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超高层建筑钢管混凝土柱顶混凝土浇筑方法多种多样,却尚未一种能有效解决钢管混凝土柱顶内部混凝土浇筑的安全、质量和效率问题的技术,这些问题对项目的工期和成本有着很大的影响.基于此,本项目通过改进现有的混凝土浇筑工艺,研制了一种新型的钢管柱顶混凝土浇筑平台,优化了现场泵送混凝土浇筑,极大地提高了现场混凝土浇筑速度,减少了钢管柱顶混凝土浇筑缓慢对幕墙和屋面施工的制约,同时,在施工质量、施工安全及成本方面均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2.
Y型巨柱斜撑高位转换结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钢管混凝土结构体系,基于此类结构内部带有多层加劲肋板的封闭钢管混凝土结构具有操作空间狭小,浇筑工艺困难、内部空气难以排除、混凝土成型质量不易控制的特点。本文结合西宁某工程实践,提出了一种Y型巨柱斜撑高位转换体系中高位封闭斜撑钢管自密实混凝土的泵送顶升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某工程设计采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在钢管柱内环向加劲肋板众多、柱外栓钉密布、配筋密集的情况下,通过对钢管内混凝土采用泵送及导管法两层一次浇筑、加长振捣棒振捣、钢管外混凝土随同楼层结构逐层支模浇筑的方式,保证了叠合柱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为今后同类工程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武汉市环球贸易中心超高层钢管混凝土柱采用顶升法、高抛自密实法、导管手工浇捣法三种浇筑方法的实验。经过对比最终确定采用高抛自密实法对项目钢管混凝土柱进行浇筑。有效实现了超高层钢管混凝土柱的灌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利用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配制的钢管C5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应用于桥梁拱肋施工的工程实例。C50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采用泵送顶升浇灌法,浇筑于拱肋钢管内利用混凝土的自密实性、微膨胀性提高混凝土自身密实度加强混凝土与钢管的结合,使混凝土与钢管形成整体受力结构,提高结构整体耐久性、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6.
胡贵仓 《建筑技术》2006,37(4):293-295
深圳诺德中心大厦为超高层建筑,其15层以下框架柱采用钢筋混凝土钢管组合柱。施工中采用拉线透视方法、吊线法进行质量控制,效果较好。组合柱的混凝土施工应先钢管内,再钢管外。钢管内混凝土施工应严格过程控制。施工组织应满足钢管内混凝土质量检查的要求。竖向构件水平施工缝留设的位置应避开钢管柱水平加劲肋,并应位于其下侧位置。  相似文献   

7.
L形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进行了四根有加劲和二根无加劲的L形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试验。对试件破坏过程及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不同宽厚比和内部有无加劲肋对试件承载力和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L形钢管混凝土柱延续了钢管混凝土的特性,有良好的受力性能;当钢管宽厚比不大于60(即短肢柱)时,加劲肋虽然对L形钢管混凝土的承载力没有明显的贡献,但是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延性;而当钢管宽厚比大于60(即长肢柱)时,加劲肋对L形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及延性均无明显影响。最后,在选择合理的钢材和核心混凝土本构关系基础上,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分析程序ABAOUS建立了轴压荷载下L钢管混凝土柱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构件的荷载一变形关系,计算表明,计算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方钢管与管内混凝土的组合作用,提出在方钢管混凝土柱的钢管内壁设置开孔钢板(PBL)加劲肋。以长细比和偏心率为参数,进行了PBL加劲肋方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性能试验,同时进行无加劲肋和钢板加劲肋方钢管混凝土柱的偏压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无加劲肋构件为受压侧钢管管壁单波鼓曲破坏,钢板加劲肋和PBL加劲肋构件均为双波鼓曲破坏;PBL加劲肋构件承载力比未加劲构件提高了6.95%,比钢板加劲肋构件降低了4.33%,PBL加劲肋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加强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组合作用,试件管内混凝土受拉裂缝分布更为均匀,裂缝宽度和间距更小。以方钢管混凝土偏压柱承载力计算公式为基础,考虑PBL加劲肋和孔内"混凝土榫"的作用,提出了PBL加劲肋方钢管混凝土柱偏压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花瓣形钢管混凝土柱具有造型美观的优点,为具体研究其受力机理和承载力,定义了其截面组成,提出了截面偏移比和截面对称系数以反映花瓣形截面性质,提出在花瓣柱中设置十字形加劲肋以增强其组合效应。基于某工程中墩柱和有限元模型,研究了花瓣形钢管混凝土短柱在轴压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机理,分析了加劲肋厚度、混凝土强度、钢材强度、加劲肋开孔直径和间距等参数对轴压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加劲肋厚度与钢管壁厚的匹配关系。根据理论分析和大量有限元参数分析结果,建议了加劲肋厚度与钢管壁厚之比和钢管名义径厚比的取值范围,提出了花瓣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轴压承载力计算式。  相似文献   

10.
本工程地下5层,地上42层,为超高层建筑。上部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体系,外围钢柱通高采用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外框与内筒之间采用钢梁。论文主要介绍了本项目的结构选型、多遇地震反应谱分析、多遇地震时程分析、设防地震作用下的计算分析以及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动力分析,通过以上计算分析表明,本工程结构体系合理,具备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1.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工程为高耸钢结构,为加强塔身主要受力构件——钢管柱,采用提高钢管内部混凝土强度和浇筑高度的方法来抵抗结构荷载。本工程钢管混凝土柱浇筑采用分段抛落法工艺,利用浇筑过程中高处下抛时产生的动能来实现自流平并充满钢管柱的施工方法。并采用了免振捣的自密实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减小了混凝土收缩量,保证了钢管与混凝土之间可靠粘结,确保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  相似文献   

12.
<正> 一、前言 目前,相当数量的高度在2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已经在中国陆续兴建。以往,我国对这类超高层建筑研究不多,一些问题急待解决。本文简单介绍及讨论了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风荷载,结构体系、钢管混凝土结构等问题。建议在超高层建筑中设置透空层,应用阻尼器,采用大型支撑结构及钢管混凝土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方钢管混凝土管壁内设置纵向加劲肋可提高其管壁的稳定性。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带肋方钢管混凝土柱偏心受压荷载-变形全过程关系进行计算,计算得到的破坏形态和荷载-变形关系曲线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在此基础上,通过典型算例从变形情况、荷载-变形全过程曲线、核心混凝土的纵向应力分布以及钢管与混凝土相互作用四个方面对带肋方钢管混凝土的工作机理进行分析,并且与相应的无肋方钢管混凝土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加劲肋的设置可以增加钢管约束支撑点,减小鼓曲的横向变形值,增强核心混凝土与管壁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有效地延缓构件局部屈曲,改善管壁的稳定性,提高构件的极限荷载;纵向加劲肋宽度越大,构件极限荷载越高,后期延性越好;加劲肋宽度设置应控制在一定范围,能获得较好的综合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14.
超高层结构竖向压缩变形不可忽视,其主体结构层间竖向压缩变形差可能对单元式幕墙节点的竖向变形间隙预留设计产生影响。以超高层工程项目为背景进行施工模拟计算,分析不同楼层区段幕墙构件安装完成后的层间竖向压缩变形差值,计算时考虑竖向荷载、混凝土收缩和徐变等因素的影响;考察各种因素的影响比例;比较不同高度超高层建筑的层间竖向压缩变形值对幕墙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超高层建筑竖向压缩变形值的增大一般不会造成超高层建筑幕墙的竖向变形预留间隙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程玉英 《建筑施工》2020,42(1):45-47
为保证预应力双向单层拉索幕墙系统的设计质量,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项目为例,阐述了拉索幕墙结构荷载的取值、拉索截面的确定、拉索幕墙中连续开启门或窗的构造形式、拉索变形微调的构造形式等设计要点。该项目通过有效的技术措施,实现了理想的建筑外饰设计,可供其他类似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沈阳宝能金融中心T1塔楼项目为背景,讨论了超大截面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通过对比分析超大截面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并综合考虑防火性、施工可行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论述了本项目巨型柱截面选型的依据。创新采用钢管内置传力构件的设计方法解决了钢管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问题;创新采用T形加劲肋的设计方法解决了大宽厚比钢管壁的局部屈曲问题,保证了结构安全度且经济效益显著。相关技术措施完善了超大截面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设计方法,所得结论对其他超高层建筑巨型钢管混凝土柱设计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沈阳宝能金融中心T1塔楼项目为背景,讨论了超大截面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设计方法与关键技术。通过对比分析超大截面矩形钢管混凝土柱和型钢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并综合考虑防火性、施工可行性以及经济性等因素,论述了本项目巨型柱截面选型的依据。创新采用钢管内置传力构件的设计方法解决了钢管与混凝土的共同工作问题;创新采用T形加劲肋的设计方法解决了大宽厚比钢管壁的局部屈曲问题,保证了结构安全度且经济效益显著。相关技术措施完善了超大截面矩形钢管混凝土柱的设计方法,所得结论对其他超高层建筑巨型钢管混凝土柱设计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AP1000核工程中的墙体模块采用的是钢板-混凝土组合结构。安装核电设备要求墙体钢板变形不超过3 mm,试验研究了分层浇筑自密实混凝土对钢板的侧压力与浇筑高度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应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墙体模块中的钢板及其连接杆件的应力和位移等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了钢板厚度、角钢加劲肋间距以及槽钢拉结杆间距对结构模块变形的影响,为结构模块墙体的优化设计提出建议,并为其后续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深圳湾创新科技中心两栋超高层塔楼由两道连接体相连,两栋塔楼高度不等,为非对称双塔连体结构。主体结构采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混合结构,连体均采用钢绗架结构。首先介绍了本项目的工程概况、结构方案选择、连体结构设计要点、主要构件尺寸与材料,然后介绍了结构超限情况、风洞试验与规范风荷载作用下对比分析、小震弹性分析、弹性时程分析、中震分析和大震分析等内容。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带连体的超高层结构,应考虑尽量少设置加强层,以减少对竖向刚度突变的不利影响,同时还需采用最可靠的、对建筑立面效果、幕墙等影响小的连接方式,并针对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带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方钢管宽厚比和加劲肋高厚比为主要变化参数,进行了14个带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试验研究;同时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带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荷载-变形关系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同时从应力-应变关系、核心混凝土和钢管的纵向应力分布及其相互作用等方面对比分析了无肋、单肋和双肋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受力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设置加劲肋不仅提高了核心混凝土的纵向应力,而且明显减小了钢管管壁的拉应力区范围,改善了管壁的稳定性;带肋试件的约束作用主要集中在钢管角部和加劲肋处,随着每边加劲肋数量的增加,角部约束力明显增大。图13表1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