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利用罗伊氏乳杆菌发酵生产亚油酸异构酶的条件及基本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MRS培养基为基础,该菌产生亚油酸异构酶的最佳条件为:亚油酸添加量0.1mL/50mL,pH为6.5,37℃发酵26h。各因素对产生亚油酸异构酶能力影响的顺序为:亚油酸加入量>pH>发酵时间>温度。最佳酶促反应温度为40℃,最佳酶促反应pH为6。该酶在35~45℃、pH5.5~7.5具有较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保加利亚乳杆菌中的亚油酸异构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保加利亚乳杆菌中的亚油酸异构酶的提取和性质进行了研究.利用超声波对乳酸杆菌细胞进行破碎,以提取细胞中的亚油酸异构酶,并就超声波破碎条件对亚油酸异构酶释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最佳超声破碎条件为:间歇破碎次数80次(每次破碎3s,中间间隔4s),破碎菌液体积60mL,菌悬液浓度15g/50mL,破碎时的抽提缓冲液最佳pH值4.8,NaCl浓度0.3mol/L.保加利亚乳杆菌亚油酸异构酶的粗酶液经硫酸铵盐析、超滤、凝胶过滤层析等步骤进行分离纯化后,酶的纯化倍数为23.00.经SDS-PAGE后只显示一条谱带,分子量约为33000D.对保加利亚乳杆菌亚油酸异构酶的部分酶学性质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能专一性地将亚油酸转化为共轭亚油酸,转化产物中活性异构体的比例达到93.626%.  相似文献   

3.
郑钰  王武  张静  陈姗姗 《食品科学》2009,30(23):383-387
亚油酸异构酶可由保加利亚乳杆菌经诱导产生,可以将亚油酸(LA)转化为共轭亚油酸(CLA)。本实验对诱导保加利亚乳杆菌产亚油酸异构酶的条件进行研究,利用紫外和气质联用仪(GC-MS)检测所生成的CLA。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1.5‰(V/V) LA 时所产酶的共轭亚油酸转化率最高;温度为36℃,培养36h 为较适的培养条件;单独添加0.1%(m/V)的乳糖或0.1%(m/V)的氯化钠有利于诱导产酶;在培养基中直接添加LA 的效果优于培养3至12h 后再进行添加。诱导所产酶可将LA 转化为CLA,且含有9c,11t-CLA 异构体。  相似文献   

4.
对利用罗伊氏乳杆茵发酵生产亚油酸异构酶的条件及基本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MRS培养基为基础,该菌产生亚油酸异构酶的最佳条件为:亚油酸添加量0.1mL/50mL,pH为6.5,37℃发酵26h.各因素对产生亚油酸异构酶能力影响的顺序为:亚油酸加入量>pH>发酵时间>温度.最佳酶促反应温度为40℃,最佳酶促反应pH为6.该酶在35-45℃、pH5.5-7.5具有较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植物乳杆菌亚油酸异构酶的分离纯化及其性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经硫酸铵分级沉淀、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由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L 2 9)分离纯化得到亚油酸异构酶,分子量为4 3ku。对其酶学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度37℃、pH 6 0时酶活性较高;Co2 + 、Fe2 + 可提高酶的活性,Cu2 + 、Zn2 + 则对酶活力有抑制作用;该酶作用于亚油酸的Km=2 5 3×10 -5mol/L ,Vmax=2 5 7×10 -8mol/ (min·mg)。  相似文献   

6.
诱变选育的高产菌株A6-1F的适宜产酶条件为:种子液中添加0.4mg/mL的LA进行诱导,种子液的菌龄20h,底物浓度0.75mg/mL,接种量4%,pH7.0,培养时间32h。在适宜的条件下,亚油酸异构酶的活性为337.4U/mL。  相似文献   

7.
植物乳杆菌ZS2058是本实验室从泡菜中筛选到的一株具有亚油酸异构酶活性的乳酸菌。本文对植物乳杆菌ZS2058中亚油酸异构酶的部分粗酶性质进行了考察,建立了初酶活性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此亚油酸异构酶在细胞中的定位进行了研究,这将为后续分离纯化此亚油酸异构酶提供理论依据与指导。考察的结果是超声波破碎获得亚油酸异构酶初酶液的最佳条件为破碎功率400W,破碎时间7.5min(破碎5s,间歇9s)。初酶活性测定时的最适亚油酸底物浓度为0.08mg/mL;EGTA等金属螯合剂及Ca2+对亚油酸异构酶活性的影响均不显著;粗酶液经超高速离心分级沉淀和加入去垢剂Triton X-100提取的实验结果表明,该亚油酸异构酶为细胞膜结合酶。   相似文献   

8.
产共轭亚油酸德氏乳杆菌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焱  于国萍 《食品科学》2007,28(1):176-179
以徳氏乳杆菌?永茄侵郑保保矗福?为出发菌株,经硫酸二乙酯、紫外线对细胞悬液进行诱变处理,筛选出一株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1616u,并优化其培养条件,在培养基初始pH值为5;培养温度为37℃;培养时间为30h时,发酵液中可积累共轭亚油酸平均为11.04μg/ml,最高可达11.61μg/ml。  相似文献   

9.
以从黄牛瘤胃中分离到的一株具有将亚油酸转化为c9,t11-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CLA)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Fx为出发菌株,提取其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得到1 700 bp大小的亚油酸异构酶(linoleic acid isomerase,LAI)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纯化后进行TA克隆,得到重组质粒p UCm-T-LAI,将重组质粒p UCm-T-LAI和表达质粒p ET-Dsb A同时进行双酶切,连接得到重组表达载体p ET-Dsb A-LAI,经PCR鉴定和酶切后,将重组表达载体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得到具有LAI活性的重组菌株,能将亚油酸转化为c9,t11-CLA,表明从Lactobacillus casei Fx成功克隆LAI,该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瘤胃细菌特异性合成不同CLA异构体的LAI基因差异。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超声波对两种乳酸杆菌细胞进行破碎,以提取细胞中的亚油酸异构酶,并就超声波破碎条件对亚油酸异构酶释放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嗜酸乳杆菌的最佳超声破碎条件为:间歇破碎次数80次(每次破碎3s,中间间隔4s),破碎菌液体积50ml,菌悬液浓度20g/60ml,破碎时的抽提缓冲液最佳pH值4.0,NaCl浓度0.2mol/L;保加利亚乳杆菌的最佳超声破碎条件为:间歇破碎次数80次(每次破碎3s,中间间隔4s),破碎菌液体积60ml,菌悬液浓度15g/50ml,破碎时的抽提缓冲液最佳pH值4.8,NaCl浓度0.3mol/L。  相似文献   

11.
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是最具经济价值的乳酸菌之一,其耐酸能力是影响其发酵性能和发挥益生功效的关键因素。本文就该菌的耐酸能力调节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共生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酸菌在乳中的共生机制是非常复杂的网络体系。通过对蛋白质代谢、核苷酸碱基代谢、氧化性应激以及碳源物质代谢等方面的研究,对保加利亚乳杆菌与嗜热链球菌共生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阐述。旨在为发酵剂菌体的筛选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实验室研究较为成熟的4株保加利亚乳杆菌进行发酵产酸、后酸化测定,同时对单菌株发酵、与嗜热链球菌组合发酵制备的酸奶进行质构测定和感官评价,旨为菌株开发成直投式酸奶发酵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4.
嗜热链球菌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是组成酸奶发酵剂的主要菌种,在长期共处于牛乳环境的过程中形成多种协同共生关系.这些协同共生关系赋予发酵剂菌株产酸快、黏度高、活性物质丰富等优良性能,同时对酸奶品质产生重要影响.该文旨在从营养供给、抵抗环境胁迫及酸奶品质改良等方面讨论两菌的协同共生关系,为提高发酵剂菌株活力及酸奶品质提供...  相似文献   

15.
以5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为出发菌株,详细研究了5株菌的生长代谢、酸敏感性及蛋白水解力,并分析了这些特性与后酸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5株菌的生长性能与后酸化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其中,菌株的生长速度和糖分解代谢能力与后酸化成正比;对酸较敏感菌株的后酸化也较弱;菌株的蛋白水解能力与生长速度和后酸化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利用德氏乳杆菌全酶液水解牛乳酪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破碎工艺获取乳酸菌的全酶液,探讨超声破碎功率、超声破碎时间以及溶菌酶的添加量对超声破碎的影响,对获取的全酶液进行水解脱脂乳及酪蛋白的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超声破碎功率的加大,超声破碎时间的增加,所得酶活力值均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分析所得的回归方程确定最佳工艺修正参数为:超声破碎仪设定功率71%,超声破碎仪设定时间7.5 min,体系中溶菌酶的添加量290 μL/30 mL菌液。在此条件下获取的全酶液水解脱脂乳及酪蛋白显示,超声破碎的过程对酶活力有较大损失,分开处理其胞内和胞外酶液,水解脱脂乳和酪蛋白所获得游离氨基氮的含量分别提高了223.86%和324.11%,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也证明全酶液水解所得多肽含量及肽段大小多样性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不同生长阶段的保加利亚乳杆菌LJJ在不同温度及酸度环境中的自溶度变化,不同浓度SDS和Triton X-100对菌体自溶度和溶菌酶活性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菌体自溶中的形态变化,以确定LJJ自溶的最适条件并初步探讨溶菌酶在自溶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LJJ菌体最易发生自溶。LJJ自溶度随环境温度(450℃)的升高,温育时间的延长而相应增大。LJJ自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范围为6.050℃)的升高,温育时间的延长而相应增大。LJJ自溶的最适温度为50℃,最适pH值范围为6.08.0。0.50 g/L SDS对LJJ自溶和溶菌酶的抑制率分别为99.6%和97.4%。1.00 g/L Triton X-100分别将LJJ的自溶度和溶菌酶活性提升了20.7%和39.5%。扫描电镜观察表明,自溶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细胞壁出现孔洞,细胞完整性遭到破坏而0.50 g/L SDS可抑制LJJ细胞的破坏。因此,环境pH、温度、温育时间、SDS浓度、Triton X-100浓度及菌体生长阶段可通过溶菌酶活性的作用显著影响LJJ的自溶,为调控乳酸菌自溶提供了初步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从传统乳制品中筛选得到的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自发突变株KLDS 1.9201-4的遗传稳定性进行研究。将突变菌株进行连续传代,观察形态学变化,利用HPLC分析葡萄糖和乳酸的代谢情况,RAPD分析基因组DNA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突变菌株KLDS1.9201-4能够稳定遗传至第8代,在传代过程中菌落和菌体特征没有发生明显变化,KLDS 1.9201-4对初始葡萄糖的代谢率逐渐升高,终产物中乳酸的浓度也逐渐升高。KLDS 1.9201-4的基因组DNA相对稳定,没有发生明显变异。弱后酸化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的自发突变株KLDS 1.9201-4具有适宜的遗传稳定性,可被用于制作弱后酸化的酸奶发酵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