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仪器》2016,(6)
目的 :探讨肺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影像转移规律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共收集101例经病理确诊的肺腺癌患者,患者入组治疗前均给予胸部CT平扫+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纵隔淋巴结的CT征象及影响因素。结果 :101例患者中纵隔淋巴结转移90例(89.1%),最常发生在10组(76.2%)、4组(69.3%)、7组(41.6%),其次多见于2组(31.7%)、5组(21.8%)、6组(20.8%)。其中单纯的N1、N2、N3及N2+N3转移率低(4%,4%,5%,3%)N1+N2转移率30.7%,N1+N2+N3转移率35.6%。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原发灶大小、肺外转移、UICCT分期、UICCM分期为影响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纵隔淋巴结转移与肺外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肺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遵循由近及远、由肺门向纵隔、多站、逐站转移的规律,出现孤立性、跳跃性转移少见。纵隔淋巴结转移与肺外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现代仪器》2017,(5)
目的:比较PET-CT术前检测食管癌(EC)、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观察其诊断EC、NSCLC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43例EC患者及113例NSCLC患者术前1周接受PET-CT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对比术前PET-CT诊断EC、NSCLC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率,分析其临床参考价值。结果:43例EC患者共切取淋巴结350枚(188组),病理诊断检出59枚淋巴结转移(16.86%),113例NSCLC患者共切取淋巴结494枚(215组),病理诊断检出131枚淋巴结转移(26.52%)。术前PET-CT检测EC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NSC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PET-CT检测EC、NSCLC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T-CT术前检测EC、NSCLC淋巴结转移的参考价值均较高,且评估EC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乳腺浸润性癌超声特征与腋窝淋巴结转移(ALNM)的关联性。方法:选取西安高新医院从2020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113例乳腺浸润性癌患者开展试验。将其是否发生ALNM分作ALNM组(n=48例)及无ALNM组(n=65)例。对所有患者均开展超声检查,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涵盖年龄、绝经、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及超声特征(涵盖形状、毛刺征、后方回声、微钙化、血流分级、腋窝淋巴结纵横径比及腋窝淋巴结皮质厚度)。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乳腺浸润性癌ALNM的影响因素。结果:ALNM组肿瘤直径≥3cm及低分化人数占比为33.33%、41.67%,均高于无ALNM组的16.92%、18.46%(均P<0.05)。ALNM组毛刺征、血流分级2~3级人数占比分别为52.08%、72.92%,均高于无ALNM组的27.69%、36.92%,且腋窝淋巴结纵横径比、皮质厚度分别为(0.59±0.12)、(5.10±1.05)mm,均高于无ALNM组的(0.48±0.10)、(2.88±0.56)mm(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肿瘤直... 相似文献
4.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文彬 《现代仪器使用与维修》2013,(6):22-23,26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腹部创伤中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入我科行CT检查的178例腹部创伤患者,将其CT检查结果与临床随访和外科剖腹探查证实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脏损伤19例,脾脏损伤13例,空腔脏器及系膜血管损伤共26例。与随访和手术探查诊断结果比较,发现肝脏损伤假阳性4例,假阴性2例,敏感性为88.23%,特异性为97.65%;脾脏损伤假阳性2例,假阴性2例,敏感性为84.62%,特异性为98.82%;空腔脏器及系膜血管损伤假阳性7例,假阴性为6例,敏感性为76%,特异性为95.88%。结论腹部CT检查对肝脾等器官具有较高诊断价值,有高敏感性,对空腔脏器及系膜血管等敏感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高强度超声聚焦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HIFU)治疗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癌对患者疼痛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23例淋巴结转移癌患者行HIFU治疗,治疗时间为150-200ms,间隔时间为300-400ms,每点阵发射次数N=8-10次。每3mm做一个切面,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完成对整个肿瘤的治疗。结果治疗后16例患者疼痛部分缓解、明显减轻,占总人数的69.57%,且疼痛评分等级下降至少1个等级;另有3例患者完全缓解、感觉疼痛消失,占总人数的13.04%;3例患者疼痛没有改变,约占13.04%;1例疼痛加重,约占4.35%;治疗后总有效率82.61%。治疗安全可靠,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HIFU治疗淋巴结转移癌无痛、无创,具有良好的止痛、降阻塞感作用,且止痛持续时间长、治疗有效比率高,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对不适宜进行放、化疗或放、化疗不能起作用的晚期体质虚弱患者可提供治疗帮助。 相似文献
6.
《现代仪器》2017,(6)
目的:比较开放与全腔镜下行食管癌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疗效。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150例中期食管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全腔镜食管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与对照组(开放性食管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总量、胸腔引流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d白细胞计数(WBC)比术前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率、心律失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吻合口狭窄、声音嘶哑、胸腔积液、吻合口瘘、胸腔乳糜瘘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腔镜食管切除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的机体应激反应影响与开放术式类似,但前者对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创伤小且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通过解析组织学分化度浸润模式(Mode of invasion,Y-K分类)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关联,探索舌鳞状细胞癌最重要的淋巴结转移相关因子。方法 :选择舌鳞状细胞癌75例手术切除标本进行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解析其分化度(WHO分类)和浸润模式与其它临床病例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分化度与性别(P<0.039)和肿瘤浸润模式相关(P<0.012),而与年龄、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无相关。肿瘤浸润模式与分化度(P<0.025)和淋巴结转移(P<0.011)相关,与性别、年龄、临床分期无相关。在68例临床分期Ⅰ和Ⅱ期病例中,淋巴结转移与肿瘤浸润模式有显著性差异(P<0.018),与其它临床病理因子无相关。结论:本研究提示对于舌鳞状细胞癌个例,浸润模式具有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潜在可能,即从术前病理的浸润模式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9.
《现代仪器》2017,(1)
目的 :分析C-myc基因在肺鳞癌、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为肺鳞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51例肺鳞癌、45例肺腺癌及其癌旁组织标本,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标本原癌基因C-myc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肺鳞癌组织C-myc阳性率为70.59%(36/51),高于癌旁组织的11.76%(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肺鳞癌组织C-myc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组织C-myc阳性率为91.11%(41/45),高于癌旁组织的15.56%(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肺腺癌组织C-myc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腺癌C-myc阳性率高于肺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yc在肺鳞癌、腺癌病灶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其表达水平与肺鳞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具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0.
《现代仪器》2017,(6)
目的:对比肾癌不同病理分型的CT影像特征,总结鉴别诊断特点。方法:回顾30例经病理证实肾癌患者临床资料,概括其CT影像特征。结果:不同病理分型肾癌形状、边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透明细胞癌平扫表现为低密度12例,其中1例病灶内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嫌色细胞癌平扫低密度6例,等密度2例,增强扫描呈均匀轻中度强化,均基本呈持续性强化,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肾癌平扫2例均匀低密度,5例不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3例呈均匀强化,4例呈不均匀强化,7例均基本呈持续性强化,各期强化程度均低于肾透明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动脉期CT值及CT值增强量均高于嫌色细胞癌、乳头状肾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动脉期CT值及CT值增强量可诊断典型肾透明细胞癌,在CT影像的基础上,可综合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1.
12.
《现代仪器》2017,(1)
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术后声带麻痹的CT表现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和局部复发的关系,评价CT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甲状腺癌术后声带麻痹的34例患者的CT资料。结果 :声带麻痹CT表现为:患侧梨状窝扩大32例(94.1%);患侧杓会厌皱襞增厚、向内侧移位32例(94.1%);患侧喉室扩大30例(88.2%);患侧杓状软骨向前内侧移位19例(55.9%);患侧声带萎缩外展8例(23.5%);患侧声带固定于旁正中位6例(17.6%)。其中前三个表现最可靠。同时,10例(29.4%)患者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5例(14.7%)患者发现肿瘤局部复发。结论 :CT能够诊断甲状腺癌术后声带麻痹,而且有助于明确引起声带麻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现代仪器》2019,(2)
目的:分析临床诊断与实验室确诊细菌性痢疾(菌痢)流行特征及病原学特点,探讨防治对策。方法:整理200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肠道门诊871例经临床诊断及实验室确诊的菌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职业分布、文化程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病原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871例菌痢患者年龄集中于20~29岁,男女性别比例为0.93:1,其就诊月份以6~8月为主,职业以职工为主,文化程度以高中及以上为主;所有患者均有腹泻症状,部分合并腹痛、呕吐,多数患者存在高热(体温≥38.5%)表现,其粪便性状以稀便为主。871例粪便标本共检出致病菌225株,检出率为25.83%,其中志贺氏菌109株(48.44%),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55株(24.44%),副溶血性弧菌27株(12.00%),变形杆菌34株(15.12%)。不同致病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药敏试验志贺氏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庆大霉素、萘啶酸、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性较高,对头孢噻吩、头孢噻肟较敏感。结论:菌痢好发于青年人群,其发病季节以夏秋季多见,应加强职工、学生等高危人群宣教;患者临床症状以腹泻、腹痛、呕吐、高热、稀便为主,但不同致病菌感染引发的临床症状存在相似性,根据致病菌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抗生素,是临床工作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资本流动已经成为调配全球资源配置的重要力量.金融危机后,跨国公司进行了全球和区域资源调整,产业转移已经成为区域发展的热门话题.首先阐述了产业转移的理论解释,其次归纳了跨国公司在金融危机后进行产业转移的特点,最后,以案例对我国长三角地区的相关产业转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现代仪器》2017,(3)
目的:分析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Mediastinal bronchogenic cyst,MBC)的CT特征及鉴别诊断依据。方法:分析18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MBC患者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病变部位、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误诊情况,据此总结MBC的CT特征与鉴别诊断依据。结果:误诊13例,误诊率为72.22%。MBC病灶最大径19~85 mm,平均(36.02±10.81)mm,均为单发病变,其中7例位于前纵膈,4例位于中纵膈,7例位于后纵膈。内部密度分型:液性密度4例,软组织密度14例(球灶型8例,不确定型6例)。增强扫描示:仅1例可见囊壁强化。18例病灶中,13例边缘清晰、完整,其余5例边缘欠光滑;不确定型病灶中,6例CT值超过60 Hu,其CT值分布范围为65~137 Hu,1例CT值未超过60 Hu的病灶可见囊壁与周围实变肺组织紧密相连,囊内密度不均匀并可见点状钙化,囊壁强化呈条片状。结论:MBC的术前误诊率较高,根据囊肿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及增强扫描一般无强化的CT特征,综合与周围解剖结构的关系及临床表现,一般可达到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考察多层螺旋CT(MSCT)联合多维重建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价值,为该类疾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以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2月间收治的73例隐匿性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MSCT联合VR、SSD、CRP等多种重建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统计并分析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73例患者经MSCT检查确诊隐匿性肋骨骨折107处,骨折多发于肋骨角(59.81%)且以非完全线性骨折为主(91.59%)。所用多维重建技术的诊断精度依次为:CRP(100.0%)>MPR(97.19%)>SSD(85.89%)>VR(78.50%)>MIP(27.88%)。结论 :MSCT联合多维重建技术对隐匿性肋骨骨折具有较为明确的诊断价值,MSCT与CRP/MPR及VR等联用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19.
《现代仪器》2015,(4)
目的 :总结厚壁型胆囊癌(TWGC)与慢性胆囊炎(CC)CT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以本院32例厚壁型胆囊癌患者和66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CT图像表现特点及诊断准确率。结果 :TWGC组和CC组的胆囊壁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TWGC组厚度值大于CC组。CC组胆囊黏膜完整率、胆囊轮廓清晰率均大于TWGC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两组胆道阻塞发生率、胆道阻塞位置高低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TWGC组高位发生率大于CC组。TWGC组侵犯邻近器官、淋巴肿大和腹腔积液发生率大于C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层螺旋CT诊断TWGC灵敏度为93.75%,特异度为92.42%,阳性似然比为12.3750,阴性似然比0.0676;阳性预测率为85.71%,阴性预测度为96.83%,诊断正确率为92.86%。结论 :厚壁型胆囊癌和慢性胆囊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有差异,可用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急性肠梗阻的病例27例,回顾分析患者CT多平面重建检查的结果,将CT结果与手术结果比较,统计CT对肠梗阻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及CT对肠梗阻病因诊断的准确率及敏感性。结果 :CT对肠梗阻疾病诊断准确率为100%;对肠梗阻的病因诊断中,误诊2例,准确率为92.59%,误诊率为7.41%。结论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准确性较高,对急性肠梗阻的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