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与D-二聚体(D-dimer,D-D)动态变化在重症肺炎患者预后预测中的价值。方法 :统计2014年5月至2017年2月133例重症肺炎住院患者预后,计算患者病死率,并比较并比较存活死亡两组患者PCT、D-D水平变化及APACHEⅡ初始值差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入院24 h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PCT、D-D初始值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 :133例患者中,69例存活,64例病死,病死率为48.12%。存活组患者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率、恶性肿瘤发生率低于病死组,其社区获得性肺炎构成比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PCT初始值、峰值及D-D峰值均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初始值、峰值及D-D峰值异常者的病死率高于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APACHEⅡ评分、PCT峰值、D-D峰值、PCT初始值预测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AUC均>0.700,预测价值较好(P<0.05)。结论 :PCT、D-D升高提示重症肺炎患者预后不良,根据PCT、D-D异常情况评估患者预后质量并予以个体化治疗,有望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实验室指标对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 stroke,EHS)患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37例EHS患者,按照其预后分为存活组与病死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肝肾功能、心肌酶谱、凝血功能等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差异,评价实验室指标对该病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结果 :137例患者中,124例痊愈出院,无后遗症,其余13例病死,病死率9.5%。存活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水平及异常率均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结果及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血K~+、Na~+、Cl~-水平显著高于病死组,其异常率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血D-二聚体(D-D)水平显著低于病死组,其血小板(PLT)水平显著高于病死组,其D-D、PLT异常率均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检测CK、LDL、cTnI、K~+、Na~+、Cl~-、D-D、PLT等实验室指标可早期评估EHS患者预后,为临床处理措施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血清胆碱酯酶(CHE)水平变化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为MODS患者病情严重度及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科129例MODS患者及同期未发生MODS者100例进行对照,比较两组患者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此外,比较入组28 d后存活、死亡患者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计算血清CHE与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的相关性,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CHE评估MODS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MODS组患者平均APACHEⅡ评分为(22.98±7.25)分,高于对照组的(9.11±1.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较入组时下降(P<0.05),对照组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未见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ODS组存活、病死患者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均较入组时下降,病死患者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均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示,血清CHE水平与患者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429,P<0.05);ROC曲线示,入组时、入组后24 h血清CHE水平判断MODS患者病死风险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0.771(P<0.05)。结论 :血清CHE变化与MODS患者病情严重度及预后具有密切关联,患者入院后24 h血清CHE水平在判断其病死风险方面参考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危重评分对急性肾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预后判断价值,为ARF患者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9例ARF患者,均于其确诊后24 h内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 II)及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并按照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病死组,比较2组患者各项评分差异,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不同危重评分判断患者预后价值。观察APACHE II评分与病死率、死亡风险的关系。结果 :129例患者病死86例,病死率66.7%。存活组APACHE II、SAPS II评分显著低于病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 II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SAPS II评分、SOF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S II评分与SOFA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APACHE II评分的增加,其病死率、R值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APACHE II对ARF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最高,建议作为临床预测患者预后的首选评分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方案对白细胞(WBC)计数升高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152例(169耳)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前外周血WBC计数,将WBC计数≤10×10~9/L者纳入WBC正常组(n=81,90耳),将WBC计数>10×10~9/L者纳入WBC升高组(n=71,79耳),并按照WBC升高组患者治疗情况,将接受抗生素治疗的36例(40耳)患者纳入联合治疗组,将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的35例(39耳)患者纳入常规治疗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后听力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各组患者治疗2周后听力损失程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常规治疗组听力损失下降程度不及WBC正常组、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正常组、联合治疗组治疗2周后听力损失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治疗2周后WBC计数均较治疗前下降,常规治疗组治疗后WBC计数仍高于WBC正常组、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36%,均低于WBC正常组、联合治疗组的93.33%、9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正常组、联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WBC计数升高的突发性耳聋患者而言,常规治疗疗效有限,应适当加用抗生素以提高其听力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标准对AKI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救治的276例AKI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对照分析。分别使用RIFLE、AKIN、KDIGO及传统标准,根据患者血清肌酐(SCr)水平变化判断其肾损伤程度分级,并比较不同肾损伤程度患者30d死亡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4种AKI标准预测患者30d死亡率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276例患者中,69例于入院30d内病死,死亡率为25.00%。达到传统标准者,其死亡率高于未达到传统标准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患者RIFLE、AKIN、KDIGO分期的增加,其死亡率逐渐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种AKI标准评估患者死亡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均>0.680(P<0.05),传统标准的ROC曲线下面积、特异性均最高,AKIN、KDIGO的灵敏度均为72.31%,高于其他2个标准。结论:传统标准预测AKI患者病死风险的特异性最高,AKIN、KDIGO对患者病死风险的预测最为灵敏,综合多种AKI标准评估患者病死风险对于指导临床诊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价值,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8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纳入患者组,按照其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并选取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PCT水平差异,并观察患者组治疗前后血清PCT水平变化,计算PCT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灵敏度、特异性。结果 :患者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血清PCT水平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治疗5 d后血清PCT水平显著下降,但存活组治疗前、治疗5 d后血清PCT水平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葡球菌感染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阴性杆菌感染者,阴性杆菌感染者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草链球菌、粪肠球菌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灵敏度为93.8%(76/81),特异性为92.6%(75/81)。结论 :血清PCT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有着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性,且有助于患者病原菌构成的预测及预后判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治及患者预后判断提供良好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血清sST2在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分级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抽取2015年3月至2018年4月入院治疗的1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按心功能分为Ⅱ级组、Ⅲ级组与Ⅳ级组,按预后分为良好组与不良组,比较各组患者血清sST2、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结果 :Ⅱ级组、Ⅲ级组与Ⅳ级组患者血清sST2、NT-proBNP水平、LVEDD依次增高,而LVEF依次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患者血清sST2、NT-proBNP水平、LVEDD高于良好组,而LVEF低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ST2水平与LVEF负相关,而与NT-proBNP水平和LVEDD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0.402,0.389,0.437,P<0.05)。血清sST2截断值为1.92 n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772,对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有一定价值,血清sST2与NT-proBNP联合应用时诊评估价值更高,结论:血清sST2可反映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对慢性心力衰竭病情预后有一定评估价值,与NT-proBNP联用时评估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毒严重度评分(poisoning severity score,PSS)对急性中毒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急诊科于2014年1月至2018年6期间收治的诊治的318例急性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治疗前均进行PSS评估和APACHEⅡ评分,并以随访3个月为研究终点,将出现死亡的患者纳入预后不良组,存活的患者纳入预后良好组。对比不同PSS评分患者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APACHEⅡ评分等一般情况及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对PSS评分与患者24 h内的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ial blood,PaCO_2)、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小板(Platelet,PLT)、肌酐(Creatinine,Cr)、尿素氮(ureanitrogen,BUN)、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对PSS评分对急性中毒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不同PSS评分患者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不同PSS评分患者的住院时间及APACHEⅡ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SS得分越高,患者的住院时间越长、APACHEⅡ评分越高,同时不同PSS评分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SS评分越高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相关性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得到,PSS评分与患者的PaO_2水平呈负线性相关,与WBC、Cr、BUN、CKMB、ALT水平呈正线性相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PSS评分是影响患者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时能通过PSS评分有效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转归,且操作简便、快捷、实用,对急性中毒患者病情预后评估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预后的危险因素,探讨干预策略。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2月—2016年7月151例ARDS患儿情况,按照患儿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两组患儿年龄、原发病、小儿危重病评分(PCIS)、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基线资料间差异,运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ARDS患儿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51例患儿死亡92例,死亡率为60.93%,其中57例于确诊后3 d内死亡,占61.96%;存活组基线PCIS评分、氧合指数、WBC高于死亡组,其机械通气时间、受累器官数量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年龄<28 d、肺源性疾病及新生儿透明膜肺病构成比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S评分≥70分、年龄≥28 d为儿童ARDS预后的保护因素,受累器官数量≥2个、肺源性疾病、新生儿透明膜肺病为影响儿童ARDS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ARDS的预后危险因素包括受累器官数量、肺源性疾病及新生儿透明膜肺病,根据患儿年龄及PCIS评分综合评估其预后,有望为治疗策略调整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血糖水平与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率的关系,为脓毒血症患者预后质量的预测及治疗策略的调整提供参考。方法 :204例成年脓毒血症患者,按照患者转归分为病死组、生存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状态、血糖变异度的差异,将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血糖水平对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率的影响。结果:204例患者中,病死81例,死亡率为39.71%。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FPG、FINS、HOMA-IR、血糖变异度是影响脓毒症患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OMA-β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血糖水平与血糖变异度的升高可造成脓毒血症患者死亡风险增加,注重患者血糖水平的监测并适时给予胰岛素降糖治疗有望改善患者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3种预警评分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93例AECPOD患者,于入院时分别使用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CURB-65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评价患者病情,并按照患者预后,将其分别纳入死亡组和存活组、入住ICU组和未入住ICU组、机械通气组和非机械通气组、有创机械通气组和非有创机械通气组,比较各组患者NEWS、CURB-65、APACHE-Ⅱ评分的差异,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3种预警评分预测AECOPD患者预后的参考价值。结果:193例患者预后转归为死亡8例(4.42%),存活185例(95.85%);入住ICU 22例(11.40%);行机械通气50例(25.91%),其中8例行有创机械通气(16.00%)。死亡组、入住ICU组、机械通气组、有创机械通气组入院时NEWS、CURB-65、APACHE-Ⅱ评分均分别高于存活组、未入住ICU组、非机械通气组、非有创机械通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PACHE-Ⅱ评分预测AECOPD患者死亡、入住ICU、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的AUC均高于NEWS评分、CURB-65评分,NEWS评分预测AECOPD患者预后的AUC均高于CURB-65评分。CURB-65评分预测AECOPD患者预后的AUC均在0.7以上。结论:NEWS、CURB-65、APACHE-Ⅱ评分均可为AECOPD患者预后的预测提供可靠参考,NEWS、CURB-65评分简便易行,而APACHE-Ⅱ评分则更为全面、客观,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含量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5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分为轻症组258例、中症组146例及重症组96例,比较三组患者Hcy含量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比例。对HHcy患者采取综合治疗措施10d后,比较治疗前后Hcy含量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结果。结果 :由轻症组、中症组至重症组,三组Hcy水平及HHcy患者占比逐渐上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Hcy患者治疗10d后的NIHSS评分(9.83±6.17)及Hcy含量为(18.5±5.7)umol/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NIHSS评分(19.33±6.03)及Hcy的含量(37.2±5.8)umol/L,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Hcy含量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Hcy患者的神经缺损程度高,治疗HHcy有助于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回顾2013年3月至2017年5月我科ALI/ARDS患者资料,剔除入院后24 h内病死者及合并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肺水肿患者,39例AL、98例ARDS患者入组。按照患者入院30 d预后转归,将生存患者纳入生存组,死亡患者纳入病死组,将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ALI合并ARDS患者生存率的相关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对策。结果:137例患者中,52例病死,生存率为62.04%,其中39例ALI患者生存率为89.74%(35/39),98例ARDS患者生存率为51.02%(50/98),ARDS患者生存率低于ALI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ACHEⅡ评分≥20分、机械通气治疗时间≥7 d、氧合指数<200 mm Hg、尿素氮≥7.1 mmol/L、肺内源性病因及发生脓毒血症均为影响ALI/ARDS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ALI/ARDS患者生存率较低且受多种因素影响,及时评估患者预后质量并给予综合干预,有望控制病情进展、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向弘利 《现代仪器》2015,(2):38-39,78
目的 :探析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与老年慢性心衰患者预后相关性,明确贫血与低蛋白血症是否可作为反应心衰近期死亡风险指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内科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收治老年慢性心衰患者208例临床资料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148例和死亡组60例,随机选择符合一般资料要求同期非心衰老年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值以及3组患者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根据患者基础疾病类型分组,比较不同基础疾病存活着、死亡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差异。结果 :存活组及死亡组贫血、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活组贫血发生率、低蛋白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缺血、心脏瓣膜疾病等不同基础疾病小组,存活组Hb和ALB值均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提示老年慢心衰患者预后不良,且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检测水平与其预后不良存在一定相关性。血清白蛋白可以作为临床上用来评测心衰预后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统计分析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病死原因及变化趋势,为医院管理及患者预后的改善提供对策。方法 :以我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死因构成,观察其变化趋势。结果 :2009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共收治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240286例,病死1233例,病死率0.51%。各年度男性患者人数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2011年,男性患者病死率显著低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2年~2014年,男性与女性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岁年龄段患者病死率为1.04%,显著高于其他各组,其次为≥65岁年龄段,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9年~2011年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病死率为1.16%,死因以感染性心内膜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动脉夹层破裂为主;2012年~2014年我院心内科患者病死率为0.06%,死因以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肌病为主。结论 :女性、婴幼儿及老年人群是心血管疾病病死的高危人群,总体而言,心血管疾病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冠心病、高血压病仍较为常见,应加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心血管不良事件关系,为UAP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提供参考指标。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185例UAP患者,根据其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作为分离点,分为4级并分别纳入NT-proBNPⅠ级组、NT-proBNPⅡ级组、NT-proBNPⅢ级组、NT-proBNPⅣ级组,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NT-proBNP评估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的价值。结果:随着患者NT-proBNP分级的上升,其Killip分级Ⅰ级者构成比及LVEF均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T-proBNPⅢ级组、Ⅳ级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NT-proBNPⅠ级组、NT-proBNP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NT-proBNP分级的上升,其预测UAP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效能逐渐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示,以血浆NT-proBNP浓度1102.97 pg/m L为临界值,其预测UAP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5.73%、73.95%,曲线下面积为0.791(P<0.05)。结论:根据UAP患者入院时血浆NT-proBNP浓度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其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为临床预后的评估与治疗策略的调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预后特点,总结临床个体化诊治思路。方法:以2012年8月至2015年5月期间确诊为乳腺癌且未接受过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时间3年以上。按照患者分子分型,将其分别纳入Luminal A型组、LuminalB型组、HER-2过表达型组及三阴型组,对比各组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3年复发率、转移率、生存率,总结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预后特点。结果:89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Luminal A型42例,Luminal B型19例,HER-2过表达型13例,三阴型15例。HER-2过表达型组肿瘤直径、临床分期均高于Luminal A型组、Luminal B型组、三阴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ER-2过表达型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高于Luminal A型组、Luminal B型组,其无病生存率、生存率低于Luminal A型组、Luminal B型组;三阴型组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高于HER-2过表达型组、Luminal A型组、LuminalB型组,其无病生存率、生存率低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预后存在明显差别,HER-2过表达型、三阴型乳腺癌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评估肺部感染患者病情期间,肺部超声检查情况与炎性因子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廊坊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100例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运用肺部超声检查,并收集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结果 其中,18-35岁为30例、36-60岁为30例、60岁以上为40例。存活为70例,死亡为30例。经肺部超声检查,不同肺部超声评分患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脑钠肽(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患者CRP、PCT、IL-6、BN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者CRP、PCT、IL-6、BNP水平高于存活者(P<0.05)。结论 临床运用肺部超声检查对肺部感染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发现患者病情越严重,则炎性因子水平越高,说明肺部超声检查对患者预后评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患者预后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52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6例,均实施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CBP。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及治疗前后细胞因子、肝肾功能、血流动力学、氧合功能、急性生理学和APACHEⅡ评分等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病死18例,病死率23.7%,ICU住院时间为(21.03±9.58)d,对照组病死29例,病死率38.2%,ICU住院时间为(32.91±11.37)d,观察组病死率、ICU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CRP、IL-1β、IL-6、BUN、Cr、ALT、AST、TBIL、DBIL、HR、CVP、APACHEⅡ评分均显著降低,MAP、CVP、CI、Pa O2/Fi O2均显著升高,观察组变化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CBP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肝肾功能,恢复血流动力学和呼吸水平,缓解病情,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及预后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