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聚甲醛/热塑性聚氨酯弹性共混增韧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邬素华  文志红 《中国塑料》1999,13(11):39-43
本文选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用Brabender熔融挤出共混的方法对聚甲醛(POM)的改性增韧性进行了研究。对POM/TPU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进行了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随着TPU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出现峰值,而同时又保持了其它性能的适当水平。  相似文献   

2.
聚甲醛/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共混增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 (TPU) ,用Brabender熔融挤出共混的方法对聚甲醛(POM)的改性增韧进行了研究。对POM/TPU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进行了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 :随着TPU用量的增加 ,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出现峰值 ,而同时又保持了其它性能的适当水平。  相似文献   

3.
聚甲醛(POM)共混增韧是高分子学术界迄今未能很好解决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本文采用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TPU),应用双螺杆挤出机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对POM增韧改性进行了研究,对POM/TPU共混体系的力学性能、流动性能和形态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TPU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I)和断裂伸长率(ψ)随之增加,即韧性增加,而拉伸强度(σ)、弯曲强度(σw)、弯曲模量(Ew)和硬度(H)随之降低,即刚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聚甲醛和热塑性聚氨酯共混改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薄层扫描法,以熊果酸对照品为标准考察了浙江省山茱萸饮中熊果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样品含量均低于中国药曲标准。  相似文献   

5.
热塑性聚氨酯增韧改性聚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POM/TPPU/Z-3共混体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容剂Z-3可控制共混体系中分散相的颗粒尺寸及分布,起着聚集剂的作用。随着TPPU用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结晶度和拉伸强度增降低,缺口冲击强度出现峰值,MI下降,当POM/TPPU/Z-3=100/7/0.49时,共混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6.
讨论了有机硅油共混改性聚甲醛(POM)工艺过程以及共混改性材料的特性和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它是一种较理想的具有自润滑功能的材料,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聚甲醛及其共混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聚甲醛(POM)的结构,特性,力学性能,热性能,电性能以及它的合成方法和加工应用,综述了国内外对POM的增韧行为和共混改性的研究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聚甲醛/聚氨酯共混物流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XLY-Ⅱ型毛细管流变仪对聚甲醛/聚氨酯共混物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考查了剪切应力,组成和配比对共混物流变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共混物为假塑性流体,有切力变稀现象;物系的表观粘度随聚氨酯含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增容剂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聚氨酯的加入,不仅没有改变聚甲醛的假塑性,而且改善了其流动性。  相似文献   

9.
通过双螺杆挤出机熔融共混的方式制备了聚甲醛(POM)/热塑型聚氨酯(TPU)复合材料,研究了TPU添加比例和不同相容剂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热变形温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刘雨晴 《塑料加工》2002,35(5):22-24
介绍我国POM共混增韧改性研究的进展,并提出了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丁苯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对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进行共混改性,经过对共混体系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分析,得出共混体系的模型假设,为扩大聚氨醋弹性体的应用范围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聚甲醛共混改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其混法改善聚甲醛的抗冲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和开发状况,探讨了聚甲醛共混改性今后 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尼龙—12增韧改性聚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尼龙12,用机械共混的方法对聚甲醛进行增韧改性,并对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发现,在POM/PA12共混体系中,存在差氢键的相互作用。PA12的加入,使得POM的熔体温度Tm下降,且共混体系的结晶度Xc和拉伸强度下降,PA12的含量为5%时,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POM/LDPE共混改性新品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POM/LDPE/增容剂共混增容改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容剂的加入,使POM/LDPE体系中LDPE分散均匀,POM球晶细化,物理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且增容剂的用量控制在5-7%为最佳。所研制的新品级的主要性能指标为:拉伸强度50-60MPa,缺口冲击强度≥12kJ/m^2,制作的小模数齿轮精度等级达7级,摩擦系数为0.20-0.30。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聚甲醛、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笔成核剂共混体系制成的零部件在行走机械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成核剂S1能控制共混体系分散相的颗粒大小与分布,起着聚集剂,使聚甲醛的球晶细化,结晶速度加快的作用。随着TPU用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结晶度,拉伸强度和熔体指数值的均有所下降,缺口冲击强度出现峰值。当POM/TPU/S1=100/10/2时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该材料制成的零部件分别在  相似文献   

16.
共聚尼龙增韧改性聚甲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卫兵  朱士旺 《塑料工业》1994,(3):21-23,40
本文采用共聚尼龙,用机械共混的方法对聚甲醛进行增韧改性,并对共混物的形态,结构与力学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发现,在POM/COPA共混体系中,存在着氢键的相互作用,且氢键的相对强度随COPA含量的增加而增加。COPA的加入,使得POM的熔融温度Tm和结晶温度Tc均增加,COPA含量在10%以下质量范围内,COPA对POM具有增韧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聚甲醛(POM)/低密度聚乙烯(LDPE)/相容剂Z-1共混增容改性。结果表明:Z-1的加入使POM/LDPE共混物中LDPE分散均匀,POM球晶细化,共混物物理、力学性能得到改善,且Z-1用量控制在5%~7%(以100份LDPE计)为最佳。POM/LDPE/Z-1共混物的主要性能指标为:拉伸强度50~60MPa,缺口冲击强度不小于12kJ/m~2,摩擦系数为0.20~0.30,用该共混物制作的小模数齿轮(m=0.5,Z=72)的精度等级达7级(参见GB 2363-80)。  相似文献   

18.
芳香型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共混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芳香型二元醇为原料,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了环氧树脂/芳香型聚氨酯共混材料。用红外光谱表征了其反应,测试了所得材料的力学性能,用热失重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所得材料进行了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用芳香型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既能提高环氧树脂的韧性,也能提高环氧树脂的力学性能与热性能。  相似文献   

19.
聚氯乙烯与热塑性聚氨酯的共混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国庆  闫贻成 《黎明化工》1995,(3):14-14,16
将聚氯乙烯(PVC)与自制的热塑性聚氨酯(TPU)进行共混改性,试验研究了PVC分子量、PVC/TPU共混比及共混方法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XS-3型PVC与TPU的相容性最好,性能也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热塑性聚氨酯与聚氯乙烯共混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热塑性聚氨酯(TPU)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物。探讨了共混比对TPU/PVC共混物性能的影响,优化出TPU/PVC共混比30/70(质量比),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增塑剂、热稳定剂、填料对TPU/PVC共混物力学性能、流变性能和耐油、耐溶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TPU/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在共混时有协同作用,耐油、耐溶剂性均较好,从成本和实用两方面出发,选择TPU/PVC=30/70共混比更有实用性。随增塑剂DOP的增加,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在所选热稳定剂中,以硬脂酸钙制得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最好;在所选填料中,白炭黑的补强效果最好。扫描电镜观察共混物的微观结构显示,TPU/PVC共混比为30/70有较好的相容性,这与力学性能结果相一致。TGA分析显示,TPU的加入提高了共混物的热稳定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TPU和PVC共混只是一个简单的物理共混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