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手性联萘酚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不对称合成中。本文以手性联萘酚为原料,三步合成了(R)-3,3’-二羧酸-1,1’-联萘酚,三步总收率达到了68%。最后用红外、紫外和元素分析对中间体和最终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
以手性BINOL为母体,修饰醛基,通过磷叶立德反应,与系列二苯乙烯构型的Wittig试剂反应,合成一系列基于联萘骨架的大共轭体系的联萘酚衍生物,并用核磁对其进行结构的表征。  相似文献   

3.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1,1'-联-2-萘酚和2-萘酚.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1,1'-联-2-萘酚与2-萘酚等杂质之间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对同一1,1'-联-2-萘酚和2-萘酚试样分别进行五次平行独立测定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60和0.4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61%和0.47%;加入法回收率分别为98.42%~102.8%和98.21%~102.0%.  相似文献   

4.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和测定1,1′-联-2-萘酚和2-萘酚.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1,1′-联-2-萘酚与2-萘酚等杂质之间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好,对同一1,1′-联-2-萘酚和2-萘酚试样分别进行五次平行独立测定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60和0.4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61%和0.47%;加入法回收率分别为98.42%~102.8%和98.21%~102.0%.  相似文献   

5.
FeCl3/Al2O3催化氧化偶联2-萘酚制备1,1′-联-2-萘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FeCl3/Al2O3为催化剂和空气为氧化剂多相催化氧化偶联2-萘酚制备1,1’-联-2-萘酚,通过对不同催化剂(FeCl3/Al2O3,FeCl3/SiO3,CuSO4/Al2O3和CuSO4/SiO2)的选择比较,考察了催化剂中活性组分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的影响以及催化剂使用寿命.确定了多相催化氧化偶联2-纂酚制备1,1’-联-2-萘酚的较佳工艺条件.在此工艺条件下,2-萘酚的转化率达999/6以上,1,1’-联-2-萘酚的选择性近100%.  相似文献   

6.
(S)-3,3’-二(吡咯烷甲基)-八氢联萘酚可广泛应用于不对称催化反应和手性分子识别,但其合成方法仍有待改进。以(S)-联萘酚为原料,通过环境友好的两步反应在乙醇溶剂中合成了(S)-3,3’-二(吡咯烷甲基)-八氢联萘酚。在(S)-联萘酚的氢化反应中,研究了钯的负载量及其回收套用,发现在质量分数1%~5%(钯净含量占原料)的钯炭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收率均几乎定量,但所需反应时间不同。在类曼尼希反应中,开发了改进的合成方法,不仅溶剂更为绿色,而且后处理方法更为简单、高效和省时,产品收率高达97.9%。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了6-嗅-2-萘酚和2-萘酚的含量。用SHIMPACK CLC ODS色谱柱,甲醇+0.05%磷酸水溶液=70+30为流动相,UV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75nm;6-溴-2-萘酚的线性范围为0.01 mg·ml-1-1.0 mg·ml-1,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8%。2-萘酚的线性范围为0.0001 mg·ml-1 -0.005mg·ml-1,r=0.9991,平均回收率为98.1%,该法准确、简便,可用于6-溴-2-萘酚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3,3’-联二噻吩是一类重要的结构单元,广泛应用于不对称催化、有机电子材料和药物化学等领域。利用脂酶催化的不对称乙酰化反应实现了手性3,3’-联二噻吩衍生物的合成,制备了(S)-4,4’-二溴-2,2’-二羟甲基-3,3’-联二噻吩,对映体过量(ee)值为94%。该不对称合成方法具有无毒、操作方便和易分离提纯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通过X射线衍射得到化合物2,2'-联吡啶-3,3'-二羧酸二钾[K4(BDC)2]n(1)的晶体结构,化合物晶体属于单斜晶系,非中心对称Cc空间群。晶胞参数:a=15.7919(4),b=15.8624(4),c=11.5286(3),β=111.246(2)°,V=2691.60(12)3,Z=4,Mr=640.78,Dc=1.581g/cm3,μ(MoKα)=0.717mm-1,F(000)=1296,S=1.049,R1=0.0518,wR2=0.1393[I2σ(I)]。化合物1中的二价阴离子[BDC]2-是与钾离子结合的多齿氮、氧给合体,并通过K-O键和K-N键的作用形成一个三维的框架结构。两个羧基的方向相对于其相连的吡啶平面是扭曲的,在化合物1中两个不对称联吡啶的扭曲角度分别约为74.9°和72.4°,K-O键和K-N键键长分别在3.056(3)~3.426(3)和2.916(3)~3.072(3)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采用在低温下重氮化反应、偶合反应、还原反应合成了2-(2'-羟基?5'-甲基苯基)苯并三唑.并用IR、质谱等进行了表征.这种合成方法成本较低、操作简单、反应迅速.合成的化合物在270~380nm内有强烈吸收,而在400~700nm内无任何吸收,是一类性能优良的紫外线吸收剂.  相似文献   

11.
噻吩-2,5-二羧酸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缩短合成噻吩-2,5-二羧酸的反应时间,得到适合于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条件.利用己二酸与氯化亚砜直接氯化、关环的反应,对噻吩-2,5-二羧酸合成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适合工业化的工艺条件为:己二酸用量为10g,氯化亚砜总用量为45mL,氯化亚砜分两次加入.第一次加入氯化亚砜15mL,第二次加入氯化亚砜30mL;当反应温度达105℃时,加入乙酰氯3mL:反应总时间为20h,反应时间较传统工艺缩短了10h,产品收率为72.1%.  相似文献   

12.
以苯胺和邻硝基苯胺为原料,分别与2-萘酚发生重氮偶氮反应制得两个偶氮化合物(1:1-苯基偶氮-2-萘酚和2:1-(2-硝基苯基偶氮)-2-萘酚),用红外光谱表征其结构,并通过紫外光谱对化合物的光谱性质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两个化合物均具有较大的摩尔吸光系数(1:ε478nm = 1.49 × 104 L/mol·cm;2:ε329nm = 1.32 × 104 L/mol·cm),在溶液pH小于10时紫外光谱基本不变,在强碱性范围内紫外谱图有变化,表现出一定的酸碱变色性。  相似文献   

13.
(R)-1-苄基-3-氨基吡咯烷是合成抗糖尿病新药Dutogliptin的关键中间体。现以D-天冬氨酸为原料,通过氨基保护、内酸酐化、内酰胺化、脱保护和还原等五步反应,合成得到1-苄基-3-氨基吡咯烷,总产率为67.5%。该法具有原料便宜易得、操作简单、产物易于分离提纯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萘酚蓝黑褪色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样中Cr(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盐酸介质中,依据六价铬离子氧化萘酚蓝黑褪色的原理提出了测定Cr(Ⅵ)的新方法,考察了测定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为618nm,Cr(Ⅵ)在1~8μg/10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测定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618=0.00882ρ(mg/L)+0.0855l,相关系数为0.99897,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7×10^4L/(mol·cm)。该法用于水样中的微量Cr(Ⅵ)测定,RSD小于3.0%。  相似文献   

15.
李雪  金学平    曾祥聪  李爽  李丽  余磊    朱伶俐    周委    祝宏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20,42(4):390-394
通过正交试验法优化磷霉素(R)-1-苯乙胺盐的合成工艺。以顺丙烯膦酸为原料,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原料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对收率的影响,以收率、光学纯度作为综合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设计试验,确定最佳合成方案。确定适宜的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65 ℃、催化剂用量15%、原料物质的量比1∶1、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磷霉素(R)-1-苯乙胺盐收率达47.3%。催化剂R重复套用5次,其催化活性基本保持一致。验证试验表明:按照正交设计得出的最优方案,制备磷霉素(R)-1-苯乙胺盐的综合收率比现有工艺的收率提高12.3%,并在此基础上解决了催化剂难以回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合联氨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水合联氨的两种合成方法-尿素氧化法和次氯酸钠氨化法以及水合联氨在医药、农药、发泡剂、抗氧剂、火箭燃料、香料等精细化学品生产中的应用,对水合联氨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报导了一种新的化合物金属茂催化剂的配位体2-(1-甲基-1-环戊二烯基乙基)-1-萘酚的合成,它由1-萘酚和二甲基富烯在低温下通过锂盐连接而得到,它的结构经^1HNMR和元素分析所证实。  相似文献   

18.
2-咪唑烷酮衍生物的合成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2-咪唑烷酮在医药、化工、生物领域的广泛应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现从2-咪唑烷酮及其衍生物的结构、应用、合成方面进行了总结,重点对一些2-咪唑烷酮衍生物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内交联型水性聚氨酯皮革光亮剂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PPG(聚环氧丙烷二醇)、BDO(1,4-丁二醇)、DMPA(二羟甲基丙酸)、三官能度高光泽性单体及TDI(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合成了内交联型水性聚氨酯皮革光亮剂,讨论了合成工艺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An iridium (III) bis[(4,6-difluorophenyl)pyridinato-N, C2][6-(6′-(4″-(5‴-phenyl-1‴, 3‴, 4‴-oxadiazole- 2‴-yl) phenoxy) hexyloxy picolinate)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1H NMR and elementary analysis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ancillary ligand of the oxadiazole-based picolinic acid derivative on op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its iridium complex, and further to obtain an iridium complex with highly-efficient blue emission. The thermal stability, UV absorption and photo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his iridium complex were investigated. Compared with iridium (III) bis[(4,6-difluorophenyl)pyridinato-N, C2](picolinate) reported as a highly-efficient blue electroluminescent material, this iridium complex bearing an oxadiazole-based picolinic acid derivative presents higher thermal stability, more intense UV absorption at 291 nm and similar photoluminescent spectrum peaked at 469 nm. This indicates that tuning ancillary ligand of picolinic acid with an oxadiazole unit can improve the op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its iridium complex. Foundation item: Projects(20772101, 50473046)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Project(2007FJ3017) supported by the Hunan Provincial Science Foundation, China; Project(07C764) supported by the Science Foundation of the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Hunan Province,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