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交通灯的模糊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交通灯的控制是城市交通系统中重要的问题,模糊控制是通过单片机来实现的,许多发达国家已经通过交通灯的模糊控制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并提高道路的通行质量,希望通过本文能够让我国的交通信号处理也早日实现模糊控制,从而让我国的道路交通状况得以改观。 相似文献
2.
3.
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提出了一种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方法.总结出一套更好的模糊规则.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设计简单,能使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得到提高,并且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4.
针对主动悬架系统的质量参数不确定性以及作动器出现的随机故障对车辆行驶平顺性和控制稳定性带来的重要影响,该文提出一种基于T-S模糊模型的主动悬架滑模容错控制器设计方法。为了描述悬架参数不确定性,基于T-S模糊模型建立1/4车辆的非线性模型,利用故障调节因子表示作动器故障的大小,进而获得考虑悬架系统质量不确定性和作动器故障的车辆主动悬架控制模型。接着,将滑模控制与自适应理论结合,设计合适的滑模面函数和滑模容错控制律,以达到故障悬架系统的容错控制目的;并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所提出控制器稳定性和悬架系统安全约束性能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一个仿真算例,验证了所设计控制器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5.
随着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我国的设施园艺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设施园艺被看作是21世纪最具活力的新产业.该控制系统由中央控制装置、终端控制设备、传感器等组成.通过键盘先编制出温室花卉最适环境条件的管理程序表,存储于电子计算机的记忆装置中,计算机根据程序表确认、修正温室内的参数.并给终端控制系统指令.传感器向中央控制装置输送检测信息,根据中央控制装置的指令输出控制信号,实现温室环境调节. 相似文献
6.
将模糊控制和增量式PID控制相结合,针对双调节阀协同工作的液氮蒸发制冷低温环境模拟试验系统,设计了一种模糊PID温度控制策略。通过开展预试验与系统辨识,确定了被控对象的状态空间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试验系统的温度控制特性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和传统PID控制相比,模糊PID控制调节迅速、控制精度高。在此基础上,基于某实际试验系统开展了温度控制试验。试验和仿真结果证明,模糊PID方法在大型低温环境模拟试验系统温度控制中具有良好的精度和稳定性,该控制方法易于应用于同类试验系统,对相关应用中温度控制策略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8.
本文在硬,软件和控制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电压/无功控制的特点性,将模糊控制技术有效地应用在变电站的电压/无功控制中,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适用现场的不同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9.
游少鹏 《四川联合大学学报》1994,(3):33-35,93
本文提出了一种根据系统输入一输出数据在线改模糊关系的模糊自适应控制器。文中给出一个由不稳定非最小相位线性部分和饱和非线性两部分组成的随机系统仿真示例,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风机盘管空调器模糊控制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一种风机盘管空调器模糊控制器。该控制器基于模糊逻辑,自动调节供冷(热_水量和风机转速,提高室内温度稳定性、降低能耗。 相似文献
11.
针对水温调节时间长、波动大等问题,将模糊控制技术运用到即热式热水器水温控制系统中,对模糊控制系统的构成、原理进行了介绍,并对即热式热水器的管道流体的加热过程进行了建模,重点阐述了模糊控制算法的设计过程,并结合MATLAB对整个控制系统的仿真,验证了模糊控制器的控制结果. 相似文献
12.
13.
探讨模糊控制在扩散吸收式冰箱上的应用。与传统的位式控制相比,模糊控制能够使扩散吸收式冰箱箱内温度更加稳定,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six‐DOF nonlinear dynamics and rotor mass‐imbalance induced vibration of a high‐speed magnetic bearing are rather complex. In this paper, an analytical T‐S (Takagi‐Sugeno) fuzzy model with simplified linearly‐parameterized mass‐imbalance model for magnetic bearings is first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T‐S fuzzy model, a stable fuzzy control including adaptive imbalance compensation is then proposed through robust performance analysis. Simulation validation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control law can suppress the rotor imbalance‐induced vibration and has excellent capability for high‐speed tracking and levitation control.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日光温室室内温度的优化控制,在切换控制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模型预测(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温度控制方法。首先以室外环境因素、设备开关量以及室内温度为输入,建立NARX神经网络室内温度预测模型;进而将其输出作为目标优化函数的输入,该函数以温度的控制误差、设备切换次数、系统能耗为约束,从而将控制问题转化为目标函数的求解问题,在此基础之上得到局部最优的开关设备控制序列;最终通过滚动优化机制进入最佳温度切换控制状态。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型预测的切换控制算法可以有效调控温室内的温度,降低温室系统能耗。 相似文献
16.
模糊控制的EPS系统研究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基于模糊控制理论的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器多输入模型,并搭建了包括直流型助力电机在内的汽车转向系统的比较完整的仿真试验环境,然后针对标准试验要求进行仿真试验并以数据和图形显示结果.仿真分析表明,建立的控制模型具有很好的控制效果.在此模型基础上为EPS控制器设计提供控制数据表,台架试验显示具有良好的控制特性,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paper, the active suspension control of a vehicle model that has five degrees of freedom with a passenger seat using
a fuzzy logic controller is studied. Three cases are taken into account as different control applications. In the first case,
the vehicle model having passive suspensions with an active passenger seat is controlled. In the second case, active suspensions
with passive passenger seat combination are controlled. In the third case, both the passenger seat and suspensions have active
controllers. Vibrations of the passenger seat in the three cases due to road bump input are simulated. At the end of the study,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in order to select the combination that supplies the best ride comfort. 相似文献
18.
整车悬架的最优模糊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配置四个磁流变阻尼器的整车悬架为控制对象,提出顶层最优控制与底层模糊控制相结合的最优模糊控制思想。首先由整车悬架随机最优控制获得4对期望的控制力,再通过模糊控制器使各磁流变阻尼器的反力逼近这4对控制力,从而实现对整车悬架的振动半主动控制。仿真研究表明,最优模糊控制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现有的开关最优控制,特别是对簧载质量的垂直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以及悬架动挠度抑制效果明显,可不同程度改善车辆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A. M. Rostovtsev 《Measurement Techniques》2009,52(3):231-233
It is proposed to simulate quality control by means of one out of three fuzzy numbers us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ircumstances: the tolerance number as a variety of fuzzy interval, the S number in the form of a rectangular sigmoid, and the Z number in the form of a rectangular zetoid. Translated from Izmeritel’naya Tekhnika, No. 3, pp. 18–19, March, 2009.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