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 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 associated vasculitis,AAV)患者预后特点,总结影响AAV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整理我院2005年4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105例AAV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预后情况,比较生存组、死亡组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总结影响AAV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05例AAV患者中,32例(30.48%)改善,41例(39.05%)终末期肾脏病行规律透析,32例(30.48%)死亡。生存组年龄、VDI评分,合并感染率、合并慢性疾病率,以及体重下降、心血管受累、大咯血发生率均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得出年龄≥60岁、VDI评分≥5分、合并慢性疾病、心血管受累是影响AAV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AAV患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年龄、损伤指数、慢性疾病及心血管受累均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300例脓毒症患者依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177例)与死亡组(123例),以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素氮等指标。结果 :死亡组年龄、尿素氮水平、血清肌酐水平、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死亡组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低于存活组;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尿素氨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肌酐水平、APACHEⅡ评分是预测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应根据患者年龄,密切观察指标变化,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回顾2013年3月至2017年5月我科ALI/ARDS患者资料,剔除入院后24 h内病死者及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肺水肿患者,39例AL、98例ARDS患者入组。按照患者入院30 d预后转归,将生存患者纳入生存组,死亡患者纳入病死组,将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ALI合并ARDS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对策。结果:137例患者中,52例病死,生存率为62.04%,其中39例ALI患者生存率为89.74%(35/39),98例ARDS患者生存率为51.02%(50/98),ARDS患者生存率低于AL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20分、机械通气治疗时间≥7 d、氧合指数<200 mm Hg、尿素氮≥7.1 mmol/L、肺内源性病因及发生脓毒血症均为影响ALI/ARDS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LI/ARDS患者生存率较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及时评估患者预后质量并给予综合干预,有望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新生儿发生难治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61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患儿肺炎类型,分为难治性肺炎组,普通型肺炎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资料及转归差异,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新生儿难治性肺炎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结果:261例肺炎患儿中,125例为难治性肺炎,136例为普通型肺炎。胎膜早破≥24 h、Apgar评分≤7分、胃管喂养、吸氧、吸痰/插管是影响新生儿难治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难治组住院天数、肺炎疗程、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其治愈率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难治性肺炎往往治疗效果欠佳,疗程较长且住院费用较高,注重新生儿发生难治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及时予以干预,是降低难治性肺炎发病率、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后继发脑积水的影响因素,探讨预防策略。方法:2009年3月至2017年3月我科收治231例颅内出血新生儿,按照患儿是否发生脑积水分为继发脑积水组、未继发脑积水组,比较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新生儿颅内出血后继发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31例颅内出血患儿中,118例继发脑积水,脑积水发生率51.08%。随着患儿颅内出血分级的升高,其脑积水发生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胎龄<32周、出生时窒息、凝血功能异常及颅内出血分级Ⅲ~Ⅳ级是影响新生儿颅内出血后继发脑积水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后脑积水发生风险较高,应根据风险因素评估其脑积水发生风险并予以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危重评分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预后判断价值,为ARF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9例ARF患者,均于其确诊后24 h内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 II)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并按照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病死组,比较2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不同危重评分判断患者预后价值。观察APACHE II评分与病死率、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 :129例患者病死86例,病死率66.7%。存活组APACHE II、SAPS II评分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SAPS II评分、SOF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S II评分与SOFA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APACHE II评分的增加,其病死率、R值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APACHE II对ARF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最高,建议作为临床预测患者预后的首选评分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急性加重(AECOPD)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降低AECOPD病死率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就诊的AECOPD患者126例,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36例)和非死亡组(90例)。比较2组患者人口学特征、血常规、肺功能、血气分析、C反应蛋白(CRP)等相关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ECOPD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死亡组患者COPD综合评级高风险比例、CRP水平、血红蛋白计数、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计数、PaCO2、合并缺血性心脏病和肺心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C反应蛋白(OR=3.126,95%CI=1.345~7.265)、高碳酸血症(OR=3.012,95%CI=1.234~7.352)、低淋巴细胞计数(OR=2.341,95%CI=1.084~5.056)、慢性肺源性心脏病(OR=2.510,95%CI=1.203~5.237)是住院AECOPD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CRP、高碳酸血症、低淋巴细胞计数、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影响住院AECOPD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ICU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机械通气患者呼出气冷凝液过氧化氢(H2O2)和髓过氧化酶(MPO)水平与预后关系。方法 :69例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按预后分为存活组(36例)和死亡组(33例),收集机械通气1d、3d、5d和7 d的EBC,测定EBC中H2O2、MPO含量。结果 :1存活组EBC中H2O2和MPO含量逐渐下降,机械通气3d、5d、7 d较1 d明显降低(均P<0.05)。2死亡组EBC中H2O2和MPO含量逐渐升高,机械通气第7 d时达到最高(均P<0.05)。3两组EBC中H2O2和MPO含量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Ⅲ)评分均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 :EBC中H2O2和MPO含量高低与患者预后有关,可作为AECOPD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炎症反应重要监测指标,并可作为评估其治疗和预后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尿毒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为尿毒症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至2014年2月我院就诊随访资料完整的317例尿毒症患者资料。按照其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记录患者死亡原因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透析频率等一般临床资料,将存在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尿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317例患者中,126例死亡,191例存活,死亡率为39.75%,患者死亡原因以心血管疾病(26.98%)为主,其次为呼吸循环衰竭(26.19%)。多因素回归分析示,FPG升高及合并糖尿病、肺部感染是影响尿毒症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LB、Hb、血钠、透析频率升高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尿毒症患者死亡与感染、血糖控制不佳有关,针对危险因素实施早期干预治疗并注重营养支持、规范透析频率、纠正贫血状态,有望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肾功能不全的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患者预后危险因素,探讨患者预后质量的改善策略。方法:对209例表现为肾功能不全的IMN患者进行分析。按照患者随访结果,将肾小球滤过率(e GFR)<30 m L/(min·1.73m~2)、发生终末期肾病(ESRD)或死亡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将e GFR未降至终点事件范围者纳入肾功能稳定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症、尿蛋白等基线资料差异,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总结影响肾功能不全的IMN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209例患者中,共计53例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占25.36%。年龄≥60岁、肾小管间质损害≥25%、尿β2-微球蛋白≥1.17mg/L、尿免疫球蛋白G≥24.98 mg/L是影响肾功能不全的IMN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白蛋白≥25 g/L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多数肾功能不全的IMN患者可自发缓解,但仍有部分高龄、营养不良及肾小管变严重患者预后质量不佳,应予以积极救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学龄前脑瘫患儿智力低下的影响因素,为脑瘫患儿智力发育迟缓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183例4~6岁脑瘫患儿,根据其智力评定结果,将智商(IQ)<70分者纳入智力低下组,将IQ≥70分者纳入智力临界/正常组,比较两组患儿胎龄、脑瘫类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等基础资料,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学龄前脑瘫患儿智力低下的危险因素。结果:183例受试患儿共检出智力低下98例,占53.55%。多因素分析示,新生儿黄疸、癫痫、小头畸形、GMFCSⅣ~Ⅴ级、共济失调型脑瘫是影响学龄前脑瘫患儿智力低下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学龄前脑瘫患儿脑瘫类型、GMFCS分级及并发症均对智力发育状况有所影响,实施早期干预、尽可能消除危险因素,对于避免患儿智力残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乳腺癌保乳手术复发率及其影响因素,总结改善患者预后的干预措施。方法 :2010年5月~2012年5月两院收治行乳腺癌保乳手术后随访时间≥3年的3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3年局部复发率为5.5%。年龄≥60岁、肿瘤分期Ⅱ~Ⅲ期、存在淋巴结转移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术后化疗、术后放疗是乳腺癌保乳手术局部复发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保乳手术的局部复发率仍较高,针对影响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行早期干预有望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并观察血液灌流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5年3月至2018年7月我科收治的64例紫癜性肾炎患儿及同期85名过敏性紫癜患儿。将其分别纳入紫癜性肾炎组、过敏性紫癜组,对比两组患儿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过敏性紫癜患儿肾损伤的危险因素。此外,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紫癜性肾炎患儿分别纳入血液灌流组、传统治疗组,各32例,两组患儿均接受抗生素、抗组胺等传统治疗,血液灌流组加用血液灌流治疗,每次2 h,共3次。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变化,分析血液灌流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效果。结果 :多因素分析得出,皮疹持续时间≥2周、皮疹反复次数≥3次、消化道出血是影响儿童过敏性紫癜进展至紫癜性肾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 d后,血液灌流组肉眼血尿减轻、蛋白尿减少、皮疹减轻、腹痛减轻者占比均高于传统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7 d后尿沉渣红细胞、TNF-α、IL-6均下降,IL-2均上升,血液灌流组治疗7 d后尿沉渣红细胞、TNF-α、IL-6低于传统治疗组,其IL-2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合并皮疹持续时间≥2周、皮疹反复次数≥3次、消化道出血的过敏性紫癜患者有着更高的紫癜性肾炎发生风险,应加强监护、随访;若患儿已进展至紫癜性肾炎,及时行血液灌流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肾损伤进展,改善患儿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分析125例拟行TKA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在6个月以上。按照术后6个月膝关节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将HSS评分≥66分者纳入关节功能理想组,将HSS评分<66分者纳入关节功能不理想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疼痛评分、术前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等临床资料,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危险因素。结果:125例患者中,64例(51.20%)术后6个月HSS评分≥66分,其余61例(48.80%)HSS评分不足66分。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术前HSS评分<45分、术前VAS评分≥6分、发生术后并发症是影响TKA术后关节功能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PSA<5°、行软组织平衡术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TKA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不够理想,与年龄较大、术前膝关节功能不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等多种因素有关,提倡个体化手术、重视术后康复,有望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为重症手足口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23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照其临床特征分为重症组(n=75)及普通组(n=248)。比较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使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表现以高热不退、白细胞与中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并伴神经系统异常症状为主。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示,年龄<3岁、热程≥3 d、热峰≥39℃、白细胞计数≥12×109/L、中性粒细胞≥5×106/L、空腹血糖≥9 mmol/L、出现神经反射异常是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存在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患儿,应密切观察其症状体征变化,早期干预,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率,降低患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3种预警评分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93例AECPOD患者,于入院时分别使用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CURB-65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评价患者病情,并按照患者预后,将其分别纳入死亡组和存活组、入住ICU组和未入住ICU组、机械通气组和非机械通气组、有创机械通气组和非有创机械通气组,比较各组患者NEWS、CURB-65、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3种预警评分预测AECOPD患者预后的参考价值。结果:193例患者预后转归为死亡8例(4.42%),存活185例(95.85%);入住ICU 22例(11.40%);行机械通气50例(25.91%),其中8例行有创机械通气(16.00%)。死亡组、入住ICU组、机械通气组、有创机械通气组入院时NEWS、CURB-65、APACHE-Ⅱ评分均分别高于存活组、未入住ICU组、非机械通气组、非有创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PACHE-Ⅱ评分预测AECOPD患者死亡、入住ICU、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的AUC均高于NEWS评分、CURB-65评分,NEWS评分预测AECOPD患者预后的AUC均高于CURB-65评分。CURB-65评分预测AECOPD患者预后的AUC均在0.7以上。结论:NEWS、CURB-65、APACHE-Ⅱ评分均可为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提供可靠参考,NEWS、CURB-65评分简便易行,而APACHE-Ⅱ评分则更为全面、客观,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脑疝手术效果及影响因素,探讨高血压脑出血脑疝的预后预测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脑疝患者105例资料。按照患者术后6个月预后质量,将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Ⅳ~Ⅴ级者纳入预后良好组,将Ⅰ~Ⅲ级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分析年龄、GCS评分、血肿量、手术时机等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05例患者中,预后良好46例(43.81%),预后不良59例(56.19%)。大量血肿、GCS评分≤8分、脑室积血、中线移位≥1 cm、术后再出血、术后肺部感染为影响高血压脑出血脑疝手术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发病后6 h内手术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 :急诊大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对合并脑疝患者效果尚可,充分减压,尽早实施手术、完善围术期综合治疗,有望降低患者病死、病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D-二聚体(D-dimer,D-D)动态变化在重症肺炎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统计2014年5月至2017年2月133例重症肺炎住院患者预后,计算患者病死率,并比较并比较存活死亡两组患者PCT、D-D水平变化及APACHEⅡ初始值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PCT、D-D初始值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133例患者中,69例存活,64例病死,病死率为48.12%。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率、恶性肿瘤发生率低于病死组,其社区获得性肺炎构成比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PCT初始值、峰值及D-D峰值均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初始值、峰值及D-D峰值异常者的病死率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APACHEⅡ评分、PCT峰值、D-D峰值、PCT初始值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AUC均>0.700,预测价值较好(P<0.05)。结论 :PCT、D-D升高提示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根据PCT、D-D异常情况评估患者预后质量并予以个体化治疗,有望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亚低温治疗时机的选择。方法:资料完整的102例中重度HIE患儿,按照其亚低温治疗时间,ABC组分别为发病后3 h内、3~6 h、6 h后接受亚低温治疗的患儿。分析其预后差异。结果:A组、B组患儿28 d NBNA评分及18个月Bayley评分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评分略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儿死亡率、严重伤残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儿亚低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生后3~6 h行亚低温治疗对中重度HIE患儿预后质量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若患儿病程已超过6 h,不应盲目应用亚低温治疗。  相似文献   

20.
向弘利 《现代仪器》2015,(2):38-39,78
目的 :探析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相关性,明确贫血与低蛋白血症是否可作为反应心衰近期死亡风险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老年慢性心衰患者208例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48例和死亡组60例,随机选择符合一般资料要求同期非心衰老年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值以及3组患者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根据患者基础疾病类型分组,比较不同基础疾病存活着、死亡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差异。结果 :存活组及死亡组贫血、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活组贫血发生率、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缺血、心脏瓣膜疾病等不同基础疾病小组,存活组Hb和ALB值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提示老年慢心衰患者预后不良,且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检测水平与其预后不良存在一定相关性。血清白蛋白可以作为临床上用来评测心衰预后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