手性分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唑类农药是重要的杀菌剂和植物调节剂,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三唑农药种类较多,一般有1个或2个手性中心,存在2个或4个对映体.综述了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超临界色谱和气相色谱等色谱方法对三唑类农药进行手性分离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曾宪成 《腐植酸》2007,(4):1-5,38
用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腐植酸类环保农药。腐植酸作为农作物生长调控的天然有机物质,环保、经济、安全,与农药结合的空间很大。腐植酸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已属农药之列;腐植酸因其具有的生物活性,可与各类农药结合研制具有环保特色的新型农药;腐植酸作农药助剂、填充剂,将赋予农药新的活力;腐植酸类环保农药具有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农药残留速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植物酯酶快速检测有机磷农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的原理、酶源的选择、使用的优缺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源于天然产物的农药品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天然产物的重点不是直接利用它 ,而是以其为先导化合物开发活性更优的天然产物替代品。只有如此 ,才能保护有限的资源 ,更好地为人类持续发展服务。在农药创制研究中以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进行研究、开发新农药品种的方法仍将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以具有活性的天然产物为先导化合物不仅可以更快、更经济的发现活性更优的类似物 ,而且因其内在的性能是产品更易符合环境保护与持续发展之需要。本文概述源于天然产物的农药品种 ,其中杀菌剂包括乙蒜素、稻瘟灵、恶霉灵、肉桂酸衍生物、吡咯类化合物、甲氧基丙烯酸酯类等 ,杀虫杀螨剂包括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沙蚕毒素类似物、吡咯类、新烟碱类、保幼激素类似物、双酰肼 (蜕皮激素类似物 )、季酮酸类、嘧螨酯等 ,除草剂包括 2 ,4 滴、乙烯利、萘乙酸、草铵膦、苯草酮、环庚草醚、磺草酮等。  相似文献   

19.
杂环农药的研究是本世纪化学农药发展的主流,而双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活性研究已成为杂环农药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含吡啶环的农药已遍及所有的应用领域,从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到磺酰脲、咪唑啉酮类农药,特别是吡啶类杀虫剂-烟碱硝基烯类被开发以后,含吡啶类新农药的专利迅速增加。1,3,4-噁二唑类衍生物则是另一类用途十分广泛的有机五元杂环化合物,1,3,4-噁二唑化合物具有消炎、止痛、杀菌、杀虫及调节植物生长等性能。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溧阳市一仿生农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近日通过专家可行性论证。该中心围绕国内仿生农药领域中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进行自主创新及工程化开发,主要从植物源、动物源、微生物源天然产物研究开发仿生农药的新产品,推动仿生农药的科技进步,以适应国内外农药结构调整与发展的需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