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敖包塔油田西翼葡萄花油层资源潜力丰富,但油水分布复杂、成藏模式认识不清楚严重制约储量的有效动用.结合地震解释、测井、试油等资料,在构造特征及断裂系统划分、砂体类型及规模研究基础上,分析油水分布特点及控制因素,总结油气成藏条件及模式,根据断裂与砂体组合关系划分有利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受局部断块、岩性双重控制,全区无统一油水界面,平面"低油高水"、垂向"上水下油"现象频繁;葡萄花油层属于"下生上储、断层沟通、断层—岩性遮挡"成藏模式,油气来自下覆青一段源岩,反转期活动断裂为主要油源断裂;根据该区断裂、砂体组合特点,可细分出"下倾油源断裂沟通—上倾岩性尖灭"、"上倾反向断裂遮挡—侧向岩性尖灭"和"局部正向构造—高断块控藏"3类有利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稠油高凝油提捞采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河油田长期停产稠油、高凝油井以及油田边缘地区的低产、低渗油井开发出一项新型提捞采油技术。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电加热方式降低井简内原油粘度及凝固点,再下入工具进行提捞采油。其主要设备为一台多功能捞油车、一台运液罐车和配套管线。该项技术适用于粘度在50000mPa·S以内的稠油井及凝固点低于50℃的高凝油油井,适用井深2000m。该项技术填补了国内油田稠油、高凝油捞油技术的空白,为油田增产增效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3.
油田产量的不均衡性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生产井数与原油产量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均衡性.借助于经济学中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的分析原理,在对油田产量按单井分组,对油田生产井数和原油产量计算百分比和累计百分比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基尼系数,得到油田原油产量生产的不均衡程度指标,以便在编制原油生产计划时,考虑原油生产的不均衡性,实现油田优化配产和提高油田开发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三塘湖盆地原油物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三塘湖盆地不同层位原油物性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地质条件,分析了影响原油物性特征的各种因素.原油物性不仅受原油族组成的影响,而且也受成熟度、埋藏深度、保存条件、组分重力分异作用等的影响.相对密度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含量、沥青质和含蜡量等,粘度主要受饱和烃、芳香烃、胶质含量的影响,沥青质和含蜡量对其影响不大.牛圈湖油田芦草沟组原油物性变化不同于其它地区和其它层位,其随深度增加而升高,主要是油气藏中烃类重力分异作用的结果.其它地区原油物性随深度增加而降低的特征主要与保存条件、水洗作用、氧化作用等因素有关.该认识对于其它地区原油物性分布特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江汉采油院研制的以Y241封隔器组合的酸化压裂管柱,主要用于深井、超深井及高温高压井任意层酸化压裂施工,工作压差可达到60MPa,工作温度可高达150℃。据不完全统计,在玉门油田应用24井次,成功22井次,施工成功率达91.7%,是玉门青西油田深井大型酸化压裂施工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6.
八面河油田稠油区块在热采开发过程中反映出热采井回采水率低、防砂有效周期短、水平井热采工艺单一等问题。为提高稠油区块热采效果,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热采工艺改进试验,通过现场应用证实了其有效性,在些基础上提出了后期热采工艺配套方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现场数据跟踪分析的方法分析了J油田平衡度的影响因素、平衡度调整前后的变化以及平衡度调整的周期。结果表明,原油黏度越大,抽油机井平衡度越低;对于蒸汽吞吐转抽后的油井,平衡度在0~80d内平衡度较差,在81~240d内平衡度较好,在240d以后平衡度又变得较差;抽油机使用天数与平衡度关系不大,皮带式抽油机比游梁式抽油机的平衡度高;调整抽油机井平衡,抽油机的有效功率增加,泵的充满程度增加,泵效提高;平衡度增加10%~50%,用电量节省11.2~23.2kW·h,节省电量3.9%~14.2%;随着平衡度差值变大,抽油机井用电量增加。新一轮注汽结束后,建议开采7d后开始调节平衡,对于黏度较大的井,应当加强平衡度调整频率;对于生产较稳定,黏度适中的油井,每间隔21~78d调节1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大地电磁(MT)在揭示壳幔电性结构、深部找矿和油气勘探等方面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所研究的41°N88°E标准点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北部区域和天山板内造山带的南侧。通过采用RRI反演方法对不同模式的MT数据进行了反演研究,获得了研究区域内可靠的二维电性结构。结合区内地质和其它物探资料,探讨了该地区的地下电性结构变化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根据41°N88°E号标准点地区NS剖面和WE剖面的反演结果,该区域纵向上存在两个起伏较大的电性分界面;整个剖面可分为3个主电性层:第一电性层为表层低阻层;第二电性层为壳内高阻层,包括两个沿剖面不连续分布的区块,规模和埋深有很大差别,整体具有北薄南厚和东薄西厚的特征;第三电性层表现为中低阻特征,位于莫霍面以下。东部的却尔却克构造岩片下有一低阻区域,推测为软流圈隆起使塑性的软流圈物质上涌到较浅的位置从而形成了高导层。研究区莫霍面深度起伏较大,总体上呈现出北浅南深和东浅西深的趋势。其中库鲁克塔格断隆地区莫霍面深度较浅约为35km左右,带有上凸的趋势;孔雀河斜坡区莫霍面深度在50~55km,带有下凹形状。  相似文献   

9.
安塞油田坪北区油层渗透率特低,具有微裂缝,油井产量低等特点,为此,增加了油藏开发中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油层的埋深浅、分布稳定、原油粘度低的优势,又有利于钻井增产措施的实施和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10.
河套盆地吉兰泰凹陷西北坡的金属探矿井在数百米深的元古界变质岩裂缝中发现轻质原油,揭示了该凹陷存在一定生烃潜力。利用地震相分析来解决固阳组沉积相带和烃源岩展布已成为评价该凹陷勘探潜力的重要问题。根据露头、钻井和地震等资料重点开展了地层对比、地震相和烃源岩展布等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河套盆地吉兰泰凹陷下白垩统固阳组为断陷盆地近源旱地扇沉积,在固一段发育两期扇三角洲—半深湖沉积,松探1井、松探2井和吉参1井在固一段钻遇薄层暗色泥岩;暗色泥岩波阻抗高于砂岩,在地震剖面上形成强振幅反射;地震模型和属性分析表明湖相暗色泥岩沿NE向凹陷中心分布,最大累计厚度为45 m,一般为20~30 m;暗色泥岩总有机碳介于0.31%~2.63%,为Ⅱa-Ⅲ型,露头区烃源岩过成熟,松探1井为未熟—低熟状态;金属探矿井(ZK500井)540 m深度处变质岩裂缝原油和松探1井2 270 m深度处的4 m油砂含油属于同一油源,生烃期为上新世末期;地震剖面和航磁异常指示了ZK500井附近存在上拱的侵入体,导致了凹陷烃源岩成熟度的横向快速变化;有利生烃和勘探区应位于埋深较大的吉兰泰凹陷北部深凹带。  相似文献   

11.
原层复合射孔解堵工艺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射孔新技术。将此工艺应用于冷湖油田的南八仙油气田仙中59井和马北一号油田马8-1井,结果表明,复合射孔解堵工艺完全适用于冷湖油田由于压井液造成的单井储层污染解堵问题,可作为增产解堵措施在冷湖油田大面积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